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想史论文-葛惟昆

科学思想史论文-葛惟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思想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思想史,物理学史,世界观,认识论

科学思想史论文文献综述

葛惟昆[1](2019)在《大学物理教学与科学思想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本人和同行们的实际经验,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贯穿物理学史和相关的思想史,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二,物理学是人类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核心,要使物理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石之一;叁,物理学的发展,体现了科学的认识方法,是正确的认识论的实践和验证;四,物理学各个分支及其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孤立地介绍一个局部,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建议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努力贯穿物理学史和相关的科学思想史的介绍,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和富有历史感,使物理学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丁珂[2](2019)在《试论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及其哲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科学和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科学思想史和哲学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想要弄清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要探究科学思想史与哲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是研究科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也是科学思想史和相关学科进行发展的重要一环。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时间顺序和研究的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同时对科学思想史所表现出来的哲学价值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7期)

吴海燕,王秀文[3](2018)在《《科学思想史》中国古代哲学术语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约瑟着《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蕴含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文本中这些哲学术语的翻译方法总体倾向于意译+(音译),存在同一哲学术语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现象;另外,有些哲学术语对应多个译名,这些译名语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规范中国古代哲学术语译名,应尽量避免因翻译方法而造成译名的不规范现象,同时,译者应具备术语意识,学贯中西,还需加强中外学者合作。(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吴海燕,王秀文[4](2018)在《语义学视角下《科学思想史》哲学术语译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术语是专业领域语言的灵魂。哲学术语是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领域的核心。中国哲学思想跨语际传播,哲学术语的翻译是关键。一名一译,即一个术语对应一个译名,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在实际翻译实践中,一些哲学术语存在多个译名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译入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不利于中国哲学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李约瑟撰写的《科学思想史》及其汉译本为语料,从源语哲学术语存在多个概念意义、译名存在多个变体、源语哲学术语语义不明和误译四个方面,分析同一哲学术语对应多个译名的原因,以期为中国哲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吴海燕[5](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科学思想史》哲学术语译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术语是哲学领域的核心。哲学思想跨语际传播,哲学术语的翻译是关键。一个术语对应一个译名,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在翻译实践中,有些哲学术语存在多个译名,这易造成译入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影响哲学思想对外传播。本研究基于语义术语学理论,以李约瑟撰写的《科学思想史》,以及科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对应中文译本为语料,运用ROST WordParser分词软件,AntConc和ParaConc检索软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1)哲学术语与其译名之间呈现怎样的对应关系?2)一对多的哲学术语和译名对应关系的原因是什么?3)李约瑟是如何确定中国哲学术语译名的?研究发现如下:(1)只有3个中国哲学术语与其译名之间呈现理想化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其余的27个哲学术语与其译名之间呈现出一对多的对应关系;(2)哲学术语与其译名一对多对应关系的原因包括:1)源语哲学术语有多个概念意义,每个概念意义对应一个译名;2)多个同义译名表达同一源语哲学术语,同义译名主要为变体译名;3)源语哲学术语语义不明;4)误译译名,主要为语义误读和文化误读。其中因同义现象造成多个译名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源语哲学术语多义现象,最后为误译译名和源语哲学术语语义不明;(3)李约瑟确定哲学术语译名的方法具体为:对于约定俗成的译名,继续沿用;对于未约定俗成的多个译名,在对哲学术语内涵及已有译名的合理性进行共时和历时描写分析的基础上或继续沿用,或弃用后创造新译名;对于未翻译的哲学术语,在中外学者合作的基础上确定译名。同时发现,李约瑟在翻译时,哲学术语与其译名之间也并非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这大多是因为译名变体所致。本研究为中国哲学术语英译的准确性及规范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有助于促进中国哲学思想跨文化传播,同时也对术语翻译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4-01)

杨小明,任春光[6](2017)在《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清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西方岁差的"恒星东移"解释传入中国,引爆了激烈的中西论争。梅文鼎通过对历算史的重构将"恒星东移"纳入中法范式,但分歧并未就此消弭。安清翘通过解构西学、回归中学,将"恒星东移"从中学体系剔除出去,同时对"西学中源说"提出了系统性的批评。令人深思的是,梅文鼎倡导"西学中源说"是以默认西学优于中学为隐含前提,安清翘批评"西学中源说"则以否定西学优于中学为预设基础,立论虽然不同,但目标却出奇的一致,即发扬传统以求超胜!就中学的维护和弘扬而言,"西学中源"的解构者安清翘甚至比倡导者梅文鼎更坚决、更彻底。岁差与中西之争的表象之下,隐含着当时受到西学影响而升华的中国传统天旋模式之争这一深刻背景。叁者复杂纠缠、整体联动,刻画出有清一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清晰而重要的线索。(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文法[7](2015)在《万长松参加俄(苏)暨比较科技哲学与科学思想史学术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俄(苏)暨比较科技哲学与科学思想史学术研讨会"2015年8月4-7日在哈尔滨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副秘书长董春雨教授、崔伟奇教授,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程伟教授,名誉理事长孙慕天教授,以及其他来自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参(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6辑》期刊2015-10-25)

林汉林[8](2015)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发展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自然科学中一些重要理论的发展过程是科学思想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科学思想史的视角,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按照进化论发展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逻辑结构安排,本文的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萌芽,主要对达尔文以前及其同时代的进化思想进行简要归纳,并具体阐述它们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的思维过程、创立进化论所使用的思维方法、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进化论对科学、哲学与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科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第叁部分首先阐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理论缺陷与发展契机及其后世发展形态(综合进化论与新综合进化论);其次,就上述两种新型进化论对科学与哲学的影响及其自身发展,以及整个生物进化论的未来展望作了简要交代;第四部分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叁个重要启示:一、思想结构的内部运动是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渐进模式是科学理论实现飞跃发展的主要模式;叁、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科学哲学形态的变革。从科学思想史的视角,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理论意义上说,有利于我们在科学思想的历史进程中,更清晰地了解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脉络,掌握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规律,为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最终为科学哲学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其次,从现实意义上说,为提高我国当今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5-06-01)

韩玉芬,周瀚光[9](2015)在《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和创新——周瀚光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瀚光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就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他与袁运开合作主编的叁卷本《中国科学思想史》于2000年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见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关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力作".李约瑟在世的时候曾读到过那部着作的写作提纲.他在给作者的信中,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周先生早年钻研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年转攻古代儒家与科技发展,在学术界较早提出肯定儒家对古代科技发展积极影响的观点,最近又推出新着《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对李约瑟否定佛教对科技促进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和批评.此外,他在中国数学史以及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中医逻辑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林汉林[10](2014)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发展过程启示——基于科学思想史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化论为生物科学建立了唯物主义理论,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本文从科学思想史的视角阐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发生、发展后给我们留下的叁个启示:科学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化过程、认识的发展动力在于客观过程中的矛盾和斗争及任何科学创造都表现为一个有待于发展的过程,最终从整体上以利于我们生物科学思想发展的规律、预测科学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4年19期)

科学思想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科学和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科学思想史和哲学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想要弄清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要探究科学思想史与哲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是研究科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也是科学思想史和相关学科进行发展的重要一环。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时间顺序和研究的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同时对科学思想史所表现出来的哲学价值进行了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思想史论文参考文献

[1].葛惟昆.大学物理教学与科学思想史[J].物理与工程.2019

[2].丁珂.试论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及其哲学价值[J].风景名胜.2019

[3].吴海燕,王秀文.《科学思想史》中国古代哲学术语翻译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

[4].吴海燕,王秀文.语义学视角下《科学思想史》哲学术语译名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

[5].吴海燕.基于语料库的《科学思想史》哲学术语译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6].杨小明,任春光.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清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

[7].文法.万长松参加俄(苏)暨比较科技哲学与科学思想史学术研讨会[C].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6辑.2015

[8].林汉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发展过程研究[D].福州大学.2015

[9].韩玉芬,周瀚光.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和创新——周瀚光教授访谈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林汉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发展过程启示——基于科学思想史的视角[J].青春岁月.2014

标签:;  ;  ;  ;  

科学思想史论文-葛惟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