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组分分离论文_符影,张雨,李丞,罗素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组分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组分,受体,车前子,黑水,毒蕈,肿瘤。

活性组分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符影,张雨,李丞,罗素兰[1](2019)在《南海产芋螺粗毒中毒素组分分离纯化及其靶点结合活性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芋螺毒素是热带海洋软体动物芋螺用于防御和捕食猎物的一类神经肽,可特异性作用于多种离子通道和受体,是新药研发的热点。全世界约有700种芋螺,每种芋螺毒液中包含至少2000个不同的芋螺毒素肽,芋螺毒液中所含活性多肽的总数估计有100多万个,是一个巨大的药源宝库。然而,目前已被研究开发的芋螺毒素不足其总量的0.1%,绝大多部分芋螺毒素的氨基酸序列尚未被发现,其结构和功能更是未知。我国有约70种芋螺,分布于热带南海海域。较常见种类不过3-4种,包括桶形芋螺、织锦芋螺、菖蒲芋螺、信号芋螺。其他大部分芋螺种类日渐稀少。国际社会已将芋螺列为海洋濒危保护动物,其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毒素药物研发已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拥有的这些宝贵芋螺资源,是迈进"海洋强国"、振兴"蓝色医药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对海南产信号芋螺(Conus litteratus)、豹芋螺(Conus leopardus)、大理石芋螺(Conus marmoreus)等的粗毒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乙酰胆碱受体和钠离子通道等的各种亚型为靶点,将各个靶点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进行重组表达,利用双电极电压钳电生理技术,对各个组分进行高效靶向筛选。对有靶点结合活性的组分进一步分离纯化,以质谱测序法分析测定其氨基酸序列、解析其二硫键连接方式等,获得其分子式与结构特征。这些新发现的、能作用于某个靶点的芋螺毒素将是很宝贵的工具药、还是与该靶点相关疾病治疗新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张华蓉[2](2019)在《黄连生物碱的色谱分离与黄连组分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连是一味传统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是碱性药物的重要来源,在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黄连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生物碱,其在色谱分离及纯化制备中存在峰易拖尾及载样量低等问题,这些技术难点制约了黄连的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在医药界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带电荷C18HCE色谱柱,建立了基于表面静电排斥/反相混合模式色谱的黄连生物碱分析方法。实现了黄连中主要生物碱在色谱分析上的对称峰形和分离选择性,结合质谱对分离出的6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分别为黄连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并对湖北、重庆两地不同批次的黄连药材进行了生物碱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黄连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优化了黄连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并结合膜分离技术,建立了黄连总生物碱的纯化制备方法。在此方法下,黄连总生物碱的纯度从39.62%提高到88.87%,总生物碱的回收率可达94.5%,所得产品在颜色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制备所得馏分进行了D2、Mu、M3、5-HT2A、GPR120、FFA1等受体的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馏分Fr.1表现出特异的毒蕈胆碱受体(M3)激动活性,这一活性筛选结果在黄连活性研究方面未见报道。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以M3激动活性为导向的馏分Fr.1纯化制备工作,目前得到了两个还需继续纯化的二维馏分。本论文解决了黄连生物碱在液相色谱上的分析、分离纯化难点,可实现黄连生物碱在液相色谱上的优异峰形和选择性,可使黄连总生物碱的纯度从39.62%提高到88.87%。筛选得到了表现出毒蕈胆碱受体(M3)激动活性的组分。这些实验结果为黄连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方法,对黄连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其它碱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6-30)

邵立宇[3](2019)在《酒炙车前子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活性组分的分离及其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胎衣不下是指以产后12 h内未将胎衣排出体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奶牛繁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车前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在临床的应用中发现车前子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有着很好的效果。本实验室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酒炙车前子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部位,但有效部位中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活性组分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酒炙车前子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有效部位中化合物的分离体系,并验证化合物对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为确定并分析酒炙车前子中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有效物质的化学式结构提供试验基础。为研发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和廉价等优点的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一通过有机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对酒炙后的车前子进行萃取,通过使用硅胶柱层析技术和TLC技术进行筛选萃取液中化合物的分离体系。试验二通过使用试验一确定的分离体系对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统计化合物回收率。试验叁通过使用试验二所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动物试验,随机将30头奶牛分成6组,每组5头。设置化合物Ⅰ组、化合物Ⅱ组、化合物Ⅲ组、化合物Ⅳ组、化合物Ⅴ组和化合物Ⅵ组,每组动物在灌服药物后的48 h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并记录胎衣排出时间。试验一的结果显示,将柱体高度分成15 cm、25 cm和35 cm,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合物回收率分别为:73.21%、64.71%、45.26%;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合物回收率分别为:10.98%、62.49%、45.39%。按照极性由低到高,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化合物的洗脱剂体系如下:1)、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2;2)、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30;3)、二氯甲烷:甲醇为30:1;展开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为4:1,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化合物的洗脱剂体系如下:1)、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00:1;2)、石油醚:乙酸乙酯为30:1;3)、二氯甲烷:甲醇为30:1;展开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为10:1。通过TLC结果可发现:在柱体高度同为15 cm的情况下,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合物无法被成功分离成叁个部分。在柱体高度同为25 cm和35 cm的条件下,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合物可被分离成叁部分化合物。试验二的结果显示: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出的叁部分化合物质量分别为:化合物Ⅰ为0.234 g;化合物Ⅱ为0.571 g;化合物Ⅲ为3.024 g,总质量为3.829 g,化合物回收比例为55.93%;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出的叁部分化合物质量分别为:化合物Ⅳ为0.218g;化合物Ⅴ为0.085 g;化合物Ⅵ为0.753 g;总质量为1.056 g,化合物回收比例为51.39%。试验叁结果显示:二氯甲烷部位中所分离出的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的治愈率分别为:40%、20%和60%,15头患病奶牛共治愈6头,总治愈率为40%;乙酸乙酯部位中所分离出的化合物Ⅳ、化合物Ⅴ和化合物Ⅵ的治愈率分别为:20%、20%和40%,15头患病奶牛共治愈4头,总治愈率为26.67%。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内径6 cm、容积为500 mL的层析柱,硅胶填充的高度为25cm最佳。二氯甲烷部位中所分离出的化合物Ⅲ的疗效显着,治愈率达到60%。乙酸乙酯部位中所分离出的化合物Ⅵ的疗效果明显,其治愈率为40%,提示了酒炙车前子发挥治疗效果的主要活性组分是化合物Ⅲ和化合物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佳丽,李玲,雷家珩,罗珂[4](2019)在《银杏叶单组分双黄酮分离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银杏叶中分离制备高纯度双黄酮对照品,探讨其抗氧化活性强弱。以60%乙醇-水提取的银杏叶浸膏为原料,反溶剂沉淀得到含量80.40%的双黄酮粗品,再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半制备色谱梯度洗脱。结果得到了4种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要求的高纯度双黄酮,在最佳制备条件下,4种双黄酮纯度:阿曼托黄素(98.45%)、白果素(98.66%)、银杏黄素异构体(98.87%)、金松双黄酮(99.29%),其产率(mg/kg)分别为:22.5、23.8、192.5、71.8,考察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60%乙腈和有机酸水溶液对银杏黄素异构体进行了完全分离。建立的制备方法快速简便,所得单组分双黄酮纯度、产量高。本工作为单组分银杏双黄酮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喻巧容,黄锁义,李庭树,雷智冬,陈石梅[5](2019)在《薏苡的茎和叶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分离组分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薏苡的茎和叶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方法薏苡茎叶的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后,以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流动相将石油醚相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所得洗脱液以乙酯比例10∶1石油醚-乙酸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分析,合并相同极性段,各极性段经甲醇结晶处理共得到4个分离组分(样品1,2,3,4号),用CCK-8法检测这4个分离组分对3种肿瘤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结果从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20∶1的洗脱剂中得到了样品1号和4号,从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15∶1的洗脱剂中得到了样品2号和样品3号,4个样品均为干燥的混合物。4个样品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号分离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最好,3号样品对人宫颈癌(He La)、肝癌(Hep G2)、胃癌(SGC-7901)等细胞株的IC_(50)值分别为126. 1,145. 5,129. 2μg·m L~(-1)。结论薏苡的茎、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组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3号样品抗肿瘤活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晶,张莹,周春相,王艺卉,邓颖[6](2018)在《野艾蒿精油化学分离各组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分离的方法从野艾蒿精油中获得碱性、强酸性、弱酸性、中性和醛酮类5个组分,为了明确不同组分的杀虫活性,测定了5个组分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熏蒸、胃毒活性及对小菜蛾成虫的驱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组分对小菜蛾表现出明显的触杀、熏蒸、胃毒和驱避作用,在处理后10 h,触杀和熏蒸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97. 62%;强酸性和弱酸性组分的杀虫效果不明显;碱性组分对小菜蛾未表现出触杀、熏蒸和胃毒活性;醛酮类组分对小菜蛾未表现出触杀和熏蒸作用。总的来看,野艾蒿精油中性组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最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斯淇[7](2018)在《羊栖菜多糖酶解产物及其分离纯化组分的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栖菜,一种流行于亚洲的可食褐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温带海岸线附近。除了食用价值,用价值,上千年来用来治疗淋巴结核、水肿、消化不良、气滞等疾病。以羊栖菜为代表的褐藻中含有各种具有健康益处的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其中的酸性多糖。由于羊栖菜价格低廉,分布广泛,因此将羊栖菜加工为功能性食品或开发成低副作用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羊栖菜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但其中的粗多糖可利用的生物活性相对偏低。为了对羊栖菜多糖进—步研究,提高生物活性,本文以羊栖菜粗多糖为原料,选取果胶酶和糖化酶复合的方案进行降解,并研究了酶解后多糖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继续对酶解后多糖进行分离与纯化,研究纯化组分的生物活性,为研发羊栖菜多糖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羊栖菜粗多糖(SFP),采用果胶酶和糖化酶复合酶解法对其进行降解得到酶解羊栖菜多糖(ESFP)。根据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得到酶解最优工艺方案:温度为54.2 ℃,酶浓度为68.4U/mL,酶比为3.3:1,反应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多糖的酶解率为18.57%。2.对SFP和ESFP的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降解前后的总糖、糖醛酸、硫酸根含量均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经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分析可知样品的纯度良好,且酶解并没有破坏多糖分子结构和活性基团。SFP和ESF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2.56万和8.68万,单糖组成分析表明SFP和ESFP主要是由Fuc、Gal、Man组成,还含有少量的Glu和Xyl。3.对SFP和ESF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还原力和自由基(.DPPH、.OH、O2)清除实验中ESF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着高于SFP的活性;对SFP和ESFP的体外胆酸结合活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SFP与ESFP与胆酸钠和鹅去氧胆酸钠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但是ESFP活性明显优于SFP,相当于消胆胺的50%左右。4.酶解多糖经过纤维素DEAE-52柱与SephadexG-100柱分离纯化,得到均为酸性多糖的4个组分,分别为ESFP1、ESFP2、ESFP3、ESFP4。紫外扫描结果显示 ESFP1、ESFP2、ESFP3在260~280nm处都无明显吸收峰出现,说明这叁个组分中核酸和蛋白质等杂质含量很低,而ESFP4在280 nm有很低的吸收峰,说明该组分多糖分子上可能结合有少量糖蛋白;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结果显示ESFP1、ESFP2、ESFP3和ESFP4峰型为单一峰,说明他们纯度较好。对4个纯化组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ESFP1、ESFP2、ESFP3、ESFP4糖醛酸含量分别为 10.12%、7.92%、6.72%、1.7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96%、1.04%、1.10%、1.18%;硫酸根含量分别为8.76%、9.89%、10.03%、10.68%。测得 ESFP1、ESFP2、ESFP3、ESFP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55万、8.63万、7.62万、8.65万。单糖组成主要是由Fuc、Gal、Man组成,还含有少量的Glu和Xyl。5.ESFP1、ESFP2、ESFP3与ESFP4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铁还原能力由大到小到小为ESFP4>ESFP3>ESFP2>ESFP1;对DPP H 的清除效果 ESFP1>ESFP2>ESFP3>ESFP4,且IC50分别是 0.071、0.228、0.375 和 0.703 mg/mL;.O2-自由基清除能力ESFP4<ESFP3<ESFP1<ESFP2,且 IC50值分别为 0.432、0.131、0.225、0.371 mg/mL;.OH 的清除能力 ESFP1>ESFP2>ES FP3>ESFP4,在5 mg/ml的样品浓度下,清除率分别为85.4%、78.8%、72.4%、20.7%。6对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1)SFP、ESFP、ESFP1、ESFP2、ESFP3 与ESFP4 这 6 个样品对 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随着浓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且ESFP活性大于SFP活性,ESFP各纯化组分活性大小依次为ESF P3>ESFP2>ESFP1>ESFP4;(2)6 个样品对 RAW264.7 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均随着浓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ESFP活性大于SFP活性,ESFP各纯化组分活性强弱依次为(按照峰值数值):ESFP2>ESFP1>ESFP3>ESFP4;(3)6 个样品促进细胞产生NO的活性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ESFP活性大于SFP活性,ESFP各纯化组分活性强弱依次为(按照峰值数值)ESFP2>ESFP1>ESFP3>ESFP4。细胞免疫调节活性最好的组分为ESFP2,而SFP的活性最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12-01)

王龙,廖业,孙虹霞,高嘉敏,冯群[8](2018)在《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抗菌肽分离纯化组分及其抑菌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黑水虻幼虫具有取食腐烂有机物、动物粪便或餐厨垃圾等习性,且取食后副产品还可以替代豆粕和鱼粉用于动物饲养及生产生物柴油等。因此,被广泛用于粪便和餐厨垃圾的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黑水虻幼虫作为动物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的生态分解物,常常暴露于高浓度的有害微生物中,使其形成了强大的先天免疫,因此,黑水虻抗菌肽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由于当今禽畜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使粪便中Cu~(2+)含量超标并过量累积,累积的Cu~(2+)不仅影响黑水虻的生长发育、抗氧化酶产生,还可诱导细胞凋亡。累积的Cu~(2+)是否对黑水虻抗菌肽分离纯化组分及活性产生影响还未见报道。目的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Cu~(2+),研究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抗菌肽分离纯化后组分及其活性的影响,为黑水虻幼虫无害化处理粪便副产品——抗菌肽在医药研究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u~(2+)(150和1200 mg/kg),用其饲喂黑水虻幼虫,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刺法诱导5龄幼虫,断头收集血淋巴,高速冷冻离心结合超滤离心制备抗菌肽粗提物,利用RPHPLC对抗菌肽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各纯化峰对应组分的抑菌效果。结果 :不同浓度Cu~(2+)胁迫后,抗菌肽粗提物分离纯化后均得到2个分离度较好的色谱峰,但各色谱法的出峰时间及峰面积所占比例不同;且各组分的出峰时间随Cu~(2+)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延迟趋势。分离纯化后所得6个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显着高于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P <0.05),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未见显着差异(P> 0.05)。其中,组分150-2对叁种菌的抑菌活性显着高于另外5个组分对叁种菌的抑菌活性(P <0.05)。结论 :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抗菌肽的组分及抑菌活性均产生了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袁亮,戴军,陈尚卫,朱松,张学军[9](2018)在《丝蛋白肽醒酒活性组分分离纯化及其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蚕丝为原料,采用40%CaCl_2溶液将其溶解、透析后得蚕丝蛋白,优化其酶解工艺条件,并将制得的丝蛋白肽经凝胶过滤色谱(HPGFC)和反相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利用瓦勒-霍赫法考察了不同浓度和组分丝蛋白肽的体外醒酒活性。结果表明,最佳蚕丝蛋白酶解工艺条件为时间240 min、加酶量([E]/[S]) 2. 0%、pH 8. 5、温度60℃、底物浓度5%,该工艺下可获得水解度为23. 22%的丝蛋白肽;体外醒酒活性试验表明有较高ADH激活率的丝蛋白肽浓度为2 mg/mL;经HPGFC和RP-HPLC分离纯化,可分别得到3个和17个组分,其中SFP-II-8组分体外醒酒活性最高,其ADH激活率可达44. 51%;将SFP-II-8组分通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分析(UPLC-Q-TOF-MS)后得出其氨基酸序列为L-G-G-V-G-A。(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8年08期)

吕行直[10](2018)在《壁虎抗肿瘤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存在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容易发生耐药性等缺点,因此开发新的既有抗肿瘤作用且毒副作用更低的药物迫在眉睫。从传统中药中分离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成分是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一种重要途径,由此途径获得的天然成分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壁虎是我国治疗肿瘤的传统中药材,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壁虎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更为显着,但是关于壁虎抗癌活性组分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壁虎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抗肿瘤的小分子活性组分,初步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为壁虎抗肿瘤天然组分的研发和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壁虎活性组分的分离与纯化目的:本研究是为了从壁虎提取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组分,并对其进行纯化和活性筛选。方法:本实验选用新鲜干燥的多疣壁虎,研磨至细粉,经胶体磨匀浆、取水溶液的沉淀物、加55%乙醇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旋转蒸发仪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金黄色的壁虎醇提物;将醇提物用超滤管超滤截留,获得小于3000Da的组分;葡聚糖凝胶G-25分离壁虎超滤物,选取活性最好组分使用羟丙基葡聚糖LH-20进一步分离。每一步分离所得组分以抑制人食管癌Ec 9706细胞、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人肝癌SMMC 7721细胞、人子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情况为作为活性筛选指标。结果:1.CCK8法对壁虎醇提物超滤成分的活性筛选结果发现,超滤物作用24h和48h可显着抑制DU145、Ec 9706、SMMC 7721、SiHa细胞增殖,其中对Ec9706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24h和48h的IC_(50)为1.21 mg/mL和1.04 mg/mL。2.经过葡聚糖凝胶G-25分离壁虎超滤物后得到3个活性峰,通过活性筛选后发现峰3的活性最好,峰3作用24h和48h后,DU145、Ec 9706、SMMC7721、SiHa细胞增殖显着降低,发现峰3对Ec 9706细胞抑制作用最强,在24h和48h的IC_(50)为0.92 mg/mL和0.36mg/mL。3.将G-25峰3用LH-20分离,按时间段分段收集,得到20个中间组分,分别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第15号组分抗肿瘤活性最好,其24h和48h的IC_(50)分别为70.2μg/mL和54.6μg/mL。结论:1.本实验通过水沉醇提、超滤管超滤截留和凝胶色谱柱等方法从壁虎中分离纯化出小于3 k Da的活性组分(LH-20-15),通过蛋白纯化系统和高效液相等方法初步确定其主要成分为多肽。2.各步分离中间产物对4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以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最为敏感。第二部分:LH-20-15通过MACC1/c-Met通路影响人食管癌细胞Ec 9706的增殖与凋亡目的:研究LH-20第15号样品(LH-20-15)对人食管癌细胞Ec 970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对MACC1/c-Met通路调控作用,为中药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CCK8和Ed U掺入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H-20-15对Ec 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H-20-15的不同浓度下Ec 9706细胞的凋亡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LH-20-15对Ec 9706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给予不同浓度的LH-20-15后,Ec 9706细胞内Caspase 3酶活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和MACC1/c-Me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c 9706细胞内MAC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LH-20-15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 970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3μg/mL、1μg/mL、3μg/mL、10μg/mL、30μg/mL、100μg/mL、300μg/mL的LH-20-15作用后,Ec 9706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8%、20.5%、28.2%、34.1%、42.6%、58.9%、89.9%,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2.Ed U掺入法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呈棕色深染,细胞增殖能力强;而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给药浓度的逐渐增加,Ec 9706细胞棕染逐渐降低,表明LH-20-15组细胞DNA合成逐渐受到抑制。3.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当药物LH-20-15浓度为0.1μg/mL时,Ec 9706细胞凋亡率为1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μg/mL、1μg/mL、3μg/mL、10μg/mL、30μg/mL、100μg/mL的LH-20-15对Ec 970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4%、35.7%、50.6%、54.6%、61.4%、84.3%。4.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发现,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呈均匀的蓝色;随着LH-20-15浓度的增加,细胞核呈高亮荧光,表明LH-20-15组凋亡细胞数目增多。5.Caspase 3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予0.1μg/mL、0.3μg/mL、1μg/mL、3μg/mL、10μg/mL、30μg/mL、100μg/mL的LH-20-15作用48 h后,Ec 9706细胞内Caspase 3酶活力水平均显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H-20-15低、中、高剂量组(15、30、60μg/mL)均可明显升高Bax、p-Bad、Caspase 3的表达并降低MACC1、p-c-Met、p-Akt、Bcl-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发现,对照组MACC1表达水平较高,细胞阳性染色率高;与对照组相比,LH-20-15低、中、高剂量组(15、30、60μg/mL)MACC1阳性着色明显降低,表明LH-20-15各组均能显着抑制MACC1蛋白的表达。结论:LH-20-15可以显着抑制食管癌Ec 9706细胞增殖,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和MACC1/c-Me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Ec 970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活性组分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连是一味传统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是碱性药物的重要来源,在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黄连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生物碱,其在色谱分离及纯化制备中存在峰易拖尾及载样量低等问题,这些技术难点制约了黄连的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在医药界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带电荷C18HCE色谱柱,建立了基于表面静电排斥/反相混合模式色谱的黄连生物碱分析方法。实现了黄连中主要生物碱在色谱分析上的对称峰形和分离选择性,结合质谱对分离出的6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分别为黄连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并对湖北、重庆两地不同批次的黄连药材进行了生物碱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黄连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优化了黄连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并结合膜分离技术,建立了黄连总生物碱的纯化制备方法。在此方法下,黄连总生物碱的纯度从39.62%提高到88.87%,总生物碱的回收率可达94.5%,所得产品在颜色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制备所得馏分进行了D2、Mu、M3、5-HT2A、GPR120、FFA1等受体的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馏分Fr.1表现出特异的毒蕈胆碱受体(M3)激动活性,这一活性筛选结果在黄连活性研究方面未见报道。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以M3激动活性为导向的馏分Fr.1纯化制备工作,目前得到了两个还需继续纯化的二维馏分。本论文解决了黄连生物碱在液相色谱上的分析、分离纯化难点,可实现黄连生物碱在液相色谱上的优异峰形和选择性,可使黄连总生物碱的纯度从39.62%提高到88.87%。筛选得到了表现出毒蕈胆碱受体(M3)激动活性的组分。这些实验结果为黄连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方法,对黄连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其它碱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组分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符影,张雨,李丞,罗素兰.南海产芋螺粗毒中毒素组分分离纯化及其靶点结合活性的筛选鉴定[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2].张华蓉.黄连生物碱的色谱分离与黄连组分的活性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

[3].邵立宇.酒炙车前子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活性组分的分离及其疗效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4].张佳丽,李玲,雷家珩,罗珂.银杏叶单组分双黄酮分离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5].喻巧容,黄锁义,李庭树,雷智冬,陈石梅.薏苡的茎和叶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分离组分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王晶,张莹,周春相,王艺卉,邓颖.野艾蒿精油化学分离各组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

[7].杨斯淇.羊栖菜多糖酶解产物及其分离纯化组分的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8].王龙,廖业,孙虹霞,高嘉敏,冯群.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抗菌肽分离纯化组分及其抑菌活性的影响[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9].袁亮,戴军,陈尚卫,朱松,张学军.丝蛋白肽醒酒活性组分分离纯化及其构效关系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8

[10].吕行直.壁虎抗肿瘤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中的抑菌活性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每个分离组分的超氧阴离子清除...3 抗菌活性组分分离纯化的 Sepha...1小桐子枝叶杀虫活性组分分离流程...活性物质高效液相色谱图

标签:;  ;  ;  ;  ;  ;  ;  

活性组分分离论文_符影,张雨,李丞,罗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