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隋唐论文-辛艳蓉,赵思源

晋隋唐论文-辛艳蓉,赵思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晋隋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人物画,绘画作品

晋隋唐论文文献综述

辛艳蓉,赵思源[1](2019)在《魏晋隋唐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的魏晋隋唐时期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都以女性形象为载体。就魏晋隋唐的人物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而言,它们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同样注重女性形体的表现与画面传递的内心情感。画面都有女性形象的表现、形体结构的变化及传递出画家表达的背景内涵与画面的故事性,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一、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中国魏晋隋唐时期,人物画坛呈现出名家辈出、流派纷(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10期)

[2](2019)在《魏晋隋唐交通与文学图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历史文化地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学地理研究蓬勃兴起。特别近十余年,论着频出,简直有井喷之势。它牵涉到文学、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则以出自历史地理和古典文学背景的居多。到目前为止,既有研究大多属于专题式探讨,还缺乏大型的学术基础工程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严耕望先生出版了《唐代交通图考》前五卷。该书对史料广搜博采,且多引诗文证史,因而不仅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中国交通史名着,对研治唐代文学也颇多助益。但是该书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3](2019)在《“魏晋隋唐交通与文学图考”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文化地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学地理研究蓬勃兴起。特别是近十余年,论着频出,简直有井喷之势。它牵涉到文学、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则以出自历史地理和古典文学背景的研究者居多。到目前为止,既有研究大多属于专题式探讨,尚缺乏大型的学术基础工程建设。(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帅[4](2019)在《魏晋隋唐书法的攀登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中,汉字在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从魏晋到隋唐,书法律的发展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攀登期。从曹魏开始,对文学艺术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选拔制度的实施,如"必由之路"等,使"人才"超越道德,成为人们的首要追求,包括文艺,如曹丕称之为"伟大事业"的文艺。"儒学与长盛不衰";东晋时期的书法。上层贵族作为赢得大家庭之战的一种方式进入了这一领域。在这一背景下,魏晋书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04期)

冯缘[5](2018)在《书法与政治——魏晋隋唐书法发展与国家整合及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隋唐时期,一方面书法艺术的内在演变与传播深受政治影响,另一方面书法也在国家的整合与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国家发展。魏晋时期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政治动荡导致人们开始反省,"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及至唐代,书法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峰,其中不乏唐朝帝王对书法偏爱的因素。书法艺术的传播也导致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民众逐步养成书法艺术。这对于国家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此外,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影响到国家对人才的选取及官员的铨叙,在国家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35期)

黄毓芸[6](2018)在《论魏晋隋唐方志外延——以方志的着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隋唐方志的兴起与发展对后世方志的定型、完备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而明确魏晋隋唐方志外延是研究该段方志的难点。通过《续修四库全书》"方志部"着录之书倒推其在前代目录的着录,描写出方志类目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次结合"方志"语义及方志内涵,将尚存争议的方志种类与《续四库》"方志部"方志在历代目录的着录情况进行对比。推知魏晋隋唐方志包括各级行政区综合志及不以官府修志通用名目命名而记述一地综合情况的志书,如区域图经、区域地记(《国史经籍志》史部地理类"郡邑"中的区域地记、"蛮夷"类中今属中国行政区划的区域地记及《华阳国志》);不包括全国性地理总志、专志、域外地理书或区域文学作品。(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黄毓芸[7](2018)在《魏晋隋唐方志文献学研究史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隋唐方志处于中国方志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它的研究从元末明初的辑佚至今逐渐扩大至目录、校勘、版本、考据等多方面。当中历经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几大阶段,至21世纪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学术视野更开阔、研究角度渐多。但就研究现状看,尚存在成果多而零散、重复性研究较多、对经典成果过度依赖、缺乏对材料挖掘利用的问题,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杨昭[8](2017)在《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作为“国之大宝”,在历史上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是最基础的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它攫取高昂盐利,因此历来受到王朝统治者的重视,并通过各种措施对盐加以控制。山东地区自古为产盐之地,该地区盐业一方面受到到政府管理,从而带来利益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着本地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魏晋隋唐五代时期这一历史时段的特点为:分裂、统一、再分裂,盐业因这一社会状态的特殊性受到影响,从而与盐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也呈现出不同特点。与山东盐业相关的各个环节领域也体现着不同特点。本文共分为五章,以专题为纲、时间为序,分别对相关的山东盐业专题展开探讨。文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盐业相关政策。魏晋时期因为社会的动乱,统治山东地区的各政权所推行的的盐政时兴时废,无法统一,但看似混乱的背后,实质围绕统治者的利益驱策。并从中总结出该时期的盐政特点:各政权对盐政的高度重视、盐政的频繁变动,以及官营与私营的长期并存。唐代实行榷盐制(对食盐完全专卖),同时在此基础上实行食盐划界。随着政府不断的进行盐政改革,盐法变得愈发严苛,但也收到了巨大盐利作为回报。五代盐法沿用唐代的专卖制度,对食盐专卖的控制越来越苛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山东地区的主要产盐之地以及海盐的生产技术。山东主要的盐产地主要集中在棣州、青州、莱州、登州地区(即今环渤海区域),并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如何生产制作食盐的技术。第叁章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章,主要探讨山东地区的海盐运销。魏晋时期因统治阶层利益需要,已因盐利驱使而重视运输通道的修缮工作。刘晏改革榷盐法之后,食盐的运销方式由官运官销变为商运商销(即就场专卖),在此基础上,政府推行了食盐划界制度,在这种政策下,山东地区食盐运销主要依托于运盐河道的运输与中转、已开放的海上航道以及陆上行盐,并通过这叁种基本的运销网络形式,一方面将食盐在本地消化,另一方面将食盐运往相邻销售地。并尝试探讨该时期山东海盐流向问题。第四章主要介绍唐代私盐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唐代私盐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池盐走私,而专门针对山东地区私盐问题研究并不多见。唐后期,随着第五琦实行榷盐法,私盐问题逐渐加重。山东自古为产盐之地,安史之乱后长时间为藩镇节制,在整个国家私盐泛滥的大环境下,食盐走私无可避免,甚至相当严重。山东地区私盐泛滥的原因有诸多方面,除了宏观供给不均衡之外,微观原因主要为巡院功能的减弱、淄青节镇政策施行与政府盐法政令不一以及小铺粜盐不举。私盐泛滥一方面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与盐利收入,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对百姓生活不自觉的救济与补偿。文章最后一章阐述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业与社会层面的关系:门阀士族与盐政的互动关系、藩镇与中央争夺盐利以及官商民围绕盐利而呈现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无论哪一阶层间的合作与争斗,最终牺牲的是普通百姓利益。文中制作或者引用了图表、地图,为更清晰直观的反映文章所述的相关问题。总之,在力求说明白问题的前提下,能够适当分析史实反映的社会状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5)

姚潇鸫[9](2017)在《试述魏晋隋唐时期的“那罗延”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那罗延,在早期印度神话体系中是原人那罗之子,在后来的婆罗门教,特别是毗湿奴派的文献中,日益将那罗延与毗湿奴——黑天完全等同起来。佛教兴起以后,原为婆罗门教叁大神之一的毗湿奴即那罗延,被"收编"为佛教的护法神,在汉译佛经中那罗延还被意译为"金刚力士"或"钩锁力士",并被用于佛或菩萨的名号。魏晋隋唐时期中土流传着那罗延信仰,希冀获得那罗延神力、对那罗延身的向往、修持那罗延秘法、以那罗延为法名、朝觐那罗延窟圣迹、造像等是当时最主要的信仰形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张瑞芳[10](2016)在《佛教影响下的魏晋隋唐本土动物变形故事的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及至隋唐,佛教宣教故事借助于本土动物故事,将因果报应、轮回转生观念逐步渗入其中,使得本土动物变形故事出现了新变。在原生故事注重祖先崇拜、强调变形化生的基础上,因果报应观念成为人与动物互相变化的重要原因,轮回转生更加强化了此类变形。同时,动物意象群和动物王国开始被建构,海外大物故事进一步发展,源于域外文化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变形故事也逐渐受到普遍接受。本土动物变形故事在佛教影响下呈现出更加人情化的一面。(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23期)

晋隋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历史文化地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学地理研究蓬勃兴起。特别近十余年,论着频出,简直有井喷之势。它牵涉到文学、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则以出自历史地理和古典文学背景的居多。到目前为止,既有研究大多属于专题式探讨,还缺乏大型的学术基础工程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严耕望先生出版了《唐代交通图考》前五卷。该书对史料广搜博采,且多引诗文证史,因而不仅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中国交通史名着,对研治唐代文学也颇多助益。但是该书的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晋隋唐论文参考文献

[1].辛艳蓉,赵思源.魏晋隋唐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J].艺术家.2019

[2]..魏晋隋唐交通与文学图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魏晋隋唐交通与文学图考”简介[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王帅.魏晋隋唐书法的攀登时期[J].明日风尚.2019

[5].冯缘.书法与政治——魏晋隋唐书法发展与国家整合及治理[J].长江丛刊.2018

[6].黄毓芸.论魏晋隋唐方志外延——以方志的着录为中心[J].史志学刊.2018

[7].黄毓芸.魏晋隋唐方志文献学研究史略[J].史志学刊.2018

[8].杨昭.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9].姚潇鸫.试述魏晋隋唐时期的“那罗延”信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10].张瑞芳.佛教影响下的魏晋隋唐本土动物变形故事的新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晋隋唐论文-辛艳蓉,赵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