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管线,奥氏体,拉拔,孔洞,电场,电化学。
预应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张稳,庄新村[1](2019)在《拉伸预应变条件下基于孔洞演变分析的GTN损伤模型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板料预加载实验,在板料轧制方向形成4. 0%、8. 6%和11. 0%的均匀预拉伸变形。在均匀变形区沿轧制方向切取缺口拉伸试样进行第2阶段拉伸试验,对拉伸后试样进行不同区域的孔洞观察与统计,研究拉伸预应变对退火态AA6061材料后续变形诱导孔洞演变的影响。结合上述分析,进行变路径加载实验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拉伸预应变的存在对于GTN损伤模型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加载阶段的预变形越大,对第2阶段加载过程中孔洞演变的影响越大,表现为孔洞体积分数随拉伸预应变值的增加而减小;拉伸预应变会影响GTN模型对孔洞演变过程的预测,f_n、ε_n、f_c和f_F4个参数的取值依赖于拉伸预应变的大小。(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成双,张林,郑津洋[2](2019)在《预应变对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氢脆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预应变对304不锈钢的内部氢和环境氢环境中的氢脆行为。本文首先通过阴极充氢、高压氢气环境以及充氢和高压氢气环境结合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研究了内部氢和环境氢对不同预应变下304奥氏体不锈钢氢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阴极充氢的条件下,304不锈钢的氢脆敏感性随预应变的增加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察发现氢致开裂萌生于马氏体内部或马氏体与奥氏体界面。这种开裂行为与氢的弹性屏蔽效应有关,氢原子可以屏蔽位错的应力场,从而提高位错在应力作用下的迁移率。由于位错迁移率的增加,氢增强了马氏体与奥氏体界面的塑性变形。因此,裂纹容易在马氏体与奥氏体界面形成并生长。2.在高压氢环境中,304不锈钢的氢脆敏感性随预应变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10%的预应变表现出最高的氢脆敏感性,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发现氢致开裂主要萌生与晶界处。这与界面应力、动态马氏体和位错密度有关。3.在充氢和高压氢气环境耦合的作用下,氢脆敏感性随预应变的增加而增加。环境氢在低水平预变形试样的断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高水平预变形试样的断裂过程中,内部氢起主导作用,因为环境氢对低水平预变形试样的裂纹扩展有促进作用,而内部氢对高水平预变形试样的裂纹萌生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花超,姚文美[3](2019)在《预应变土工格栅与砂垫层界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拉拔试验研究了预应变土工格栅与砂垫层的界面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对法向应力、垫层厚度和预应变初值对筋土界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砂垫层厚度为5 cm时,低应力条件下预应变土工格栅与普通格栅的拉拔阻力峰值相差不大,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预应变土工格栅的抗拔性逐渐优于普通格栅,而应变软化现象也愈明显;法向应力为50 kPa时,垫层厚度的增大对格栅抗拔性有一定提高,当厚度达到15 cm后提高效果明显减弱,且高预应变水平的土工格栅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大会出现应变软化现象。最后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界面抗剪强度包络线,预应变加筋法能显着提高格栅与砂垫层界面似摩擦系数,减小界面似粘聚力,可为预应变加筋法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9年05期)
黄江中,曹军,王金生,张良锋,赵翠华[4](2019)在《预应变对X100管线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PI X10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应变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的方法,结合微观组织,探究预应变对X100管线钢电化学腐蚀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预应变程度的增大,X100管线钢的腐蚀倾向逐渐增大,X100管线钢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加.预应变通过机械电化学效应和应变硬化现象影响X100管线钢的腐蚀倾向;预应变通过影响管线钢的腐蚀产物的相对组成及其与基体的平均结合程度影响X100管线钢的腐蚀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9年03期)
武刚,罗金恒,许光达,朱丽霞,李丽锋[5](2019)在《预应变对含焊缝区X80管线钢应变响应特征及拉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通量天然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增压将引发局部变形,对管道材料的服役安全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对于预变形引发硬化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材区域或焊缝区域,而对于含焊缝区域管线钢的研究则甚少。为此,以含焊缝区域的X8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拉伸预变形量来模拟管道增压形成的单向拉应力,以此为基础研究焊缝和母材协同应变引起的加工硬化对管线钢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拉应力的作用下,焊缝区域和母材区域均发生应变响应;(2)焊缝区域较大晶粒尺寸可以有效增加晶界与内部位错的流动阻力,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能力,使得再次变形时焊缝区屈服强度高于母材区,因此拉伸过程主要集中在母材区域;(3)预变形量越大,应变硬化现象越显着;(4)焊缝区的强应变响应能力导致断裂发生在母材区域并且断口形貌由微孔聚集型向准解理型断裂转变。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X80管线钢焊接工艺设计及高通量条件下的天然气管道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刘坡,杨莉,孙晓寒,孙凯志[6](2019)在《预应变对H300LA低合金高强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冷轧态低合金高强钢H300LA板材为研究对象,在750~840℃退火后获得了不同晶粒尺寸的板材。对退火态板进行了预应变量0~12%的拉伸试验,并对预应变试样进行了自由弯曲和杯突试验。结果表明:冷轧态板材稳态弯曲阶段载荷远高于退火板和预应变板材,弯曲载荷随预应变增加而升高,预应变超过6%后弯曲屈服平台得以消除;预应变量一定时,屈服时刻的弯曲载荷随退火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在810℃时达到最低值;一定温度下,板材杯突值总趋势随预应变量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5期)
张洋洋[7](2019)在《TiC颗粒与预应变对Al-Mn-Si合金高温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汽车及航空工业对铝合金的需求增加,并且要求在250°C-350°C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及稳定性,研究发现3系合金中α-AlMnSi弥散相可以作为高温强化相,并且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通常认为3系合金是不可热处理强化合金,依靠Mn元素固溶强化与加工硬化提高强度。提高高温强度较为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铸锭先进行长时间高温均匀化热处理,生产周期长,并且经过均匀化热处理后降低了Mn元素的固溶含量。应变能够诱导大量析出相的析出,但对于这种析出过程,析出效果以及对组织力学性能影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纳米陶瓷颗粒对材料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论文中不仅探讨了陶瓷颗粒的添加对材料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而且探讨了陶瓷颗粒的添加对析出相的影响。析出相的稳定性决定了材料组织稳定性及高温性能的稳定性,本论文通过改变应变量,探讨了析出相的粗化、退火组织的变化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具体研究情况如下:本文通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相应的力学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了纳米尺寸TiC的添加对材料力学性能及析出相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内生TiC的添加细化了晶粒尺寸和枝晶尺寸,随着陶瓷颗粒的添加,细化效果越明显。当TiC含量为0.2%时,其室温屈服强度从131 MPa提高到155 MPa,增幅为15.5%,同时材料在300°C拉伸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从63 MPa和67 MPa提高到81 MPa和83 MPa,增幅分别为29%和24%。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纳米陶瓷颗粒的添加促进了析出相的析出,析出相的尺寸较小,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析出相的粗化速率也较小。本文研究了预应变对第二相析出及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过程中组织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变极大的促进了析出相的析出。铸态合金退火后析出相呈线状分布且析出相的尺寸较大,预应变退火试样析出相分布均匀且析出相的尺寸较小。在高温下长时间的保温结果表明,相比于铸态退火试样,应变退火试样析出相具有相对较低的粗化速率。应变促使退火过程中大量细小弥散的析出相析出使得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显微组织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稳定性,材料可长时间在300°C进行服役。本论文研究了在等温退火过程中大应变量试样析出相析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析出相优先在亚晶界析出,随后在亚晶内析出,在亚晶界处的析出相尺寸较大,亚晶内析出相的尺寸较小。亚晶界处的析出相在析出的前期长大速率较快,在后期长大较慢。亚晶内的析出相在析出前期长大速率较慢,在后期长大速率较快。通过析出相与基体界面的研究表明,α-AlMnSi(520)晶面与铝基体的(111)晶面保持完全共格的取向关系。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在退火过程中不同应变量对析出相粗化、退火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量对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并没有影响,不同的应变量在析出完成时具有大致相同的析出相体积分数。应变量的改变影响析出相的尺寸分布,随着应变量的增加,析出完成时析出相尺寸分布差别越大,析出相的粗化过程不同,析出相的粗化不是由应变能直接导致的,而是由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决定的。不同的应变量使得材料的显微组织在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不同,当应变量较小时,由于再结晶驱动力较小因此退火过程中组织稳定性较好,当应变量较大时,虽然再结晶驱动力较大,但是由于析出相沿亚晶界规则分布因此析出相对晶界迁移的阻力较大,使得显微组织的稳定性较好。对于室温性能而言,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室温拉伸强度增加,当退火时间为12 h时,应变从20%到80%,其屈服强度从113 MPa升高到155 MPa,其抗拉强度从160 MPa升高到198 MPa。但在保温过程中大应变试样的力学性能降低较大,而对于小应变的试样,在保温过程中屈服和抗拉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并且材料的塑性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相应的增加。对于高温性能而言,应变量的改变对高温性能的影响较小,在保温过程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曹文彧,王文义[8](2019)在《预应变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特性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弱InGaN/GaN量子阱内的压电极化场,在蓝紫光InGaN/GaN多量子阱激光器结构中采用了预应变InGaN插入层,通过变温电致发光和高分辨X射线衍射测量研究了预应变插入层对量子阱晶体质量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常温下有预应变层的量子阱电致发光谱积分强度显着提高。模拟计算进一步表明,预应变层对量子阱内压电极化场有调制效果,有利于量子阱中的应力弛豫,可以有效减弱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有助于提高量子阱的发光效率。(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2期)
刘小宁,杨帆,刘岑,吴元祥,刘兵[9](2019)在《奥氏体不锈钢预应变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预应变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预应变效果评价是改进钢材生产工艺的基础。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建立了预应变效果的评价体系:用F分布评价预应变对机械性能参数标准差的改变效果,用t分布评价预应变对机械性能参数均值的改变效果。以奥氏体不锈钢S30408的预应变效果评价为例,基于液氮温度下的有效拉伸试验数据,在双侧置信度为99%时,评价了S30408钢的9%预应变效果:(1) 9%预应变明显提高S30408钢屈服强度均值,其标准差基本不变;(2) 9%预应变对于S30408钢抗拉强度的均值与标准差基本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1期)
张睿,邓宇君,易培云,彭林法[10](2018)在《预应变超薄不锈钢板材弯曲回弹》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晶粒尺寸的超薄316L不锈钢板材试样,开展了不同预应变材料的拉伸实验和弯曲实验,研究材料在多次拉伸中的力学行为,探索预应变对弯曲回弹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应力和回弹角都随晶粒尺寸增大而降低,多次拉伸中预应变对材料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没有显着影响,但预应变使材料发生加工硬化导致了回弹角随预应变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预应变对材料压缩力学行为的影响是导致回弹角预测偏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预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预应变对304不锈钢的内部氢和环境氢环境中的氢脆行为。本文首先通过阴极充氢、高压氢气环境以及充氢和高压氢气环境结合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研究了内部氢和环境氢对不同预应变下304奥氏体不锈钢氢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阴极充氢的条件下,304不锈钢的氢脆敏感性随预应变的增加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察发现氢致开裂萌生于马氏体内部或马氏体与奥氏体界面。这种开裂行为与氢的弹性屏蔽效应有关,氢原子可以屏蔽位错的应力场,从而提高位错在应力作用下的迁移率。由于位错迁移率的增加,氢增强了马氏体与奥氏体界面的塑性变形。因此,裂纹容易在马氏体与奥氏体界面形成并生长。2.在高压氢环境中,304不锈钢的氢脆敏感性随预应变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10%的预应变表现出最高的氢脆敏感性,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发现氢致开裂主要萌生与晶界处。这与界面应力、动态马氏体和位错密度有关。3.在充氢和高压氢气环境耦合的作用下,氢脆敏感性随预应变的增加而增加。环境氢在低水平预变形试样的断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高水平预变形试样的断裂过程中,内部氢起主导作用,因为环境氢对低水平预变形试样的裂纹扩展有促进作用,而内部氢对高水平预变形试样的裂纹萌生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张稳,庄新村.拉伸预应变条件下基于孔洞演变分析的GTN损伤模型参数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周成双,张林,郑津洋.预应变对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氢脆行为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3].花超,姚文美.预应变土工格栅与砂垫层界面特性试验研究[J].土工基础.2019
[4].黄江中,曹军,王金生,张良锋,赵翠华.预应变对X100管线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J].中国造船.2019
[5].武刚,罗金恒,许光达,朱丽霞,李丽锋.预应变对含焊缝区X80管线钢应变响应特征及拉伸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19
[6].刘坡,杨莉,孙晓寒,孙凯志.预应变对H300LA低合金高强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7].张洋洋.TiC颗粒与预应变对Al-Mn-Si合金高温稳定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
[8].曹文彧,王文义.预应变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特性调控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9
[9].刘小宁,杨帆,刘岑,吴元祥,刘兵.奥氏体不锈钢预应变效果评价[J].机械强度.2019
[10].张睿,邓宇君,易培云,彭林法.预应变超薄不锈钢板材弯曲回弹[J].塑性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