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以夷制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以夷制夷,民族政策,互联网,洋务运动,家电,晚清,西夏。
以夷制夷论文文献综述
韩若冰,李婷[1](2016)在《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以夷制夷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对中原王朝抵御少数民族入侵、协调民族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运用以夷制夷思想应对西方的入侵。本文试图对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进行阐述。对以夷制夷思想进行全面的评述。以夷制夷思想的运用,一般都发生在中国政权力量(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7期)
庞嘉咏[2](2016)在《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强行打开国门后,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数千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有识之士曾提出诸多“救国图强”的主张,其中以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有影响。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近代中国的外交决策者和施行者运用到外交领域。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传统的“华夷体系”逐渐向近代条约体系转变,中国传统外交也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中国被强行纳入条约体系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双重”失落,一方面由原来的“中央帝国”跌落为民族主权国家的成员之一;另一方面又沦落为从属西方列强“外围”国家,遭受其侵略和奴役。但中国毕竟太大,任何一个列强都无法将中国独吞。于是,列强在共同宰割中国的同时,既相互勾结,又激烈竞争,中国则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可以说,“以夷制夷”是近代中国外交最根本的特质。它既可作为一种外交理念(或思想),几乎贯穿于整个近代中国的历程,又可作为一种外交政策,用于同西方国家及其他国家打交道;还可以作为一种外交举措,落实到具体的外交行动上。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在其推行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与特点,其针对的对象以及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从曾国藩、李鸿章的“和戎”外交,到孙中山的“联日”“联美”设想和“联俄”政策,再到蒋介石的“美援”外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某种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以夷制夷”外交是近代中国身处弱国地位的情况下,求生存于大国夹缝中的消极选择,最终不能使中国傲立于世。只有获得民族的彻底独立与解放,提高国家自身的实力,中国的外交才能超越“以夷制夷”的传统理念,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高崇吉[3](2016)在《遏制电商假货需要“以夷制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电商平台销售假劣商品是《意见》所突出的监管重点,不仅仅几个电商巨头需要整肃自身,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6-03-25)
魏志罡[4](2015)在《19世纪清政府“以夷制夷”和平外交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840年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之后,清政府与各列强国之间关系逐步在深化。经过数次的反侵略战争后,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实力的不足,因而"以夷制夷"的思想随之产生。这体现出了中国人在思想观念方面的进步,也体现出了国人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国人的对外学习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5年17期)
刘刚文[5](2015)在《左宗棠以夷制夷》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宗棠转战西北十余年,六次举借外债,计库平银一千五百九十五万两,统称为"西征借款"。不是有协饷吗,为何还要借外债?这就要从协饷谈起。自乾隆改西域为新疆以来,新疆驻军和西北用兵的军费多以协饷方式解决。何谓"协饷"?新疆初置时财政难以自立,故由户部和各省调拨银两维持军政开支,又因开支多用于军饷,故称调拨银两为"协饷"。从1760年开始,清廷每年从内地调拨"协饷"二叁百万银两。因鸦片战争和太平军,咸丰年间的协饷屡次(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15年12期)
黄亚南[6](2014)在《稀土战中的“以夷制夷”》一文中研究指出WTO裁决我国败诉稀土案之后,美日等西方国家似乎又可以大量获取我国廉价的稀土资源而不用对环境破坏负任何责任了。为此,我们也不必忧心忡忡,为了保护我国的环境和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让他们的梦想落空。 演绎了半个多世纪的美日经贸(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4-04-18)
陈季君[7](2013)在《从播州杨氏土司和石砫马氏土司的关系看明朝“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南土司史上,播州土司和石砫土司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明代四川土司中,播州土司和石跓土司都以统治时间长、汉化程度深、军事力量强而着称。他们都曾为维护西南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杨氏与马氏姻亲相交,又因朝廷平播而战场相煎。兄弟民族双方战场相残是由于朝廷"以夷制夷"、"以蛮攻蛮"的民族政策使然。考查他们之间的文化和关系,对于研究西南民族关系史和明朝民族政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郑长兴[8](2013)在《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利益维护是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实施的基本目的,实施对象则以对中国施加欺凌和侵略的各国列强及联盟。而此外交政策的实施因为晚清各时期政府统治的腐败和国力的衰亡,最终走向失败。(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3年11期)
韩小忙,许鹏[9](2013)在《“联蕃制夏”抑或“以夷制夷”?——北宋前期赵宋对西北远蕃民族政策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北宋前期赵宋笼络西北远蕃牵制夏州李氏政权这一问题多有研究,主要形成了"联蕃制夏"说、"以夷制夷"说两种观点。本文认为赵宋士人虽有主张联蕃制夏,但不占多数,宋人在华夷观念的影响下大量表达的是"以夷制夷"的思想。从史实来看,赵宋在真宗咸平、景德年间和仁宗康定、庆历年间实行"以夷制夷"的主观愿望比较强烈,举措较多,且景德叁年之后以持重御边为主流。赵宋对西北远蕃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与宋夏矛盾的紧张与缓和息息相关,也与宋太宗晚年形成的对外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张豫[10](2013)在《反思“以夷制夷”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监管人来说,如果日本汽车制造商衰败得太快,那么"以夷制夷"战略是否还行之有效?"以夷制夷"的外交战略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宋代,但使它变得更为知名是1848年后的晚清,面对着八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当时这个贫弱的王朝又祭起了这个法宝。平衡八个列强被认为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保障了大清帝国的利益,随后一些清代学者们提出了一个自然的后续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显然,第一(本文来源于《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期刊2013年08期)
以夷制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强行打开国门后,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数千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有识之士曾提出诸多“救国图强”的主张,其中以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有影响。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近代中国的外交决策者和施行者运用到外交领域。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传统的“华夷体系”逐渐向近代条约体系转变,中国传统外交也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中国被强行纳入条约体系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双重”失落,一方面由原来的“中央帝国”跌落为民族主权国家的成员之一;另一方面又沦落为从属西方列强“外围”国家,遭受其侵略和奴役。但中国毕竟太大,任何一个列强都无法将中国独吞。于是,列强在共同宰割中国的同时,既相互勾结,又激烈竞争,中国则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可以说,“以夷制夷”是近代中国外交最根本的特质。它既可作为一种外交理念(或思想),几乎贯穿于整个近代中国的历程,又可作为一种外交政策,用于同西方国家及其他国家打交道;还可以作为一种外交举措,落实到具体的外交行动上。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在其推行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与特点,其针对的对象以及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从曾国藩、李鸿章的“和戎”外交,到孙中山的“联日”“联美”设想和“联俄”政策,再到蒋介石的“美援”外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某种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以夷制夷”外交是近代中国身处弱国地位的情况下,求生存于大国夹缝中的消极选择,最终不能使中国傲立于世。只有获得民族的彻底独立与解放,提高国家自身的实力,中国的外交才能超越“以夷制夷”的传统理念,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夷制夷论文参考文献
[1].韩若冰,李婷.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6
[2].庞嘉咏.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的历史考察[D].广州大学.2016
[3].高崇吉.遏制电商假货需要“以夷制夷”[N].中国质量报.2016
[4].魏志罡.19世纪清政府“以夷制夷”和平外交政策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
[5].刘刚文.左宗棠以夷制夷[J].科学大观园.2015
[6].黄亚南.稀土战中的“以夷制夷”[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
[7].陈季君.从播州杨氏土司和石砫马氏土司的关系看明朝“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
[8].郑长兴.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3
[9].韩小忙,许鹏.“联蕃制夏”抑或“以夷制夷”?——北宋前期赵宋对西北远蕃民族政策的再认识[J].宁夏社会科学.2013
[10].张豫.反思“以夷制夷”战略[J].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