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学,基因,伦理,生命,境遇,困境,人性。
基因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关迪[1](2017)在《从现象学视角探索基因伦理学的理论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拜尔茨将基因伦理学分为两大立场——主观论与实体论。实体论坚持,人是统一、独立、具有严格规定性的实体,基因技术对这一实体的不适当干预和控制会引发严重的伦理灾难。由于这一立场无法解释人类历史上不断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事实,又缺乏理论根据,作为基因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不适宜的。主观论针锋相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主体性,把基因技术能够带来的自我进化与促进道德自主性、拓展人的尊严统一起来。主观论的问题是:无法明确指出自我进化的目标和方向,无法保证理论的社会有效性。传统基因伦理学的困难,根源于其研究视野始终没能摆脱“技术-伦理”、“主体-客体”等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本文从现象学出发,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以及道德物化理论,尝试破解传统基因伦理学的两大局限,提出以境遇的有限性和发生性为基本指导性原则,通过“协商陪审”和“技术调解”实现社会有效性的境遇论设想,作为探索基因伦理学理论进路的新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7-06-01)
关迪[2](2015)在《境遇中的新基因伦理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摆脱传统基因伦理学的解释学困境,突破其理论局限与实践局限,可以从现象学出发,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维贝克的道德物化理论等,以境遇的有限性和发生性作为理论突破口,在技术调解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协商陪审"机制,实现新基因伦理学的社会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赵斌[3](2015)在《探讨从基因伦理论争看新型基因伦理学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使原有的生命伦理学面临极大张力。危及人性、人的尊严与自由是以哈贝马斯为首的反对基因强化和自由优生人士的主要关切;而支持者却以人性并不固定而且人性也应进化为自己辩护。基因伦理学实体论和主观论哲学观都面临着理论失灵的困境。前瞻性新型基因伦理学应该直面基因技术的挑战,从全人类福祉出发,努力促成基因伦理学普适性规范的制定,加强对基因技术的国际监管。并对基因技术进行全人类全局性全过程的伦理审查。(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65期)
王占宇,梁飞[4](2014)在《从基因伦理论争看新型基因伦理学构建之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使原有的生命伦理学面临极大张力。危及人性、人的尊严与自由是以哈贝马斯为首的反对基因强化和自由优生人士的主要关切;而支持者却以人性并不固定而且人性也应进化为自己辩护。基因伦理学实体论和主观论哲学观都面临着理论失灵的困境。前瞻性新型基因伦理学应该直面基因技术的挑战,从全人类福祉出发,努力促成基因伦理学普适性规范的制定,加强对基因技术的国际监管,并对基因技术进行全人类、全局性、全过程的伦理审查。(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4年08期)
孙静[5](2012)在《何为人—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推进,基因伦理学成为广大哲学家、伦理学家、科学家共同探讨的对象,也成为当代伦理学前沿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解读德国哲学家库尔特·拜尔茨的基因伦理学,文章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增长,如何理解日益受到威胁的“人的本质”成为当今伦理学研究的难题之一。第二部分对库尔特·拜尔茨的《基因伦理学》进行解读。库尔特·拜尔茨认为,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充当上帝”,对自身自然体进行优化和改进,这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本质以及人道、人性本身,人类在“自我进化”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不知道究竟“何为人”?库尔特·拜尔茨还对主观论和实体论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本质的基本定义,人类自我改变的行为后果比维护人的实体更加重要。第叁部分论述和分析拜尔茨基因伦理学的贡献和不足。虽然库尔特·拜尔茨的基因伦理学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但是他所提出的常规伦理学不足以彻底解决基因伦理难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哲学界、社会学界、医学界、乃至工程学界联合合作才能通力攻关。(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2-05-11)
施敏[6](2010)在《生命伦理呼唤科学良知——《基因伦理学》评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命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人类不得不面临着诸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伦理难题。面对这种挑战,生命伦理的研究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和发展,基因伦理学是当代生命伦理学的重大课题。有关基因伦理问题的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0年04期)
[7](2009)在《胡庆澧等着《基因伦理学》一书出版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恩昌编由胡庆澧、陈仁彪、张春美主编,陈竺作序的《基因伦理学》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中国基因组研究丛书》的专着之一,全书分九章,以基因伦理问题研究为主线,关注当代基因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围绕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生殖、基因-克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09年06期)
施敏[8](2005)在《恪守生命伦理的圭臬——读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伦理学》是德国哲学家库尔特·拜尔茨发表于 1993年的专着 ,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人的繁殖技术化带来的问题”。基因工程伦理学是当代生命伦理学的重大课题。有关基因工程伦理问题的研究早已超出了这一学科的狭窄范围 ,成为广大哲学家、特别是伦理学家共同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2005年03期)
赵凯荣[9](2001)在《简论基因伦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要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这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1-02-13)
基因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摆脱传统基因伦理学的解释学困境,突破其理论局限与实践局限,可以从现象学出发,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维贝克的道德物化理论等,以境遇的有限性和发生性作为理论突破口,在技术调解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协商陪审"机制,实现新基因伦理学的社会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关迪.从现象学视角探索基因伦理学的理论进路[D].渤海大学.2017
[2].关迪.境遇中的新基因伦理学探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赵斌.探讨从基因伦理论争看新型基因伦理学构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4].王占宇,梁飞.从基因伦理论争看新型基因伦理学构建之必要性[J].医学与哲学(A).2014
[5].孙静.何为人—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解读[D].湖北大学.2012
[6].施敏.生命伦理呼唤科学良知——《基因伦理学》评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
[7]..胡庆澧等着《基因伦理学》一书出版发行[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
[8].施敏.恪守生命伦理的圭臬——读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有感[J].医学与哲学.2005
[9].赵凯荣.简论基因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