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王培燕,黄元波,刘守庆,郑志锋,宁德鲁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王培燕,黄元波,刘守庆,郑志锋,宁德鲁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脂肪酸,分离,叁聚氰胺包合法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王培燕,黄元波,刘守庆,郑志锋,宁德鲁[1](2019)在《叁聚氰胺包合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聚氰胺包合法从混合脂肪酸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UFAs),探讨了叁聚氰胺/脂肪酸质量比、晶化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NMR)对叁聚氰胺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低温下被叁聚氰胺包合;当脂肪酸20 g,96 mL 95%乙醇溶液,叁聚氰胺/脂肪酸(M/F)质量比为0.9∶1,在75℃条件下溶解,并在9℃下晶化包合7 h,脂肪酸得率60.83%、不饱和脂肪酸纯度为93.75%、包合率为87.23%。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发现:与尿素包合法相比,经叁聚氰胺包合后分离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包合率均较高,且可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分离。结构分析表明:与叁聚氰胺晶体相比,饱和脂肪酸的叁聚氰胺包合物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饱和脂肪酸能够进入叁聚氰胺晶体片层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晶包合物,且叁聚氰胺包合后可回收再利用,其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仍可达86.28%。(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林智雄,许硕修,曾柏澍,林佑颖,梁茹茜[2](2018)在《以超临界流体模拟移动床层析分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利用模拟移动床(SMB)分离乙酯化鱼油及亚麻油中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所使用的移动相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以及无水乙醇。本研究分别使用一般规格的二氧化矽以及经遇改质的二氧化矽填料作为模拟移动床的固定相,用以比较两种填料对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效果。一般二氧化矽填料测试部分,本研究使用乔璞科技有限公司所制造的8柱超临界流髄模拟移动床(SF-SMB)搭配80毫米直径的管柱进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以及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的分离试验;改质二氧化矽填料测试部分,本研究使用资验室自行组装的6柱SF-SMB搭配10毫米直径的管柱进行二十碳五烯酸以及亚麻酸的分雔试验。本研究使用两步骤分离方法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二十碳五烯酸,回收率可达77%以上。此外,本研究利用SF-SMB分离程序可获得纯度92%以上的亚麻酸,回收率可达97%。本研究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移动相,并以无水乙醇作为辅溶剂,用以取代传统采用水溶液或是甲醇作为移动相的制备层析分离,可避免乙酯化油脂的水解,同时能够简化下游制程并减少操作成本。(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董秀婷,杨国恩,王秋敏,陈鹏,张明婉[3](2018)在《尿素包合法分离油用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尿素包合法富集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包合反应中尿素与乙醇质量体积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产品中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与95%乙醇质量体积比3∶9、包合温度0℃、包合时间15 h,尿素包合后α-亚麻酸含量达64.95%。尿素包合法可有效地富集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可以提高α-亚麻酸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08期)

朱凯莉,陈婧超,范清苹,惠爱玲[4](2019)在《超高压脲包法提高模拟亚麻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高压尿素包合法(脲包法)富集亚麻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以非包合相PUFA含量及得率为考察指标。当尿素/混合脂肪酸质量比为3∶2且尿素-混合脂肪酸与95%乙醇溶液料液比为5∶14时,脲包混合液在20℃冷却30 min并采用300 MPa压力保压20 min后,亚麻籽油中PUFA质量分数可达96.05%,这与传统的冷冻脲包法(-18℃、18 h)对PUFA的分离效果(97.41%)类似,但非包合相中PUFA得率提高41.39%。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压力下尿素包合物(urea inclusion complexes,UIC)晶体热力学性质和晶体形貌,结果显示:当压力小于300 MPa时,增大压力可以促进UIC结晶形成六方晶系晶体,且晶体形态趋于规则,晶体分布密集。超高压脲包法能够提高亚麻籽油中PUFA的分离效率,且与压力促进包合物晶体趋于规则和稳定有关。(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朱凯莉[5](2018)在《小分子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亚麻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且对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有一定功效。亚麻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达60%以上,因此对亚麻籽油中PUFA的分离纯化是获得高纯度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一种重要途径。尿素包合法是分离富集PUFA的常用方法,其存在包合时间长、产品收率低、单不饱和脂肪酸与PUFA分离选择性差等缺点。本研究采用超高压脲包法、小分子辅助低温脲包法分离富集亚麻籽油中的PUFA,以期实现PUFA分离效率及选择性提高。研究结果如下:(1)超高压脲包法分离亚麻籽油PUFA,其(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传统脲包法(-20℃,20h)类似,但PUFA得率可提高44.2%。超高压脲包法分离纯化亚麻籽油PUFA的较优条件为尿素:脂肪酸:95%乙醇比为3:2:14(w/w/v),脲包混合液在20℃冷却30 min后再进行高压处理,高压处理条件为:300MPa下保压20 min。在此条件下(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为93.14%,得率为74.48%。XRD检测超高压脲包法所得包合物晶体结构,发现其与传统脲包法(-20℃,20h)晶体的晶面间距无显着性差异(P>0.05)。这说明超高压脲包法代替传统冷冻脲包法并未使晶体结构发生改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不同压力作用下包合相中的晶体发现:当压力小于300MPa时,压力增加可促进尿素包合物(UIC)结晶形成六方晶系晶体,且晶体的形态趋于规则,晶体分布越密集。(2)酒石酸、柠檬酸辅助低温脲包法富集亚麻籽油PUFA,在有效保证亚麻籽油(亚油酸+亚麻酸)分离效率前提下,可使非包合相及包合相中PUFA分离选择性由2.74提高至3.21和3.80。富马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四种分子添加于亚麻籽油的传统脲包分离PUFA过程,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包合相及包合相中PUFA选择性,但综合考虑非包合相的PUFA含量及得率,以酒石酸/MFA(w/w)为1:2、柠檬酸/MFA(w/w)为1:1时对PUFA分离效果及分离选择性较好。对酒石酸、柠檬酸辅助的亚麻籽油PUFA分离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确定在柠檬酸/MFA(w/w)比例1:1条件下,PUFA的分离效果及分离选择性更好,此时非包合相中PUFA含量为89.31%,得率为70.75%,分离选择性为3.80。(3)柠檬酸协同脲包法-超高压脲包法联用的二次包合法使亚麻籽油PUFA含量达到与传统二次冷冻包合法相似,但得率提高1.12倍,选择性提高34.38%。超高压脲包法-柠檬酸协同脲包法联用、柠檬酸协同脲包法-超高压脲包法联用均可使亚麻籽油中PUFA含量达99%以上,然而得率相比较于传统的二次冷冻脲包法分别提高0.94倍、1.12倍,非包合相/包合相的分离选择性则提高23.44%、34.38%。柠檬酸协同脲包法-超高压脲包法联用的二次脲包法是分离富集亚麻籽油中PUFA的较好工艺。该工艺过程如下:以尿素/脂肪酸/95%乙醇/柠檬酸比例为3:2:14:2(w/w/v/w),脲包混合液在4℃结晶18 h,处理样品得到非包合相中的脂肪酸,以尿素/脂肪酸/95%乙醇比例为3:2:14(w/w/v)进行二次包合,脲包液采用300 MPa高压处理20 min。此条件下非包合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大99.34%,得率为68.32%,分离选择性达3.44。(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黄颖淇,焦冬冬,伍彬,邓绮雯,房志家[6](2018)在《马尾藻中产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的分离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从鱼类、农作物原料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成本越来越高,寻找特殊且成本低的提取原料迫在眉睫。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丰富而特有的微生物资源,成为获取产不饱和脂肪酸的新策略。【目的】从湛江徐闻马尾藻中分离筛选产油脂真菌,并对其脂代谢产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GC)。【方法】通过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及苏丹黑染色方法从马尾藻中筛选高产油脂真菌,对目标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ITS序列鉴定,利用GC技术对叁氯甲烷-甲醇提取的油脂进行组成成分分析与含油量测定。【结果】共筛选到7株产油脂真菌,其中菌株A17脂肪颗粒大且密集,是一株高产菌株,经形态与基因水平鉴定,确定菌株A17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提取的油脂占细胞干重的24.75%,并且不饱和脂肪酸占总油脂的60.76%,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分别为32.80%和26.20%。【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马尾藻中产油脂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俊,卢光英,王喜周,应跃跃[7](2016)在《梯度冷冻离心分离法提高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茶油是天然的、难氧化变质的植物油,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很容易被头发皮肤吸收,是最适合做化妆品的油。为了达到更好的润肤效果,采用梯度冷冻离心分离法对山茶油进行离心分离以提高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分离后的山茶油用气相色谱进行脂肪酸检测来确定梯度冷冻离心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黄兵兵[8](2015)在《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及其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及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茶树资源丰富,种植面积世界之最,茶叶籽作为茶叶产业中的副产品,其油脂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已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但由于对茶叶籽油研究较少,基础资料及深度开发极为有限。本研究从茶树品种和提取工艺入手,探索其对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根据其组成特点采用尿素包合法同步分离主要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在此基础上运用植物乳杆菌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对亚油酸进行转化研究,最终将酶转化技术与水酶法提油工艺相结合,一步开发含有共轭亚油酸的茶叶籽油。本论文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首先对不同茶树品种和不同工艺提取的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约为1.0:2.7:1.3,其中棕榈酸相对含量为14.11-16.99%、油酸为46.33-55.48%、亚油酸为23.17-29.40%,3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在90%以上,品种和工艺对以上指标影响较小;28个品种茶叶籽油中均检测到17种脂肪酸,主成分分析显示硬脂酸、异油酸、十七碳酸、棕榈油酸为特征脂肪酸,其含量可用于品种鉴别;茶叶籽油四种提取工艺对大量脂肪酸无明显差异,对微量脂肪酸相对含量影响较大。其次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茶叶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同步分离进行优化,分析了尿素脂肪酸比(w/w)、乙醇尿素比(v/w)、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4个因素对油酸和亚油酸纯度以及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最终结果表明:在尿素脂肪酸比(w/w)为4.1:1,95%乙醇尿素比(v/w)为3.7:1,结晶温度为-3℃,结晶时间为7.7 h时,分离获得的油酸纯度为72.5%,得率为84.1%,亚油酸纯度达到91.0%,得率56.4%。以亚油酸为底物,通过对植物乳杆菌进行产酶诱导:在发酵时间为19 h,底物亚油酸浓度为3.5 mg/mL,初始接种量为3%时可获得亚油酸异构酶活性最高。此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5,在此最适条件下,当亚油酸异构酶为2 mL,底物茶叶籽油亚油酸浓度为1.5 mg/mL时,最终可转化获得共轭亚油酸积累量为191.2μg/mL。最后以水酶法提取技术为基础,采用果胶酶和亚油酸异构酶复合酶制剂,对茶叶籽油提取过程中对亚油酸进行改性,制备含共轭亚油酸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试验探索果胶酶用量、亚油酸异构酶用量、温度等条件,开展响应面分析对酶解液共轭亚油酸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0.2%)酶量为6.86 mL,亚油酸异构酶(4.0 U/mL)酶量为5.58 mL,反应温度为43℃。在此条件下所得CLA浓度为43.50μg/mL,得油率为26.2%,CLA相对含量为0.27%。(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5-05-30)

黄晨蕾[9](2015)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因而分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复杂,分离分子结构相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困难。针对这个难点,论文主要研究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硝酸银萃取乌桕梓油的中亚麻酸甲酯工艺条件的探究,在此基础上设计硝酸银甲醇水溶液萃取亚麻酸甲酯的萃取设备;二是参考银离子络合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原理,采用路易斯酸性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研究离子液体对脂肪酸甲酯的萃取性能。论文利用Ag+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π电子对之间的络合作用,将AgNO3溶于含有甲醇的水溶液中形成萃取剂,从混合脂肪酸甲酯中萃取分离亚麻酸甲酯,研究萃取温度、银离子浓度和甲醇浓度对亚麻酸甲酯萃取平衡和萃取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萃取温度越低、银离子浓度越高、甲醇浓度越高,亚麻酸甲酯的萃取平衡常数越大;在萃取温度10℃,AgNO3浓度1mol/L,甲醇浓度60%和20℃,AgNO3浓度1.8mol/L,甲醇浓度50%时亚麻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分离效果较好,亚麻酸甲酯的分离选择性系数可分别达到33.65和35.44,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1.7969和1.272。综合考虑亚麻酸甲酯的萃取率、选择性和操作温度,选择温度20℃,1.8mol/lagno3,甲醇浓度50%时为萃取条件。论文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亚麻酸甲酯的萃取平衡常数,并通过范特霍夫方程拟合计算得到亚麻酸甲酯与ag+的络合热为=-59.07kj/mol。论文测定了不同agno3浓度时的萃取平衡常数,通过计算获得一个亚麻酸甲酯分子可与2.5个银离子络合。在实验确定的萃取条件下,论文研究了萃取级数、反萃取对亚麻酸甲酯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叁级萃取和叁级反萃取,可获得纯度超过95%的亚麻酸甲酯,亚麻酸甲酯收率为80.1%。研究还发现萃取过的硝酸银甲醇水溶液经过反萃取脱除溶质后可以循环使用,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设计了硝酸银甲醇水溶液从乌桕梓油甲酯中萃取亚麻酸甲酯的工艺路线和萃取设备。以年产量1.1万吨亚麻酸甲酯计,需用塔径为0.8m,填料层高度为6m的萃取塔。论文参考银离子络合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原理,采用路易斯酸性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研究了离子液体阴离子类型和脂肪酸甲酯分子碳链长度及不饱和度对萃取率和萃取平衡常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离子液体阴离子种类会影响离子液体的路易斯酸性,从而影响萃取效果,路易斯酸性离子液体萃取效果要优于非路易斯酸性离子液体,且路易斯酸性越强,其萃取能力越好。离子液体对脂肪酸甲酯的萃取能力受脂肪酸甲酯分子结构的影响,饱和度相同时,脂肪酸甲酯的碳链越短越有利于萃取,萃取平衡常数越高;碳链长度相同,脂肪酸甲酯的不饱和度越大,萃取率越高,萃取平衡常数越大。且不同的脂肪酸甲酯之间有交互作用。论文以石油醚为溶剂溶解原料,考察了石油醚相和离子液体相两相的体积比(相比)对脂肪酸甲酯萃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的改变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萃取率影响很小,但随着相比的增加,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萃取率下降,碳链长度越长,萃取率下降幅度越大,离子液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萃取选择性系数越大。体系中加入极性相对较强的溶剂后,加入的溶剂会对原料相和萃取相的极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离子液体对脂肪酸甲酯的萃取性能。论文研究了添加乙醇和乙酸乙酯及其添加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加入使脂肪酸甲酯的萃取率下降,并且随着乙醇/乙酸乙酯添加量的增加,离子液体对脂肪酸甲酯的萃取率急剧下降。改性剂的加入使萃取率下降将有助于从离子液体中选择性的反萃取脂肪酸甲酯。(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吴琳[10](2015)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R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癌症,肥胖等疾病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甘油叁酯中甘油骨架上的分布位置有两类:sn-1,3(α)和sn-2(β)。脂肪酸的种类不同及在甘油骨架上酰化位置的不同会对甘油叁酯的营养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不同品种、不同来源油脂甘油叁酯中脂肪酸的种类及酰基位置分布也不同。LC-PUFAs TAGs碳链长,双键数目多,结构复杂,同时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其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与低碳链数、低不饱和度的甘油叁酯有所不同,传统的分析低碳链数、低不饱和度的甘油叁酯的液相色谱方法并不适合用于LC-PUFAs TAGs的分析。本课题拟开展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类复杂化合物高效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首先分别采用Florisil固相萃取柱和氨基固相萃取柱联用气相色谱测定了5种不同来源油脂中sn-2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研究了这五种油脂中sn-2位脂肪酸的分布特点。为了进一步鉴定油脂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分子种类,本文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的方法,选择了一种聚合物键合的C18色谱柱-稠环芳烃色谱柱(PAH柱),该色谱柱除了可以提供疏水作用之外,其固定相中“槽式结构”具有分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异构体的能力。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海豹油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的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5种不同来源的油脂(植物油、藻油、微生物油、鱼油和海洋性哺乳动物油)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简单,微生物油、藻油、鱼油及海豹油中脂肪酸种类较多,含有大量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sn-2位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海豹油中LC-PUFAs多分布于sn-1,3位,而鱼油中LC-PUFAs多分布于sn-2位。2.研究了PAH色谱柱的保留行为,并优化了甘油叁酯的分离条件。结果发现PAH色谱柱同时具有“槽式结构”和疏水相互作用;具有相同酰基碳数的甘油叁酯在该色谱柱上的保留取决于甘油叁酯的双键数,双键数目越多,保留越弱,出峰时间越快,因此,PAH色谱柱非常适合用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的快速分离;此外由于该色谱柱固定相中”槽式结构”和疏水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具有平面结构差异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酰基位置异构体的分离。3.建立了一种银离子固相萃取和PAH-LC/APCI-MS联用分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的方法,并对银离子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应用该方法鉴定海豹油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的分子种类时,共鉴定出了双键数为4~9的113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分子,其中包括8对ABA/AAB型和21对ABC/BCA型的TAG酰基位置异构体。该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多种油脂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的分析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4-01)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利用模拟移动床(SMB)分离乙酯化鱼油及亚麻油中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所使用的移动相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以及无水乙醇。本研究分别使用一般规格的二氧化矽以及经遇改质的二氧化矽填料作为模拟移动床的固定相,用以比较两种填料对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效果。一般二氧化矽填料测试部分,本研究使用乔璞科技有限公司所制造的8柱超临界流髄模拟移动床(SF-SMB)搭配80毫米直径的管柱进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以及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的分离试验;改质二氧化矽填料测试部分,本研究使用资验室自行组装的6柱SF-SMB搭配10毫米直径的管柱进行二十碳五烯酸以及亚麻酸的分雔试验。本研究使用两步骤分离方法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二十碳五烯酸,回收率可达77%以上。此外,本研究利用SF-SMB分离程序可获得纯度92%以上的亚麻酸,回收率可达97%。本研究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移动相,并以无水乙醇作为辅溶剂,用以取代传统采用水溶液或是甲醇作为移动相的制备层析分离,可避免乙酯化油脂的水解,同时能够简化下游制程并减少操作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培燕,黄元波,刘守庆,郑志锋,宁德鲁.叁聚氰胺包合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2].林智雄,许硕修,曾柏澍,林佑颖,梁茹茜.以超临界流体模拟移动床层析分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之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3].董秀婷,杨国恩,王秋敏,陈鹏,张明婉.尿素包合法分离油用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工艺优化研究[J].中国油脂.2018

[4].朱凯莉,陈婧超,范清苹,惠爱玲.超高压脲包法提高模拟亚麻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效率[J].食品科学.2019

[5].朱凯莉.小分子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亚麻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6].黄颖淇,焦冬冬,伍彬,邓绮雯,房志家.马尾藻中产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的分离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8

[7].陈俊,卢光英,王喜周,应跃跃.梯度冷冻离心分离法提高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6

[8].黄兵兵.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及其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及转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5

[9].黄晨蕾.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分离[D].浙江工业大学.2015

[10].吴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叁酯[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标签:;  ;  ;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论文-王培燕,黄元波,刘守庆,郑志锋,宁德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