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祖先亲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亲本,大豆,祖先,贡献率,品种,核心,关系。
祖先亲本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高春艳,魏才强[1](2016)在《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粳3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寒地早粳超级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耐寒等诸多优点。本研究对其亲本进行追溯,构建系谱图,分析亲本主要特性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演化历程,为水稻育种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龙粳31属于下北细胞质家族,传递途径为:下北→早丰→合江20→合江21→龙交89032→龙粳10号→龙粳13→龙粳31。核遗传物质由祖先亲本下北、石狩白毛、农林11、虾夷、笹锦、红星2号、奥羽239、曲系17、藤系117、雪光、越光、收921、空知、北明、空育125、北海84、台中27、高雄53、合选58和色江克按不同比例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6875%、0.9766%、2.5391%、8.2031%、3.9063%、3.1250%、3.9063%、7.8125%、15.6250%、12.5000%、1.5625%、1.5625%、3.1250%、6.2500%、12.5000%、0.7813%、0.7813%、0.7813%、6.2500%和3.1250%。亲本选择时,要注重母本在当地的适应性,而父本则应具有地理远缘或生态远缘的基因血缘;遗传基础狭窄是寒地稻区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白艳凤,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2](2015)在《牡豆8号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优质等特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地理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基础,为大豆育种亲本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牡豆8号属于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8号→垦农19→牡豆8号。核基因由祖先亲本农大4840、克山四粒荚、小粒豆9号、十胜长叶、Amsoy、四粒黄、金元、白眉、永丰豆、小粒黄、黄-中-中20和佳木斯秃夹子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5.23%、12.50%、12.50%、7.81%、7.28%、7.28%、5.96%、3.13%、2.34%、0.78%和0.20%;选择亲本时,母本往往选择在当地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栽品种,而父本则选择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桥梁亲本;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限制大豆育种进展的瓶颈问题。(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白艳凤,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3](2014)在《牡豆8号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对指导育种者的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能较好地阐明作物育种的整体遗传基础,并具有经济简便的优点;它能发现育成品种性状的演变和品种更替演变规律,总结出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择和组合配制上的规律,而且能够发掘用于育种中的受体和供体亲本。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高油、高产的大豆品种,具有抗倒、抗旱、优质等特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地理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基础。系谱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育种家发表的相关专着、期刊等。系谱追溯法及贡献率的计算参照盖钧镒等的方法。从牡豆8号开始逐级向上追溯亲本,直至祖先亲本(主要指地方品种、国外引种材料和无法再进一步追溯其遗传来源的育种品系)。细胞质通过母本遗传,贡献率100%;凡由亲本通过自然变异选择法、辐射育种法育成的品种其亲本的核遗传贡献率为100%,凡由杂交育成的品种其双亲的核遗传贡献率均为50%,每一亲本再按均等分割方法上推至双亲,直至终极的祖先亲本,各祖先亲本核遗传贡献值总和应等于100%。牡豆8号属于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8号→恳农19→牡豆8号。核基因由祖先亲本农大4840、克山四粒荚、小粒豆9号、十胜长叶、阿姆索、四粒黄、金元、白眉、永丰豆、小粒黄、黄-中-中20和佳木斯秃夹子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15.23%、12.5%、12.5%、7.81%、7.28%、7.28%、5.96%、3.13%、2.34%、0.78%和0.20%。(本文来源于《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20)
熊冬金,赵团结,盖钧镒[4](2007)在《1923~200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1923~2005年间育成的1300个大豆品种源自670个祖先亲本,根据衍生品种数、细胞核、质遗传贡献值和衍生品种轮数4项指标,从670个祖先亲本中遴选出113个对中国各生态区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核心祖先亲本,其中34、28、10、14、4、3和20个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Ⅴ、Ⅵ生态区和国外。入选的113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16.87%,对1300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70.90%,质遗传贡献占74.85%;他们包括了原来的66个核心祖先亲本,但来源更广;Ⅰ、Ⅱ、(Ⅲ+Ⅳ+Ⅴ+Ⅵ)区和国外分别增加了9、9、13和16个,南方和国外增加比例较大。研究结果可供研究我国大豆核心种质、亲本选配以及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等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张博,邱丽娟,常汝镇[5](2003)在《中国大豆部分获奖品种与其祖先亲本间SSR标记的多态性比较和遗传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SR技术对12个获奖的大豆(Glycine max)育成品种及其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目的是对大豆优良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准确评价,为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指导。通过分析育成品种位点的等位变异数(154)(本文来源于《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10-01)
张博,邱丽娟,常汝镇[6](2003)在《中国大豆部分获奖品种与其祖先亲本间SSR标记的多态性比较和遗传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SR技术对12个获奖的大豆(Glycinemax)育成品种及其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目的是对大豆优良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准确评价,为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指导。分析结果显示育成品种位点的等位变异数(154)低于祖先亲本(173),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0.70、1.41)均低于祖先亲本(0.74、1.53),对数据进行t测验,差异均不显着。表明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与祖先亲本相比,尽管差异不明显,但遗传基础有变窄的趋势。位点的多态性比较表明,位于O连锁群上的位点Satt173的多态性较高,适于分析不同的大豆品种。而位点Satt279(连锁群H)的多态性较低,不适合作为相似品种间的SSR分析。用SSR得到的数据进行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和聚类分析表明,中国育成品种和祖先亲本均匀分布在两大类中,其分布与地理来源关系密切。实验选用分布在大豆19个连锁群上的31个SSR核心引物,所得结果与前人得到的结论一致,说明在分析遗传关系较近的品种时,选用较少的位点也能较好的反映大豆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根据系谱计算的遗传贡献率和基于SSR数据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相关极显着。建议在选配亲本时,先根据系谱计算亲本的遗传贡献率,再考虑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以减小工作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盖钧镒,赵团结[7](2001)在《中国大豆育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系谱资料归纳出 192 3~ 1995年中国育成的 65 1个大豆品种的 34 8个祖先亲本 ,从中选择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纳入核心祖先亲本名单。其中从东北、黄淮海地区、南方和国外引种 4个子群体入选祖先亲本数分别为2 5 ,2 1,19和 10。入选的 75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 2 1 5 5 % ,对 65 1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 68 99% ,质遗传贡献占72 5 0 %。这批材料可用以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祖先亲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优质等特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地理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基础,为大豆育种亲本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牡豆8号属于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8号→垦农19→牡豆8号。核基因由祖先亲本农大4840、克山四粒荚、小粒豆9号、十胜长叶、Amsoy、四粒黄、金元、白眉、永丰豆、小粒黄、黄-中-中20和佳木斯秃夹子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5.23%、12.50%、12.50%、7.81%、7.28%、7.28%、5.96%、3.13%、2.34%、0.78%和0.20%;选择亲本时,母本往往选择在当地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栽品种,而父本则选择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桥梁亲本;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限制大豆育种进展的瓶颈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祖先亲本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高春艳,魏才强.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
[2].白艳凤,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牡豆8号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
[3].白艳凤,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牡豆8号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C].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4].熊冬金,赵团结,盖钧镒.1923~200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J].大豆科学.2007
[5].张博,邱丽娟,常汝镇.中国大豆部分获奖品种与其祖先亲本间SSR标记的多态性比较和遗传关系分析[C].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6].张博,邱丽娟,常汝镇.中国大豆部分获奖品种与其祖先亲本间SSR标记的多态性比较和遗传关系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
[7].盖钧镒,赵团结.中国大豆育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