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颉颃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线菌,生物防治,菌株,抗生素,人参,古巴,菌丝。
颉颃放线菌论文文献综述
丁朋晓,张连英,曾庆华[1](2013)在《1株颉颃放线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多种病原性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颉颃放线菌T12,并综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测定其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12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在7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发酵液抑菌活性略微减弱,但在100℃时仍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发酵液对温度的稳定性较强;在pH值小于6的条件下,随着pH值的降低发酵液抑菌活性减弱,但其对碱的稳定性较强。(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3年Z1期)
田琴,韩红江,郑丹丹,李维平[2](2012)在《烟草赤星病颉颃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健康小麦植株中分离得到21株分离物,经对7种植物病原菌颉颃试验分析,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等具有良好颉颃活性的菌株2-7。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其抑菌及生防作用。结果显示,放线菌2-7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率为62.1%,盆栽防治率为48.73%。通过该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细胞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JN638883),将菌株2-7归属于放线菌中的玫瑰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ulvus)。(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2年07期)
张秀芳[3](2009)在《黄瓜枯萎病菌的颉颃放线菌的筛选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据统计,在已发现的抗生素中,有617%为放线菌所产生。目前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杀灭病原菌,但化学农药对人畜的的毒副作用和残留问题至今仍难以有效解决。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病原菌的活性物质进行植物(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期刊2009年08期)
徐婧,于莉,姜钰,徐秀德,樊慧梅[4](2009)在《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从辽宁沈阳土壤中筛选获得的颉颃放线菌XA-1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发现XA-1菌株与橘色糖丝菌(Saccharothrix tangerinus)同源性达99.65%,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其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放线菌XA-1菌株的分类地位属于橘色糖丝菌。该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落颜色和性状不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表面干燥,坚实多皱。孢子呈橘橙色粉末状,椭圆形,大小0.5~1.0μm。该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7℃,pH为5-10。该菌发酵液对供试的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是一株颉颃作用明显的放线菌。(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9年S1期)
王兰英,徐林波,乌兰巴特尔[5](2008)在《香蕉枯萎病颉颃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采自内蒙古、海南的土样中经分离、纯化得到64株优势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进行颉颃放线菌的筛选。通过皿内颉颃试验,获得4株抑菌效果较好的颉颃放线菌,以HN3菌株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发酵液抑菌试验表明,其抑菌物质存在于菌丝内。(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8年08期)
马廷会[6](2008)在《人参锈腐病颉颃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于2006年至2007年,从吉林省的通化市、靖宇县和长白县叁地采集人参根际土样126份,从中分离出真菌39株、细菌68株、放线菌232株,对人参根际的放线菌、真菌、细菌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参年限的增加,人参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新林土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老参地中最少;新林土到1年与5年到老参地这两个时间段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降低幅度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0~5cm与5~10cm土层间的降低幅度要高于5~10cm与10~15cm土层间;不同年限同一土层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不完全遵循下降的趋势。对分离出的39株真菌、68株细菌、232株放线菌与人参锈腐病菌进行了颉颃试验,结果表明,39株真菌对人参锈腐病菌完全没有颉颃作用;68株细菌中仅有3株有颉颃作用,但是作用不大且效果很不稳定;23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颉颃效果较好的有9株,据此对这9株放线菌进行再次筛选。对这9株放线菌进行液体培养,取其发酵液对锈腐病菌进行颉颃试验,计算抑菌率,从中选出颉颃效果最好的菌株MS32,颉颃带宽度为11mm,抑菌率为76.45%。对菌株MS32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培养基、温度、pH和培养时间对其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培养条件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MS32的最适液体培养条件:培养基为玉米粉大豆粉培养基、温度为29℃,pH8,培养时间为120h。对该株放线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并对16S r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形态学观察得出此株放线菌具有典型的链霉菌属的特征,证实其为链霉菌属。生理生化反应测定结果为:菌株MS32使明胶液化,不产生H2S,牛奶不凝固胨化,淀粉水解,纤维素水解;可以利用D-葡萄糖、D-木糖、D-果糖、蔗糖、棉子糖、肌醇作为碳源。对MS32的16S rDNA序列测定,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250bp,将所测序列与从Gen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性较高的32个链霉菌属放线菌序列进行比较,在系统进化树上菌株MS32与1个已知种Streptomyces naraensis(AB184691)部分16S rDNA序列98%相似,与另外2个菌株的的同源性也为98%,说明这4个菌株可能属于同一个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刘丽玲[7](2008)在《人参锈腐菌颉颃放线菌发酵条件及抗生素分离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人参锈病菌,对本实验室现有的七个放线菌株进行筛选,选出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1A,然后从抑菌活性测定、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组分提取、粗品理化性质及活性成分官能团的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抑菌圈法,对7个放线菌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结果表明有6个菌株对人参锈腐菌具有颉颃作用,其中菌株1A的抑菌活性最好。菌株1A的发酵液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mum)、蕃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ldes)、禾草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比较了7种发酵培养基对菌株1A产素的影响,初步确定适合的培养基G;对菌株1A发酵条件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和葡萄糖、大豆粉和酵母粉复合使用是菌株lA发酵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加入无机盐,可以促进菌株1A产素。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最优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大豆粉2(%),酵母粉0.3(%),KH_2PO_40.1(%),CaCO_30.3(%),NaCl 0.1(%),最佳培养条件为种龄28h、接种量6%、装液量为30mL/250mL叁角瓶,发酵周期60h、摇床转速200rpm、发酵温度28℃、pH 7。对菌株1A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酸处理法和有机溶剂处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处理法不仅沉淀较为完全,而且有效成分的活性丧失比率小,因此将有机溶剂沉淀法做为本试验的预处理方法。采用溶媒萃取法,收集其有机相,通过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得到黄色的粗品(暂定名为TS08)。比较粗品氯仿饱和溶液与原发酵液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粗品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TS08对紫外、高温、低温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层析试验结果表明TS08中的活性成分为中性物质,水溶性强,并且极性较大。利用显色反应判断该活性成分中可能含有不饱和键。采用特征性官能团反证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活性成分不是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可能是糖或糖苷。(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刘欢[8](2008)在《土壤颉颃放线菌LH33-3的筛选、发酵及活性产物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从玉米与小麦的轮作田内分离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颉颃作用的放线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研究,寻找新型农用抗生素的产生菌来源。本试验从采来的两个土样中共分离到198株放线菌。经过皿内十字交叉法初步筛选出原始菌株10株,再通过液体发酵复筛得到一株对水稻稻瘟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梨黑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茄褐纹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等均具有强颉颃作用的放线菌LH33,对其进行单孢分离并测定单孢颉颃性,结果表明LH33-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稻瘟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达到90.5%和88.4%。最终确定LH33-3为最优菌株。依据LH33-3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并参照相关文献初步鉴定其属于链霉菌属的金色类群(S .aureofaciens)。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H33-3在发酵时间为72h,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摇瓶转速150 r/min,装液量10mL,接种量10%的条件下,菌体代谢更旺盛,抑菌效果最好。LH33-3菌株抑菌机理初步研究表明LH33-3发酵提取物抑菌谱广,对供试的大多数病原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水稻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茄褐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在低浓度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1mg/l的药液抑制率在45%以上。能强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显微观察到被LH33-3抑制的病原真菌菌丝大部分扭曲、肿大、畸形,分枝增多,原生质外溢,出现膨大的泡囊;被其抑制后,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数减少,孢子萌发率低,芽管或孢子畸形,最低质量浓度(1mg/L)药液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55%,对已萌发孢子的致畸率为38%。温室盆栽实验结果显示LH33-3无菌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00 mg/L质量浓度发酵提取物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了94.2%和80.4%。对植物的促生试验表明菌株LH33-3发酵提取物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株高增幅与对照相比达到83.7%,促生效果均保持80%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詹刚明[9](2006)在《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生物多样性暨莴苣叶疫病病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分离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对叶用莴苣上一种新病害——莴苣叶疫病进行病原学研究。第一部分:植物内生菌指生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不引发植物产生明显病症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与放线菌等,它们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周期内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研究表明:内生放线菌不仅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在植物组织内定殖、生长,并产生抗生素、溶解酶等颉颃物质可以增加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银杏树是我国特有树种,抗逆性强,其内生放线菌与宿主和谐共生在抵抗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拟通过银杏内生放线菌种类多样性及皿内颉颃活性筛选研究,为生物防治提供更多候选生防因子,为今后进一步有效利用银杏内生菌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本试验通过对银杏叶部、果实表面消毒、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描述,获得以下结果:共获得内生放线菌80株,其中,从叶片上分离得到60株,从果实上得到20株,分离比率为3:1。所分内生放线菌菌落大小各异,形态差异显着,菌落颜色变化复杂,表明银杏内生放线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银杏内生放线菌活性菌株筛选可获得高比率的活性菌株。颉颃对峙初筛试验共获得活性内生放线菌菌株51株,它们对供试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颉颃作用,占供试菌株的96.2%;颉颃活性强、抑菌谱广的菌株有15株,占供试内生放线菌菌株的28.3%。发酵粗提物皿内颉颃试验显示所有发酵粗提物对部分靶标菌有极强颉颃活性(抑菌圈直径超过20mm),并且发酵粗提物与它们的菌体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表现出来的活性一致,表明银杏内生放线菌是极具潜力的候选生防资源,它们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对银杏内生放线菌PCR产物的16S核糖体DNA的RFLP分析,将30株银杏内生放线菌在100%的相似水平上归为24类,在78.48%的相似水平上仍被聚类分为11个类群,其中部分类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多数类群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内生放线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另外,树状图显示从叶部和果实可分离得到同种类型的内生放线菌,推断银杏内生放线菌具有在寄主内系统存在和扩展的能力。第二部分:发现叶用莴苣上一种新病害,由Plectosporium tabacinum侵染引起。通过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检验、形态学观察、生物学培养特性及ITS区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系统鉴定,得其主要特征:无色分生孢子圆筒形,多具一个隔膜,子囊壳洋梨形,子囊孢子双胞椭圆形;该病原菌菌落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及不同pH的PDA平板上均产生颜色变化,从纯白色、乳白色到淡粉红色,兼有像细菌一样的粘稠状物质出现;(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樊慧梅,王彬,姜钰,董怀玉,王福妹[10](2006)在《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发酵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颉颃放线菌XA-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当马铃薯淀粉为碳源、黄豆饼粉和蛋白胨混合为氮源时,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选用优化的培养基组成,菌株XA-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6℃,12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摇瓶装液量90 ml/250 ml,最佳发酵时间为88 h,培养96 h的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经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液抑菌圈达到了34 mm以上,比原始发酵液抑菌圈增大了10 mm,获得了较多的抗生素产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颉颃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健康小麦植株中分离得到21株分离物,经对7种植物病原菌颉颃试验分析,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等具有良好颉颃活性的菌株2-7。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其抑菌及生防作用。结果显示,放线菌2-7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率为62.1%,盆栽防治率为48.73%。通过该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细胞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JN638883),将菌株2-7归属于放线菌中的玫瑰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ulvu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颉颃放线菌论文参考文献
[1].丁朋晓,张连英,曾庆华.1株颉颃放线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2].田琴,韩红江,郑丹丹,李维平.烟草赤星病颉颃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2
[3].张秀芳.黄瓜枯萎病菌的颉颃放线菌的筛选与应用[J].福建农业.2009
[4].徐婧,于莉,姜钰,徐秀德,樊慧梅.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
[5].王兰英,徐林波,乌兰巴特尔.香蕉枯萎病颉颃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J].中国植保导刊.2008
[6].马廷会.人参锈腐病颉颃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08
[7].刘丽玲.人参锈腐菌颉颃放线菌发酵条件及抗生素分离提取[D].吉林农业大学.2008
[8].刘欢.土壤颉颃放线菌LH33-3的筛选、发酵及活性产物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9].詹刚明.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生物多样性暨莴苣叶疫病病原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0].樊慧梅,王彬,姜钰,董怀玉,王福妹.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发酵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