导读:本文包含了残余海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盆,残余,浮力,岩浆,褶皱,盆地,板块。
残余海盆论文文献综述
贺恩远,赵明辉,王建,丘学林,张佳政[1](2014)在《南海中央次海盆垂直残余扩张脊的速度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是全球低纬度区,也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深海研究的一系列优越性(汪品先,2009)。根据Briais等人(1993)的磁异常条带模型,南海海盆的扩张年龄为30-16.5 Ma(根据Cande和Kent(1995)的新地磁倒转年表进行修正),停止扩张前属于慢速扩张。海盆中部的珍贝-黄岩海山链是南海海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下方埋藏着海盆的残余扩张中心,海山链的年龄为7-10Ma(王贤觉等,1984;王叶剑等,2009),远小于海盆停止扩张的年龄,这种先停止扩张、后期受到岩浆(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孟林,张健[2](2014)在《南海西南海盆残余洋脊岩浆活动机制的热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海底扩张停止后,南海深海盆仍然有残余岩浆活动.从地热学角度,依据浮力减压熔融机制,对南海西南海盆残留扩张中心不同黏性结构条件下的岩浆生成量、熔融持续时间和热演化过程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热流值、地震资料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深海盆海底扩张停止后,浮力减压熔融引起的亏损岩浆浮力对岩浆的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残留岩浆浮力、热浮力和黏性剪切力对岩浆的生成影响很小.根据3种不同黏度条件下的熔融持续时间,可大致确定残余扩张中心下的岩浆活动期分别为5,12和15 Ma.在浮力减压熔融作用下,海盆之下会出现局部高温区,这可以解释地震探测到的西南海盆岩石圈中、上部存在的低速层现象.模拟得到的残余中脊不同黏性、温度和熔融比例等热物理条件下可能的岩性分布,为准确理解南海深海盆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张旺生,高怀忠[3](1999)在《新疆东准卡拉麦里造山带的陆间残余海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陆内部古生代造山带形成过程中,在板块俯冲、碰撞停止后,往往没有立即褶皱造山形成山链,而是在两陆块之间构成一个残余海盆。该海盆主要迭置在下插的洋壳板块消亡的缝合带之上;盆地中的沉积物以残存俯冲带岩石碎屑为主,多从两侧提供物源,沉积速度快,成熟度低,分(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1999年04期)
李锦轶[4](1995)在《陆间残余海盆与板块碰撞造山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作者近年对中国北方某些古生代造山带的研究,本文阐述了“陆间残余海盆”的定义和识别准则;对板块碰撞造山作用进行了讨论,提出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包括陆缘碰撞局部造山、陆间残余海盆应力积聚和陆块迭覆大规模强烈造山等叁个阶段的新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期刊1995-06-30)
残余海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海底扩张停止后,南海深海盆仍然有残余岩浆活动.从地热学角度,依据浮力减压熔融机制,对南海西南海盆残留扩张中心不同黏性结构条件下的岩浆生成量、熔融持续时间和热演化过程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热流值、地震资料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深海盆海底扩张停止后,浮力减压熔融引起的亏损岩浆浮力对岩浆的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残留岩浆浮力、热浮力和黏性剪切力对岩浆的生成影响很小.根据3种不同黏度条件下的熔融持续时间,可大致确定残余扩张中心下的岩浆活动期分别为5,12和15 Ma.在浮力减压熔融作用下,海盆之下会出现局部高温区,这可以解释地震探测到的西南海盆岩石圈中、上部存在的低速层现象.模拟得到的残余中脊不同黏性、温度和熔融比例等热物理条件下可能的岩性分布,为准确理解南海深海盆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提供了有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余海盆论文参考文献
[1].贺恩远,赵明辉,王建,丘学林,张佳政.南海中央次海盆垂直残余扩张脊的速度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论文集.2014
[2].孟林,张健.南海西南海盆残余洋脊岩浆活动机制的热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
[3].张旺生,高怀忠.新疆东准卡拉麦里造山带的陆间残余海盆[J].地学前缘.1999
[4].李锦轶.陆间残余海盆与板块碰撞造山作用[C].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