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综合征论文-刘月,曹阳,谢晓宝,顾荃,韦玮

维甲酸综合征论文-刘月,曹阳,谢晓宝,顾荃,韦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甲酸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全反式维甲酸

维甲酸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月,曹阳,谢晓宝,顾荃,韦玮[1](2019)在《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或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方案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文章比较DA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不耐受标准化疗的髓系肿瘤(AML、MDS-EB-1或MDS-EB-2)患者48例,其中22例接受DAC联合ATRA组,26例接受DAC联合半量预激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ORR分别为86.4%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中位起效疗程为1个疗程,DAC联合ATRA中位起效疗程为2个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6.2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DAC联合半量预激组3~4级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显着高于DAC联合ATRA组(84.6%vs 54.5%,P=0.029)、(76.9%vs 45.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ATRA组粒缺时间、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DAC联合半量预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C联合ATRA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髓系肿瘤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起效更快,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章坤,赖应昌,黎雪晶,李少媚,揭小梅[2](2017)在《维甲酸与叁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叁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S 26例(DS组),未发生DS 30例(未发生DS组),对比分析继发DS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DS的总发生率为46.4%(26/56),发生时间为双诱导治疗后的2~25d(中位时间5d);D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发生率最高,占84.6%(22/26),其中重症DS患者均出现周围性水肿,床边胸片均提示双肺渗出伴不同程度的胸膜腔积液;所有DS患者经及时加用化疗、激素等处理后,症状均得以控制,两组均获得完全缓解。两组患者初诊时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前PML/RAR亚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否继发真菌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APL继发DS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加用化疗、激素可有效控制DS症状,不影响其完全缓解率,亦未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白杨,乔逸[3](2017)在《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维甲酸综合征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维A酸治疗后发生了维甲酸综合征治疗过程。根据文献数据及药物特性,结合患者基本情况,权衡利弊提出合理治疗方案。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化疗全过程的用药监护,为患者提供完善的个体化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7年03期)

林梅英,谢有科,尹芳,莫苑君,于鹏[4](2017)在《华蟾素联合沙利度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低/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沙利度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低危/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确诊的低危/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给予沙利度胺及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小板计数(Plt)差异,统计2组输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36个月患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ANC、Plt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依赖输血患者输血间隔延长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治疗组3例CR患者维持4~6个月,4例PR患者维持3~15个月;对照组2例PR患者维持2~8个月。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及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改善低危/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轻。(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梁雪,徐禹林,胡晏铭,李辉,王玉茹[5](201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粒细胞肉瘤、维甲酸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发热1周伴双下肢皮肤瘀斑"入院。入院后血常规:WBC 19.7×109/L,Hb76g/L,PLT 26×109/L;异常白细胞分类:幼稚细胞44%;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无需氧及厌氧菌生长;凝血5项:凝血酶原时间13.4s,凝血酶时间15.9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69.9%,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37s,纤维蛋白原3.6g/L,D-二聚体9 670μg/L;血栓弹力图提示纤溶亢进;3P试验可(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王战芳,杨海,冀烜静,马晓苗[6](2013)在《CAG/HAG联合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AG/HAG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予CAG/HAG方案联合维甲酸治疗1个疗程,评估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5例(31.25%)获完全缓解,2例(12.5%)部分缓解,稳定1例(6.25%),骨髓缓解加血液学进步4例(25%),总有效率7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骨髓抑制期并发感染及肝功能损害。结论 CAG/HAG联合维甲酸治疗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但老年患者需特别重视骨髓抑制问题。(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3年11期)

张慧莹,王璇,郭鹏,于婷婷,崔海朋[7](2012)在《叁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并发维甲酸综合征的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叁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维甲酸综合征(RAS)的诊治特点,对48例初诊的接受As2O3治疗的APL病人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8例初治病人均系我院2005-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2年08期)

宋奎,许晓军,黄贵年,郭子文,何慧清[8](2011)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分化综合征的发生与治疗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新诊治APL患者DS的发生、危险因素与临床结果。结果:共22例(21.8%)患者发生DS,其中轻、重度DS各11例(10.9%)。重度DS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DS的发生高峰为诱导治疗的第1周内。WBC>10×109/L和异常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轻、重度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认知DS并迅速予以糖皮质激素对于DS的治疗十分关键;重度DS病死率高,其相关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24期)

邹雅琴[9](2011)在《急性髓性白血病M_3型并发维甲酸综合征1例临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10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3型(APL)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维甲酸综合征(RAS),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淤斑、乏力、牙龈出血、舌淤斑。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9 800/μl,(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1年28期)

黄贵年,林东军,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10](2011)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分化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APL患者初治应用ATRA治疗发生DS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DS发生率为20.5%,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有发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酐水平相关。发生D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其发生率为73.3%。发生DS患者总病死率为26.7%,而发生轻度DS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发生重度DS组。但生存分析提示:未发生和发生DS患者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轻度DS患者5年生存率有高于重度DS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在初诊APL患者ATR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发生率,其病死率高,预测因素不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1年09期)

维甲酸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叁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S 26例(DS组),未发生DS 30例(未发生DS组),对比分析继发DS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DS的总发生率为46.4%(26/56),发生时间为双诱导治疗后的2~25d(中位时间5d);D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发生率最高,占84.6%(22/26),其中重症DS患者均出现周围性水肿,床边胸片均提示双肺渗出伴不同程度的胸膜腔积液;所有DS患者经及时加用化疗、激素等处理后,症状均得以控制,两组均获得完全缓解。两组患者初诊时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前PML/RAR亚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否继发真菌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APL继发DS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加用化疗、激素可有效控制DS症状,不影响其完全缓解率,亦未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甲酸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月,曹阳,谢晓宝,顾荃,韦玮.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或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2].李章坤,赖应昌,黎雪晶,李少媚,揭小梅.维甲酸与叁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

[3].白杨,乔逸.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维甲酸综合征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师.2017

[4].林梅英,谢有科,尹芳,莫苑君,于鹏.华蟾素联合沙利度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低/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5].梁雪,徐禹林,胡晏铭,李辉,王玉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粒细胞肉瘤、维甲酸综合征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

[6].王战芳,杨海,冀烜静,马晓苗.CAG/HAG联合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7].张慧莹,王璇,郭鹏,于婷婷,崔海朋.叁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并发维甲酸综合征的诊治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

[8].宋奎,许晓军,黄贵年,郭子文,何慧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分化综合征的发生与治疗情况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

[9].邹雅琴.急性髓性白血病M_3型并发维甲酸综合征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0].黄贵年,林东军,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分化综合征[J].广东医学.2011

标签:;  ;  ;  ;  

维甲酸综合征论文-刘月,曹阳,谢晓宝,顾荃,韦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