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倍体,秋水,诱导,基因组,马达加斯加,小麦,鉴定。
多倍体论文文献综述
何梦铃,杨娜,刘小珍,张汉尧[1](2019)在《兔眼蓝莓组培体系建立及多倍体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繁殖速度慢、果实较小、采摘成本高,优化现有的蓝莓品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兔眼蓝莓灿烂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开展组织培养研究,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比激素以及设置不同浓度用以研究出最适合兔眼蓝莓灿烂生长的、稳定的、可重复性强的培养基配方,建立叶片再生体系,并采用秋水仙素培养基添加法对其进行诱导。在无菌条件下切取由叶片再生形成的长势较好苗的带叶茎尖(长约0.5 cm),接种到秋水仙素浓度为10、20、30、40、50、60 mg/L的6种培养基中。结果表明,最适兔眼蓝莓灿烂腋芽启动培养基是配方WPM+0.005 mg/L NAA+2.0 mg/L ZT+20 g/L蔗糖+6 g/L琼脂,诱导效果最佳,发芽率高达93%以上;取离体叶片再生芽苗的茎尖进行共培养诱导多倍体,50 mg/L秋水仙素处理50 d和60 mg/L秋水仙素处理30 d或40 d时,诱导植株变异的效果最佳,变异率均达30%以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张世清,陈河龙,刘巧莲,高建明[2](2019)在《剑麻多倍体诱导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主栽品种剑麻H.11648二倍体露白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溶液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诱导处理,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进行倍性鉴定。结果发现,以0.15%秋水仙素浸泡露白种子8h的效果最佳,流式细胞仪鉴定剑麻四倍体率为22.2%。本研究建立的方便快捷培育出剑麻多倍体新种质诱导方法,为剑麻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志坚,刘峥[3](2019)在《武汉多倍体水稻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17日,谢华安院士和多位全国水稻领域专家将齐聚武汉,为武汉市农科院承办的“水稻育种与绿色、轻简、高效栽培继承技术高级研修班”参研人员作学术报告,并召开多倍体水稻研发进展研讨会。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约有60%的人口以稻米(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9-09-16)
符芳宁,黄俞铭,李良香,冯斗[4](2019)在《间歇浸没法和浸泡法诱导木薯多倍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传统木薯浸泡法诱导多倍体和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诱导木薯多倍体的效果,以木薯良种GR891无菌组培苗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浓度、不同间歇浸没时间对木薯开展多倍体诱导试验,并对诱导的木薯增殖苗进行染色体鉴定和细胞解剖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利用TIBS进行诱导的木薯多倍体诱导率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为0.10 g/L、系统间歇时间为20 min/h时,处理4 d后木薯多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3.33%;在系统间歇时间为10 min/h、秋水仙素浓度为0.05 g/L时,处理4 d后木薯多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6.67%。(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黄松钱,曹小娟,王卫民[5](2019)在《多倍体泥鳅的人工诱导及其受精细胞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T×PP-0,5n=124;TT×DD-0,5n=125和TT×TT-0,6n=150。母本在前,父本在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诱导组合不同时期倍性进行检测发现:1月龄,DD×PP-0叁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7.50%,DD×DD-0叁倍体诱导成功率为53.85%,DD×TT-0四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0.91%,TT×PP-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4.96%,TT×DD-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76.92%,TT×TT-0六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2.50%。12月龄,各组合多倍体诱导成功率分别为91.43%(DD×PP-0,3n=74),60%(DD×DD-0,3n=75),85.19%(DD×TT-0,4n=100),87.50%(TT×PP-0,5n=124),83.33%(TT×DD-0,5n=125)和6.06%(TT×TT-0,6n=150)。12月龄各诱导组合多倍体倍性组成与1月龄相似,诱导成功率随诱导多倍体后代的倍性增加而降低。对不同诱导组合后代进行生长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导组合后代在生长早期差异不显着,生长后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四倍体泥鳅为母本、大鳞副泥鳅为父本的诱导五倍体后代(TT×PP-0)12月龄时期全长和体质量值最大。同时,荧光受精细胞学观察证实冷休克处理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叁倍体型后代。(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雪羽,王晓红,肖芬,周英,魏良余[6](2019)在《木槿种子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槿作为一种良好的园林观花灌木,兼具食用、药用等经济价值。针对国内木槿育种的落后现象,以木槿种子为材料,进行秋水仙素倍性诱导,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两方面开展诱变株的鉴定。结果表明,种子萌发2d后,用0.2%秋水仙素浸泡12h,其变异率达100%,是比较理想的诱导组合。形态学观察发现诱变后的植株呈现矮化、增粗、节间缩短等多倍化现象;气孔也呈现出变大与密度变小的多倍化效应;流式细胞术从DNA含量直方图上,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诱导结果。(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叶鹏,李显煌,辛亚龙,瞿绍宏,董章宏[7](2019)在《‘开远’滇杨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组织培养条件下,以‘开远’滇杨幼嫩茎段为实验材料,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对‘开远’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比较不同预培养时间、不同处理浓度以及不同处理时间下秋水仙素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开远’滇杨幼嫩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再在添加有40mg/L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处理3d,其诱导效果最佳,变异率可达50.79%。‘开远’滇杨多倍性材料"同质化"处理的最佳次数为6次;对所得的多倍体材料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倍性为四倍。(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郑美,李金鹏,褚蔚,郭伟龙,辛明明[8](2019)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TaGCN5调控多倍体小麦耐盐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倍化是高等植物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倍体经常出现一些新的表型变异,使其更适合自身或农业生产的需要。普通小麦是典型的异源六倍体,在耐盐性方面较四倍体小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关于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我们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及其亲本以及48份不同倍性小麦材料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与四倍体小麦相比,六倍体小麦的耐盐性显着增强。表达分析发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TaGCN5基因在小麦盐胁迫后上调表达,但在六倍体小麦中的上调表达倍数显着高于四倍体小麦。通过对48份不同倍性小麦材料分析发现,盐胁迫后TaGCN5基因的上调表达倍数与其耐盐性呈显着正相关。获得了TaGCN5基因超表达和RNAi小麦转基因株系,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aGCN5超表达株系耐盐性显着提高,而RNAi株系耐盐性显着降低,说明TaGCN5基因与小麦耐盐性有重要关系。转录组结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TaGCN5蛋白可以直接结合到ROS合成关键基因的启动子区,并通过影响其H3K9和H3K14乙酰化水平进而调控这些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转录。进一步分析发现,ROS合成关键基因在不同倍性小麦盐胁迫后表达上调倍数与其耐盐性呈显着正相关。通过DPI及H202处理实验证实,盐胁迫后不同倍性小麦中H_2O_2含量与Na~+含量成反比,说明盐胁迫下TaGCN5可能通过调控ROS合成,调节小麦体内K~+/Na~+平衡,进而参与多倍体小麦耐盐性调控。本研究为解析多倍体小麦适应性优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张洁,蒋云,王颖,朱欣果,杨凡[9](2019)在《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早期世代的细胞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合成的小麦和山羊草属异源多倍体是小麦遗传改良中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研究多倍体物种进化的经典材料。为探索新合成的小麦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组)行为,本研究使用正反交合成了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双二倍体(AABBD~vD~vN~vN~v)。并利用多色FISH技术,以Oligo-pSc119.2,Oligo-pTa 535和(GAA)_7为探针构建了偏凸山羊草D~v和N~v染色体组核型,并以此为依据准确鉴定了S3和S4代共381个单株的染色体构成。其中,正交S3代124株,记为组1;反交S3代53株,记为组2;正交S4代103株,记为组3;反交S4代101株,记为组4。结果表明,四个组皆出现大量非整倍体植株,非整倍体频率分布为66.04-86.41%。对于染色体组而言,D~v组丢失频率最高,其次为N~v和B组,A组最稳定。对于单条染色体而言,4D~v表现出最高丢失频率,达到14.52%。同时,还发现了大量染色体结构变异。B组染色体表现出了最高的结构变异频率,其中4B的断裂频率最高,达到1.57%。另外,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非整倍体频率、染色体(组)丢失频率还是染色体(组)结构变异频率,组1与组2、组3与组4之间并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该结果表明染色体行为模式与细胞质并无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为探索多倍化初期染色体行为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材料。(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张献龙[10](2019)在《基因组新时代:多倍体基因组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基因组按照其基因组的大小、倍性和复杂度可以分为简单基因组和复杂基因组,多倍体当属于复杂基因组的范畴。作为模式植物的拟南芥和水稻在植物简单基因组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为植物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思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复杂基因组的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迎来了复杂基因组时代。(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多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主栽品种剑麻H.11648二倍体露白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溶液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诱导处理,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进行倍性鉴定。结果发现,以0.15%秋水仙素浸泡露白种子8h的效果最佳,流式细胞仪鉴定剑麻四倍体率为22.2%。本研究建立的方便快捷培育出剑麻多倍体新种质诱导方法,为剑麻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倍体论文参考文献
[1].何梦铃,杨娜,刘小珍,张汉尧.兔眼蓝莓组培体系建立及多倍体诱导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张世清,陈河龙,刘巧莲,高建明.剑麻多倍体诱导及鉴定[J].农村实用技术.2019
[3].李志坚,刘峥.武汉多倍体水稻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N].长江日报.2019
[4].符芳宁,黄俞铭,李良香,冯斗.间歇浸没法和浸泡法诱导木薯多倍体[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黄松钱,曹小娟,王卫民.多倍体泥鳅的人工诱导及其受精细胞学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6].任雪羽,王晓红,肖芬,周英,魏良余.木槿种子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9
[7].叶鹏,李显煌,辛亚龙,瞿绍宏,董章宏.‘开远’滇杨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J].西部林业科学.2019
[8].郑美,李金鹏,褚蔚,郭伟龙,辛明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TaGCN5调控多倍体小麦耐盐性的研究[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张洁,蒋云,王颖,朱欣果,杨凡.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早期世代的细胞学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张献龙.基因组新时代:多倍体基因组时代[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