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承旨论文_赵小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翰林学士承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翰林,学士,宋代,论文,禁林,夹城,画待诏。

翰林学士承旨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军[1](2003)在《宋代翰林学士承旨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翰林学士承旨最早出现于唐宪宗永贞元年,在宋代并不常置。职能是代皇帝起草诏命、参与机要,犹如天子家臣,职显位宠,多备位宰执。在宋代专制君权加强的过程中,翰林学士承旨凭借其特殊的地位,推波助澜不少。(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03年04期)

赵雨乐[2](2000)在《唐代翰林学士院与南北司之争——翰林学士、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使的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唐自玄宗期置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一直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其权责既替皇帝起草诏令,又参决军政机密事务,具浓厚的内相意味。唐中后期宫廷政变频生,储君改易非单凭神策等北衙武力能够成事,草制宣诏的合法化过程,实强化翰林机构的议事渠道,形(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0-08-01)

赵小军[3](2000)在《两宋翰林学士承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史研究者常为官制的繁杂、凌乱而感到困感。近年来史学界关于两宋翰苑方面论述,还并不多见。对翰林学士承旨群体进行研究离不开翰林学士。武汉大学杨果的《中国翰林制度研究》一书,是目前所见到的、翰苑方面研究较为全面、系统的论着。该书在对两宋叁百九十七位翰林学士作数量统计的前提下,进而作群体考究。此外,杨文对两宋翰林学士承旨统计四十一人,并对其改官去向作了一些分析。群体研究中,资料收集的全面与否,影响着计量分析的合理与否,从而也影响到论述的价值。在对两宋承旨作群体研究之前,本文首先对两宋翰苑的人数进行了考证。其中增补翰林学士二十六人,纠正杨文误计四人,使学士人数总计四百一十九人。杨果对承旨的统计我做了进一步研究,增补十五人,承旨人数总计五十六人,在此基础上,使对两宋翰林学士承旨进行群体研究成为可能。此外,对一些史籍中关于承旨记载失实之处也做了考释。 翰林学士承旨最早出现于唐宪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作为代皇帝起草诏命、参与机要的天子家臣,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央政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其作群体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了解宋代官制。有宋一代,并不常置,职显位宠,多以学土中资历深厚者一人为之。学士院长的承旨,“独承密命”、“专受专对,他人无得而参。”在宋代封建专制君权加强的过程中,翰林学士承旨作为 ·1·皇帝最亲近的宫闹近臣,推波助澜不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宋五十六位承旨群体的数量考据,动用计量法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为天子私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真实情况。 从翰林学士承旨的出身看,同兴起于隋唐的科举制度息息相关。特别是进士科出身,成为承旨选拔的一项重要标准。两宋进士出身的承旨占总数的89.3%,比重是相当大的。南宋以后,工于四六、有词科科考的进士多至翰苑、卿相,词科同进士科相结合增加了承旨选拔的难度。地域分布上看,承旨多集中于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两浙、成都府、京跷路等几路。除此之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统治集团的用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承旨各地数量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翰林学士承旨的任期逐渐递减,在南宋不仅表现为任期的短暂上,也反映在承旨数量的变化上。尤其在中后期,一百多年中仅五人,这同南宋大量翰苑权直类官的任命有主要的关系。 从任职承旨前后状况看,除一人外,承旨直接或间接地全由翰林学士而迁。从进土登第,至充任承旨,基本上都经由一些共同的媒介官。这一途径,概括而言:由修起居注而秉知浩,历外制而后内制,直至承旨、枢要。据文中统计,两宋翰林学士承旨改官后直接或间接上升宰执的,占总数量的67.9%,其中升任宰相十一人,“公卿之才并由此出”。可见,充位宰执,成为承旨改官的主流。 翰林学士承旨与翰林学士作为翰林制度的主体,二者共处翰苑,与中书舍人分掌内、外制。在君相权争中,对中书舍人草词权削夺的翰林群体,尤其是翰林学士承旨,先于宰执参议谋划,成为君权强化的得力工具。翰苑制诏多用四六体,源于南朝齐、梁间的骄文,历隋唐至宋,经过欧阳修等人的革新,注人了散文的气势,以其精切、简约的风格,成为朝野定型的应用文体。“上自朝廷命令、诏册,下而绪绅之间笺书、祝疏,无所不用”,能否善工四六,成为人仕禁林的又一项选拨标准,而以文坛首领自居的翰林学士承旨多为四六高手。作为“儒者至尊”,对宋四六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 将翰林学士承旨归人翰林群体,从横纵向来考察翰苑权限的流变。就两宋来看,基本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翰苑群体的权力和影响日益低落。南宋低资历权 ·2·直类官的大量任命,就是其权限低落的一个反映。再与其同时代的辽、夏、金相比,由于这些政权的民族性及其崇武的习俗,决定了翰苑的地位远不如宋代,成为闲置的文翰机关。纵向上看,自唐至清,随朝代的递换,时间的变迁,翰苑权限由大到小直至完全丧失。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大臣掌书谕旨、参决机务,翰苑群体完全被排斥于政活生活之外。 尽管本文对收集到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分析、考证,但还是会有不少脱漏的材料,本文之所得数据、观点大体上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还有待于新材料的进一步考验、补充。(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0-05-01)

翰林学士承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引言唐自玄宗期置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一直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其权责既替皇帝起草诏令,又参决军政机密事务,具浓厚的内相意味。唐中后期宫廷政变频生,储君改易非单凭神策等北衙武力能够成事,草制宣诏的合法化过程,实强化翰林机构的议事渠道,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翰林学士承旨论文参考文献

[1].赵小军.宋代翰林学士承旨述论[J].晋阳学刊.2003

[2].赵雨乐.唐代翰林学士院与南北司之争——翰林学士、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使的衍生[C].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

[3].赵小军.两宋翰林学士承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钱选幽居图局部的,有时又出现了不相符...宋濂楷书虞世南摹兰亭序帖跋赵孟俯-[元] 赵孟俯 饮马图卷赵孟俯-[元] 赵孟俯 松荫会琴图轴康里巙-[元] 康里巙 书唐人诗卷(局部)赵孟俯秋郊饮马图卷

标签:;  ;  ;  ;  ;  ;  ;  

翰林学士承旨论文_赵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