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63岁的陈德昌每当想起这首歌,心中总会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这首曾广泛流传的民歌《当兵就要当红军》,是他的父亲生前最喜欢的歌曲。他知道,这是父亲在部队时经常和战友们唱起的歌。那是一段尘封已久的悲壮往事。
宁可死,也绝不打老百姓
陈德昌的父亲叫陈世荣,原名何步荣,出生于1915年,籍贯湖南郴州市汝城县,9岁父母双亡,12岁参加游击队,从家乡出发到井冈山,在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任司号员。
1934年8月,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两个师六个团共计9700余人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10月5日,19岁的陈世荣随红六军团进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
最刺激的要数九十八米处的“VR高空过山车”。据说这是由荷兰人设计的,还打破了过山车吉尼斯世界纪录呢!我和爸爸戴上VR眼镜,才出发不久,耳边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尖叫声,随着过山车快速的移动,爸爸吓得脸色煞白。而玩惯过山车的我,则镇定自若,一边享受飞翔的感觉一边欣赏美景。不一会儿,到了目的地,爸爸拍拍胸口,说:“终于到了!差一点儿心脏病要被吓出来了。”我冲着妈妈挥手,做出了胜利的手势。
7日,红军遭遇桂敌,红六军团被截为几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重围。16日,困牛山战斗打响。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和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率800多名红军战士断后,目的是拖住全部敌军和地方民团。
位于石阡的困牛山山势南高北低,随处可见悬崖绝壁,像一头巨牛静静伏卧着。山上杂草丛生、树木稀少。困牛山南端的虎井沟,宽不足10米,长约300米,靠着困牛山的悬崖,最高有70多米。
陈德昌回忆说,父亲生前经常想念红军时候的生活,经常唱红军的歌。父亲的叮嘱至今在他脑海中回响:“全国解放不容易,你要珍惜,要好好工作,好好务农。”
剩下的红军战士既不愿意放下武器当俘虏,也不愿意伤害被劫持的老百姓,于是在连长的带领下,红军战士们一一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据贵州省党史专家综合分析党史、军史资料、历史档案记载,以及实地走访调查和考察,当时在困牛山跳崖的红军人数在100人左右。困牛山战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悬崖下的河边到处都能见到红军烈士的遗骨。
陈世荣生前向家人回忆,红军刚上困牛山就听到土匪打枪,发觉被埋伏。红军与敌血战,师长龙云率200余人冲出重围,但由于头一天部队误食桐油,很多战士拉肚子,加之当地老百姓被敌人裹挟走在前面,不便展开战斗,部分红军一步步被逼到虎井沟悬崖边。
石阡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硝烟散尽,但丰碑永存
陈世荣个子小,跳下去就被一根藤缠住了。等敌人散去,第二天天快亮时,他抓着藤从虎井沟爬出来,被当地人民所救,后来被当地人陈国善收养。新中国成立后,陈世荣担任农会主任、大队书记27年。几十年来,陈世荣每年都要去跳崖的地方祭奠战友,直到2001年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失散红军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陈世荣常应邀到附近学校等单位讲述当年红军跳崖的英雄事迹,每次都深深打动师生心灵,引起强烈共鸣。
2008年,石阡县委、县政府与红二方面军后代共建困牛山纪念碑,萧克将军题写“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名,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碑文,9位老将军、老红军题词。
对于专款专项资金的收入,财务管理人员,要准确的记录,对于正在实施的项目要进行核实,防止重复项目发生。对于正在实施项目出现资金短缺问题,要积极沟通,向上级请示,在资金拨出后,及时进行账目标注。保证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还可以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腐败现象,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不过,国民党军队离开后,很多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待伤病治好、体力恢复后,又送红军上路寻找主力部队。除了陈世荣,被村民主动救了下来的红军还有很多。群众不怕国民政府查办,收藏红军遗物,安埋尸骨,传颂红军故事。
困牛山纪念碑位于困牛山村赵家山组,距离石阡县城40多公里。连绵的大山远接天际,一片苍翠中掩埋着多少忠骨,没有人知道。位于半山腰的“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高10.5米,底座长9米、宽3米,呈火炬状。碑主体右为红六军团军旗,左为困牛山,旗与山融为一体成丰碑。碑座下方,刻有“千秋功绩在、碑树人心中”“名垂青史、光照后人”“长征英烈、永垂铭记”等字样。
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于2018年9月推出《医之魂——医学人文油画及雕塑展》。本次展览由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教授与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共同策展,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承办,旨在通过鉴赏医学名画、分享医学故事,让医学院的学生们感受人类疾苦、感触死亡,寻找医学生涯的价值,唤醒生命探索兴趣与关爱生命的本质。
现如今,红军跳崖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着,老人、孩子耳熟能详。当年的集体跳崖,体现出了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虽硝烟散尽,但红军战士们用鲜血铸造的丰碑将会永远留存。
通常所说的史料,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发展过程的痕迹。人类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史料通常被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等;第二类是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第三类就是实物,包括各种历史事件的遗迹和遗留下来的历史工具等;第四类存在于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包括回忆录、群众传说等。
(来源:新华网)
标签:红军论文; 石阡论文; 党史论文; 纪念碑论文; 过山车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参考资料论文; 《晚晴》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