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带通信论文_周峰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带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带,正交,可编程,门阵列,复用,信道,低功耗。

基带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周峰宇[1](2018)在《基于802.11p协议的物理层基带通信系统研究及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压力也日益增大,交通拥堵,道路出行障碍等诸多问题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城市车辆交通出行的智能车联网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由此诞生。本文主要是对基于IEEE802.11p协议的车联网基带通信平台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和实际硬件设计,这其中涵盖了相关技术原理研究,硬件设计,FPGA实现,仿真分析,在线测试,以及最终的结果分析,比较系统完整的再现了车联网基带通信系统设计开发实现全过程。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引入说明车联网系统的的整体架构,主要分为两大块,即通信云平台网络和车联网平台。在这之后着重说明介绍整个车联网的架构核心,即车联网平台中的OBU(车载智能终端)和RSU(路边智能终端),给出两者实现信息交互的原理示意图,初步指导设计。其次,开始引出车联网物理层基带通信所要遵循的协议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即IEEE802.11p协议和OFDM调制技术。IEEE802.11p协议具体介绍了发展历程,信道及发射功率环境,物理层帧结构,关键参数,同IEEE802.11a协议的横向对比等方面,比较完整的对该协议进行了解读。OFDM调制技术则是从技术发展,技术原理,优缺点,调制实现架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读。结合对物理层帧结构的分析,调制方式的理解,进一步指导之后基带收发端的硬件设计。之后,便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车联网基带通信的整体硬件设计及FPGA实现。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发射机部分和接收机部分。发射机部分主要处理流程包括扰码,卷积编码,交织,调制,插入导频,IFFT,循环前缀的添加等模块,接收机主要包括帧同步,符号同步,载波同步,剩余相位同步,信道估计与均衡,解调,解交织,Viterbi译码,解扰模块等。各个模块从运作机理入手,从原理分析,再到硬件框图设计,代码实现,最终给出Modelsim仿真波形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帧结构的原因,在发射机模块中,Signal域和Data域数据要区别处理。最后,对发射机及接收机硬件设计进行上板在线测试,采用ChipScope Pro进行在线观测,结合对比Modelsim仿真图,进行结果的比对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6)

康世骏[2](2017)在《卫星接收机基带通信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令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模式、多址方法、编码类型等切换的更加灵活,并且不断的优化与提升系统性能。伴随着无线通信突飞猛进的进步,卫星通信系统走向多制式纪元,软件无线电的诞生,解决了不同标准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软件无线电的产生,固然对卫星通信系统产生意义,不过在实际工程中的需求变得愈加复杂,导致所用到的资源也与日俱增。后来,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技术出现,旨在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以小规模的FPGA芯片来实现具备更多功能与更多空间的系统。动态部分可重构技术使得软件无线电的开发周期更短,资源预算更节省,设计更加灵活。本论文,依据软件无线电理论体系和动态可重构相关原理,设计与实现软件无线电基带通信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制作相应的硬件平台,该平台可实现软件无线电中部分模块的动态可重构功能,并实现局部动态重构过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无线电算法的实现,以FPGA为主芯片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制作,使用动态局部重构来切换两种调制解调方式等。最后将这两种系统制作在同一个FPGA里,和实现局部动态重构时所用资源进行对比,证明将局部动态可重构与软件无线电结合将会使得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更加节省资源且更灵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5-26)

陈正[3](2017)在《一种应用于便携式无线基带通信的超低功耗SAR ADC》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带(Baseband)是协助手机完成无线网络建立和通信工作。其功能囊括手机通信的物理层面。基带芯片的功能分为发送和接收。接收端的功能按顺序排列为:接收信号、滤波、模数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目前无线通信设备发展迅速,基带通信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模数转换的要求也随之变高。由于SAR ADC具有尺寸小、功耗低等特点,SAR ADC适合集成在基带芯片之中。传统SAR ADC的采用了状态机控制的同步时序逻辑,单通道采样速率难以提升。近年来,随着异步时序逻辑的兴起,异步时序逻辑已经成为一种高速SAR ADC的标准配置。本文基于SMIC 55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个分辨率为10位,采样率为100Msps的SAR ADC。SAR ADC核心结构包括:采样开关、电容阵列、动态比较器、异步时序逻辑等模块。首先,简单描述了脉冲调制电路、采样开关、异步时序逻辑的结构和设计过程,对于采样开关的要点进行了说明,给出了本次设计中的异步时序逻辑的时序图。然后,详细描述了电容阵列、比较器的设计。其中对电容失配、噪声、功耗都做了详细的仿真和分析。对比较器的失调、噪声做了完整的仿真和说明。并对比较器的比较速度给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理论模型。重点描述了失调电压校准电路,首先对比了目前主要的失调电压校准电路,给出了本次设计中失调电压校准电路的结构与工作过程。最后,通过版图仿真分析表明该SAR ADC在100Msps的采样率下能够正常工作。且ADC静态性能优秀,INL和DNL均小于1个LSB。通过仿真得到该ADC动态性能优秀,在输入信号频率为39.4MHz时,其有效位为9.5。最后仿真得到的SAR ADC的功耗为4.4mW,品质因数为60.8fJ/Conv.step。(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15)

沈广平[4](2016)在《基于FPGA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通信信息量需求的日益增大,为了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增加系统带宽来提高传输速率是直接有效的方法,而超宽带(UWB)通信系统的大带宽在提高传输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10GHz是首个支持UWB通信的频段,支持最高数据传输速率480Mbps; 60GHz频段UWB通信系统可实现高于5Gbps传输速率的无线数据的传输。现有的3-10GHz标准、60GHz标准的UWB通信系统均规定OFDM是高速无线个域网的物理层方案之一,并且OFDM-UWB系统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抗符号串扰能力强和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研究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基于FPGA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压缩感知原理和FPGA技术设计并实现了60GHz的 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利用Altera公司的Stratix Ⅳ的FPGA芯片和采用VHDL语言设计了系统收发模块,各个模块是通过锁相环(PLL)产生多时钟控制存储器,实现了基于IEEE 802.15.3c标准的物理层OFDM帧结构的组建和拆分。并采用压缩采样模块中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对接收机的信号进行压缩采样,采用多时钟控制的乘法器级联SRAM结构实现了压缩采样重构算法,节约了存储资源,通过多路并行的采样电路降低了ADC采样速率。信道估计模块中通过多个乘法器级联RAM通过OFDM帧结构中插入导频位置,进行信道估计。在Quartus Ⅱ开发环境下,采用Models im软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功能仿真,验证了各模块的准确性。利用FPGA开发板对基于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基于IEEE 802.15.3c标准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的通信功能。所设计基于FPGA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好、抗多径能力强、低复杂度、穿透力强等优点,在无线个人局域网、无线高清多媒体接口、汽车雷达、医疗成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6-02-01)

程小雨[5](2016)在《基于Xilinx FPGA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设计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OFDM技术由于其抗衰落能力强、频带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无线通信领域长期炙手可热的技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FPGA凭借高效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极强实时性成为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关键元件,FPGA能为OFDM技术的算法研究和改进提供良好的验证平台。本文在OFDM技术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基于Xilinx FPGA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设计和实现。本文将OFDM基带系统划分为发射机部分和接收机部分,采用自顶向下的思想,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不同功能的子模块来设计和实现。发送机部分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一方面生成训练序列,为后续接收机进行同步和信道估计服务,另一方面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星座映射、IFFT调制、添加循环前缀和加窗处理,最终生成OFDM帧结构。接收机部分首先利用短训练符号,通过延时相关算法,完成分组检测,有效、可靠的确定接收信号的起始位置;接着删除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并进行FFT处理;之后利用长训练符号,有效完成信道估计,对接收信号进行信道补偿;最后通过16QAM解映射模块,解调出发射机系统发送的二进制数据。本文对设计的各模块进行联调,建立了 OFDM基带系统模型,通过Matlab辅助生成二进制比特流,存入RAM并传送给系统作为发送信号,发射机系统对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将生成的OFDM帧发送给接收机,接收机各模块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通过仿真、下载调试及ChipScope在线测试,验证本文各模块和系统的正确性,通过对占用资源的分析,证明设计的有效性。本文以OFDM技术理论研究作为基础,指导OFDM基带系统的硬件实现,以Xilinx公司Virtex-5系列ML507开发板为硬件平台,在xilinxISE14.4开发软件下,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完成了基础的OFDM基带系统的实现和验证。对OFDM系统的算法验证和硬件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未来OFD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供了实际的测试、验证和应用平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1-18)

杨昕煜[6](2015)在《一款基带通信芯片中TD-SCDMA模块的低功耗后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市场对移动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超深亚微米工艺已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芯片的低功耗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的低功耗设计已经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一些相应的设计技术,比如从降低动态功耗出发的门控时钟技术;从降低静态功耗出发的多阈值电压技术、门控电源技术,以及较复杂的动态频率电压缩放技术等等。然而当前芯片规模庞大,功能种类繁多,运行频率越来越高,增加了对其进行低功耗设计的复杂程度。鉴于各种低功耗技术都会对设计本身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设计需求合理地规划使用低功耗方法。本课题来源于英特尔无线通信技术公司的一款手机基带芯片项目,对其中的TD-SCDMA通信模块完成了低功耗的后端设计,并提出了基于数据路径的动态低功耗方法设想,在TD模块的后端设计中对其进行了探索。本文首先研究了数字电路中的功耗理论,对现有的低功耗技术及统一电源格式UPF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TD模块的低功耗后端设计。针对TD模块的特点,在后端设计中进行了合理的UPF定义与布局规划工作,讨论并实现了电源规划、布局、时钟树与布线等内容。随后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深入研究了基于数据路径的动态低功耗技术(Dynamic Power Reduction of Data Paths,DPRDP),详细论证了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初步讨论了其在后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将动态低功耗技术DPRDP加入已经完成的TD模块后端设计流程,可以实际探索其在芯片后端设计阶段对时序、布线拥塞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以及各个步骤执行时间的变化情况。而最终的结果可以通过功耗分析来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基于数据路径的动态低功耗技术的有效性。本文中的设计使用了新思科技公司的IC Compiler物理设计工具、PrimeTime时序分析工具与PrimeTime-PX功耗计算工具,采用台积电28nm工艺,完成了不同设计流程的TD模块后端设计。根据功耗计算的结果,采用基于数据路径的动态低功耗方法最多可使TD模块的动态功耗降低约20%,进而使得总功耗降低了10%。然后在时序、布线拥塞与实施时间叁个方面探讨了该应用在后端设计中造成的影响,在TD模块的设计中并未发现此方法会对设计的完成带来明显困难,初步确定了基于数据路径的动态低功耗方法可以用于实际电路的设计。本文的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此方法的实际效果与影响,并且展望了其更为合理的应用方法与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王新皓[7](2014)在《基于FPGA的WX基带通信芯片原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有赖于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和VLS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十分迅速,将一个或多个CPU单元以及功能部件集成在单个芯片上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我们现在通常将这种单个的集成芯片称之为SOC—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的整个开发过程当中一般由用户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定义整个系统,然后通过仿真工具进行仿真验证,仿真验证通过后设计人员会将设计源代码或者设计版图交给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进行流片[1]。然而,摩尔定律指出,验证的复杂程度是与芯片的面积的平方成正比的,芯片单位面积容量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验证的复杂程度每隔6-9个月也就会翻一番。为了解决SOC验证过程中的这个困难,必须进一步优化方案,软硬件协同验证是当今SOC验证的主要手段,与以往单纯在软件环境下模拟、流片后测试不同,基于此项技术,软件模块能够在硬件设备上高速运行[2]。例如,软件环境下模拟1s钟的时序行为可能要5-6个小时,在FPGA上就只是实实在在的1s钟,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向FPGA的移植过程,就目前来来看,效率不高也不够智能,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FPGA的SOC验证过程中系统集成、代码移植、环境搭建过程中的自动化方案,文章将结合我再中科院计算所基带芯片原型验证的实际内容展开论述,以具体某一个模块的实际验证过程为例,揭露验证过程中的难点及一些细节问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4-26)

毛向向[8](2013)在《基于FPGA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的各个子载波相互正交使其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较好的多径传输能力,是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中宽带多媒体业务传输的关键技术,也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传输技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由于其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重复利用性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标准,通过对OFDM基带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行了OFDM基带通信系统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的方案设计。本设计采用FPGA自顶向下的层次化设计方法,在Xilinx的ISE8.2i开发环境下,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控制单元、时钟单元、映射与解映射、调制与解调、循环前缀、加窗、训练序列和同步等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采用Synplify Pro9.6综合工具对各个模块进行综合,完成整个OFDM通信系统在寄存器传输级(Register-Transfer Layer, RTL)的设计。采用Modelsim6.5a仿真工具对模块和系统进行仿真,同时还借助Matlab7.0仿真工具对某些模块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将设计好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下载到由Xilinx公司生产的Spartan-3E FPGA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测试。将系统硬件测试与Modelsim6.5a软件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加窗、循环前缀和同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整个系统的功能,完成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个模块以及整个系统的软件仿真是正确的,发送部分的硬件测试结果也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3-05-01)

宋亚芳[9](2013)在《OFDM基带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成为了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OFDM技术能够显着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改善频谱效率和增加系统容量,被广泛认为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而在任何的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如果没有做到精确的同步,那么接收机将无法恢复出可靠的数据,OFDM又对频率偏移非常敏感,因此研究OFDM中的同步技术尤其重要,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的同步算法,并对几种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对比,选择了适合OFDM通信系统与硬件实现的算法。实现了OFDM通信系统中的帧同步、载波同步、符号同步、采样频偏同步和剩余相位跟踪五个同步模块,分别介绍了各个同步模块在系统中的功能、基本原理以及在硬件中的实现方案,给出了各模块实现的结构框图和在MATLAB/SIMULINK中的建模图以及仿真测试图。本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OFDM基带通信系统,把测试通过的5个同步模块加入其中进行调试。同时,系统中加入了射频端的数模转换(DAC)和模数转换(ADC)两个模块,在Modelsim中进行了时序仿真。最后把该系统下载到Xilinx Virtex-5开发板进行了板级实现。本文搭建的通信系统运行正确,所测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最终实现了整体OFDM基带通信系统。(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2-18)

仲雅莉[10](2013)在《OFDM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本原理和IEEE802.11a物理层协议,设计了OFDM基带通信系统,完成Matlab平台仿真,并最终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发平台上实现了该基带系统的通信。首先,分析了OFDM调制解调的关键技术,提出整个系统的实现方案。OFDM基带系统分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发射机完成数据的调制,把上位机送来的比特流调制成OFDM符号,并送到射频前端发送;接收机一方面要完成数据的解调,把接收到的OFDM符号解调成为比特流,另一方面接收机还要完成符号同步,即正确找到符号的位置,去除符号频偏。其次,分模块给出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其中发射机主要分为数据生成模块、导频插入模块、IFFT和插入循环前缀模块以及OFDM符号组帧模块;接收机主要分为自动增益控制(AGC)模块、同步模块、频率偏移模块、信道估计模块和译码模块。另外,为了保证发射和接收时序正确,还设计了主控单元模块,用来控制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状态。最后,在FPGA开发平台上成功搭建了OFDM基带通信系统,并设计了系统测试方案,利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产生数据源对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2-01)

基带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令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模式、多址方法、编码类型等切换的更加灵活,并且不断的优化与提升系统性能。伴随着无线通信突飞猛进的进步,卫星通信系统走向多制式纪元,软件无线电的诞生,解决了不同标准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软件无线电的产生,固然对卫星通信系统产生意义,不过在实际工程中的需求变得愈加复杂,导致所用到的资源也与日俱增。后来,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技术出现,旨在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以小规模的FPGA芯片来实现具备更多功能与更多空间的系统。动态部分可重构技术使得软件无线电的开发周期更短,资源预算更节省,设计更加灵活。本论文,依据软件无线电理论体系和动态可重构相关原理,设计与实现软件无线电基带通信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制作相应的硬件平台,该平台可实现软件无线电中部分模块的动态可重构功能,并实现局部动态重构过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无线电算法的实现,以FPGA为主芯片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制作,使用动态局部重构来切换两种调制解调方式等。最后将这两种系统制作在同一个FPGA里,和实现局部动态重构时所用资源进行对比,证明将局部动态可重构与软件无线电结合将会使得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更加节省资源且更灵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带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周峰宇.基于802.11p协议的物理层基带通信系统研究及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康世骏.卫星接收机基带通信系统设计[D].黑龙江大学.2017

[3].陈正.一种应用于便携式无线基带通信的超低功耗SARADC[D].电子科技大学.2017

[4].沈广平.基于FPGA压缩感知的OFDM-UWB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工业大学.2016

[5].程小雨.基于XilinxFPGA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设计及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6

[6].杨昕煜.一款基带通信芯片中TD-SCDMA模块的低功耗后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7].王新皓.基于FPGA的WX基带通信芯片原型验证[D].内蒙古大学.2014

[8].毛向向.基于FPGA的OFDM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3

[9].宋亚芳.OFDM基带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的FPGA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

[10].仲雅莉.OFDM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不同截止频率对应的误比特率曲线开发平台框图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功能框图开发平台数据传输测试加了预失真器的再生式卫星返向信道~#...M¨obius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一路...

标签:;  ;  ;  ;  ;  ;  ;  

基带通信论文_周峰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