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研究论文

李兵: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研究论文

【摘 要】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时代,人才和科技实力就是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防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发展都需要有大量的人才进行研究,所以培养大批的能够适应信息化建设,并且可以满足军队中在信息化条件下完成任务的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我国国防实力发展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对于高科技军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按照军队各项要求和指标,不断地完善国防装备实力,同时还要适应各种军事化的任务,从而才能构建起装备保障人才的队伍。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

0 引言

维修质量的评估是保障装备可靠性的重要检测途径。更加深入的研究维修质量评估,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改进,是现在装备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这个课题对增强维修质量评估的有效性,提高装备质量的效益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本文就将围绕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的维修改革人才的需要,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时人才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的人才建设。

1 正确认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中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现在,军委总部对于国防武器装备和军队编制的改革都提出一系列的指示,这是为了适应当前全球发展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军队装备和作战计划,并且对武器装备的保障体系和对武器装备的维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武器装备保障的单位也在推进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改革形式,主要是通过前期对各个武器装备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调研,然后再根据武器装备所产生的问题或者缺陷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以及改进计划,在此之后根据方案计划开展相应的实验,并且在最后得到实践的成果,当武器装备完成优化升级后,再由实验部队对武器装备进行二次检验,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实验结果符合部队对于武器装备的要求,那么就可以正式的将相应的武器装备交付到部队中,并且在全军队进行此项改革方案的推广,在此期间,必须要围绕改革的关键进行。所以,在信息化条件下被堵对装备维修的人才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2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研究

上文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中人才建设的必要性,从中可以了解到培养武器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对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下面将对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的措施进行研究。

2.1 维修设备设施因子

维修设备是武器装备维修时,所需要的各种机械、电气、仪器、工装等的统称[1]。维修设施就是在维修的时候所用到的设施,这其中就包括了维修厂房、车间、装备仓库等隐藏、停放武器装备的地方。维修设施对于装备的维修质量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维修设施是在进行武器装备维修升级过程中所必须应用到的专业器件,维修设施的功能便是承担维修工作,维修设施的配套率能够影响到维修工作的精确度和完成的效率等。最后归结到影响维修的质量。维修设备设施的配套率的质量则决定了在武器装备维修过程中能否顺利地进行,以及武器装备维修结果的质量。

2.2 健全完善信息

在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中的人才培养机制中,要有一个专业化强、素质高的维修人才队伍[2]。需要制定有关于人才培养的方案,突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重要性,并且是依靠目前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装备维修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建设的需求。由于现阶段军队改革的需要,要努力地建设以技能培训为主要的建设方案,强化培训的管理制度,提高培训的技术手段,完善培训的规则体系。健全完善的体系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出发:(1)首先便是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以及培养体系。通过大范围选择符合部队转型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人次,再对所选择的人才进行培养是现在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的重点,在改革中,装备的维修要符合军队的特点,构建一个人才培训与装备维修保障达到一致的培养体系。(2)完善人才培养的制度。当前我国军队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失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如果想要解决装备维修的人才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先建立再完善人才的培训时的各种标准和制度,并且对培训的人才进行技术上的考核,统一标准,严格监管,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3)建立合理的培训模式。在培养人才的武器装备维修技术的同时,首先要提升的便是武器装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保证武器装备维修成果的质量,其次还需要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在维修武器装备时的速度,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突发的设备故障问题,提高装备维修人才在维修装备时的保障能力。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各国都在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加强国防军事实力,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发展上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新的信息化作战模式,部队根据现在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势的变化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人才建设的培养。从而使得人才的建设能够更有效地运用到军队战略的层次上,并且在军队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中,要管理好维修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制,统筹规划好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分工工作。对不同的人进行适合他们的培养路线,尽可能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类型互补,有朝气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现在的军队在新的改革形势下,为了加快部队转型发展,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对于军队所应用的武器装备,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所采用的武器装备维修方式必须严格地按照军队的要求来制定维修的体系,还要做到能够区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单位,然后根据不同的武器装备技术,制定合理的武器装备维修方案,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人员,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效的维修人才。在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的保障需要改变以前的岗位分配方式,要按照装备维修技术的种类对维修武器装备人员进行重新编配,并且对每一类的武器装备维修技术人员都要进行考核,对工作能力素养达到相应标准的人才进行合理的编配。通过不断地完善人才的建设,培养出一支满足在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所应用到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4]。

2.3 状态监测维修

武器装备的状态监测维修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方式,主要是以武器装备的实际技术为基础的。武器装备的状态监测维修是根据武器装备的种类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进行定期监测的,武器装备状态的监测和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故障部位,就如同医生给病人确诊一样得到武器装备的状态信息。通过对武器装备的状态监测的分析,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的位置以及原因,然后再按照相应的维修方法以及维修标准合理的对武器装备进行维修,使武器装备的状态是能够控制。武器装备的状态监测维修的方式比较适用于精确的关键性的装备零件,重点的装备,复杂的装备。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维修方式比出现事故再维修更有针对性和及时性[3]。

2.4 加快推进维修保障岗位编配

第二,文化差异与相容性是企业必须认真重视和对待的关键要素,需构建有效的文化协调联动机制进行文化协同与兼容整合。不断创新文化兼容措施,使合作企业间的文化达到创新频率与更新效率的一致,企业间界面实现文化共振,达到文化协调联动状态。

3 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层设计

3.1 坚持创新理论指引,确保人才建设方向

人才优先发展对于人才强军和人才兴装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个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人才建设对于军队的武器装备要协调发展,首先就是树立好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理念,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重视人才的开发和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并且对于人才建设的制度也要随之创新。在确定人才建设优先发展之后,再执行装备的建设。在此过程中,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培养体系,提高培养的质量,保障人才的素质。坚持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政策,突出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最终实现人装的有机衔接[6]。

3.2 坚持科学统筹规划,深化人才战略工程

夫诗文人之月,无所真得,无所真见,口耳之月也。诗颠酒狂之月,醉生梦死之月也。惟周茂叔之月,寂乎其月之体,感乎其月之用,得夫性天之妙而见夫性天之真,自有不知其我之为月而月之为我也,所谓曾点之浴沂,孔子之老安少怀,二程子之吟风弄月、傍柳随花,朱紫阳之千葩万蕋争红紫者是已。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上下与天地同流

3.3 坚持优先发展带动,实现人装有机衔接

坚持创新理论的指引,跟随党的创新理论步伐,严格按照党对于加强人才建设的要求。在国际战略的变化背景下思考人才的建设问题;在国家安全的角度上思考人才建设问题;在军队的战略部署中谋划人才的建设培养问题;在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中探讨人才建设问题。努力的使人才建设向科学的,合理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方向发展[5]。

4.血矛线虫病。病畜日渐消瘦,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腹泻,放牧时离群落后,幼畜生长发育停滞。严重感染者,四肢外侧被毛脱落,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下颌间隙、肉垂水肿,顽固性下痢,幼牛腹部增大。病牛最后卧地不起,食欲废绝,直至死亡。

3.4 坚持整体开发推进,形成合理人才梯次

人才的建设不只是增加人才的数量,还要提高人才的水平,进行整体的开发推进,从而增强整支武器装备维修人才的专业素养。在人才的建设中,不只是要培养拔尖的人才,同时还要提高全体人才的综合素养,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让人才多方面的发展,提高自身能力,各类人才相互学习,协调发展。在人才的建设中,应该从源头开始抓起,在人才的选拔上,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选取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源头上保障人才的整体素质。不仅如此,还应该根据整体的结构来选择人才,科学合理的对人才进行分配,重视现有的人才。而对于人才的运用方面上,要做到人尽其才,对于那些拔尖的人才要放在合适的位置,要用的适当适时。

4 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加快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人才的建设,就应该适应信息化的军队建设和军队的作战方式的变化,准确地给出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建成健全新型装备的维修体系,保障军队能打仗能打胜仗的要求,培养新型设备的高素质维修人才,提高装备维修的效益。

目前,扬州市秸秆工业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造纸、编织和环保材料产业,年消纳秸秆量18.6万t。从整体看,“工业原料化”利用并非扬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渠道,但龙头企业众多,涌现出秸秆用量大、特色鲜明的行业领军企业。如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采用生物酶进行纤维素降解技术,开展以稻秸秆、麦秸秆和木聚糖酶(酵素)为主要原料的纸品研发,年可消纳秸秆14万t。宝应县扬州联农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压缩制成“V”型搭扣式草支垫,作为上海宝钢集团钢材运输的包装材料,年利用秸秆2万t。

【参考文献】

[1]罗德良,涂三军.陆战部队新型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4,2807:76-77.

[2]刘增勇,贾洪成,刘亚东,陈祥斌.推进陆军装备维修保障建设转型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2003:31-35.

[3]魏玉凡.装备维修信息化系统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05:511-515.

[4]刘博.坦克学院装甲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任鑫,崔济温.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6,2701:11-14.

[6]王守敏,刘宣.信息化时代维修保障趋势分析与研究[J].江苏航空,2016,01:38-40.

中图分类号:E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9)21-023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108

作者简介:李兵(1973.09—),男,汉族,辽宁辽阳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部队装备管理与维修。

标签:;  ;  ;  ;  ;  ;  ;  ;  ;  ;  

李兵: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改革人才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