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键命中 2003 年流行词组

热键命中 2003 年流行词组

一、热键直击2003流行短语(论文文献综述)

郭忠文[1](2020)在《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语素教学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语素选取的问题。杨晓黎(2018)选取了有利于教学的重点语素与核心语素,重点语素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格的选取标准、确定的数量(228个),为开展语素教学提供了方便。然而,已选重点语素只是根据《等级大纲》和《等级划分》来选取,而以重点语素为基础选取的核心语素(95个)更是严格地按照规定标准来操作,它们都未对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料或相关教材进行考察,所以重点语素的选取标准和核心语素的选取情况还有待探讨,同时,我们还需研究重点语素的教学应用情况。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并描述了前人关于语素构词和语素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统计和分析重点语素在现代汉语中构词情况。这部分首先介绍了重点语素的选取和划分标准;其次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构建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并选取构词能力强的重点语素进行构词分析。第三章为分析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考察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与分布情况;其二是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分析重点语素在具体教材中的构词分布情况;其三是将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情况和在教材中的构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其四是在比对分析基础上补充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我们对重点语素在《汉语教程》六册共计2522个词汇构词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并构建语料库,在杨晓黎(2018)选取的95个核心语素基础上,根据重点语素在实际汉语教学中的构词能力,对核心语素进行了适当增补。第四章为研究重点语素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包括初中高级班重点语素教学的开展策略、教材的编排建议等。结语是对本文的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李学慧[2](2020)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现汉》的收词大致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研究历版《现汉》的新增词语意在从历时层面展现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概况,完善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现汉》从第1版出版至今已发行过七版,共六版(第2版—第7版)新增词语。六版《现汉》共新增词语19971条,在音节数量方面,新增词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三、四音节词语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类分布方面,新增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动词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语来源方面,新增词语主要分为四类: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在语义领域方面,《现汉》新增词语涉及的语义领域较为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科技、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现汉》增收词语是社会发展、词汇发展和词典编纂的需要,语言同社会共变,社会发展,词汇也发展,《现汉》为维持其先进性需要对词典不断进行修订,每次修订时《现汉》所增收的词语都遵循着一定的原则:通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查考需要原则。《现汉》作为一部规范型词典,非常重视词汇的规范问题。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到语音规范、词形规范和词义规范,语音规范涉及到异读词的处理,词形规范涉及到异形词的处理,词义规范涉及到义项变化和释义改变,这些规范工作体现出《现汉》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所做出的努力。

骆牛牛[3](2015)在《新时期汉语新词的造词研究》文中指出不少有关汉语词汇研究的论着,首先都会强调词汇研究与其他方面相比,还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一论断并非夸大其词,即使从目前来看,和其他领域的研究相比,词汇研究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就汉语词汇研究的内部情况而言,造词研究又是薄弱中的薄弱。综观汉语词汇研究的历史,构词是词汇研究的主要对象,专项研究汉语造词的相对较少。进入新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对社会变革最敏感的词汇,当然也随之展现出众多新特点。新词是汉语词汇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新词语的生成、结构、语用的论着并不少见,但就新时期汉语造词这个专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目前还不太多。我们拟在前辈和时贤的研究成果上,以词汇学和普通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借鉴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词源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等相关理论,基于比较完整的语料库,对新时期新词的创制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就这一领域进行初步探讨。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概括回顾了汉语造词研究的历史。早期的造词研究多包含在构词研究,或者其他问题的研究之中,尚未分离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但是,造词与构词毕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术语,当造词法体系从构词法中独立出来之后,就标志着造词研究获得了独立地位,也是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节归纳了目前学界较常见的几套造词法体系,并对比了不同体系之间的差异,认为每个体系都有其合理之处,不同体系在分析相同的词时得出不同结果,往往是因为体系建构时基于不同的标准。此外,衡量一个造词法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一方面要考察该体系与构词法是否能清楚地区分,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即该体系中的每一个方法在具体分析词的创制问题时是否能有效运用。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总结了造词的专项研究和新词造词研究现状,二者有一定的重复或交叉。因为当系统的造词法体系建立起来之后,余下的内容就是对某个微观造词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如造词理据、造词目的等。新词是原来没有的词,其产生时间、产生背景、产生动因等相对易于把握,因此新词产生是词汇发展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比喻、仿拟等修辞手法在新词创制中的广泛运用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另外,一个词的创制往往不是单一造词法的结果,而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合力创制的。第二章从主要探讨新时期新词创制的基础。任何一个时代的新词,都不是凭空创制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基础。造词基础包括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和语言基础。新时期社会变革极其深刻,直接影响新词的创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致,也产生了许多新词,新时期人们在对新旧事物的联想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语言基础主要是既有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新时期不仅利用词素造词,在造词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词素。第三章主要研究造词材料,即词素。一个事实是,现有的有造词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词法上。当然,造词法是造词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但绝不是问题的全部。造词是一项为适应社会交际而创制新词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仅有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造词材料的配合。无论是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任何词的创制都是方法与材料结合下的产物。创造新词的材料主要是词素,但也包括音节、文字、西文字母、数字等。这两大类材料在造词中的使用规律是不同的,可以分别讨论。第三章主要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非范畴化理论,对词素参与造词时意义的非范畴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静态的词素义在动态造词过程中总是会发生意义变化,当这种变化涉及到原有词素义范畴的破解时,就可以认为词素义获得了新的范畴属性,发生了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实际上是人们认知规律在语言中的体现,人们总是习惯于利用已知把握未知,利用既有词素和新概念、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它们联系起来,以认知新现象、新事物。当同一个词素不断用于创制新词,并经历相同或相似的非范畴化时,这种新用法就可能逐渐在语言中定着下来,并凝固成新义项,也就是完成了再范畴化,形成了新的范畴。因此,词素义的变化发展与造词活动实际上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既有意义的“破”,就没有新意义的“立”,那么词素义系统就会一直停滞不前。正是因为词素要不断创制新词,其意义才能不断发展,趋于完善。词素义非范畴化理论不仅适用于新时期的造词,也适用于其他时期的造词。就新时期而言,非范畴化表现出两个极性特点,一是非范畴化程度较低,即既有词素在创制新词时属性变化较小,其结果是新词的词义透明度提高,因为人们很容易通过既有词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词义。也可以说是新词词义表面化现象。另一个是非范畴化程度非常高,新词的词义比较难理解,其结果是词义透明度降低,第五节个案考察中“被XX”的“被”,就是词素义高度非范畴化的代表。简单地说,词义透明度提高是造词主体对交际效率追求的结果,词义透明度降低是造词主体对交际个性化追求的结果。第四章讨论了两类特殊词的造词问题。从造词材料上来看,一种是纯粹的音节,另一种是字母。从造词结果来看,利用音节造词创制的主要是音译词,即用汉语的音节去模拟外语词发音。利用字母创制的词是字母词,当然也可以同时使用字母和一般词素。一般来说,利用音节模拟外语词的发音,单个音节没有意义,只有当多个音节组成一体才可以表意。但在新时期,不少不表意的音节却可以独立出来参与创制新词,并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表意资格,成为新的词素,这个过程就是外来词素的形成。有些外来词素甚至还可以独立成词,形成新时期极其少见的单音词。字母用于造词是新词的重要特点,这种材料在词汇史上从未曾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过。大部分字母词是简缩词,词形较短,使用便捷,适合新时期的交际特点。字母词的大量产生,是语言接触的产物,也与人们外语水平的整体提高有一定关联。第五章是造词方法的研究。新时期的造词法体现出新质要素的不多,主要是对既有造词法的延续,这种延续是语言使用者思维方式保持相对稳定的体现。当然,音义任意结合法和音变法在新时期几乎不再使用,但说明法、比拟法、摹声法依旧保持较高的能产性。通过简缩法和类推法创制的新词数量众多,这两种方法是新时期表现突出的造词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方便,造词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创制新词。尽管这些方法在过去也有使用,但新时期却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最后从造词角度探讨了新词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意义,即戏谑色彩。戏谑色彩的生成与造词密切相关。新时期社会心理的开放,仿拟、类推、谐音等造词法的盛行,都与戏谑色彩的形成有关。主观上,造词主体的刻意追求是戏谑色彩形成的重要原因。当轻松搞笑成为大众审美的主流追求,创制新词时也会希望赋予其幽默、调侃的韵味。另外,互联网的发展给每个人都赋予了话语权,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苦闷、无奈又难以排解时,也可能通过创制谐谑、调侃性的词来宣泄。未来部分新词的创制可能依然会呈现出戏谑的特征。第六章主要讨论网络词的造词问题。网络词是新词中极富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词的创制更是体现出很多全新的特点。首先,网络词在造词材料的选择上极富创意,词素、文字、字母、数字,甚至外语,几乎任何语言中存在的材料都可以用于造词,这些材料在组合时也经常不遵循汉语的构词规则,非常富有个性。网络词的造词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既有造词法的使用之外,谐音法是网络词产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谐音造词,一方面可以使输入过程更加便利快捷,另一方面可以彰显使用者的个性特色。但是,谐音法虽然创制了很多新词,但大多数停留在言语中,进入语言层面的较少,也就是说,谐音法的修辞色彩比较明显。不少谐音词实际上是既有词的网络变体,是既有词在网络语境中的衍生物,它们必须依附既有词才能存在,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网络词的形式多样,其造词材料丰富,造词方法新颖。表面上看,数量庞大的网络词似乎隐约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但是,从哲学角度来说,大部分网络词都蕴含着解构倾向。网络词之所以与既有词如此天差地别,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造词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造成的。网络词的创制者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天然地具有一种反叛意识,力图从多方面凸显出与既有规则不相容的一面,在创制新词时,他们求新求变,在既有词的基础上,通过撕裂、拼接、剪贴、嫁接等手段,努力使创制结果具有全新的面貌。而网络交际的书写性、匿名性又为解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造词是新词产生的主要手段,语言发展的任何时期都需要创制新词,而不同阶段的新词创制又有着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受到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的制约。改革开放距今已有三十余年,这一政策无疑将持续下去,同时新词的创制也会继续进行下去。而造词研究同时涉及语言要素、社会要素和人的要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新时期的造词主体的心理特征、对各种材料和方法的取舍、组合,以及造词对构词、语用等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博[4](2010)在《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作为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以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部分,担负着交际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角色,因而社会生活的变化最直接的反映便是词汇系统中所发生的变化,即新词语的大量出现。新词语的产生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正常交际。新词语,顾名思义,就是新的词语,具体来讲就是指在已有词汇系统中出现的并未被语言主体所熟知并普遍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从其内容来看,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于新事物、新概念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表达人们对于原有事物认知的进一步加深。目前,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大量新词语研究专着的出版和论文的发表,新词语词典的编纂等。与此同时,新词语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角度单一,缺乏系统化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词语做了进一步探讨,认为语言本体研究应该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理论研究的不足,促进本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对于新词语的研究语料范围局限于二十世纪就是九十年代以后所出现的新词语,主要参考了周洪波主编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文章总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新词语研究中经常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1)新词语的概念及界定;(2)新词语的产生原因;(3)新词语的产生方式;(4)新词语的产生途径。第二部分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新华新词语词典》所收录的新词语,指出了新词语在这两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例如新词语构词方式以偏正式为主,其中大部分是定中结构,对于这一特点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得出偏正式更符合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规律。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新词语在语用方面的一些特点并着重分析了新词语的“欧化”现象,同时利用间接语言接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给予了解释。第四部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首先界定了教学新词语和传统新词语的不同,从而明确了新词语教学的教学范围,接着对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改进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建议。

谭慧慈[5](2007)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词变化情况统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2002)及《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的词语作定量分析。研究范围内容是新版的1830页正文里的条目及旧版的1689页的正文里的条目,不包括含西文字母的词语。对比内容以新版的新增词、增加义及旧版的删减词、删减义与少量的变改词目为主。由于一直以来,研究缺乏全面覆盖所有的新旧词语及新旧义项的对比,而这些不同之处正会影响新版的增减词或增减义的数量。因此,我们会根据这些抽出来的资料作初步的分析。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想要了解词汇新趋势及汉语发展的学者们,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库。由于两个版本词典的编纂过程是如此复杂,涉及的加减类别的情况不能一刀切,因此,我们提供了一个分类体系来描述词语变化的情况。这个系统一共分为5大类。增词分为7类、增义分为5类、减词分为4类、减义分为3类及变改词目分为6类,一共25类,提供25个编码。为了确保资料的清晰度,我们把这些资料系统地放在一个数据库中。研究结果显示,一共有6274条增加的词语、1786个增加的义项,当中包括880个姓氏;有2352条删减的词语和358个删减的义项。还有177条合并条目、37个合并的义项及38条分化条目和108个分化的义项。本文的结论是增词比减词多了170个百分点,而增义比减义多了390个百分点,换言之,增减词的差异幅度比增减义的差异幅度为少。还有,合并条目比分化条目多360个百分点,而分化义项比合并义项多190个百分点。

史艳岚[6](2006)在《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对外汉语报刊新闻教学改革为动因,以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为研究基础,进行了报刊新闻资源库的初步建设,基本形成一个报刊新闻分类资源库。该资源库对报刊新闻文本按领域分类,利用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和统计,得出各类领域词表。从各类领域词表中用领域相交的方法提取各领域间的通用词语;再利用通用词表用词汇分离的方法提取各领域一级主题词群、各领域中的二级子领域主题词群、子领域中更下位的三级主题词群。主题词群的提取研究是在几个不同的层级上进行的。提取的主题词群带有很强的主题特征。在单文本的主题词群提取实验中,这些主题特征词语对判断文章的主题相关度有较好的效果。本文还对主题词群和报刊新闻主题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主题词群提取的准确度进行了测试,也初步探索了报刊新闻文本的主题相关度和难易度的测量方法。主题词群的研究为报刊新闻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实用的研究平台,同时也为词汇研究探索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路线: 报刊新闻资源库——通用词语——主题词群提取及相关研究——主题教学 围绕主题词群提取这个中心,本文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 1、构建了一个基于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汉语报刊新闻资源库。 该报刊新闻资源库目前的语料有1.7亿字,33545个文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规模的真实语料进行了处理,初步建立了对外汉语报刊新闻教学资源库,使报刊新闻素材能够及时得到动态更新。也为报刊新闻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实用的研究平台,填补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2、基于报刊新闻资源库初步建立了一个报刊新闻教学分类体系 参考了各种权威的分类法,考察了网页文本分类,对现有的几种对外汉语报刊新闻教材的主题分类作了考察,最后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提出了报刊新闻资源库的分类框架。在报刊新闻资源库内初步建立了一个有19个领域、91个子领域、189个下位主题的报刊新闻教学领域分类体系,基本涵盖了报刊新闻的主要领域,为报刊新闻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持。 3、基于十九个领域的分类词表提取了报刊新闻通用词表 本研究的重点是主题词群的提取研究,提取报刊新闻通用词表的目的是为了用词汇分离的方法有效地提取主题词群。因此本通用词表是为词语的领域分类服务的。我们在报刊新闻资源库内提取了在十九个领域间都通用的词语,由于通用词表是在大规模中国主流报纸语料库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领域通用和动态更新的特点,对主题词群的提取具有良好的效果。 4、运用词汇分离的方法提取了不同层级的主题词群 用词汇分离的方法将领域词表、子领域词表中的通用词语和专用词语进行

伊兴荣[7](2006)在《从《新华新词语词典》看新词语造词法》文中提出本文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版)中的2299个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语新词语的造词法。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词语造词法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新词语造词法中体现出来的主观原因。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第一部分是文章论述的主体,具体分析各类新词语造词法的定义、分类、特点、使用它们的必要性以及各类造词法所造词语在《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所占的比例。第一部分的最后还列有对该词典中新词语的音节统计情况。采用何种造词法来创造新词语,一定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了新词语造词法中体现出来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求新、求雅、求简和类推心理。第三部分总结出新词语造词法的特点,希望对未来造词趋势的预测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热键直击2003流行短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键直击2003流行短语(论文提纲范文)

(1)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语素构词研究
        1.2.2 语素教学法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重点语素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情况考察
    2.1 重点语素的界定
    2.2 重点语素语料库的建立
    2.3 重点语素构词状况考察
        2.3.1 构词频率
        2.3.2 构词类型
        2.3.3 构词位置
第三章 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情况统计分析
    3.1 《等级划分》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3.1.1 构词分布
        3.1.2 构词类型
        3.1.3 构词对比分析
    3.2 对外汉语教材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3.2.1 构词统计
        3.2.2 构词分布
    3.3 《等级划分》和《汉语教程》构词对比分析
    3.4 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
        3.4.1 新增核心语素的构词情况
        3.4.2 增补核心语素相关分析概括
第四章 重点语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4.1 利用重点语素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4.2 不同阶段重点语素教学实施策略
        4.2.1 初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4.2.2 中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4.2.3 高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4.3 重点语素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4.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4.3.2 重点语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附录二 《等级划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附录三 《汉语教程》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1.研究对象
        2.语料来源
一、历版《现汉》新增词语概况
    (一)新增词语的音节数量
    (二)新增词语的词类分布
    (三)新增词语的主要来源
    (四)新增词语的语义领域
二、《现汉》新增词语的收词问题
    (一)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因
        1.社会发展
        2.词汇发展
        3.词典编纂
    (二)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则
        1.通用性原则
        2.规范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查考需要原则
三、《现汉》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
    (一)语音规范
    (二)词形规范
    (三)词义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增词语
附录2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词语
附录3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新增词语
附录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语
附录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
附录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新时期汉语新词的造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语造词研究概述
        1.1 术语及其相关研究
        1.2 系统的造词法研究
        1.3 造词的专项研究
        1.4 新词的造词研究
        1.5 造词研究现状简评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价值
        3.1 新词的界定
        3.2 新词造词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4.1 词的判定及语料来源
        4.2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新时期新词的造词基础
    第一节 新时期新词创制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新时期新词创制的认识基础
        2.1 联想范围更加广泛
        2.2 联想领域的倾向性发生改变
        2.3 联想的连续效应
    第三节 新时期新词创制的语言基础
        3.1 新时期的单纯词素
        3.2 新时期的合成词素
第三章 造词中的词素义非范畴化
    第一节 造词材料与造词理据
    第二节 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词义和词素义
        2.1 范畴、概念与词义
        2.2 词义的范畴属性和词素义的范畴属性
    第三节 造词与词素义非范畴化
        3.1 范畴化、非范畴化与再范畴化
        3.2 词素义非范畴化与造词的关系
        3.3 词素义非范畴化在不同意义类型中的表现
        3.4 词素义非范畴化的途径
    第四节 多义词素与词素义范畴调整
    第五节 新时期词素义非范畴化的特点
        5.1 新词的词义透明度两极分化
        5.2 词义透明度两极分化的原因
    第六节 个案考察——“被XX”的非范畴化
        6.1 “被XX”整体语义复杂化
        6.2 “被XX”中组成成分的属性变化
        6.3 “被XX”的语用特点
第四章 两类特殊词的造词问题
    第一节 音节材料与新时期的音译词
        1.1 新时期音译词产生的原因
        1.2 外来词素汉化与造词
        1.3 增意音译法与商标译名
    第二节 蔚为可观的字母词
        2.1 字母词形成的基础形式
        2.2 字母词的词义透明度
        2.3 字母词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章 新词中运用突出的造词法
    第一节 新时期的简缩法
        1.1 简缩法的造词规则
        1.2 新时期简缩造词的特点
        1.3 简缩法高频使用的原因
    第二节 类推法创造新词
        2.1 类推法的使用基础
        2.2 新时期类推法的特点
        2.3 类推法的作用
    第三节 多种方法合力造词
    第四节 新时期造词的特点
    第五节 从造词看新词的戏谑色彩
        5.1 戏谑色彩的特点
        5.2 戏谑色彩的生成途径
        5.3 戏谑色彩的存在方式
        5.4 戏谑色彩的风行原因
第六章 网络词造词研究
    第一节 网络词的范围和地位
        1.1 什么是网络词
        1.2 网络词的地位
    第二节 网络词的造词材料
    第三节 网络词的造词方法
    第四节 谐音法与网络造词
        4.1 谐音的材料
        4.2 谐音的类型
        4.3 谐音法与新时期的同音词
    第五节 网络造词中的解构倾向
        5.1 颠覆传统语言规范
        5.2 打破固有交际原则
        5.3 无处不在的戏仿
        5.4 网络语境下的解构成因
结语
附录 新时期新词汇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件

(4)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新词语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新词语的概念及界定
    1.2 新词语的产生原因
    1.3 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分析
    1.4 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2 新词语的构成与语义研究
    2.1 新词语的构成方式
    2.2 新词语的语义
3 新词语的语用研究和“欧化”现象分析
    3.1 新词语的语用分析
    3.2 新词语的“欧化”现象概述
    3.3 新词语“欧化”现象分析
4 新词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4.1 教学新词语的界定及发展
    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
    4.3 新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书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词变化情况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零、引言
一、文献综述
    1.1 关于增词和减词
    1.2 关于增加义项和减少义项
    1.3 关于释文问题
    1.4 关于词性问题
    1.5 其他问题
二、研究工作的介绍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现状
    2.3 研究方法
    2.4 本文的研究价值
三、词条的标注和统计研究
    3.1 标注方法
        3.1.1 增加条目的类别
        3.1.2 删减条目的类别
        3.1.3 义项增加的条目类别
        3.1.4 义项删减的条目类别
        3.1.5 词目变改的条目类别
    3.2 数据库统计研究
        3.2.1 增加条目
        3.2.1.1 增加条目的类型
        3.2.1.2 增加条目的音节分组
        3.2.1.3 增加条目的词性分布
        3.2.2 删减条目
        3.2.2.1 删减条目的类型
        3.2.2.2 删减条目的音节分组
        3.2.2.3 删减条目的词性分布
        3.2.3 义项增加的条目
        3.2.3.1 义项增加的条目类型
        3.2.3.2 义项增加条目的音节分组
        3.2.3.3 义项增加的词性分布
        3.2.4 义项删减的条目
        3.2.4.1 义项删减的条目类型
        3.2.4.2 义项删减条目的音节分组
        3.2.4.3 义项删减的词性分布
        3.2.5 词目变改的条目
        3.2.5.1 词目变改的条目类型
        3.2.5.2 词目变改条目的音节分组
        3.2.5.3 词目变改的词性分布
四、总结
    4.1 增词比减词多
    4.2 增义比减义多
    4.3 增减词与增减义的比较
    4.4 条目增加比义项增加得快
    4.5 条目删减比义项删减得快
    4.6 增词增义与减词减义的比较
    4.7 合并条目比分化条目多
    4.8 义项分化比义项合并多
    4.9 合并义项及条目与分化义项及条目的关系
    4.10 音节方面
    4.11 词性问题
    4.12 新增姓氏
    4.13 增词增义问题
    4.14 减词减义问题
    4.15 词目变改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条目增加
附录二 条目删减
附录三 义项增加的条目
附录四 义项删减的条目
附录五 词目变改

(6)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动因
    1.2 研究背景
        1.2.1 对外汉语报刊新闻课的教学需求
        1.2.2 关于报刊新闻主题教学的探索
        1.2.3 语言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
        1.2.4 相关术语
    1.3 研究基础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1.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关于语料库建设
        2.1.1 静态语料库和动态语料库
        2.1.2 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
        2.1.3 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现有成果
    2.2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
    2.3 词语的频度、散布度、流通度
    2.4 有关词和语的研究
        2.4.1 关于词
        2.4.2 关于语
        2.4.3 提取报纸语料中“语”的必要性
    2.5 关于词语的分类
        2.5.1 功能分类
        2.5.2 主题分类
        2.5.3 关于词表和主题词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汉语报刊新闻教学与报刊新闻资源库的建设
    3.1 报刊新闻教学现状和问题
        3.1.1 对外汉语报刊新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2 关于报刊新闻教学词表
    3.2 报刊新闻主题分类研究
        3.2.1 关于主题词表和分类
        3.2.2 报刊新闻的主题分类
    3.3 对外汉语报刊新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3.3.1 研究平台——动态流通语料库
        3.3.2 核心类和动态类
        3.3.3 资源库的基本构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刊新闻领域间通用词表的提取
    4.1 报刊新闻各分类领域词表的建立
        4.1.1 报刊新闻语料库的领域分类
        4.1.2 各类领域大词表的提取过程
    4.2 各领域之间通用词表的提取过程
        4.2.1 求各领域词表之间的交集
        4.2.2 平衡语料之间的交集实验
        4.2.3 有关通用词语提取的其他实验
    4.3 领域间语义距离的测量实验
    4.4 通用词语覆盖情况初步考察
    4.5 对通用词语表的初步考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报刊新闻各级主题词群的提取
    5.1 领域词表的提取
        5.1.1 词汇分离
        5.1.2 领域词表的提取
    5.2 子领域内共用词表和专用词表的提取
        5.2.1 以资源、灾难、文化三个领域的子领域为例
        5.2.1.1 资源子领域
        5.2.1.2 灾难子领域
        5.2.1.3 文化子领域
        5.2.2 关于子领域共用词语
    5.3 更下位的主题词群提取实验
        5.3.1 实验一“安乐死”、“禽流感”、“艾滋病”的主题词群提取
        5.3.2 实验二中国政府白皮书主题词群的提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词群研究和报刊新闻主题教学
    6.1 多文本聚类的下位主题词群提取
    6.2 单一文本的主题词群提取
    6.3 文本主题相关度的初步测量
    6.4 主题词群提取的方法
    6.5 主题词群与报刊新闻主题教学
        6.5.1 主题词群与文本个性主题
        6.5.2 报刊新闻主题教学
    6.6 提取出来的各项词表的应用
        6.6.1 词表应用方案
        6.6.2 主题词群有助于报刊新闻教学文本选择的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有关通用词语和主题词群的测试报告
    7.1 各类词表测试报告
        7.1.1 关于通用词语的提取测试
        7.1.2 领域词表测试报告
        7.1.3 子领域下位主题词群测试报告
    7.2 主题词群提取准确度测试
        7.2.1 人工选择主题词群和计算机提取主题词群对比试验
        7.2.2 关于主题词群提取范围
    7.3 利用相关词表进行文本难易度初步分析
        7.3.1 利用通用词表对比几种教材词表的难度
        7.3.2 文本难易度初步分析
    7.4 主题词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7.4.1 有助于文本选择和分类
        7.4.2 有助于教材编写的层级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7.4.3 有助于文章理解、成段叙述和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工作
    8.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8.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
致谢

(7)从《新华新词语词典》看新词语造词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1. 新词语造词法分析
    1.1 以借为造
        1.1.1 借用外来词语
        1.1.2 借用方言词语
        1.1.3 词语移用现象
    1.2 自造词语
        1.2.1 复合式造词法
        1.2.2 附加式造词法
        1.2.3 修辞式造词法
        1.2.4 类推式造词法
        1.2.5 缩略式造词法
        1.2.6 字母式造词法
    1.3 新词语各类造词法所造词语数量及比例统计
    1.4 新词语音节统计及音节变化
2. 新词语造词法中体现出来的主观原因
3.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新华新词语词典》中各造词法造词情况列表
后 记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热键直击2003流行短语(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郭忠文. 安徽大学, 2020(08)
  • [2]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D]. 李学慧. 渤海大学, 2020(05)
  • [3]新时期汉语新词的造词研究[D]. 骆牛牛. 山东大学, 2015(12)
  • [4]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 杨博. 辽宁师范大学, 2010(05)
  • [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词变化情况统计研究[D]. 谭慧慈. 北京语言大学, 2007(06)
  • [6]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D]. 史艳岚. 北京语言大学, 2006(11)
  • [7]从《新华新词语词典》看新词语造词法[D]. 伊兴荣. 新疆师范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热键命中 2003 年流行词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