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子体论文_邱东,张静,吴楠,陶冶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孢子,铁线,花粉管,生物量,毛茛,减数,桫椤。

配子体论文文献综述

邱东,张静,吴楠,陶冶[1](2019)在《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与孢子体个体性状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性状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综合反映。目前对苔藓植物个体水平功能性状的研究较为匮乏。以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雌株为例,在其孢子体成熟期测定地上部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系统分析了植株性状变异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协变(整合)格局。结果表明,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形态性状变异性高于孢子体,且二者生物量变异系数最大。孢子体高度是配子体的2倍,但其生物量仅占地上部分的23%。孢子体和配子体功能性状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形态性状(Y)与生物量(X)之间多为指数<1. 0异速生长关系,而孢子体和配子体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指数为1. 135±0. 158)。孢子体生物量分配比例随个体增大而显着减小,体现出显着的负的个体大小依赖。主成分分析表明,东亚小金发藓孢子体和配子体主要个体性状具有不同的协变方向(即两个不同的性状群),其中孢子体生物量是两类性状群的关键结点。综合来看,东亚小金发藓个体性状间具有与维管植物相似的协变关系。(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杨艺,王娜,王奎玲,刘庆华,李伟[2](2019)在《大叶铁线莲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线莲属植物在花部形态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遗传背景相对复杂。因此,在杂交育种前对其进行胚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叶铁线莲具雄株和两性花植株。雄花中,雄配子体发育偶见败育现象;而两性花中多数花粉发育异常,形成功能性雌花。正常发育的两性花中,雄蕊较雌蕊先发育完全。花药4室,具腺质绒毡层,偶见变形绒毡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以四面体型四分体为主,偶见左右对称型。成熟花药中,花药壁由纤维状加厚的表皮及药室内壁构成,花粉粒为2-细胞型,近球状,散沟型。子房1室,内含少量退化胚珠及1个发育正常的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蓼型胚囊,具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及双核反足细胞。大叶铁线莲可能处于相对进化的过渡地位。在杂交育种中,建议以雄花植株作为父本,两性花植株仅用作母本;在两性花花芽大小为0.5–0.8 cm时进行去雄处理。(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镇藩,马鑫鑫,曾斌,王建友,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3](2019)在《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SBP1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交不亲和是一种生殖隔离现象,常常发生在开花植物中。众所周知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的机制中花粉自我和非自我的S-RNase均可以进入花粉管,当异花授粉时,花粉的SCF复合体被泛素标记并在非自花粉侵入花粉管后被26S蛋白酶体降解,从而发生已交亲和。然而自花授粉过程中,自我的花粉SCF复合体不会泛素标记花柱S基因编码的S-RNase,从而拥有活力,将花粉管中的RNA分解导致花粉管生长发生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发生自交不亲和。SBP1所编码的蛋白作为非典型SCF复合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子体非典型自交不亲和体系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综述将就SBP1的结构功能和非典型自交不亲和SCF复合体在自交不亲和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6期)

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4](2019)在《车桑子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车桑子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观察,探讨车桑子自然结籽率低的原因和明确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车桑子花柱有花柱道,子房3室,中轴胎座,横生胚珠,每心室两枚胚珠,双珠被,厚珠心,无承珠盘。(2)位于珠心表皮细胞下的孢原细胞经平周分裂产生造孢细胞,造孢细胞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性四分体,靠近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消失,靠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大孢子发生类型为单孢子发生型。(3)单核胚囊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4)花器官形态的变化和大孢子发育过程有一定联系,可根据雌花形态特征大致判断大孢子发育时期。研究认为,车桑子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胚囊不中空、游离核不进一步细胞化等异常现象,可能是导致车桑子自然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肖湘,陈贵菊,张雪,纪善博,刘保东[5](2019)在《中国产桫椤类配子体在不同基质胁迫下的形态畸变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土壤污染对中国产桫椤科植物的生殖影响,以探讨中国桫椤类乃至其他濒危蕨类濒危的内在原因。该研究以中国产9种桫椤植物为材料,采用各植物原产地地表土壤培养孢子至配子体成熟,全程比较观察配子体畸变类型,统计畸变率;并分别取3个属的代表种笔筒树、大叶黑桫椤和中华桫椤的孢子,以MS培养基为对照,分别用5 mg·kg~(-1)Pb~(2+)和1 mg·kg~(-1)Cd~(2+)单因素胁迫培养配子体,比较观察各组的配子体形态畸变类型,统计畸变率。结果表明:(1)中国产桫椤类9种植物配子体培养过程中共出现17种形态畸变类型,其中4种为分化畸变,7种为假根畸变,4种为细胞畸变,2种为性器畸变。(2)不同培养基——对照组(MS培养基)、原产地土壤、Cd~(2+)胁迫、Pb~(2+)胁迫对中国产桫椤科9种植物配子体的平均畸变比例分别是2.28%、12.61%、31.58%和33.58%。(3) 9种桫椤的配子体畸变类型及其畸变率均与培养基的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配子体发育都受到了产地土壤污染的严重伤害。(4) 3种桫椤属植物配子体对土壤环境胁迫的耐受力强弱为黑桫椤属>白桫椤属>桫椤属。(5)桫椤科配子体的形态畸变多样性与胁迫条件之间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初彩华,黄玲,王曙光[6](2019)在《新小竹花形态结构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小竹(Neomicrocalamus prainii)是一种小型攀援竹类,笋秆两用型竹种。该研究通过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新小竹花器官形态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为研究竹类植物的生殖生物学提供新的理论信息。结果显示:(1)新小竹的花序为无限花序,没有小穗柄,成熟小穗平均长度为2.98 cm;每个小穗约有4~6朵小花,其中3~5朵为可育小花,顶端均有1朵不育小花;小穗基部有2~4个苞片;小穗轴每节长约0.52 cm。(2)新小竹的可育小花包括1片内稃、1片外稃、3枚浆片(浆片2大1小,边缘光滑)、6枚雄蕊和1枚雌蕊;雄蕊呈梭型,雌蕊羽毛状柱头叁裂。(3)新小竹成熟花粉粒多为二核,具1个萌发孔;花药具有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发育过程还存在多种异常情况。(4)新小竹子房一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合点端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多核胚囊,直至发育成熟。研究表明,新小竹雄配子体存在发育异常现象,但大部分发育正常,其结实率低不仅与内在因素有关,外部环境也可能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石艳兰,林宇环,赵元杰,刘清波,易自力[7](2019)在《二倍体芒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通过采集天然二倍体芒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进行卡宝品红染色压片和石蜡切片制作,观察芒的花药发育过程,为芒的生殖生物学及其系统发育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天然二倍体芒雄蕊3枚,雄蕊花药四室,花药壁由4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花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花药成熟时,中层和绒毡层降解消失,或者仅存痕迹,只剩表皮和纤维层细胞,但此时可观察到部分绒毡层降解延迟现象。(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Ⅱ出现染色体分裂不同步现象。(3)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同一花粉囊的花粉粒发育不同步;雌、雄配子体发育也不同步,且雄蕊先成熟。(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8](2019)在《车桑子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干热河谷区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胚胎学特征及其结籽率低的原因,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电镜扫描技术对车桑子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和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车桑子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完整的花药壁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绒毡层类型是腺质绒毡层。花药成熟期,中层、绒毡层均退化消失。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同时型胞质分裂;四分体为四面体型结构。成熟的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近球形,外壁密布颗粒状纹饰,具有3条不构成合沟的萌发沟。雄性生殖发育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干热河谷地区车桑子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段存英[9](2019)在《拟南芥KETCH1通过介导核糖体蛋白RPL27a的核积累调控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主要特征是精细胞与卵细胞及中央细胞的双受精过程。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对于双受精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其中小孢子母细胞与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分别产生雄配子与雌配子。研究表明,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常往往会导致细胞死亡,这暗示着有丝分裂的调控对于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至关重要。在核糖体合成异常的突变体中,许多配子体致死都是由于有丝分裂缺陷导致。人们根据同源比对在植物中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s,RPs),但是关于这些蛋白是如何被调控的,比如动态的亚细胞靶向过程,目前还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了一个拟南芥importinβ蛋白家族成员KETCH1,通过介导核糖体蛋白L27a(RPL27a)的核积累,参与调控配子体的发育。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KETCH1功能缺失导致雌雄配子体传代率下降已有研究表明,KETCH1功能缺失会造成纯合致死,得不到纯合体植株(Zhang et al.,2017)。我们用野生型Col-0作为对照,对ketch1-2/+进行育性分析,发现杂合突变体角果中有47%的败育胚珠,败育率显着高于胚致死的25%。此外,ketch1-2/+中小而皱缩的胚珠是未受精的,胚囊中含有不规则分布的细胞核。正反交实验结果显示,ketch1-2的雌雄配子体传代率均显着降低,表明KETCH1对于雌雄配子体的功能至关重要。(2)KETCH1功能缺失导致单细胞小孢子和功能大孢子发育停滞为了确定雄配子体传代率降低的原因,我们通过亚历山大染色、DAPI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对花粉的活性、核发育及外壁形态进行了观察。与野生型相比,ketch1-2/+中有32%左右的花粉败育。我们通过半薄切片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在发育的第10期,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花粉发育并没有任何异常。然而第11期开始出现异常,突变体小孢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并且有许多异常的大液泡存在,暗示了ketch1-2小孢子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出现异常。为了确定雌配子体发育异常,我们通过组织光学切片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珠进行观察。ketch1-2/+在3-I时期可以正常形成功能大孢子,但是有30%左右的功能大孢子有丝分裂过程出现异常,导致突变体成熟胚囊中细胞核数目呈现不规则状态,从1个到6个不等。这些结果证明,KETCH1对于单细胞小孢子和功能大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第一次有丝分裂极为重要。(3)KETCH1组成型表达,并且在生殖组织中高量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以及KETCH1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均显示KETCH1是组成型表达,并且在生殖组织如花序、胚珠及花粉中高量表达。通过分析KETCH1启动子驱动核靶向荧光蛋白YFP的转基因株系,表明KETCH1在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生殖细胞中高量表达。(4)KETCH1在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并不依赖HYL1之前的研究报道显示,KETCH1能够介导miRNA的关键调控因子HYL1的核质穿梭过程。尽管HYL1功能缺失突变会导致植株育性下降,但是我们的结果表明,hyl1-2雌雄配子体传代率与野生型相比没有差异,这说明HYL1并不参与KETCH1介导的配子体发育过程。(5)RPL27aC在细胞核中的积累需要KETCH1的运输根据动物细胞同源蛋白IPO5的研究结果显示,KETCH1可能参与核糖体蛋白的核输入过程。通过BiFC和体外pull-down实验,证明KETCH1与RPL27aC互作。而且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核输入蛋白与底物分子的结合是特异的。并且在ketch1-2背景下,RPL27aC在花粉及花粉管的细胞核中的积累量显着降低,同样的在KETCH1-RNAi植株的叶片原生质体中,RPL27aC核积累量也是降低的,这表明RPL27aC是KETCH1的底物蛋白。已有研究表明,RPL27a功能缺失突变会导致雌雄配子体传代率显着下降,这与它在KETCH1调控的配子发生中的功能相一致。因此,KETCH1很有可能是通过介导RPL27a的核积累来调控核糖体生物发生过程,进而调控配子发生期间的有丝分裂过程。核转运蛋白是一类介导核质穿梭的分子伴侣。本论文结果显示,拟南芥核转运蛋白KETCH1功能缺失导致减数分裂后的雌雄配子体发育停滞。同时我们证明了KETCH1在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并不依赖已报道的底物HYL1。相反的,KETCH1对RPL27a的核积累至关重要,并且RPL27a的突变导致了类似的配子体缺陷。因此我们推测,核糖体蛋白核积累的减少可能导致了细胞翻译能力下降,进而在配子发生过程中触发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停滞。(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15)

孙娟,潘金华,张壮志,李霞,赵楠[10](2019)在《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配子体生长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在实验室条件下检验了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多肋藻雌配子体在20℃和1 000 lx条件下生长最快,经过4周生长,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81. 27μm增加至10 234. 07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6. 58%,生长速度显着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雄配子体在20℃和2 000 lx生长最快,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77. 63μm增加至17 215. 33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8. 54%,生长速度与20℃和1 000 lx试验组差异不显着,但显着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本研究为多肋藻配子体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渔业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配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线莲属植物在花部形态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遗传背景相对复杂。因此,在杂交育种前对其进行胚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叶铁线莲具雄株和两性花植株。雄花中,雄配子体发育偶见败育现象;而两性花中多数花粉发育异常,形成功能性雌花。正常发育的两性花中,雄蕊较雌蕊先发育完全。花药4室,具腺质绒毡层,偶见变形绒毡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以四面体型四分体为主,偶见左右对称型。成熟花药中,花药壁由纤维状加厚的表皮及药室内壁构成,花粉粒为2-细胞型,近球状,散沟型。子房1室,内含少量退化胚珠及1个发育正常的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蓼型胚囊,具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及双核反足细胞。大叶铁线莲可能处于相对进化的过渡地位。在杂交育种中,建议以雄花植株作为父本,两性花植株仅用作母本;在两性花花芽大小为0.5–0.8 cm时进行去雄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子体论文参考文献

[1].邱东,张静,吴楠,陶冶.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与孢子体个体性状及其相互关系[J].植物研究.2019

[2].杨艺,王娜,王奎玲,刘庆华,李伟.大叶铁线莲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J].植物学报.2019

[3].余镇藩,马鑫鑫,曾斌,王建友,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SBP1基因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车桑子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J].植物研究.2019

[5].肖湘,陈贵菊,张雪,纪善博,刘保东.中国产桫椤类配子体在不同基质胁迫下的形态畸变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

[6].初彩华,黄玲,王曙光.新小竹花形态结构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

[7].石艳兰,林宇环,赵元杰,刘清波,易自力.二倍体芒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

[8].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车桑子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9].段存英.拟南芥KETCH1通过介导核糖体蛋白RPL27a的核积累调控配子体发育[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0].孙娟,潘金华,张壮志,李霞,赵楠.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多肋藻(Costariacostata)配子体生长影响研究[J].渔业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复合体调控拟南芥的生活周期(Gu...一1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花粉性状...版 Ι 裙带菜孤雌生殖藻体 2n♀配子体罗汉果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激光显微切割分离雌配子体的过程...罗汉果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标签:;  ;  ;  ;  ;  ;  ;  

配子体论文_邱东,张静,吴楠,陶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