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结合银染分析pMCT118多态性

PCR结合银染分析pMCT118多态性

一、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庞玉辉[1](2014)在《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八倍体小滨麦M842-16(octoploid Tritileymus, AABBDDNsNs)是通过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品种7182和滨麦(Leymus mollis,NsNsXmXm)杂交,经幼胚拯救和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获得的一个双二倍体材料,具有滨麦的大穗多花、茎秆粗壮、抗病抗逆强等优良性状,同时也具有籽粒不饱满,结实率低和晚熟等不利性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利用滨麦的优异性状,本研究通过八倍体小滨麦M842-16与硬粒小麦品种D4286(AABB,2n=28)的杂交,利用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调查等方法对后代材料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利用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和表达序列标签-序列标签位点(Expressed sequence tag-sequence tagged sites,EST-STS)分子标记技术,对八倍体小滨麦M842-16和硬粒小麦D4286的杂交后代材料进行鉴定,在F5-F7代,共筛选出来9种类型的共22个遗传稳定的小滨麦异代换系。其中,2种含有2条Ns染色体的二体异代换系,外源染色体分别为2Ns和3Ns;3种含有4条Ns染色体的多重异代换系,外源染色体组成分别为:2Ns和3Ns,3Ns和6Ns,3Ns和7Ns;4种含有6条Ns染色体的多重异代换系,外源染色体组成分别为:2Ns、3Ns和7Ns,2Ns、6Ns和7Ns,3Ns、5Ns和7Ns,3Ns、6Ns和7Ns。另外有20多个含有Ns完整染色体和/或Ns易位染色体片段的不稳定的小滨麦衍生系材料有待进一步。(2)小滨麦二体代换系DM57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和农艺性状分析: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DM57染色体数目和构型为2n=42=21II;以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根尖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GISH结果显示:DM57含有2条Ns染色体,并且能够正常配对形成一个二价体而稳定遗传;以重复序列pAs1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析结果显示:DM57缺失了小麦D基因组的3D染色体;EST-STS分析及特异条带的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普通小麦第三同源群的EST-STS引物在DM57能扩增出来与八倍体小滨麦M842-16和滨麦相同的而普通小麦7182和硬粒小麦D4286没有的条带,说明DM57含有与八倍体小滨麦M842-16和滨麦第三同源群基因组相同的遗传物质,即转入了滨麦3Ns染色体。所以DM57是一个由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滨麦3Ns染色体组成的遗传稳定的小滨麦3D/3Ns二体异代换系。农艺性状数据分析显示:与普通小麦亲本7182相比,DM57的分蘖增多,穗长增长,千粒重增加,并且高抗叶锈病,但是也出现了株高偏高、自交结实率降低的不利性状。与重复序列pAs1在3D染色体上的杂交位点比较,DM57中3Ns染色体上的长臂端部、近端部以及短臂端部所显示的杂交位点与3D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只是3Ns染色体上缺少了3D染色体短臂中部的杂交位点,该特征可以用来鉴定滨麦的3Ns染色体。(3)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DM50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和农艺性状分析:细胞学观察显示:DM50染色体数目和构型为2n=42=21II;以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根尖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GISH结果显示:DM50含有6条Ns染色体,并且能够正常配对形成3个二价体而稳定遗传;SSR分析结果显示:小麦1D、2D、4D和5D染色体上的引物能在DM50扩增出目标条带,而3D、6D和7D染色体上的引物在DM50不能扩增出来目标条带,表明DM50缺失了小麦的3D、6D和7D染色体;EST-STS分析及特异条带的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普通小麦第三、第六和第七同源群的EST-STS引物在DM50能扩增出来与八倍体小滨麦M842-16和滨麦相同的而普通小麦7182和硬粒小麦D4286没有的条带,说明DM50含有与八倍体小滨麦M842-16和滨麦第三、第六和第七同源群基因组相同的遗传物质,即转入了滨麦的3Ns、6Ns和7Ns染色体。所以DM50是一个由18对小麦染色体和3对滨麦Ns染色体组成的遗传稳定的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农艺性状数据分析显示,与普通小麦亲本7182相比,DM50的株高较低,分蘖增多,穗长增长,千粒重增加,并且高抗叶锈病,但自交结实率显着下降。(4)4个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中小麦染色体的组成FISH分析:含有4条Ns染色体的多重异代换系DM92缺失了3D和6D染色体,DM96缺失了2D、3D和6D染色体;含有6条Ns染色体的多重异代换系DM99缺失了2D、3D和7D染色体,DM108缺失了3D、5D和7D染色体。结合EST-STS结果分析表明,4个多重异代换系含有的滨麦Ns基因组染色体与缺失的小麦D基因组染色体都形成部分同源群对应关系。(5)滨麦Ns基因组特异EST-STS引物的筛选:选用595对小麦A、B和D基因组上具有共线性的EST-STS引物,对含有滨麦Ns染色体的材料(八倍体小滨麦M842-16、滨麦)和不含有Ns染色体的材料(普通小麦7182、硬粒小麦D4286)进行扩增分析,筛选出滨麦Ns基因组出现特异条带的引物34对,其中第一同源群7对,第二同源群4对,第三同源群4对,第四同源群2对,第五同源群2对,第六同源群6对,第七同源群9对。这些引物可以作为检测小麦背景中滨麦Ns染色体的分子标记加以利用。其中,第七同源群EST-STS引物BF201560在滨麦中特异条带的序列与胁迫响应蛋白基因Srg6相似性非常高。

高建伟[2](2012)在《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延边圈养黑熊进行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熊,也称亚洲黑熊,别名狗熊、黑瞎子、月牙熊,是现代生存的陆生食肉目动物中体形最大者。黑熊原来没有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在一些地区还被列为害兽,由于其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经常有人进山猎杀,或捕捉后进行人工繁殖。随着野生种群的不断减少,我国现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各地的学者也都逐渐开展了对熊的研究。随着养殖规模的壮大,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存在的黑熊亚种的遗传性状,更好的推动养熊业科学、规范管理,本研究选取19头成年黑熊,通过比较三个不同来源的模板DNA和其浓度对微卫星位点扩增效果的影响,找出适合于微卫星位点扩增的模板DNA浓度,探讨使用毛发作为样本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利用15对黑熊微卫星标记对延边地区繁殖的圈养黑熊115个个体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测定和统计分析,并对延边地区养殖黑熊进行了亲子鉴定的研究,结果如下:1.毛发根部DNA、血液DNA和组织DNA的PCR产物数量和质量并无明显差异。利用非损伤性采样法,收集100根带有毛囊的毛发可满足微卫星位点扩增模板DNA需求量,50ng/μL的模板DNA浓度为微卫星位点扩增反应的最佳模板浓度,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毛发根部DNA可作为黑熊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试验材料。2.本研究从19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15个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黑熊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4-11个,平均每个位点7.40个,基因频率分布在0-1之间,说明黑熊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3.15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值在0.4533-0.7422之间,平均值为0.6133,其中只有ABB1、ABB3、ABB7、UT36的PIC值处于0.25与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其余均高于0.5,15个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213,说明所选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准确的反映黑熊物种的遗传关系。4.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亲子鉴定研究,分别找出了14头仔熊的亲本父母,亲权鉴定的累积非父排除概率和亲权指数较高,累积非父排除概率达0.999985,亲权相对机会范围是99.9473%-99.9993%。

杨思仪[3](2009)在《Y-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Y染色体遗传标记多态性较低,需要寻找更多的基因座用于遗传学分析。本实验从染色体基因座中筛选出3个新Y-STR基因座,调查这3个Y-STR基因座在山西汉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分布,并对这3个Y-STR新基因座在法医学上的应用进行可行性探讨。方法(1)样本采集:随机抽取120例山西汉族健康男性无关个体静脉血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调查;随机抽取20例山西健康女性血样进行阴性对照;采集20例两代家系血样进行突变观察;采集同一例健康男性尸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同一性观察;采集3例常见雄性动物血液进行种属特异性观察。(2)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DB基因库提供的引物序列和自行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引物。(3) PCR扩增后,进行扩增产物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分离和硝酸银染色分型,测序。(4)计算其法医学参数。结果研究发现DYS708基因座在120例山西汉族男性群体中分别检测出6个等位基因, DYS708*24、DYS708*25、DYS708*26、DYS708*27、DYS708*28、DYS708*29,其等位基因频率见表1。在山西汉族群体中,DYS708基因座的基因多样性(GD)为0.823,其个人识别能力(DP)和非父排除率(PE)为0.823; 20例女性对照无特异性扩增产物且20例两代家系调查无突变。同一男性个体血液、组织器官检测结果分型一致。3例动物血样中均未观察到特异性扩增。DYS724,32例样本观察到1个等位基因,68例样本观察到2个等位基因, 20例样本观察到3个等位基因,测序无结果。DYS725扩增目的DNA在聚丙烯凝胶上出现两条带,且所有样本无基因多态性。结论基因座DYS708具有较高的个人识别能力,所得到的数据可为山西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DYS724,DYS725基因多态性低,不宜作为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的依据。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12个遗传多态性较高的Y-STR基因座,调查这12个Y-STR基因座在山西汉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分布,并对这12个基因座单倍型在法医学上的应用进行可行性探讨。方法(1)样本采集:随机抽取120例山西汉族健康男性无关个体静脉血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调查;随机抽取20例山西健康女性血样进行阴性对照;采集20例两代家系血样进行突变观察;采集同一例健康男性尸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同一性观察;采集3例常见雄性动物血液进行种属特异性观察。(2)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DB基因库提供的引物序列和自行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引物。(3) PCR扩增后,进行扩增产物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分离和硝酸银染色分型,测序。(4)计算其法医学参数。结果研究发现这12个基因座(DYS650, DYS651,DYS708,DYS711,DYS713, DYS714,DYS715,DYS716,DYS717,DYS718,DYS721,DYS726)在120例山西汉族男性群体中分别检测出4、5、6、6、8、6、6、5、5、5、4、5、5、4个等位基因,它们分别是DYS650*14、DYS650*15、DYS650*16、DYS650*17;DYS651*7、DYS651*8、DYS651*9、和DYS651*10、DYS651*11; DYS708*24、DYS708*25、DYS708*26、DYS708*27、DYS708*28、DYS708*29;DYS711*60、DYS711*63、DYS711*65、DYS711*68、DYS711*70、DYS711*74;DYS713*36、DYS713*38、DYS713*40、DYS713*42、DYS713*44、DYS713*46;DYS714*10、DYS714*11、DYS714*12、DYS714*13、DYS714*14、DYS714*15;DYS715*12、DYS715*13、DYS715*14、DYS715*15、DYS715*16;DYS716*15、DYS716*16、DYS716*17、DYS716*18、DYS716*19;DYS717*18、DYS717*19、DYS717*20、DYS717*21、DYS717*22;DYS718*14、DYS718*15、DYS718*16、DYS718*17; DYS721*9、DYS721*10、DYS721*11、DYS721*12和DYS721*13;DYS723*10、DYS723*11、DYS723*11、和DYS723*13、DYS723*14; DYS726*11、DYS726*12、DYS726*13、DYS726*14;其等位基因频率见表14。在山西汉族群体中,Y-STR基因座的基因多样性(GD)最低为0.730(DYS650) ,最高为0.831 (DYS711),其个人识别能力(DP)和非父排除率(PE)最低为0.730(DYS650) ,最高为0.831 (DYS711);12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的单倍型为120种,其多样性(HD)为0.99。20例女性对照无特异性扩增产物且20组两代家系调查无突变。同一男性个体血液、组织器官检测结果分型一致。3例动物血样中均未观察到特异性扩增。结论这12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具有较高的个人识别能力,所得到的数据可为山西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杜晓华[4](2006)在《新型DNA标记技术RSAP的创建及其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辣椒(Capsicum spp.)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国是世界上辣椒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鲜食尖椒类(Capsicum annuum var. longum)品种是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品种类型之一,高产育种是其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借助DNA标记技术,通过对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可实现此类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极大提高育种效率。然而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限制性位点类的DNA标记技术均需限制性酶切环节,程序复杂,还会出现假阳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新型DNA标记技术——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该技术通过特殊的引物设计,一个简单的PCR可完成对基因组限制性位点多态性的检测,无需酶切环节。试验以辣椒为主要试材,对该技术进行了验证和优化,并在水稻和苦瓜上对其适用性做了进一步检测。为进一步评价RSAP方法的应用性及其分析效率,本文采用RSAP、SRAP和SSR标记对来自国内外10份优良尖椒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将RSAP与其它2种标记技术的分析效率及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利用创建的RSAP技术,联合SRAP,以鲜食尖椒类2个优良自交系杂交产生的93株F2代为群体,构建了一张辣椒种内分子连锁图谱。基于所构建的分子图谱,结合田间调查的15个产量相关性状表型值,采用多重区间定位法开展了15个辣椒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同时将多重区间定位法和条件分析法结合起来,对不同发育时期辣椒株高的动态QTL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创建了一种新型DNA标记技术——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并优化了其PCR反应体系。技术的要点为:采用2条长度均为18个碱基的引物,引物的5′端为12~14个碱基的随机序列,接着是46个碱基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2条引物采用不同的限制性位点;PCR扩增的前5个循环采用35℃的退火温度,随后的35个循环采用48℃的退火温度;在25μL反应总体积中,模板DNA用量为20 ng,Mg2+浓度为2.5 mmol/L,dNTPs浓度为0.2 m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5 U,2个引物均为600 nmol/L;扩增产物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银染显色。RSAP方法无需酶切,比以往基于限制性位点的标记技术操作简便,并具有中等产率、稳定可靠的特点和较广泛的适用性,在水稻和苦瓜上分别获得了良好的扩增结果。2. RSAP、SRAP和SSR标记技术对10份尖椒优良自交系遗传差异的分析表明:RSAP具有比SRAP和SSR较高的位点和多态性检测能力。RSAP平均每次检测的位点数为51个,分别是SRAP和SSR的1.5倍和17倍;RSAP产生的多态性位点数为13个,分别是SRAP和SSR的1.3倍和6.5倍。基于RSAP的10个辣椒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基于SRAP和基于SSR的遗传距离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5324和0.5429。基于SRAP标记和SSR标记联合数据的聚类结果与基于RSAP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将10个尖椒自交系分为3大类。这种分类结果与辣椒的杂种优势育种实践及传统基于辣椒果实特征为重要指标的分类方法相一致。3.基于251个RSAP和SRAP标记,利用JoinMap3.0软件对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大的连锁群和3个小连锁群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35个RSAP标记和78个SRAP标记,共113个标记。图谱覆盖总长度995.73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8.82 cM。图谱构建中,RSAP显示了较强多态性检测能力(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约4条多态性带)、操作的简便性和较高的工作效率。4.结合田间性状调查数据,共鉴定出15个辣椒产量相关性状的49个QTL,平均每个性状的QTL数目从16个不等。大多数QTL分布在1、2、8、9和10号辣椒连锁群上,许多相关性较强性状的QTL位于相近位置,提示可能存在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现象。分别检测到株高、果形、果肉厚度、果实数目、早期产量和总产量6个性状效应较高的主效QTL。5.在7条连锁群的不同区段共定位了生长过程中株高的非条件QTL 11个。不同时期检测到的QTL数目和效应存在差别,只有1个QTL在6个时期均能都检测到,表明控制株高的QTL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时期的净增长量,共检测到在特定时期控制株高的6个条件QTL,表明辣椒株高的形态建成是不同时期QTL选择性有序表达的结果。因此,在对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针对不同发育时期的QTL进行选择可能会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伍革民[5](2003)在《乌骨鸡“乌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乌色是乌骨鸡的主要性状,乌骨鸡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关键在于其“乌色”性状。目前,对乌骨鸡“乌色”的研究主要涉及乌骨鸡黑色素的发生、分布和结构等方面,对从遗传角度确定乌骨鸡乌色相关基因的研究甚少。如果能找到控制“乌色”性状的基因,对从遗传角度弄清乌骨鸡“乌色”形成机理,探明乌鸡的药用功能,从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或育种手段进行基因改良,获得鸡的新品系或相关工程药物,甚至将这些基因应用于其它生物奠定基础,其意义深远。本研究首次从基因差异表达入手,利用PACS法和δ差异显示两种方法,系统比较全同胞乌骨鸡与非乌骨鸡的基因表达情况,获得若干差异表达编码序列标签(dCST)和表达序列标签(EST),根据dCST和EST的序列分析结果,结合已知基因功能,初步确定可能相关的基因,并利用随机采集的样本,进行了若干差异片段的基因表达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两种方法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刚出生全同胞乌骨鸡与非乌骨鸡肝脏组织中,有多个mRNA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支持乌骨鸡“乌色”性状受多基因控制的理论。 2.通过全同胞乌骨鸡与非乌骨鸡中15%表达基因的编码序列选择性扩增(PACS),以及相应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等进一步工作,获得8个差异表达编码序列标签(dCST),其中有2个dCST(A33、C13)与载体PLSK8970序列同源,1个dCST(B59)与23S rRNA基因同源,1个dCST(A13)与鸡connectin/titin基因同源,4个dCST(A37、A41、B19、C60)为全新基因,在数据库中没有与它们同源的基因序列和EST序列。 3.利用6差异显示方法,对比全同胞乌骨鸡与非乌骨鸡的基因表达,获得29个差异表达序列标签(dEST),其中13个EST与数据库中已知基因序列同源,9个EST与数据库中EST序列同源,4个EST为全新基因,在数据库中没有与它们同源的基因序列或EST序列。在与已知基因序列同源的13个EST中,与鸡已知基因同源的EST有8个,它们是A17、B57、A36、B36、A35、D36、C39和D9,分别与鸡骨骼肌-β原肌球蛋白(beta-trepomyosin)基因、贲门肌球蛋白碱轻链(cardiac myosin alkali light chain,PHMA)基因、插入激活c-Ha-ras致癌基因、fra-2致癌基因、16S rRNA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同源。5个EST与人、鼠等其它生物已知基因同源,但在鸡中的相应基因还没有被克隆出来,本人首次克隆了这些基因的部分序列,为这些基因能在鸡中被克隆奠定基础。这5个EST是B53、B109、B20、C26和D31,它们分别与人TTN基因、人磷酸葡糖变位酶5(pHospHoglucomutase5,PGM5)基因、人、鼠信号识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乌骨鸡“乌色”相关基因的研究别物54kDa(signal reeongnition partiele 54koa,sRP54)基因、人、鼠核糖核酸酶/血管形成抑制因子(ribonuelease/angiogenin inhibitor,RNH)基因同源。4.对PACS和6差异显示中获得的已知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同时结合与黑色素生物合成、调节、运输或迁移有关的研究成果,认为有1个PACS dcST(A13)和3个6差异显示EST( A17、B53、B57)与乌骨鸡“乌色”性状相关。这4个基因片段与鸡或人的肌球蛋白类基因序列同源,而根据报道,这些肌球蛋白与黑色素生物合成的特定细胞器一黑素体的运输激活或定位限制有关。5.对与鸡插入激活c一Ha一ras致癌基因同源的EST A36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36在非乌骨鸡中表达,在所有乌骨鸡中都不表达。从而初步确定,A36的表达与乌骨鸡“乌色”相关。关于致癌基因与乌骨鸡“乌色”的相关国内外均没见报道。本人认为,致癌基因与乌骨鸡“乌色”的相关可能有两种情况:(l)致癌基因正常表达抑制黑色素合成或运输。(2)致癌基因异常表达刺激乌骨鸡“乌色”形成。6.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两个已知EST B20和D36的表达与乌骨鸡“乌色”相关。B20和D36均具有乌骨鸡表达特异性,在非乌骨鸡中都不表达。B20与人、鼠信号识别物54kDa基因同源,信号识别物54kDa的鸡同源基因还没被克隆,估计该基因可能通过激活黑色素信号传导通路刺激黑色素生物合成或通过某种机制刺激乌骨鸡“乌色”表型产生。D36与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同源,对于鸡线粒体基因参与“乌色”表型的机理不明。7.通过基因表达分析还发现,3个新基因片段,包括1个6差异显示EST(A7)和2个尸ACS dCST(A41、C60)具有乌骨鸡或非乌骨鸡表达特异性。A7和A41在非乌骨鸡中特异表达,C60在乌骨鸡中特异表达。实验结果说明,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是获得目的性状相关新基因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方法。8,PACS法首次在鸡中应用,6差异显示法在鸡中的应用在国内还没见报道。本实验研究结果充分表明,PACS与6差异显示两种方法具有假阳性率低、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其获得的差异片段一般位于5’端编码区,这两种方法可作为基因差异表达研究的首选方法。

廖启洪,梁志东,黄焱,韦廷安,卢旭妹,李丽敏[6](2002)在《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广西汉族、壮族人群 p MCT1 1 8遗传多态性。 方法 应用 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 1 5 0名汉族无关个体及 3 0 0名壮族无关个体进行基因扩增分型。 结果 汉族人群中检出 2 1个等位基因、63个基因型 ,壮族人群中检出 2 3个等位基因、74个基因型。汉族人群杂合度、非父排除率、个体识别力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 .873、0 .770、0 .973、0 .879,而壮族则分别为 0 .82 4、0 .762、0 .968、0 .875。广西汉、壮族人群 p MCT1 1 8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显着性 (P>0 .1 ) ,且两个群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 结论 研究显示 p MCT1 1 8位点为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 ,在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群体遗传及器官移植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廖启洪,黄焱,李丽敏,韦庭安,梁志东,卢旭妹[7](2002)在《非变性PAGE对DIS80位点扩增片断多态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为了解广西壮族人群DIS80位点群体遗传资料。方法 使用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技术分析300名广西壮族无关个体DIS80位点多态性。结果 观察到23个等位基因,74个基因型,杂合度、非父排除率、个体识别力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24、0.763、0.968、0875。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对5个家系相关个体分析符合孟德尔定律。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点。

杨电,刘超,王穗保[8](2000)在《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进行尸源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在尸源鉴定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显带的方法通过对无名尸体的有关检材与可疑双亲或子女进行亲权鉴定。结果 在 80例刑事案件尸源鉴定中 ,38例无名尸体采用较新鲜肌肉 ,通过扩增VNTR、STR多个位点得以判明尸源 ;2 9例采用腐败肌肉、 6例采用骨骼和 2例采用牙齿 ,通过扩增多个STR位点判明了尸源。仅有 1例采用腐败肌肉、 2例采用骨骼未能确定尸源。结论 运用多个位点进行亲权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明尸源鉴定 ,特别对高度腐败尸体、尸块不全等情况下的尸源鉴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小麦育种现状
        1.1.1 我国小麦育种历史回顾
        1.1.2 我国小麦育种面临的问题
    1.2 小麦远缘杂交
        1.2.1 小麦基因源
        1.2.2 小麦远缘杂交概况
        1.2.3 小麦远缘杂交中间材料的创制及应用
        1.2.4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材料外源遗传物质的鉴定方法
        1.2.5 小麦近缘物种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1.3 滨麦研究进展
        1.3.1 滨麦基因组研究进展
        1.3.2 滨麦与小麦杂交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案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研究方案
第二章 八倍体小滨麦 M842-16×硬粒小麦 D4286杂交后代材料的 GISH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09JX24 株系的细胞学和 GISH 分析
        2.2.2 09JX25 株系的细胞学和 GISH 分析
        2.2.3 09JX26 株系的细胞学和 GISH 分析
        2.2.4 09JX27 株系的细胞学和 GISH 分析
        2.2.5 09JX28 株系的细胞学和 GISH 分析
    2.3 讨论
        2.3.1 GISH 鉴定滨麦染色体探针的选择
        2.3.2 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 Ns 染色体组成
        2.3.3 杂交后代外源遗传物质稳定性
第三章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的分子细胞学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0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的细胞学分析
        3.2.2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的 GISH 分析
        3.2.3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的 FISH 和 FISH/GISH 分析
        3.2.4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染色体组成的 SSR 分析
        3.2.5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外源染色体的同源群归属 EST-STS 分析
        3.2.6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的农艺性状分析
    3.3 讨论
        3.3.1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的细胞学遗传稳定性
        3.3.2 小滨麦二体异代换系 DM57 外源染色体的分析
        3.3.3 重复序列在远缘杂交后代材料染色体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3.3.4 EST-STS 引物在小麦遗传背景中外源染色体鉴定中的应用
第四章 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DM50 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DM50 的细胞学分析
        4.2.2 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DM50 的 GISH 分析
        4.2.3 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DM50 染色体组成的 SSR 分析
        4.2.4 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DM50 外源染色体同源群归属的 EST-STS 分析
        4.2.5 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 DM50 农艺性状分析
    4.3 讨论
        4.3.1 多重异代换系的选育和应用
        4.3.2 EST-STS 特异标记的可靠性
        4.3.3 特异条带测序结果的验证
        4.3.4 滨麦中胁迫响应蛋白基因的发掘
第五章 小滨麦后代材料的 FISH/GISH分析以及 EST-STS的应用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4 个小滨麦多重异代换系的 FISH 和 GISH 分析
        5.2.2 部分小滨麦异代换系外源染色体所属同源群的 EST-STS 分析
    5.3 讨论
        5.3.1 利用重复序列分析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优缺点
        5.3.2 EST-STS 引物的通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延边圈养黑熊进行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熊科动物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黑熊的分类与分布
        1.2 中国野生黑熊资源现状
        1.3 黑熊养殖现状
        1.4 黑熊养殖与野生保护的关系
    2 非损伤性取样法的研究进展
        2.1 毛发的非损伤性取样研究
        2.2 粪便的非损伤性取样研究
        2.3 其它样品的非损伤性取样研究
    3 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3.1 生物多样性
        3.2 遗传多样性研究
    4 分子标记在圈养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4.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4.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4.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4.4 DNA指纹图谱
        4.5 单核苷酸多态性
        4.6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
    5 基因组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1 基因组扫描的荧光PCR技术
        5.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5.3 基因标记分型
    6 亲权鉴定
        6.1 亲权鉴定的内容及其意义
        6.2 亲子关系确认
        6.3 亲子关系排除
        6.4 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黑熊不同基因组DNA模板来源的比较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2 结果
        2.1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 OD_(260nm)值的测定
        2.3 PCR扩增结果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延边圈养黑熊遗传多样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
        1.2 主要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1.3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1.4 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结果
        2.2 PCR扩增结果
        2.3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2.4 ABI3730 Genetic Analyzer检测结果
        2.5 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微卫星试验条件
        3.2 遗传多样性评价
    4 小结
第四章 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延边圈养黑熊亲缘关系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1.3 样本基因组DNA的提取
        1.4 微卫星引物来源及荧光标记
        1.5 PCR扩增和PAGE电泳检测
        1.6 基因分型和分析
        1.7 亲缘关系分析
    2 结果
        2.1 微卫星座位多态性分析
        2.2 PAGE分型
        2.3 ABI PRISM 3730 Genetic Analyzer检测
        2.4 亲权鉴定
    3 讨论
        3.1 试验设计部分
        3.2 微卫星DNA位点的选择
        3.3 等位基因的丢失
        3.4 亲缘关系的排除
        3.5 亲缘关系的确立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Y-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附表
第一部分 3 个新 Y-STR 基因座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2个Y-STR 基因座单倍型分析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新型DNA标记技术RSAP的创建及其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DNA 标记技术及其发展
        1.1.1 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1.1.2 DNA 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原理
        1.1.3 DNA 标记技术的新进展
        1.1.4 分子标记技术的展望
    1.2 DNA 标记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2.1 辣椒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2.2 辣椒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
        1.2.3 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2.4 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一种新型DNA 标记技术—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的开发与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引物数目的选择
        2.2.2 PCR 扩增程序与退火温度的确定
        2.2.3 模板DNA 浓度的确定
        2.2.4 最适Mg~(2+)浓度的确定
        2.2.5 RSAP 方法的稳定性检验结果
        2.2.6 RSAP 方法的适用性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辣椒优良自交系遗传差异的RSAPS、RAP和SSR比较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辣椒优良自交系间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3.2.2 辣椒优良自交系遗传差异的分子检测
    3.3 讨论
        3.3.1 对RSAP、SRAP和SSR遗传分析效力的评价
        3.3.2 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辣椒材料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
        3.3.3 辣椒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子标记分析
第四章 辣椒种内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SAP 分析
        4.2.2 SRAP 分析
        4.2.3 连锁图谱的构建
    4.3 讨论
        4.3.1 作图亲本的选配和群体的建立
        4.3.2 分子标记方法的选择
        4.3.3 图谱的饱和及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
        4.3.4 关于标记的偏分离现象
第五章 辣椒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值及其变异
        5.2.2 产量相关性状的QTL 定位
    5.3 讨论
        5.3.1 辣椒产量相关性状QTL 的数目、分布与来源
        5.3.2 性状相关与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
        5.3.3 辣椒产量相关性状的QTL 的效应
第六章 辣椒株高的动态QTL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发育时期株高的表型值分析
        6.2.2 株高发育的动态QTL 分析
    6.3 讨论
        6.3.1 不同时期株高QTL 的动态变化
        6.3.2 动态QTL 分析与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主要试剂的配制
    附录2 辣椒基因组总DNA 的提取方法
    附录3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附录4 辣椒产量相关性状和柱高动态QTL分析的LOD曲线图
英文缩写词
致谢
作者简介

(5)乌骨鸡“乌色”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动物黑色素研究
        1.1 黑色素的合成与运输
        1.2 黑色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与信号传导
        1.3 黑色素基因及其变异
        1.4 环境对黑色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1.5 黑色素的功能
        1.6 乌骨鸡的黑色素相关研究
    2 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方法
        2.1 差异显示PCR法
        2.1.1 RC4D技术
        2.1.2 有序差异显示
        2.1.3 δ差异显示方法
        2.1.4 PACS法
        2.2 消减杂交法
        2.2.1 代表性差异显示分析技术
        2.2.2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2.3 应用
    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全同胞乌骨鸡与非乌骨鸡的PACS扩增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样本
        1.1.2 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与相关检测
        1.2.2 总RNA的DNaseI消化
        1.2.3 cDNA合成
        1.2.4 编码序列的选择性扩增
        1.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与银染显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样本
        2.2 总RNA的检测
        2.2.1 浓度与纯度检测
        2.2.2 完整性检测
        2.3 选择性差异扩增结果
        2.3.1 差异扩增结果
        2.3.2 凝胶显示结果的保存
    3 讨论
        3.1 样本来源
        3.2 PACS法
        3.3 分离与显示
第三章 全同胞乌骨鸡与非乌骨鸡的δ差异显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样本
        1.1.2 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与相关检测
        1.2.2 总RNA的DNaseI消化
        1.2.3 cDNA合成
        1.2.4 δ差异显示PCR
        1.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与银染显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样本
        2.2 总RNA的检测
        2.2.1 浓度与纯度检测
        2.2.2 完整性检测
        2.3 δ差异显示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差异片段的回收、再扩增、纯化与northern blot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凝胶显示差异片段
        1.1.2 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差异片段的回收
        1.2.2 差异片段的再扩增
        1.2.3 再扩增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2.4 northern blot
    2 结果与分析
        2.1 差异片段的再扩增
        2.2 northern blot
    3 讨论
        3.1 差异片段的选择
        3.2 差异片段的回收
        3.3 northern blot
第五章 阳性差异片段的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纯化后的阳性差异片段
        1.1.2 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克隆
        1.2.2 测序
        1.2.3 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克隆
        2.1.1 克隆的蓝白筛选
        2.1.2 克隆片段的鉴定
        2.2 测序结果
        2.3 序列分析
    3 讨论
        3.1 克隆影响因子的分析
        3.2 测序有关问题的探讨
        3.3 序列分析结果的讨论
第六章 差异片段的基因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样本
        1.1.2 实验试剂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与相关检测
        1.2.2 差异片段的特异性引物设计
        1.2.3 RT-PCR
        1.2.4 PAGE与银染显示
        1.2.5 拟相关新基因片段的数据库同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的浓度与纯度检测
        2.2 RT-PCR结果
        2.3 拟相关新基因片段的进一步序列分析
    3 讨论
        3.1 肌球蛋白与黑色素
        3.2 致癌基因与黑色素
        3.3 酶与黑色素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序列测序峰形图
附录B 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
附录C PCR故障检修
附录D 克隆故障指导
附录E 银染指导
附录F 缩写名称
致谢
作者简历

(6)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标本: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DNA提取:
        2.2 PCR扩增:
        2.3 扩增结果观察:
        2.4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讨 论

(8)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进行尸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二、检验方法
        1.模板DNA的制备
        2.扩增程序和条件
        3.扩增产物的检测
        4.DNA遗传标记扩增产物的比对
结果
    一、80例案件尸源鉴定结果 (见表1)
    二、典型案例
讨论
    一、检测多个DNA遗传标记进行尸源鉴定的特点
    二、对陈旧腐败检材做尸源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四、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 庞玉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2]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延边圈养黑熊进行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 高建伟. 延边大学, 2012(01)
  • [3]Y-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D]. 杨思仪. 山西医科大学, 2009(03)
  • [4]新型DNA标记技术RSAP的创建及其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 杜晓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5]乌骨鸡“乌色”相关基因的研究[D]. 伍革民.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6]PCR结合银染技术分析pMCT118多态性[J]. 廖启洪,梁志东,黄焱,韦廷安,卢旭妹,李丽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2(04)
  • [7]非变性PAGE对DIS80位点扩增片断多态性分析[J]. 廖启洪,黄焱,李丽敏,韦庭安,梁志东,卢旭妹. 江西医学检验, 2002(05)
  • [8]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进行尸源鉴定[J]. 杨电,刘超,王穗保.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0(04)

标签:;  ;  ;  ;  ;  

PCR结合银染分析pMCT118多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