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和热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放疗和热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一、放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古丽努尔·艾尼[1](2021)在《食管癌术后治疗模式及临床特点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术后治疗模式及临床病理特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单纯手术与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模式的预后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首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治疗组,术后辅助治疗组包括术后化疗组和术后放疗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比单纯手术与术后不同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32例患者,单纯手术组140例,术后化疗组70例,术后放疗组22例。p N0共156例,p N1-3共76例,N阳性中45例行单纯手术,术后辅助治疗31例。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及术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58.90%、72.85%、77.30%。N阳性患者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和术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16.0%,42.1%,75.0%。单因素分析得出,术后辅助治疗、肿瘤直径、脉管癌栓、神经侵犯、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未辅助治疗、脉管癌栓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CC患者能从术后辅治疗中生存获益,尤其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中获益更显着。对经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而言,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其3年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韩毅毅[2](2020)在《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的50多万例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死亡率的第四位,5年生存率仅20%。在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方式,然而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早发现,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放化疗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但放化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因治疗方式的叠加而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放化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高达50%,目前尚无最佳挽救治疗方案。在放化疗等治疗控制疾病后,如何改善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瘤体,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以达到最终延长生存的目的?中医药对此可起到什么作用,本研究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目的中医药治疗是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相关研究显示,放化疗阶段或放化疗后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近期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芪术郁灵汤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前期研究显示,对于术后患者,可以改善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核心处方芪术郁灵汤加减治疗初治的非手术食管鳞癌已完成放化疗患者,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对食管癌放化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作用。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设计,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初治的非手术已完成放化疗等西医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使用芪术郁灵汤为核心处方的加减治疗,每1~2月门诊复诊调整处方1次,连续中药治疗时间≥3个月,分别在入组及疾病进展或观察截止时填写食管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OES18、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V3.0)、KPS评分、体重。统计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7例初治的非手术ESCC放化疗后病例。入组病例中男性共49例,占85.96%,女性共8例,占14.04%,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3:1。年龄在4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8±10.17岁,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55岁者14 例(24.56%),55~65 岁者 25 例(43.86%),>65 岁者 18 例(31.58%)。有吸烟史者47例(82.46%),有饮酒史者46例(80.70%),有肿瘤家族史者36例(63.16%)。病变位于胸下段者最多,有21例,占36.84%,其次是胸中段,有15例,占26.32%,胸上段及颈段各有11例(19.30%)、3例(5.26%),病变发生在多段病例有7例(12.28%)。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92.98%),存在远处转移者14例(24.56%)。临床分期中Ⅲ期病例最多,有27例,占比47.37%,其次是Ⅳ期 25 例(43.86%),包括ⅣA 期 11 例(19.30%),ⅣB 期 14 例(24.56%),另有Ⅱ期5例(8.77%)。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病例有45例,占78.95%,接受过放疗的病例有52例,占91.23%,接受过化疗的病例有50例,占87.72%。2.中医症状证候食管癌放化疗后的常见症状是进食哽噎(84.21%)和乏力(78.95%),在聚类分析中二者也归为一类,密切相关。超过半数患者存在异物感(61.40%)、呃逆嗳气(61.40%)、反酸(59.65%)、口干(57.89%)、咳嗽(56.14%)、烧心(52.63%)、食欲减退(52.63%)、咳痰(52.63%)、胸背疼痛(50.88%),而且这些不适症状相聚为一大类。证型以痰气交阻证为主,有35例,占61.40%,其次是瘀血内结证10例(17.54%),津亏热结证、气虚阳微证各有6例(10.53%)。3.生存评价生存期是判定恶性肿瘤患者是否从治疗中获益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以PFS进行评价。PFS定义为患者结束放化疗等西医治疗后开始中医药治疗至第一次发生肿瘤进展和/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57例入组患者随访至截止时间2020年3月1日,PFS范围在3~26个月,6个月(0.5年)PFS率为49.43%,12 个月(1 年)PFS 率为 32.61%,中位 PFS 为 6.00±0.74 个月(95%CI为 4.54~7.46)。Ⅱ期 1 年 PFS 率为 80.00%,中位 PFS 为 22.00±0.00 个月;Ⅲ期 1 年 PFS率为39.96%,中位PFS为7.00±1.13个月;ⅣA期1年PFS率为12.12%,中位PFS为5±0.64个月;ⅣB期中位PFS为4±0.37个月,1年PFS率为16.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位、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放疗、KPS评分、吞咽困难分级是影响 PFS 的相关因素(P=0.033、0.008、0.003、0.002、0.000、0.010、0.02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放疗、KPS评分、吞咽困难分级(P=0.000、0.002、0.012、0.013、0.020、0.032)是影响食管癌放化疗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影响因素同既往研究相类似,对比同期放化疗后无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芪术郁灵汤治疗有一定延长PFS的优势。4.生活质量评价疾病无进展患者治疗后在吞咽困难、言语、疲乏、失眠、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上改善明显,P<0.05,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在进食、口干、食欲减退、咳嗽、反流、恶心呕吐、腹泻、疼痛、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KPS评分、体重等方面也有所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现疾病进展的食管癌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反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困难程度加重,P<0.05,其他症状评分、KPS评分、体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对比同期放化疗后无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芪术郁灵汤具有延长放化疗后食管癌患者PFS的作用;年龄小、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早、接受过放疗、KPS评分高、吞咽困难分级评分低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2.通过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的芪术郁灵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善疾病无进展患者的症状(吞咽困难、言语、疲乏、失眠、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改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疾病出现进展者,大部分症状无明显变化,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质量。

刘敏[3](2020)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食管癌新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而占绝大部分的是食管鳞癌患者,但早期食管癌临床症状隐匿、无特异性,因此食管癌患者诊断时临床分期大多数已是中晚期。尽管多学科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食管癌的预后改善却不明显,尤其是对既往化疗方案耐药的食管鳞癌患者。目前对于晚期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并没有标准的二线及后线治疗方案的推荐。本研究回顾性评估了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后进展的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预处理及评估资料完整且至少接受标准一线化疗后出现进展的38例食管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该38例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所有患者均第1天接受伊立替康90分钟静脉滴注治疗、第2天接受雷替曲塞30分钟静脉滴注治疗,在化疗用药前30分钟给予5-羟色胺3型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减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副反应的发生率。每3周为一周期,治疗最多至6个周期或者直至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或发生疾病进展。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CIST 1.1)每两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估,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CTC)每个化疗周期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全组患者共接受了95周期化疗,中位周期数为3(2~6周期)。其中伊立替康中位治疗剂量为178mg/m2(118~217mg/m2)、雷替曲塞中位治疗剂量为2.7mg/m2(2.17~3.07 mg/m2)。在38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9例、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2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8例。总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3.68%(9/3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8.94%(30/38)。中位随访18.5个月(2~32月)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5天(25~357天)和221天(32~632天)。既往未接受过5-氟尿嘧啶和接受过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ORR分别为35.00%和11.11%,其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8);既往只接受化疗和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ORR分别为37.50%和20.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既往仅接受一种化疗方案和接受至少二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ORR分别为31.82%和12.50%,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6)。3/4级白细胞减少5例(13.1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7.89%),3/4级腹泻1例(2.63%)。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是晚期或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个有效且毒副反应可接受的治疗方案。这为临床选取食管鳞癌患者二线或二线以后治疗方案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孙立巧[4](2020)在《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大的负担之一,癌痛控制不足的现象在我国仍较为普遍,癌痛给病人带来的心身影响极其严重,超过50%的患者遭受过癌痛的折磨。癌痛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给家属带来一种负担。如果癌痛得不到控制,一方面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免疫力,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慢性疼痛不能解决将会发展成顽固性癌痛,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癌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阶梯止痛的方案,虽然这种方案可以解决临床上大部分的疼痛,但是由于其成瘾、不良反应,使得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受限。近几年,中药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疗效。尽管华蟾素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癌痛的治疗,但是对华蟾素胶囊治疗癌痛的潜在机制研究甚少,近几年来β-内啡肽和5羟色胺在癌痛的地位备受关注,本课题将初步观察华蟾素胶囊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情况、对阿片类药物便秘的改善情况以及测定β-内啡肽、5-羟色胺二者与华蟾素治疗疼痛的关系,从而对临床癌痛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研究目的]观察和评价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服用药物止痛药物的基础上,口服华蟾素胶囊(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3粒,3次/日。观察14天,研究结束时评价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情况及阿片类药物便秘情况、测定β-内啡肽、5-羟色胺的水平等。[研究结果]1.疼痛改善方面:根据WHO疼痛评价标准,收集的6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0例,轻微缓解3例,无效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轻微缓解8例,无效5例,以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计算有效率,治疗组疼痛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为56.66%,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NRS评分,治疗前NRS评分治疗组为:5.6±1.48分;对照组30例癌痛患者为5.6±1.75分;经t检验,P=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NRS评分治疗组为:3.7±2.17分;对照组3.7±2.17分,经t检验,t值P=0.02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来评价生活质量。治疗组改善17例,稳定8例,无效5例,显效率83.33%;对照组改善11例,稳定5例,无效14例,显效率53.33%,经秩和检验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依据中医对癌痛的评价标准和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疼痛、烦热、渴喜冷饮、便秘、舌红或紫、苔黄或燥等中医症状。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治疗下降,其中治疗组的烦热、渴喜冷饮、便秘、舌红或紫、苔黄或燥的中医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烦热症状改善不明显,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4.阿片类药物便秘效果的评价:依据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来评价便秘的改善情况。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经检验P=0.0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疼痛相关因子情况:外周血疼痛相关因子β-内啡肽及治疗前后改变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经检验P=0.39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经检验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疼痛相关因子5-HT治疗前后改变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5-HT肽水平,经检验P=0.50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5-HT水平,经检验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安全性评价方面:依据体格检查及实验检查来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将安全等级分为4级,以1级和2级计算安全率,其中治疗组的1级安全的人数为12例,2级安全的人数14例,3例安全的人数4例,4级安全0例,安全率为86.66%,对照组1级安全的人数为8例,2级安全的人数9例,3例安全的人数13例,4级安全的人数0例,安全率为56.66%,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部分中医症状评分、减轻患者的便秘、安全性好,发挥止痛的机制考虑和提高癌痛患者体内的β内啡肽水平,降低5-HT炎症指标水平有关,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星[5](2020)在《SERPINA5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食管鳞癌患者在进行放化疗后应用iTRAQ技术在疗效及预后的预测方面对血清中出现差异的蛋白进行筛选。方法:1.以局部晚期及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为纳入对象的有91例,根据综合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放疗和化疗进行,动态随访患者的疗效评价;同时采集在疗程开始之前、疗程开始之后的外周血。2.分别在治疗疗程开始之前、治疗疗程开始之后收集食管鳞癌患者的外周血,对血中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应用iTRAQ技术,同时进行分析蛋白的生物学上具有意义的行为。考虑目的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的重要性,达到测试差异蛋白的目的。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治疗上控制好的组:疾病控制率(CR+PR+SD,DCR)食管癌患者占全部比例56.04%(51/91例),治疗上控制欠佳的组(PD)患者占比例全部43.96%(40/91例)。远期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患者占23.07%(21/91例),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患者占76.93%(70/91例)。2.在接受放化疗治疗前的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筛选比较:发现在表达上有差异的蛋白共有54个差异蛋白,分别出现上调和出现下调的蛋白有29、25个。3.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A5)同时出现在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与治疗后总生存期(OS)<3年组,且同时一致上调。结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A5)是具有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后疗效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值得研究。

刘锐锋[6](2020)在《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及多线束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范围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第1位,造成严重的医疗卫生负担;靶向治疗为驱动基因阳性不可手术NSCLC的主要系统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最佳联合治疗策略尚不明确,放疗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与单独EGFR-TKI比较的临床获益尚存争议。以上问题目前均尚未发现系统性的研究报告。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全面检索世界范围内关于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Thoracic Radiotherapy,TRT)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明确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治疗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二部分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真实世界中单独应用埃克替尼与埃克替尼联合胸部病灶放疗治疗的III/IV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的NSCLC的临床疗效差异。论文第三部分针对EGFR-TKI应用中不可避免出现获得性耐药的临床问题,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索不同剂量碳离子束和X射线辐照两种EGFR突变细胞株PC-9(19 DEL)和H1975(21外显子L858R和20外显子T790M双突变)的辐射生物学差异,为不同LET射线在不同EGFR突变状态NSCLC中的应用及利用多线束克服EGFR-TKI耐药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通过本系列研究的开展,以期为不可手术NSCLC的综合治疗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证据。方法(1)循证医学研究: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分别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CENTRIAL),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全面收集中英文发表的关于EGFR-TKI联合TRT或化放疗(Chemo-radiotherapy,CRT)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合并,对该类患者的疾病缓解率(Response rate,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安全性结局进行全面评价,为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这种治疗模式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首次采用埃克替尼联合TRT或单独埃克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III/IV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NSCLC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均衡匹配后,比较两种治疗模式在胸部原发灶RR、PFS、OS、埃克替尼耐药时间及毒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缓解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转移模式的差异,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估计两组PFS和OS方面的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OS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体外细胞实验:体外培养两种EGFR突变细胞株PC-9和H1975,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利用等同剂量的碳离子束和X射线进行辐照后,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生存分数(Survival fraction,SF)、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观察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提取乏氧诱导因子-1a(Hypoxic induction factor-1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获得数据采用SPSS17.0和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SF比较采用t检验;细胞周期阻滞、凋亡率及HIF-1α、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a=0.05。结果(1)循证医学研究中,共有16项前瞻性单臂研究和14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12项单臂研究(包括446例患者)报告了T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知的NSCLC的RR和生存结果,其中CR、PR、SD和PD分别为0.06(95%CI 0.03-0.09)、0.44(95%CI 0.38-0.49)、0.29(95%CI 0.24-0.34)和0.15(95%CI 0.11-0.19),1年和2年OS分别为0.52(95%CI0.44-0.60)和0.26(95%CI 0.18-0.33)。4项单臂研究(182例患者)报告了C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知NSCLC的RR和生存结果,其中CR、PR、SD和PD分别为0.12(95%CI 0.02-0.22)、0.41(95%CI 0.27-0.55)、0.31(95%CI 0.16-0.46)和0.14(95%CI 0.01-0.30,),1年和2年OS分别为0.83(95%CI0.71-0.94)和0.67(95%CI 0.54-0.81)。TRT或CRT联合EGFR-TKI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7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695例患者)报道了TRT+TKI vs.单药TKI治疗EGFR突变型NSCLC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95%CI)和p值分别为[1.69(1.44-1.98),p<0.00001]和[1.35(1.25–1.46,p<0.00001],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优于单独TKI组;生存率方面,1年和2年OS合并效应量的RR(95%CI)和p值分别为[1.22(1.06-1.41),p=0.007]和[1.56(1.09-2.23),p=0.02],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优于单独TKI组;安全性方面,间质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异常方面两组间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均高于单独TKI组。7项研究(包括493例患者)报道了TRT+TKI vs.TRT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ORR和DCR的RR(95%CI)和p值分别为[1.40(1.22-1.61),p<0.00001]和[1.13(1.05-1.21,p=0.0007],生存率方面,1年和2年OS的RR(95%CI)和p值分别为[1.42(1.16-1.74),p=0.0006]和[1.71(1.15-2.54),p=0.008],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优于单独TRT组;安全性方面,皮疹和腹泻方面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均高于单独TRT组。(2)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共纳入56例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其中埃克替尼+TRT组28例,单独埃克替尼组28例。两组比较,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ORR方面埃克替尼+TRT组显着优于单独埃克替尼组(p=0.019);生存情况方面,1、2年PFS和1年OS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OS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2,中位OS为40.8月vs.25.7月,中位PFS为20.3月vs.13.3月,埃克替尼+TRT组均优于单独埃克替尼组;亚组分析显示,ECOG 2分(HR0.43,95%CI 0.03-0.79)、腺癌(HR 0.44,95%CI 0.02-0.81)、EGFR 19 DEL突变(HR 0.43,95%CI 0.08-0.93)和入组前进行化疗(HR 0.65,95%CI 0.15-0.97)亚组中埃克替尼+TRT组获益更明显;多因素分析显示,埃克替尼耐药时间及总应用时间与PFS和OS均成正相关(p=0.000),患者近期疗效与患者PFS和OS也密切相关(p=0.000)。毒副反应方面,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TRT组高于单独埃克替尼组;而埃克替尼药物相关的皮疹、腹泻、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体外细胞实验中,碳离子照射对两种细胞存活抑制较X射线均明显,存活分数明显下降;同等剂量下,碳离子束照射对PC-9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更大,剂量越大,与H1975细胞的差值就越大;但在X射线照射组,两种细胞在不同剂量下存活分数较为相似,说明两种细胞对X射线的辐射敏感性较为一致;细胞存活曲线拟合的碳离子相对于X射线对PC-9和H1975细胞的RBE值分别为2.86和1.85。细胞辐照后24h检测凋亡率,碳离子较X射线辐照所致两种细胞的凋亡更加显着,且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这种差异更加显着。PC-9和H1975细胞凋亡率进行比较,无论是1、2、4Gy同等剂量的X射线或碳离子辐照,PC-9细胞均显示出较H1975细胞更高的凋亡率,特别是PC-9细胞经碳离子辐照后其凋亡率最高,说明碳离子辐照会导致PC-9细胞更高的凋亡率,且随剂量的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显着。细胞周期阻滞方面,无论是碳离子还是X射线均对PC-9和H1975细胞S期影响不明显,辐照主要改变G1期和G2/M期的再分布,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显着增加,碳离子对PC-9和H1975细胞在1、2、4Gy剂量组与0Gy对照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X射线仅在2、4Gy单次较大剂量辐照下才显示出G2/M期阻滞效应,两种细胞之间比较在各剂量组中均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PC-9和H1975细胞中HIF-1αmRNA水平在碳离子和X射线各剂量组中下降均不明显,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离子和X射线在各个剂量组下进行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离子对PC-9和H1975细胞中VEGF mRNA的水平有一定下调作用,在4 Gy剂量组下调结果最为显着,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对H1975细胞作用更为明显,但X射线却无明显下调作用;两种细胞之间进行比较,碳离子在4Gy剂量组下对H1975细胞中VEGF mRNA水平的下调作用较PC-9细胞更为显着,且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两种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0Gy对照组比较,无论碳离子和X射线,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种细胞中各剂量组变化均不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两种射线对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有下调作用,碳离子辐照下两种细胞在2、4 Gy剂量组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辐照下仅在4Gy剂量组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离子辐照下,H1975细胞VEGF蛋白的下降较PC-9细胞更为显着,特别是在2、4 Gy剂量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当前有限研究证据表明,与其他治疗手段比较,如单独TKI、单独TRT、CRT或最佳方案的化疗,T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能显着提高近期疾病缓解率,同时改善生存率,甚至对于EGFR基因突变状态未知的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获益,且未增加TKI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发生。(2)埃克替尼联合胸部放疗与单独埃克替尼比较在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中,提高了肺部原发灶的近期缓解率,改善了总生存期,但增加了放疗相关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并密切关注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3)对于不同EGFR突变型NSCLC细胞株,PC-9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在碳离子及大剂量X射线辐照下较H1975更高;碳离子相对于X射线,具有更高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同等剂量下具有显着降低细胞克隆存活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G2/M期阻滞等效应,而且碳离子具有显着下调H1975细胞中VEGF水平的作用,提示碳离子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而逆转EGFR-TKI耐药、改善肿瘤化疗敏感性。

屈帅勇[7](2019)在《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虎七散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远期和近期疗效,初步研究加味虎七散联合TP方案对比单纯TP方案的疗效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症状积分,次要观察指标为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及毒副反应。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随访至2019.02.01。结果:1.治疗组中位PFS为6.8(4.464~9.136)月,对照组中位PFS为4.8(2.469~7.131)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DCR为81.4%,对照组DCR为6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吞咽困难、呕吐带血、呕吐痰涎以及舌苔方面更有优势,P<0.05。4.在KPS评分方面,治疗组的治疗后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在毒副反应方面,出现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脱发等,未出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出现的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治疗组出现Ⅲ-Ⅳ度毒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提示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有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的趋势。结论:相对于单纯TP方案,加味虎七散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疾病控制率、中医症状和KPS评分的改善方面。虽然在提高PFS以及减轻毒副反应方面未见明确效果,但是有较好的趋势,且中药联合化疗组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李征[8](2018)在《癌因性疲乏机制探讨及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中心(NCCN)在2000年将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定义为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能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疲乏的主观感觉,这种疲乏与近期体力活动不成比例,具有持续性的特点。神经内分泌是人体的能量调节的核心系统,为深入探讨CRF的机制,必须首先确定CRF与神经内分泌的生物相关性。癌因性疲乏(CRF)概念的引入,有利于引导人们重视癌症及癌症治疗对人体正常机能的整体影响,符合现代整体观的医学模式。治疗CRF本质上就是更加科学全面的治疗因癌症失去健康的患者,从根本上以患者整体的概念取代单一的癌症作为肿瘤患者治疗的最高目标。CRF的科学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核心原则,即在消除肿瘤或减轻肿瘤负荷的同时,应兼顾人体正常机能的运转,扶正与祛邪之间相辅相成。从CRF的核心治疗原则出发,热学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特色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首次以CRF概念为引导,结合热学疗法扶正祛邪的抗癌特色探索了肿瘤治疗中以人为本取代以病为本的临床实践路径,完成了在CRF概念引导下基于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相对完善的系统理论构建。第一部分:癌因性疲乏机制探讨目的:初步探讨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为CRF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康复期肺癌患者进行研究,设置疲乏组及非疲乏对照组。利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short form,MFSI-SF)和疲劳症状量表(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FSI)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的CRF状况。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清晨8:00静脉血,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激素、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应用SPSS软件19.0版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9例康复期肺癌患者,按照患者的CRF情况分为疲乏组(39例)和非疲乏组(20例)两组。疲乏组的血清皮质醇激素及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浓度均低于非疲乏组,疲乏组的血清ACTH浓度高于非疲乏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浓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组患者的MFSI-SF评分与血清皮质醇及甲状腺激素浓度均呈负相关(r=-0.820,-0.893,-0.797,-0.717,-0.855;P<0.05);疲乏组患者的FSI评分与血清中所测得的皮质醇激素浓度及甲状腺激素浓度均呈负相关(r=-0.778,-0.772,-0.659,-0.661,-0.653;P<0.05);疲乏组患者的MFSI-SF评分、FSI评分与血清ACTH浓度均呈正相关(r=0.813,0.629;P<0.05)。结论:康复期肺癌患者的CRF与肾上腺轴及甲状腺轴的神经内分泌相关。疲乏患者的皮质醇及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显着低于非疲乏患者,且其在血清中的浓度会影响患者CRF的程度。癌症损害对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负反馈调节系统有较为复杂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疲乏患者血清中皮质醇的促激素ACTH水平升高,而甲状腺激素的促激素TSH的血清浓度则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第二部分:热疗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目的:基础实验通过热疗对放化疗的抗癌增敏效果的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临床研究通过CRF评分变化直接评估热疗治疗CRF的临床效果,并通过常用具体临床指标的分析,深入探讨热疗治疗CRF的临床机制。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常规传代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所有实验步骤均选用对数生长期细胞。设置化疗组及放疗组为对照组,同时设置单纯培养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包括热化联合组、热放联合组,热化联合组及热放联合组又分别设置41℃及43℃两个不同的温度组,共为7组。各组干预完成后37℃继续培养48h,然后以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增殖抑制率、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实验重复3次。应用19.0版SPSS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选取非小细胞肺癌(NSCLC)CRF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热疗联合组及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热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同步热疗。利用MFSI-SF和FSI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CRF程度进行评估。按WHO标准评估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稳定率(SD)、进展率(PD)及总有效率的数据,详细观测并记录治疗后的毒副反应,选取主要的毒副反应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治疗前后的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CD4+/CD8+的分布比例,对比免疫功能变化。应用SPSS软件19.0版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础实验中热化联合组的癌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单纯化疗组,热放联合组的癌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单纯放疗组;热化联合组的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显着高于单纯化疗组,热放联合组的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显着高于单纯放疗组;这些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最终纳入CRF肺癌患者共107例,计算机随机分为热疗联合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对照组2例患者因毒副反应过重中途退出,热疗联合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分别为52例和53例。热疗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CRF程度应用MFSI-SF与FSI两种评分系统显示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组MFSI-SF评分与FSI评分在治疗后降低,与治疗前的CRF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FSI-SF评分与FSI评分在治疗后升高,与治疗前的CRF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FSI-SF评分与FSI评分系统中,热疗联合组治疗后的CRF评分均显着低于同步放化疗组治疗后的CRF评分(P<0.05)。热疗联合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同步放化疗对照组(P<0.05)。热疗联合组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损伤的中重度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组的CD3+、CD4+及NK等淋巴细胞及CD4+/CD8+的分布比例在治疗后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无显着差别(P>0.05)。结论:基础实验从细胞水平证实了热疗对放化疗的抗癌增敏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热疗治疗CRF安全有效,能显着改善CRF肺癌患者的疲乏程度。热疗协同放化疗提高抗癌有效性,是热疗治疗CRF祛邪途径的具体临床机制;热疗有利于降低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并改善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机能,是热疗治疗CRF扶正途径的具体临床机制。治疗CRF本质上就是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治疗因癌症失去健康的患者,从根本上以患者整体的概念取代单一的癌症作为肿瘤患者治疗的最高目标。因本章样本量相对较小,本文第三章采用了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综合了高质量的大样本数据来完成第二章的理论验证。第三部分:肿瘤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系统研究目的:CRF治疗就是从根本上追求更好更科学的抗癌治疗方案。以CRF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为出发点,以热学疗法为研究核心,系统评价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与单独常规疗法比较治疗肺癌、食管癌、直肠癌、胃癌及肝癌共5大类肿瘤的祛邪及扶正的具体临床指标。探讨热学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热学疗法治疗肿瘤及CRF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确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并通过预检索制定科学的检索策略。检索源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共8个数据库,Google Scholar、Medical Matrix等互联网资源,以及相关的重要书籍等纸质版资源。以保证查全率从而避免漏检重要文献为主要原则,常规检索与追溯参考文献的方式同时进行,收集所有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独常规疗法治疗五类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充分应用EndNote及Excel软件,按照研究计划书执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参照Cochrane标准对所有纳入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软件5.3版实施Meta分析。所有的方法步骤按照整体的技术路线进行。结果:检索完成后获得文献总量9098篇,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216个RCT,其中英文文献共计32篇。最终纳入的32篇英文文献全部被SCI收录,分别来自于日本、中国、德国、韩国、荷兰、乌克兰、美国、俄国、希腊、丹麦以及意大利等11个不同的国家。所有研究共计纳入16069例癌症患者,其中热学疗法联合组共8037例患者,常规疗法对照组共8032例患者。(1)肺癌最终纳入47篇RCT,共纳入3083名患者,其中联合组1551例,对照组15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单独常规疗法相比,联合温热疗法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近期疗效。(2)与单独常规疗法相比,联合温热疗法临床安全性良好,且有利于降低部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2)食管癌最终纳入46篇RCT,共纳入3508名患者,其中联合组1771例,对照组17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单独常规疗法相比,联合温热疗法有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近期疗效。(2)与单独常规疗法相比,联合温热疗法临床安全性良好,且有利于降低部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3)直肠癌最终纳入35篇RCT,共纳入2415名患者,其中联合组1196例,对照组12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单独常规疗法相比,联合温热疗法有利于提高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近期疗效。(2)与单独常规疗法相比,联合温热疗法临床安全性良好,且有利于降低部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4)胃癌最终纳入34篇RCT,共纳入3018名患者,其中联合组1546例,对照组14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单独化疗相比,联合温热疗法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近期疗效。(2)与单独化疗相比,联合温热疗法临床安全性良好,且有利于降低部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5)肝癌最终纳入54篇RCT,共纳入4045名患者,其中联合组1973例,对照组20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单独TACE相比,联合热学疗法有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近期疗效。(2)与单独TACE相比,联合热学疗法临床安全性良好,且有利于降低部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与单独常规疗法治疗五类肿瘤相比,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能显着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近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并有利于降低部分常规疗法引起的毒副反应。治疗CRF要求以患者整体的概念取代单一的癌症作为肿瘤患者治疗的最高目标,因而需要同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CRF的角度考虑,热学疗法在提高肿瘤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能降低常规疗法对肿瘤患者的伤害,同时提高了综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CRF的程度。热学疗法的临床效果依赖于热疗技术的成长,本研究为肿瘤热学疗法的实践及热疗技术开发提供了较为系统的临床参考证据。

张丹[9](2018)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居我国各系统肿瘤发病之首。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肠癌合计占恶性肿瘤前十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达40.75%。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危急重症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作用迅速、生物应用度高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在治疗肿瘤类疾病方面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辅助放化疗治疗的同时发挥着抗癌减毒的重要作用。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功能多元等情况,且现尚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之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或相关研究。故而,常出现医务工作者无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出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综合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临床价值。正基于此,本研究以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为切入点,应用网状Meta分析等方法,全面开展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横向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不同消化系统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对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运用WinBUGS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运用Stata软件对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概率排序图、漏斗图及聚类分析图等,预测治疗措施疗效及安全性的排序,以甄别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优势品种。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中药注射剂的成份、功效、主治和对已发表的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系统评价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共检索到23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5种中药注射剂,81个RCTs,共597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049例,对照组2929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疗效方面,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康艾、香菇多糖注射液与仅用FOLFOX相比,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生存质量方面,FOLFOX化疗方案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人参多糖、香菇多糖、消癌平、参麦注射液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不良反应方面,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香菇多糖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斑蝥维生素B6、参麦、参芪扶正、得力生、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胎盘多肽、香菇多糖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康艾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共检索到23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3种中药注射剂,26个RCTs,共215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XELOX化疗方案上联用中药注射剂不能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XELOX化疗方案上联用参芪扶正、华蟾素、康艾、鸦胆子油乳、艾迪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XELOX化疗方案联用复方苦参、香菇多糖、消癌平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ELOX化疗方案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参芪扶正、康艾、香菇多糖,可以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药注射剂治疗食管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液联合放疗(RT)方案治疗食管癌,共检索到69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2种中药注射剂,55个RCTs,共411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艾迪+RT、斑蝥酸钠维生素B6+RT、复方苦参+RT、华蟾素+RT、黄芪多糖+RT、康艾+RT、榄香烯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艾迪+RT、复方苦参+RT、黄芪多糖+RT、康艾+RT、香菇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RT、参芪扶正+RT、复方苦参+RT、康艾+RT、香菇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缓解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在放射性食管炎方面,艾迪+RT、复方苦参+RT、黄芪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CT)治疗食管癌,共检索到69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种中药注射剂,共计29个RCTs,共1967例患者,均为已发表的中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复方苦参+CT、华蟾素+CT与仅用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艾迪+CT、参芪扶正+CT、复方苦参+CT、参附+CT与仅用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CT、参附+CT、参芪扶正+CT、复方苦参+RT、消癌平+CT与仅用化疗相比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缓解食管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3)中药注射剂治疗肝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栓塞(TACE)化疗治疗肝癌,共检索到204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3种中药注射剂,105个RCTs,共768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生存率方面,在TACE基础上联用鸦胆子油乳、华蟾素、艾迪与单纯使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康莱特、参麦、华蟾素、艾迪与单纯使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TACE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鸦胆子油乳、艾迪、康莱特、康艾、华蟾素、黄芪多糖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复方苦参、鸦胆子油乳、消癌平、康莱特、参麦、参芪扶正、康艾、得力生、华蟾素、黄芪多糖较仅用TACE而言,可以显着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不良反应方面,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鸦胆子油乳、康莱特、参麦、康艾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降低肝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复方苦参、参麦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降低肝癌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药注射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共检索到820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2种中药注射剂,60个RCTs,共484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得力生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优于仅用FOLFOX化疗方案;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得力生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均优于仅用FOLFOX化疗方案。(5)中药注射剂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辅助化疗治疗胰腺癌,共检索到27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9种中药注射剂,22个RCTs,共132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75例,对照组654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的疗效均优于仅用化疗。在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艾迪联合化疗优于仅用化疗。而在化疗基础上联用中药注射剂不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研究结论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或放疗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就中药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而言,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方面,黄芪多糖联合FOLFOX化疗、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在缓解不良反应方面,黄芪多糖联合FOLFOX化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FOLFOX化疗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此外,在中药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在治疗胃癌方面,鸦胆子油乳与复方苦参较其他中药注射剂就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指标上更具优势,香菇多糖就缓解不良反应指标方面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②在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华蟾素、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在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放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同样的,在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研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化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而且,复方苦参联合化疗在缓解白细胞减少与胃肠道反应方面也占优势。③在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研究中,相比其他中药注射液的聚类分析结果,鸦胆子油乳、华蟾素联合TACE在生存率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康莱特、黄芪多糖联合TACE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参麦联合TACE在不良反应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④相比其他中药注射液的聚类分析结果,消癌平注射液辅助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⑤在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中,复方苦参、康艾、康莱特注射液联用化疗可以显着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在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徐大兴[10](2017)在《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近年来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病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分析患者治疗的疗效、生存质量、经济学指标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并运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提高资料。2方法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汤剂结合西医化疗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收集整理2009-2016年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运用益气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病例,并统计归纳他们的疗效、生存质量、费用等临床资料,运用Log-rank对影响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3结果纳入研究的3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经我科治疗后总体客观有效率为14.3%,临床获益率为68.6%。生活质量改善率为28.6%,总体生活质量稳定率为(改善+稳定)80.0%;所有患者患者有效率费用-效果比约为312.57,总体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6.0±0.53个月。4结论1.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西药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单纯西医化疗并没有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但取得了明显的临床获益率。2.经过对影响我科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我们发现初期是否行手术、TNM分期、内脏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PFS的肯定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3.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西医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单纯西医化疗组,多数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比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下降;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4.使用中药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西医化疗并没有提高患者的费用效果比,对比单纯西医化疗,更具有经济学优势,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放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癌术后治疗模式及临床特点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与内容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随访情况
        2.4 评价标准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化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2)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非手术食管癌治疗研究进展
        1 非手术食管癌治疗方式选择
        2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的防治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手术食管癌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观测时点
        1.6 疗效评价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1.8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生存分析
        2.3 生活质量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疾病特点
        3.2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生存评价
        3.3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生活质量评价
        3.4 非手术食管癌放化疗后辨治思路
    4 研究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治疗计划
    4、治疗评估
    5、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病例特征
    2、治疗总结
    3、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4、既往接受5-Fu化疗和未接受5-Fu化疗的亚组疗效及生存分析
    5、既往接受放化疗和接受单纯化疗的亚组疗效及生存分析
    6、研究方案作为二线或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的亚组疗效及生存分析
    7、毒副反应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晚期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系统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癌性疼痛的中医认识及研究现状
        1. 中医概述
        2. 癌痛的病因病机
        3. 中医内治法
        4. 中医外治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二 癌性疼痛的西医认识
        前言
        1. 癌痛的分类及发病机制
        2. 癌痛的评估
        3. 癌痛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入组标准
        1.3 病例脱落标准及处理
    2. 临床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周期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研究内容
    3. 临床研究结果
        3.1 病例来源
        3.2 一般资料
        3.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研究结果分析
        4.3 华蟾素胶囊镇痛机理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SERPINA5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生物学分析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及多线束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肺癌概述
    1.2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1.3 EGFR生物学特性及EGFR-TKI概述
    1.4 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TRT)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研究
        1.4.1 EGFR-TKI联合放疗的临床前研究
        1.4.2 EGFR-TKI联合TRT或放化疗(CRT)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
        1.4.3 EGFR-TKI耐药患者的局部放疗
        1.4.4 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TKI联合局部放疗的研究
    1.5 不同LET射线对不同EGFR基因状态NSCLC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研究
        1.5.1 LET与射线类型
        1.5.2 不同EGFR基因状态NSCLC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研究
        1.5.3 多线束对NSCLC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研究
    1.6 放疗敏感性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1.7 研究思路及方法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3 研究流程图(图1-7)
第二章 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或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2 检索策略
        2.2.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2.4 文献质量评价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文献筛选结果
        2.3.2 纳入研究一般特征描述
        2.3.3 质量评价结果
        2.3.4 Meta分析结果
    2.4 讨论
        2.4.1 研究结果总结
        2.4.2 比较其他相关研究结果
        2.4.3 与其他相关研究安全性的比较
        2.4.4 本研究局限性
    2.5 小结
第三章 埃克替尼联合胸部放疗治疗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技术路线及病例筛选流程图(图3-1)
        3.2.2 病例选择
        3.2.3 药物治疗
        3.2.4 放射治疗
        3.2.5 基线资料的匹配
        3.2.6 观测指标
        3.2.7 统计学分析
        3.2.8 随访及评估
    3.3 结果
        3.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3.3.2 患者治疗情况
        3.3.3 胸部放疗情况汇总
        3.3.4 近期疗效评价
        3.3.5 疾病进展情况
        3.3.6 生存分析
        3.3.7 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3.3.8 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3.3.9 近期疗效对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3.3.10 毒副反应的比较
    3.4 讨论
        3.4.1 研究结果总结
        3.4.2 比较其他研究结果
        3.4.3 本研究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3.5 小结
第四章 碳离子与X线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试验仪器
    4.2 研究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照射条件
        4.2.3 辐射后细胞克隆存活分数的测定
        4.2.4 RBE(相对生物学效应)的计算
        4.2.5 辐照后细胞增殖水平的测定
        4.2.6 辐照后细胞周期阻滞的测定
        4.2.7 辐照后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4.2.8 RNA的提取及RT-PCR试验
        4.2.9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VEGF和 HIF1α蛋白的表达
        4.2.10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细胞存活情况
        4.3.2 辐照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3.3 辐照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3.4 辐照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4.3.5 辐射对细胞HIF-1α和 VEGF mRNA水平的影响
        4.3.6 辐射对细胞HIF-1α和 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不足之处分析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研究方案设计
        1.7 治疗方案
        1.8 观察指标
        1.9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疗效分析
        1.1 对患者PFS的影响
        1.2 对DCR的影响
        1.3 对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
        1.4 对KPS评分的影响
        1.5 对毒副反应的影响
    2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的认识及化疗
        2.1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2.2 食管癌的化疗
        2.3 TP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副反应
    3 中医对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认识及治疗
        3.1 食管癌中医分型情况
        3.2 对痰瘀互结证的认识
        3.3 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3.4 虎七散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4 导师学术思想
    5 中药配伍
    6 药理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件1 国际抗癌联盟(UICC)最新版食管癌 TNM 分期(第8版)
        附件2 体力状况评价(KPS)表的评分标准
        附件3 RECIST 疗效评价标准(2000 年)
        附件4 食管癌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附件5 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表(WHO标准)
    附录2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食管癌的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8)癌因性疲乏机制探讨及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癌因性疲乏机制探讨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试剂
        1.1.3 疲乏量表
        1.2 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1.2.2 血清激素水平的检测
        1.2.3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2.1 纳入患者的基本特征
        2.2 组间MFSI-SF评分、FSI评分比较
        2.3 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2.3.1 组间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比较
        2.3.2 组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2.3.3 组间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2.4 疲乏组患者MFSI-SF评分与血清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2.4.1 MFSI-SF评分与皮质醇激素、ACTH水平的相关性
        2.4.2 MFSI-SF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2.5 疲乏组患者FSI评分与血清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2.5.1 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激素、ACTH水平的相关性
        2.5.2 疲乏组FSI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浓度的相关性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热疗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1 基础实验的材料及方法
        1.1.1 细胞培养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实验分组
        1.1.5 热化放疗的方法
        1.1.6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方法
        1.1.7 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测定方法
        1.1.8 细胞凋亡率的测定方法
        1.1.9 统计学方法
        1.2 临床研究的材料及方法
        1.2.1 患者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1.2.2 同步放化疗及热疗的临床方案
        1.2.3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
        1.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2.1 热疗协同放化疗实验结果
        2.2 临床研究纳入患者的基本特征
        2.3 患者治疗前后的MFSI-SF及FSI评分对比
        2.4 热疗联合组与对照组的常规临床指标对比
        2.4.1 热疗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抗癌近期疗效对比
        2.4.2 热疗联合组与对照组的中重度毒副反应对比
        2.4.3 热疗联合组与对照组的免疫指标测定对比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肿瘤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系统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1.1.1 研究类型
        1.1.1.2 研究对象
        1.1.1.3 干预措施
        1.1.1.4 测量的结局指标
        1.1.2 文献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方法
        1.7 GRADE结果总结表
        1.8 技术路线和系统评价流程图
    第二节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外文文献的基本信息分析
        2.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5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的Meta分析结果
        2.5.1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肺癌的Meta分析结果
        2.5.1.1 热学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价
        2.5.1.2 热学疗法联合放疗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价
        2.5.1.3 热学疗法联合化放疗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价
        2.5.2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结果
        2.5.2.1 热学疗法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评价
        2.5.2.2 热学疗法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评价
        2.5.2.3 热学疗法联合化放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评价
        2.5.3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直肠癌的Meta分析结果
        2.5.3.1 热学疗法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评价
        2.5.3.2 热学疗法联合放疗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评价
        2.5.3.3 热学疗法联合化放疗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评价
        2.5.4 热学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结果
        2.5.5 热学疗法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结果
        2.5.5.1 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
        2.5.5.2 温热疗法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
        2.5.5.3 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
        2.6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的GRADE结果总结表
        2.6.1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肺癌的结果总结表
        2.6.2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食管癌的结果总结表
        2.6.3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直肠癌的结果总结表
        2.6.4 热学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结果总结表
        2.6.5 热学疗法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结果总结表
    第三节 讨论
        3.1 癌症的流行病学分析
        3.2 五种癌症的治疗现状分析
        3.3 肿瘤热学疗法的简介
        3.4 热学疗法联合常规疗法的基本原理
        3.5 肿瘤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
        3.6 研究结论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热疗试验研究的建议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癌因性疲乏及肿瘤热学疗法的相关综述
    第一节 癌因性疲乏的简介
    第二节 热学疗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热学疗法在五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肿瘤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探讨与展望
    第五节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简表Ⅰ
英文缩略语简表Ⅱ
英文缩略语简表Ⅲ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在学期间的获奖情况
在学期间参与课题、参编专着及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致谢

(9)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认识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肿瘤类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所示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一) 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中药注射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一) 中药注射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肠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
    1.资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分析
    3.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
    4.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放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癌术后治疗模式及临床特点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 古丽努尔·艾尼.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芪术郁灵汤对放化疗后食管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D]. 韩毅毅.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D]. 刘敏. 扬州大学, 2020(04)
  • [4]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D]. 孙立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SERPINA5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D]. 陈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及多线束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D]. 刘锐锋. 兰州大学, 2020(01)
  • [7]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D]. 屈帅勇.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癌因性疲乏机制探讨及热学疗法临床应用的系统研究[D]. 李征. 兰州大学, 2018(02)
  • [9]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D]. 张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0)
  • [10]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回顾性研究[D]. 徐大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放疗和热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