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晔(哈尔滨市儿童医院15001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098-02
【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结论应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必须要取得家长积极参与配合,每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均有所不同,脑功能损害亦有差别,干预的方案应个别化,指导家长根据小儿主要的功能障碍去训练小儿,这样易取得交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康复治疗
一视觉刺激
视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明显视路损伤或眼底证实有视神经萎缩的,应及早予以适量的瞳孔对光反射刺激,如用手电光照瞳孔使其收缩,闪烁棋盘格;光栅等。
二听觉刺激
听觉系统的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即听到声音,听懂声音,理解语言。听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损伤的应及早给予不同的听觉刺激,不仅可使听力增强,也有助于对声音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刺激的方法可用不同的声音及语言,每天给予数小时的刺激直至出现对声音的反应和主动的言语为止。
三皮肤感觉刺激
皮肤可产生四种基本感觉:触觉(压觉)、温觉、冷觉、痛觉。皮肤广泛分布的感觉神经末梢构成真皮神经网络,在脑损伤患儿中80%以上存在着皮肤感觉障碍,他不仅影响到患儿的运动能力,同时亦影响到患儿的智力水平。因此必须给予大量的各种不同感觉刺激,如冷热水刺激,软硬毛刷刺激等,从而改善患儿的感觉使之达到正常。
四前庭运动刺激
近年研究发现以阅读、书写和拼写颠倒的学习障碍为特点的综合症,并非主要在大脑皮层,更主要是在小脑与前庭系统,因此可用婴儿期的摇晃,头低位的旋转,侧滚等方法改善这一系统的功能。
五爬行训练
爬是行走的基础,也是人类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还有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语言词汇量的增加,眼斜视的矫正。爬行分为匍匐爬、障碍爬、膝手爬,训练时通过在躯干模式床上一定方式及数量的四肢及头颈的被动运动及手掌、脚掌、小腿内侧的摩擦向脑输入信息,旨在促使正确运动的出现,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及改善感知觉,是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六反射口罩(reflemask)
为一种透塑料特制的面罩,按年龄及肺活量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寸。主要作用:(1)增加脑内氧及营养物质的供给;(2)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3)降低癫痫灶的兴奋性。
七智力训练
包括:(1)各种视觉符合;(2)各种知识;(3)是非与奖惩。
八早期听力语言训练
1.听力训练包括:(1)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2)采用简单的音响玩具;(3)采用音乐;(4)分辨不同的声音。
2.发音训练包括:(1)呼吸训练;(2)舌运动训练;(3)口舌运动训练;(4)鼻音训练;(5)声带震动训练;(6)拼音训练;(7)音素训练;(6)四声训练。
3.言语训练
(1)词汇训练:1)词汇的选择;2)词汇训练的次序;3)基本词汇的积累;4)词汇的综合与归类。
(2)句子的训练:1)词组2)简单句,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3)复合句;4)整段言语训练,采用儿歌和小故事等。
关于聋哑的预防观点: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予以脑干反应测听(ABR)测查听力。若确诊听力障碍,早期在2岁以内配助听器,可使其康复语言,其次禁用氨基酸糖苷类药物,还要不断加强声音,语言训练。
九弱视的预防与治疗
早期发现视觉障碍用视觉诱发电位和眼底检查进行早期干预。1)斜视早发现、早治疗一面斜视性弱视的发生;2)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合理的遮盖;3)创造良好婴幼儿发育环境;4)早期进行婴幼儿的视力检测;5)弱视的治疗:健眼遮盖,交替遮盖,部分遮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十早期干预
应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必须要取得家长积极参与配合,每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均有所不同,脑功能损害亦有差别,干预的方案应个别化,指导家长根据小儿主要的功能障碍去训练小儿,这样易取得交好的效果。
附: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教学训练
(一)1~1月的教学训练
1视、听刺激新生儿有视听能力,当他觉醒时可以和他说话,慢慢地移动位置,使他的视线随你移动方向,用红球与声响的玩具吸引他的听力与视力,一般视、听训练每天约10分钟。
2和成人交往要学会与新生儿交往,细心观察新生儿的哭声,观察他面部的表情,母亲或护理人员应懂得和满足他的要求,这是最初条件反射的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比较安静,吃了便睡,父母应找时机与他多交往,促进他认识世界的能力。
3动作新生儿有一定运动能力,为了锻炼小儿颈的肌肉,有时可以将新生儿竖起抱,或俯卧位使小儿抬头,包裹松开,使小儿四肢自由活动,对不动的肢体应加按摩,功能训练或水疗。
(二)2~3月的教学训练
1动作
2认识能力
3语言自出生开始家长要对小儿说话,使他能感知言语,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当小儿自动发声以后,家长应给予应答,训练小儿对不同的声音能有不同的反应。
4个人—社会
1)生活规律:对小儿培养生活规律,要了解小儿的特点,逐渐养成按时吃、喝,按时睡眠的习惯,并可开始训练,掌握小儿大小便的规律,逐渐培养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2)交往:家长要与小儿有情感的交往,要用亲切的声调多与小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孩子觉醒时要抱他,掌握他的规律,多引导他笑,培养母子感情。
(三)4~6月的教学训练
1动作
2认识能力
3语言
1)引导小儿咿呀学语,注意小儿能发出哪些发音,可录下来再放给他听。
2)熟悉语言符号:对日常生活常用的语言要边做边说,如我们吃奶、喝水、开灯等。要他把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要常叫他的名字,使他知道自己的名字。
4、个人—社会
1)自扶奶瓶,自喂饼干,吃奶、喝水可自己扶着奶瓶,既训练小儿手的活动,又培养触觉体验,同时是生活自理最初的培养。
2)照镜子认自己,使小儿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同时教他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如眼、鼻、口等。
3)表情反应:在和小儿玩耍时给予不同的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训练小儿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对不同的表情有不同的反应,而逐渐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7~9月教学训练
1动作
2认识能力
1)捏取:学习用拇、食指准确抓握小的物体,教的时候家长给予示范,逐渐发展到准确用拇、食指捏小豆字的精细动作,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常会延迟,故应加强训练。
2)放下:教小儿有意识的把玩具放下,而不是扔掉,如说“把积木放在桌子上,来拿饼干”,可教小儿对击两块积木等。
3语言
1)叫名字有反应:叫小儿的名字有反应,能转头或停止手上所做的事。
2)发清晰的音:如爸爸、妈妈、打打等音,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并帮助小儿扩大发音的范围。
3)语言—动作联系:与小儿做一些游戏如拍手欢迎、摆手再见等,还可用小儿熟悉的一些物品建立语言,如灯在哪里?大汽车呢?使小儿知道相应的物品。
4个人—社会
1)训练用杯子喝水。
2)与人交往:可认识自己家里人或生人,应让小儿多与人交往,对生人亦不害怕。
3)良好习惯;使小儿生活进一步规律化,培养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应洗脸、洗澡,能自己安静入睡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2]缪鸿石.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