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赵姬敏徐春爽(大庆龙南医院循环内科16345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319-01

【摘要】目的讨论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心肌炎急性期、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

【关键词】心肌炎护理

心肌炎是指心肌实质或间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

【主要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炎性病变、虚弱、疲劳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3.知识缺乏与未接受疾病相关教育有关。

4.焦虑与患者对疾病症状持续存在,对预后不了解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积极配合休息与活动计划,进行活动时虚弱和疲劳感减轻或消失。

(2)患者理解心肌炎疾病过程,正确说出治疗和康复的影响因素。

(3)患者自诉对疾病的担心减轻,心理舒适程度增加。

【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心肌炎急性期、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情况,与患者共同制定每日休息与活动计划,并实施计划。活动期间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倾听患者主诉,随时调整活动量。心肌炎患者一般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的患者应休息半年至1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正常工作与学习,应注意避免劳累。

2.心理护理倾听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解释与鼓励,解除患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协助患者寻求合适的支持系统,鼓励家人或同事给予患者关心,以降低紧张心理。

3.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心肌炎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应及时处理。

(1)心律失常:应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若发生多源性、频繁性或形成联律的室性早搏时,应遵医嘱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电复律;对于房性或交界性早搏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地高辛或心得安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按压颈动脉窦、刺激咽部引起恶心等刺激迷走神经,也可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或心律平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与副作用,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主诉,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2)心力衰竭:一旦确诊心力衰竭,应及时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和给氧等治疗。

1)强心治疗: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宜选用收效迅速及排泄快的制剂如毛花苷C或地高辛。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量,同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和心率、心律的变化,进行心脏听诊,观察心音的变化,在急性心衰控制后数日即可停药。

2)利尿治疗:选用速效强效利尿剂,以减少血容量,缓解肺循环的淤血症状,同时注意补钾,预防电解质紊乱。

3)镇静治疗:若烦躁不安,予吗啡等镇静剂,在镇静作用的I司时也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使呼吸减慢,改善通气功能和降低耗氧量。对老年、神志不清、休克和呼吸抑制者慎用吗啡,可选用哌替啶。

4)血管扩张剂:给予血管扩张剂降低心室前和(或)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可单用也司与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合用。

5)给氧:给予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予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在吸气时增加,增强气体交换同时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在吸氧的同时也可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鼻导管给氧时可用20~30%的酒精湿化,以降低泡沫痰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促进通气改善缺氧。给氧过程中应进行氧饱和度的监测,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体征,若出现呼吸困难缓解,心率下降,发绀减轻,表示纠正缺氧有效。

(3)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障碍,造成心排血量锐减,使各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手足发冷等微循环障碍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处理。一旦确诊,立即给予镇痛、给氧、纠正心律失常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抗休克治疗,每15min测量一次心率、血压和呼吸,观察意识状况、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同时给氧以增加心肌供氧量,以最大限度增加心排血量。若患者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严重肺水肿需使用机械通气。若患者疼痛或焦虑不安,给予镇静治疗。密切观察出入液量,注意补液量,不增加心脏负荷。出现肺水肿时应及时给予利尿剂,同时经静脉选择输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等以增加心肌收缩力,也可酌情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以减轻左心室负荷。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敏,徐文菊,王一彪.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09期.

标签:;  ;  ;  

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