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于原型的范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范畴,形容动词,家族相似性,语义特征
基于原型的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甘丽鹃[1](2019)在《从原型范畴理论看日语二字形容动词的名词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运用家族相似性和连续性对日语中的二字形容动词存在的「ナ」「ノ」摇摆现象进行了考察。在将形容动词进行分类处理后,认为「ナ」「ノ」摇摆与词的性质特征和语义特征有关,并可以通过后续词来判断在选择「ナ」「ノ」时所表达的语义有何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思霖[2](2019)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现代汉语连动式和状中式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性成分连用可形成多种句法关系,较难区分的是连动式和状中式。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借助北大CCL语料库,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连动式和状中式进行考察,分析易混淆的地方,以求在二者界定问题上能有更系统、更清晰认识。(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2期)
李晋[3](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多义词——“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主要分析"狗"字用于网络媒介中这一义项的具体涵义。了解并掌握原型范畴各内部成员位置的不平等和其边界的模糊性有利于解释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有利于我们对一个词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黄苇[4](2019)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英语说明文语篇特征研究——以《高级英语》中的说明文语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文体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说明文有原型语篇和非原型语篇之分,说明文非原型语篇主要是由语篇中多种文体之间的渗透所致。以《高级英语》中的说明文语篇为例,指出说明文非原型语篇是如何向着记叙、描写和议论偏离的。(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21期)
彭如青[5](2019)在《原型理论及其对“抢劫”范畴的认知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认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关于范畴及其界限存在泾渭分明甚至截然相反的解读。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一个案例为讨论对象,阐释其中"抢劫"行为的范畴化过程。研究表明:对于抢劫的认知及其概念的形成并非绝对全与无或是与否之间的二元判断;作为反例,该案例不仅没有削弱原型范畴理论的逻辑性和解释力,相反,它充分揭示了"家族相似性""原型""层级性"等相关特征在实际范畴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谢明镜[6](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下当代汉语辞格划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辞格是当代汉语修辞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辞格划分的研究分歧不断。以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托,辞格从使用频率、表达效果和有无特定结构形式这叁方面考察,可以大致划分为有形范畴和无形范畴。范畴里有典型与非典型辞格,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辞格之间是存在相似关系的。原型范畴理论能推动辞格的动态研究,生成能力研究并促进一个开放式的辞格分类系统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钰涵,岳好平[7](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数量不断增多,其词汇的意义不断扩大。部分网络流行语词汇的意义得到了扩展,获得了新语义。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结合具体例子从旧词别解、旧词新意和借形生义叁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语义,以帮助人们理解其语义演变的内在机制,进一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宋素清[8](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对文学原型的解释力——《死者》中的人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死者》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死者》中的人物形象,其中文章的主题原型"死亡"可视为一种原型范畴,而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可视为原型范畴中的成员,通过探讨中心与边缘人物的流动,揭示"死亡"原型在读者头脑中的接受过程,希望由此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其主题,实现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5期)
李曦[9](2019)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词汇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研究是进行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探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发现,关注词法、原型义项、词汇扩展模式是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核心。(本文来源于《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交军,李国英[10](2019)在《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汉字“鬼”之认知机制抉隐》一文中研究指出鬼之真身到底为何?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入手,对汉语文字材料进行严谨推导后,证实汉字之"鬼"乃先民观物取象于祖考之骸骨,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学古老而重要之认知法则的实践产物,为中华民族"立象以尽意"汉字美学命题的哲理阐发。其发生学原理与演变史路径乃汉字"形、音、义"与"书(象)、言、意"的完美组合和黄金搭档,堪称中国先民认知世界、表述世界、规约世界、解译世界的一个经典例证,是我们重建传统朴学与民族文化认同的中国编码、认知经验与人文底座,对汉语词汇、人类思维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基于原型的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词性成分连用可形成多种句法关系,较难区分的是连动式和状中式。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借助北大CCL语料库,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连动式和状中式进行考察,分析易混淆的地方,以求在二者界定问题上能有更系统、更清晰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于原型的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1].甘丽鹃.从原型范畴理论看日语二字形容动词的名词用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2].吴思霖.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现代汉语连动式和状中式对比[J].文学教育(上).2019
[3].李晋.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多义词——“狗”[J].青年文学家.2019
[4].黄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英语说明文语篇特征研究——以《高级英语》中的说明文语篇为例[J].英语教师.2019
[5].彭如青.原型理论及其对“抢劫”范畴的认知诠释[J].韶关学院学报.2019
[6].谢明镜.原型范畴理论下当代汉语辞格划分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
[7].黄钰涵,岳好平.原型范畴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8].宋素清.原型范畴理论对文学原型的解释力——《死者》中的人物分析[J].大众文艺.2019
[9].李曦.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黄交军,李国英.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汉字“鬼”之认知机制抉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