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料,犊牛,灌丛,草原,节肢动物,饲养管理,地球化学。
放牧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苏政,高攀,刘鹏,黄嵘峥,和海秀[1](2019)在《塔额盆地放牧犊牛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加强塔额盆地放牧条件下犊牛初生期、哺乳期和断奶期饲养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以提高成活率和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9期)
刘国信[2](2019)在《绒山羊放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1牧场选择应根据季节和地形选择牧场,平原按"春洼、夏岗、秋平、冬暖"原则选择牧地,山区按"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的原则选择牧地。一般春季应选择洼谷、盆地或河流旁的坡地放牧,这些地带的牧草返青较早,有利于羊群的保膘,并可防止气候多变引起发病。羊每日先放阴坡,后放阳坡,或先放黄(枯)草,后放青草。春季放牧应勤换草场,避免羊群啃苗过狠,影响其再生。夏季气候炎热,蚊蝇多,放牧地应选在凉爽、(本文来源于《四川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刘国信,郝雷明[3](2019)在《绒山羊日常放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绒山羊饲养中,目前还有相当部分属于放牧饲养。放牧饲养效果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放牧地草场的选择;二是放牧技术和放牧人员的责任心。从放牧饲养效果要求来看:一方面通过放牧饲养,使羊群在草场上吃好吃饱,有助于绒山羊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性能;另一方面要求合理利用草场,提高放牧地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草原的产草质量。一、科学选择牧场绒山羊的放牧地点应按照季节和地形特点选择牧场,其中平原以"春洼、夏岗、秋平、冬暖"为原则,山区则以"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为原则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9年09期)
张安宁,常海涛,陈蔚,刘任涛[4](2019)在《干旱风沙区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放牧管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干旱风沙区宁夏盐池县,选择典型放牧柠条锦鸡儿灌丛林地为研究样地,以邻近长期围栏封育灌丛林地为对照,调查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2种类型样地的地表植被、土壤性状和地面节肢动物分布特征,分析了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对放牧管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放牧导致植被高度、土壤细砂粒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着降低,而土壤容重和粗砂粒含量显着升高.2)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13目40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蚁科和拟步甲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68.75%;常见类群4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20.82%;其余34类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0.44%.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包括放牧管理和季节变化双重作用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3)放牧导致地面节肢动物多度显着升高.但放牧样地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3个季节中均无显着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与植被高度、植物多度、土壤水分、土壤pH值和电导率存在相关性,而地面节肢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被高度、土壤水分和土壤细砂粒存在相关性.偏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值、植物多度、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放牧管理条件下植被高度、土壤pH、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差异导致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响应模式.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保育效应能够削弱放牧干扰的负向影响.但放牧干扰下春季灌丛林地植食性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增加,需注重放牧易导致灌丛林病虫害发生和进行防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宁春志[5](2019)在《羊的生活习性及春夏放牧技术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羊属于游走动物,其生活习性在养羊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才能按照其生活规律采取放牧饲养或半舍饲饲养方式,通过加强放牧技术管理,增加羊的生长繁殖大有益处。1行为特性1.1绵羊绵羊属于沉静性,人们习惯称其为"疲绵羊"。就是说绵羊行动迟缓,反应不敏感。绵、山羊同群放牧时,山羊(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06期)
胡锐[6](2019)在《纵论小尾寒羊的放牧、饲养与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尾寒羊是我国地方绵羊良种之一,属于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肉用性能好的半粗毛羊种。小尾寒羊头显略长,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被毛白色者居多。公羊有角,呈叁棱形螺旋状;母羊多数有小角或角根,颈较长。平均体重成年公羊约58 kg,母羊约为38 kg。年剪毛两(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3期)
张邦安[7](2018)在《山羊的放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地少坡多,前期养山羊可以早期放牧,后期再进行肥育,养殖户需要做好放牧安排和放牧前的准备工作。一、放牧季节与时间牧草生长和气候环境因季节而异,因此,山羊放牧管理方面也应有所不同。春季(3~5月):山羊经过越冬后,膘体差、体质弱,需要增加营养供给,而天然草地青草刚刚萌发,饲料青黄不接,气温变化不定,是养羊的困难时期。春季放牧应选择适宜的草地,并合理补饲,使山羊迅速恢复体力,(本文来源于《农村新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美塔尖措[8](2018)在《牦牛放牧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笔者就牦牛放牧管理的技术要点,做系统的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8年06期)
张文娟[9](2018)在《气候变化与放牧管理对叁江源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类型最为独特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过去的几十年,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但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产生的影响却仍未有定论,特别是气候变化和放牧对该区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叁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不仅草地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因此我们将“叁江源”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DNDC(反硝化-分解作用)模型,分析草地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在不同气候情景(代表性的浓度途径:RCP4.5和RCP 8.5)及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动态,探究气候及人类干扰对草地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的交互作用,并得出各主要因子对草地变化影响的相对贡献率。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2005-2016年的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实测数据对DNDC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草地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着的线性相关:R~2=0.71,RMSE=93.11 g C m~(–2);P<0.001和R~2=0.73,RMSE=21.51 g C kg~(–1);P<0.001,表明模拟结果能够较好的解释实测数据。2)各因子对草地变化的贡献率:气候是导致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降水分别解释26.8%的草地生物量变化和48%的土壤有机碳变化,放牧强度解释6.4%的草地生物量变化和2.3%的土壤有机碳变化。3)在RCP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区的草地总生物量和平均土壤有机碳呈显着减少的趋势。与1987-2016年的平均值相比,RCP4.5和RCP8.5的气候情景下,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模拟值分别下降了16.91%-18.51、23.82%-26.44%和3.94%-4.10%、4.03%-4.19%。4)草地生物量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性。与当前实际放牧情景相比,不放牧、放牧降低50%和放牧增加50%下草地生物量的变化率分别为+4.75%,+2.37%和–2.16%。同时放牧强度与SOC呈正相关,与实际放牧情景相比,不放牧、放牧降低50%和放牧增加50%下土壤有机碳分别改变了-0.43%,-0.23%和+0.22%。(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孙金艳,彭福刚,李忠秋,孙芳[10](2018)在《黑龙江省放牧母牛饲养管理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草地资源丰富,草场面积大,植被条件良好,产草量较高,适合母牛放牧养殖。放牧既能促进母牛发育,又能降低养殖成本,是黑龙江省肉牛母牛养殖模式之一。文章针对放牧过程中母牛的一些饲养管理要点,如选择草场、制订放牧管理计划、放牧类型、放牧季节、放牧时间、放牧饲养、放牧管理、驱虫、疫病防治、生产记录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母牛放牧养殖生产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实际生产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8期)
放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牧场选择应根据季节和地形选择牧场,平原按"春洼、夏岗、秋平、冬暖"原则选择牧地,山区按"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的原则选择牧地。一般春季应选择洼谷、盆地或河流旁的坡地放牧,这些地带的牧草返青较早,有利于羊群的保膘,并可防止气候多变引起发病。羊每日先放阴坡,后放阳坡,或先放黄(枯)草,后放青草。春季放牧应勤换草场,避免羊群啃苗过狠,影响其再生。夏季气候炎热,蚊蝇多,放牧地应选在凉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苏政,高攀,刘鹏,黄嵘峥,和海秀.塔额盆地放牧犊牛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2].刘国信.绒山羊放牧管理[J].四川畜牧兽医.2019
[3].刘国信,郝雷明.绒山羊日常放牧管理[J].科学种养.2019
[4].张安宁,常海涛,陈蔚,刘任涛.干旱风沙区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放牧管理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5].宁春志.羊的生活习性及春夏放牧技术管理[J].饲料博览.2019
[6].胡锐.纵论小尾寒羊的放牧、饲养与管理技术[J].吉林畜牧兽医.2019
[7].张邦安.山羊的放牧管理[J].农村新技术.2018
[8].美塔尖措.牦牛放牧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
[9].张文娟.气候变化与放牧管理对叁江源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
[10].孙金艳,彭福刚,李忠秋,孙芳.黑龙江省放牧母牛饲养管理要点[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