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的文学艺术性

浅谈历史课堂的文学艺术性

李宝良(平度市麻兰镇麻兰中学山东平度266743)

【摘要】1.历史课堂枯燥的现状。2.改变历史课堂枯燥的现状就要让历史课充满文学艺术性。3.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文学艺术性。(1).歌曲、诗歌的运用使历史课堂充满文学艺术性。(2).适当充实历史人物事迹、思想等内容,用鲜活的例子使历史人物更加具有文学艺术性。(3).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历史课的枯燥;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能;歌曲;诗歌;鲜活的例子;历史知识;教学方法

提起历史课,人们就会下意识地感觉到一连串枯燥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堆砌,让人乏味,毫无学习兴趣。

近年来的历史课堂,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沼,地位不高,课时有限,满堂灌现象普遍,学生的兴趣空间已经被浓缩到最小,出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的怪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呢?我想要使历史课充满文学艺术性,也许会改观不少。

什么是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呢?我认为就是把枯燥的历史课上成富含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简单的说就是在历史课上不只是单纯的讲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而是在上课期间穿插一些文学素材和艺术素材,使历史课丰富起来,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但是,选择穿插的素材一定要贴切,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就会喧宾夺主,历史课将不再是历史课,太偏则起不到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所以选择素材一定要因课而异,精挑细选,精心加工,做到不拖不少,恰到好处。

比如:在讲到长征这课时,因为长征历时较长,重大事件也较多,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整个长征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未免会感到比较枯燥,这时我们可以穿插一些文学艺术素材。在开讲这课前,我们可以放一首长征的歌曲,通过歌曲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事件,从而很自然引出要讲的话题,比直接进入课堂要有趣得多,其艺术性不言而喻。在讲长征中的几件大事时,我们可以借助毛泽东的《长征》七律诗来打破枯燥的僵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包含了长征中的很多事件,“万水千山只等闲”暗含了红军的爬雪山过草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暗含了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三军过后尽开颜”暗含了朱、毛井冈山会师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所以一首七律诗把长征中的大部分事件都贯穿了下来。通过诗歌的朗诵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把枯燥的历史事件变成了有趣的文学精华,也使历史课充满了文学艺术性,所以上这样的历史课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种快乐、一种艺术的享受。

其次,教师应适当充实历史人物事迹、思想等内容,用鲜活的例子使历史人物更加具有文学艺术性,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如“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教材中提及反侵略的民族英雄之处少之又少,教师可补充相关的人物事迹,如不畏强权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大义凛然、与敌舰同归于尽的邓世昌,我们可在课堂上讲讲他们的这些感人事迹,增强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这些光辉的榜样无疑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素材。

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不只表现在历史知识上,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那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方法。理想的具有文学艺术性的历史课堂氛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是重视差异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得到的是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等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体验中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学艺术素养。

具有文学艺术性的历史课不是照本宣科,得过且过,而是富含创造和谐、生动的历史课堂,能够塑造心灵、陶冶情操,谋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课堂。这样的历史课才是素质教育的舵手,人文历史的风帆!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出更好更强的具有文学艺术性的历史课堂吧!

标签:;  ;  ;  

浅谈历史课堂的文学艺术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