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教育功能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功能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功能,高等教育,席勒,取向,多维,艺术,社会教育。

教育功能观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齐杭[1](2015)在《教育再生产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功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功能研究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主要对教育功能观做一个重新的认识,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弄清教育功能的含义。以法国社会家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再生产理论视野下,教育的人和社会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15期)

黄丽梅[2](2015)在《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乡村际遇—叁合村、上漫村的文化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后,目前已悄然步入后扩招时代。在这一进程中,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并发生着潜在而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探索的是:在后扩招时代中国的乡村经历着怎样的高等教育功能观变迁?在这些变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次文化社会原因?本研究使用的方法是基于东西部两个村庄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具体来说,选取了位于江苏南通的上漫村和位于四川绵阳的叁合村为样本村庄,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细致描绘、丰富呈现并深入分析了两个村庄八个迥然不同家庭围绕着子女的上学、出路而展开的日常家庭生活,以此呈现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功能观在我国乡村的际遇与图景。在研究的后半部分,集中梳理了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乡村差异问题,并进而反思了乡村文化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交互影响关系。就两个村庄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整体呈现来看,基于经济、区域位置等因素,上漫村实现社会流动的渠道较为多样化,高等教育只是众多的实现向上流动的通道之一。民众对其并非完全倚重。上漫村村民的功利化思想较重,更加看重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而叁合村村民对于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依附性更强。甚至,很多叁合村村民将其看成整个家族的希望和信仰。但两个乡村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即它们都认为社会阶层会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并且高等教育功能能否释放出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层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乡村文化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交互影响关系,本研究从乡村文化秩序的自然生态秩序、公共生活、心态秩序等叁个维度展开分析。研究认为,尽管目前乡村的自然生态秩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正在遭受破坏,面临危机,但从总体上看,村民们对于高等教育能够实现社会流动的正向功能观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重学的传统在城镇化的进程下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空心化”,这恰恰是高等教育功能观反向影响乡村自然生态的明证。就乡村公共生活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相互关系而言,乡村公共生活的日常低频化、节日聚集化、仪式化等特征使得高等教育在提高家庭以及家族的声誉方面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公共生活中主导性话语及话语权的主体反映着这一特征。在心态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关系方面,目前中国农村的心态秩序存在危机,亟待重建。过往平和的乡村心态环境已在城镇化的裹挟下,在高校扩招的进程中日益呈现出功利、急躁与不安的心理状态。但同时,家庭亲子间对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沟通抑或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重构家庭乃至乡村的心态秩序。总之,通过文化人类学考察呈现出来的乡村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时代性也进一步说明,乡村文化秩序和高等教育功能观是一种双向互动、深刻互摄的动态关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8)

王等等[3](2014)在《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可以将教育功能观划分为正向教育功能观和负向教育功能观。正向教育功能观和负向教育功能观均具有一定的理论观点、社会存在基础和合理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对教育功能观的研究和分析,提示我们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应该树立一种全面的教育功能观,辩证地看待教育功能问题。同时,在教育实践领域中,我们应该按教育规律办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尽量减少教育对社会运行与个人发展产生负向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魏智子[4](2014)在《以审美游戏说论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浙江平湖市广陈中学为例,分析农村学校在国家新课改体系下贯彻的美术教学举措,采用席勒的审美游戏说进一步加以阐释。(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张伟坤[5](2014)在《多元化的教育功能观:助推教育管理理念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的功能从初始的人才培养、知识传播、服务社会、创新文化等,逐渐走向多元和新颖,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得到强调和重视,这与教育国家化、终身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而这样时代背景下衍生的多元教育功能观,极大地助推了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肖晓玛[6](2011)在《论杜威的艺术审美教育功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约翰·杜威看来,艺术具有改造社会、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性完善的审美教育功能。这种艺术审美教育功能观,在当下充斥"艺术终结论"论调并严重波及到高等教育领域的尴尬语境之下,对于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创设育人为本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胡振京[7](2011)在《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功能观可以区分为教育正向功能观和教育负向功能观。教育正向功能观的基本观点大致包括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及促进社会变迁叁个方面;这种观点既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该观点仍是主导性的教育功能观,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张国强[8](2011)在《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脉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功能观是指人们对高等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或作用的主观理念,不同的高等教育功能观源自于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在中外高等教育思想史上存在着人文论、认识论和政治论等叁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在不同哲学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理智与德行两类取向的人本取向高等教育功能观、包括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类取向的知识取向高等教育功能观、包括国家主义与实用主义两类取向的功利取向高等教育功能观等叁种高等教育功能观,并且在理论走向上呈现出由人本取向到知识取向再到功利取向的重心更迭轨迹。(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11年04期)

郭荣祥[9](2010)在《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功能观经历了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导阶段、以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为主导阶段,在未来,教育功能观将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导阶段。教育功能观的嬗变,是学生主体地位、教育供求关系、高等教育质量观等演变的结果。在教育功能观的各阶段,有其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只有坚持质量评价的整体性,才能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作出客观的判断。(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0年12期)

胡振京[10](2010)在《辩证多维教育功能观研究——兼析对我国教育功能观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吸收教育正、负功能观的合理内核基础上,借鉴默顿"功能助益单位"观点,建构了辩证多维教育功能观。以辩证多维教育功能观为参照,从实然取向和应然追求两个角度对我国教育功能观进行了反思。(本文来源于《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教育功能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后,目前已悄然步入后扩招时代。在这一进程中,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并发生着潜在而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探索的是:在后扩招时代中国的乡村经历着怎样的高等教育功能观变迁?在这些变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次文化社会原因?本研究使用的方法是基于东西部两个村庄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具体来说,选取了位于江苏南通的上漫村和位于四川绵阳的叁合村为样本村庄,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细致描绘、丰富呈现并深入分析了两个村庄八个迥然不同家庭围绕着子女的上学、出路而展开的日常家庭生活,以此呈现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功能观在我国乡村的际遇与图景。在研究的后半部分,集中梳理了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乡村差异问题,并进而反思了乡村文化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交互影响关系。就两个村庄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整体呈现来看,基于经济、区域位置等因素,上漫村实现社会流动的渠道较为多样化,高等教育只是众多的实现向上流动的通道之一。民众对其并非完全倚重。上漫村村民的功利化思想较重,更加看重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而叁合村村民对于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依附性更强。甚至,很多叁合村村民将其看成整个家族的希望和信仰。但两个乡村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即它们都认为社会阶层会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并且高等教育功能能否释放出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层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乡村文化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交互影响关系,本研究从乡村文化秩序的自然生态秩序、公共生活、心态秩序等叁个维度展开分析。研究认为,尽管目前乡村的自然生态秩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正在遭受破坏,面临危机,但从总体上看,村民们对于高等教育能够实现社会流动的正向功能观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重学的传统在城镇化的进程下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空心化”,这恰恰是高等教育功能观反向影响乡村自然生态的明证。就乡村公共生活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相互关系而言,乡村公共生活的日常低频化、节日聚集化、仪式化等特征使得高等教育在提高家庭以及家族的声誉方面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公共生活中主导性话语及话语权的主体反映着这一特征。在心态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关系方面,目前中国农村的心态秩序存在危机,亟待重建。过往平和的乡村心态环境已在城镇化的裹挟下,在高校扩招的进程中日益呈现出功利、急躁与不安的心理状态。但同时,家庭亲子间对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沟通抑或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重构家庭乃至乡村的心态秩序。总之,通过文化人类学考察呈现出来的乡村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时代性也进一步说明,乡村文化秩序和高等教育功能观是一种双向互动、深刻互摄的动态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功能观论文参考文献

[1].齐杭.教育再生产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功能观[J].学理论.2015

[2].黄丽梅.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乡村际遇—叁合村、上漫村的文化人类学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教育科学.2014

[4].魏智子.以审美游戏说论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观[J].美术教育研究.2014

[5].张伟坤.多元化的教育功能观:助推教育管理理念变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

[6].肖晓玛.论杜威的艺术审美教育功能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

[7].胡振京.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8].张国强.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脉路[J].现代大学教育.2011

[9].郭荣祥.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嬗变[J].继续教育研究.2010

[10].胡振京.辩证多维教育功能观研究——兼析对我国教育功能观的反思[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

标签:;  ;  ;  ;  ;  ;  ;  

教育功能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