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体系论文-张棋茜,蒋文伟,张巧云,罗芩

乙醇体系论文-张棋茜,蒋文伟,张巧云,罗芩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酸乙酯,乙醇,分壁式萃取精馏,Aspen,Plus

乙醇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棋茜,蒋文伟,张巧云,罗芩[1](2018)在《分壁式萃取精馏分离甲酸乙酯-乙醇体系模拟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spen Plus软件,以DMSO为萃取剂,模拟研究了甲酸乙酯-乙醇体系的分壁式萃取精馏过程。以灵敏度分析工具对影响分离效果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经过优化之后,分壁式萃取精馏可以分别得到质量分数为99. 9%的甲酸乙酯、质量分数为99. 4%的乙醇。与传统双塔萃取精馏相比,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分壁式萃取精馏工艺热负荷降低6. 7%,而且减少了设备投资。(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王林芳[2](2017)在《亚/超临界乙醇体系木质素的溶出规律及解聚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木质素高效转化为生物基燃料和化学品替代石化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毛竹为原料,通过改变溶出条件,对得到的EOL的溶出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微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亚/超临界乙醇条件下进行EOL解聚实验,研究不同溶出条件对EOL解聚特性的影响作用,以期为EOL大分子结构解聚制备单酚化工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实验结果显示,溶出温度和酸催化剂对EOL得率和固体残渣得率影响最大,数值分别为39.57%和59.93%;较低的温度不利于EOL的溶出,而过高的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EOL的解聚,最终影响EOL的得率。对于EOL解聚过程,超临界(240℃/7.5 MPa)相比于亚临界(180℃/3.2 MPa)条件下解聚EOL时,液相产物得率较高。酶解时间的延长,超临界条件下解聚率高于亚临界条件下解聚率;延长球磨时间,在超临界条件下解聚,解聚率基本上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改变醇水比,EOL在亚/超临界条件下解聚率最高;改变溶出时间,对于EOL的解聚率影响不大;EOL-19的解聚率影响最低,达43.47%,固相产物-残焦得率最低;EOL-9在超临界条件下的固相产物-残焦得率最低,达17.57%,液相产物得率最高,达72.77%。对于解聚液相产物分析发现,EOL-8在亚/超临界(180/240oC)解聚液相产物最主要成分酚类为70.00%。具体地,在超临界(240oC,7.5 MPa)条件解聚液相产物最主要成分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相对含量16.60%;在亚临界(180oC,3.2 MPa)解聚液相产物最主要成分酚类为61.01%,最主要成分是2,6-二甲氧基苯酚,相对含量15.57%。EOL-2在亚/超临界乙醇环境解聚液相产物主要成分为苯酚和对乙基苯酚等。改变Pd/C催化剂的含量得到的EOL,在超临界乙醇环境解聚液相产物主要成分为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乙烯基愈创木酚等,其中以酚类含量较高;并且叁种EOL解聚产物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EOL-9在超临界乙醇环境解聚液相产物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酯、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酰甲酸等。(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12-22)

吕琪,熊道陵,张建平,李洋[3](2017)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萃取茶叶籽浆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变了传统的提取工艺,利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对茶叶籽浆液进行萃取,静置分层后得到茶油、茶皂素及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为茶叶籽浸泡24 h、混合液质量比(正己烷∶无水乙醇∶浆液)1∶1∶1、萃取温度30℃,振荡萃取时间0.5 min和萃取2次。(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7年09期)

梁志花,李其明,李芳,徐国菲,夏鑫[4](2017)在《CoB催化剂在硼氢化钠-乙醇体系中制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研究其在NaBH_4-乙醇复合体系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基于乙醇量(硼氢化钠浓度)、NaOH质量浓度、反应体系温度、醇水体系对CoB催化NaBH_4制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钠产氢速率随着乙醇量(硼氢化钠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加快后减缓的变化;NaBH_4产氢速率随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且最优碱浓度大约为5%;NaBH_4制氢速率随反应温度增加而快速增加,反应动力学计算显示该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为56.45 kJ/mol;在相同条件下,CoB催化硼氢化钠醇解制氢的产氢速率快于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产氢速率。(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张小诗,周秋香,刘扬,程乐明[5](2017)在《超临界乙醇体系中石墨烯剥离技术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临界乙醇为介质剥离石墨制备了石墨烯,考察了实验条件对石墨烯收率的影响。当石墨/乙醇质量浓度为0.32mg/mL,温度为250℃,压力为26 MPa,反应时间为0.5 h时,石墨烯的收率为12.49%。在该实验条件下,经过6次反复冷热循环过程后,石墨烯的收率达到最大为21.32%。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对石墨烯样品进行表征,TEM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法可剥离得到薄层石墨烯;XRD和拉曼分析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可以得到结构缺陷较少的优质石墨烯。(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7年09期)

高宇[6](2017)在《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萃取精馏中,传统有机溶剂存在使用量大、溶剂回收成本高、能耗高等缺点。目前,离子液体(IL)做萃取剂分离共沸物系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但其黏度大、生产成本高。本文提出将离子液体和DMSO组成离子液复合萃取剂,作为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体系的萃取剂。首先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建立了22种阴离子和100种阳离子的σ-图谱库。以单一萃取剂的选择性和溶解性为目标,采用Python语言编写分子设计过程程序,筛选出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作为单一萃取剂。在101.32kPa下,测定乙酸乙酯-乙醇-DMSO、乙酸乙酯-乙醇-IL、乙酸乙酯-乙醇-DMSO+IL的汽液平衡数据。结果表明:当乙酸乙酯浓度较大时,DMSO对体系的相对挥发度影响较大;当乙酸乙酯浓度较低时,IL对体系的相对挥发度影响较大;离子液复合萃取剂(DMSO+IL)在整个浓度范围内显着改变二元共沸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分离效果良好。选择NRTL方程对含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预测了含离子液体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预测值和实验值相吻合。采用GC-PT状态方程,预测IL的临界性质、拓展饱和蒸汽压参数、热容参数等数据。采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四元体系萃取精馏过程,优化结果:精馏塔的理论板数为36,离子液复合萃取剂进料位置为4,原料进料位置为26,摩尔回流比为1.2。对叁种萃取精馏工艺的能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液复合萃取剂的工艺,相比于IL萃取剂的工艺离子液体的用量减少了46.15%,再沸器负荷降低10.95%;相比于DMSO萃取剂的工艺,理论板数减少了10%,萃取剂的用量减少了68.89%,再沸器负荷减了23.40%。综上所述,离子液复合萃取剂能够实现低能耗分离共沸混合物乙酸乙酯-乙醇。最后对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分离粗酯物料工艺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对工业粗酯也能实现分离。(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千秋[7](2017)在《褐煤在超临界乙醇体系的催化液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乙醇和Ru/C催化剂对液化的影响时发现,没有乙醇存在时,总转化率低,液化油产率仅为4.26%,液化难以进行;没有催化剂存在时,液化油产率高达74.71%,这说明了乙醇的供氢作用,在褐煤高温裂解时,稳定自由基,促进中间体向油气转化。在褐煤液化过程中,加入催化剂(50%)和乙醇得到的油产率为64.76%。虽然较没有催化剂时有所降低,但总转化率大,转化程度较高,残渣量小。对同样采自云南昭通的褐煤2进行液化,对比发现,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煤1液化效果好,煤2气化产率高,组分中脂类和酚类物质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同样存在较大的转化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煤2的反应条件来达到理想的转化效果。因此,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催化剂加入量、醇煤比等参数对褐煤直接液化的影响。并对褐煤催化加氢的气液固叁相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褐煤超临界乙醇催化加氢液化提质研究在温度为400℃,反应停留时间60min,醇煤比9,25%Ru/C催化剂加入量条件下,液化油产率可达77.88%,总气体转化率9.39%,固体残渣率5.92%。(2)在优化液化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温度是影响液化的关键因素,随温度的升高,液化率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液化油产率逐渐增加,但到达一定程度后,时间的影响并不明显,尤其在高温条件下能缩短达到最高油产率的时间。(3)催化剂加入量对油产率的促进作用很小,进一步增加催化剂加入量反而会减少油产量,但通过对液相产物的GC-MS、FT-IR分析发现,催化剂可以促进含氧官能团的脱羰基或脱羧基作用,降低氧含量,可以通过加氢裂化和氢化途径提高LCAs产率,减少杂原子和PHAs,提高油的品质。(4)在反应体系内增加乙醇的量可以促进液化,但要避开气化的感应条件。气体产物主要为CH4、CO和CO2及少量的H2、C_2H_4、C2H6,温度和催化剂加入量对气化的影响显着,但气体产量高,不利于液化。因此,要控制合理的反应条件,最有效地把转化效果控制在液化范围内。(5)通过对固体残渣进行元素分析并综合液相分析,发现氧元素、氮元素减少,硫元素增加,说明脱硫效果较好。脱氮较脱氧、脱硫困难得多,它需剧烈反应条件及催化剂。在煤转化过程中,煤中的N可生成胺类、腈类、含氮杂环和含氮多环化合物等。基于以上的研究,褐煤的催化液化提质研究有望在超临界乙醇体系下,以Ru/C为催化剂,温和的反应温度及较短的反应停留时间条件下获得。通过对影响反应的关键性因素的控制,借助动力学等方面的分析,为相关的技术推广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怡[8](2017)在《乙醇体系磺化碳纳米管催化甘油叁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矿质能源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等。同时,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全球运输所需能源主要来源于矿质能源,并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而矿质能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正日益减少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生物质能源用以代替矿质能源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生物柴油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一种以动植物油、餐饮废油等原料油与低碳醇类物质,经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制成的低级烷基长链脂肪酸酯,具有原料来源广、可再生、清洁、可降解、无毒性等优点,酯交换反应是制得高品质生物柴油的最简单,经济的方法之一。本文以通过磺化功能化碳纳米管为一种有效的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剂,在乙醇体系中,用于甘油叁酯的酯交换反应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利用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磺化碳纳米管催化剂,结果表明,由于磺化碳纳米管多环结构基质从而具有高酸性,在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加入量为3.7wt%,停留时间为1h,反应温度150℃,甘油叁酯在乙醇体系中实现了 97.8%的总转化率,明显优于其他催化剂,如碳化磺化合成碳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WO_3/ZrO_2等。(2)通过BET,FT-IR,XPS和TEM测量来充分表征催化剂,了解到此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宽,结构稳定,催化活性高的优点,适用于甘油叁酯的酯交换反应。(3)考量了催化剂添加量、CO_2充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交换过程的影响。起初,随着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乙酯产率增加,然后趋于平衡。CO_2充入量对乙酯产率几乎没有影响。通过磺化碳纳米管与等质稀硫酸对比试验,说明碳纳米管被稀硫酸有效的磺化和功能化,催化剂的回收利用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4)构建了简单的动力学模型,从反应模型计算出的活化能和指前频率,分别为72.1±4.1 kJ/mol 和 17.38±1.16min-1。(5)结合活性和表征数据使得能够假定甘油叁酯酯交换的以下反应机理:SO_3H基团首先通过相互作用吸收甘油叁酯和乙醇在酸性位点和原子氧之间。然后羰基碳受到攻击亲核乙醇生成最终产物脂肪酸乙酯。发现这项工作提供有用的见解对于轻松的设计和合成有效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甘油叁酯的酯交换以产生生物柴油。(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梦薇,郭大亮,王林芳,薛国新[9](2016)在《碱木质素超/亚临界乙醇体系解聚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在超/亚临界乙醇体系,进行麦草碱木质素的解聚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解聚产物进行分析,探讨大分子结构的解聚机理。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在乙醇临界点条件(240℃,7.2 MPa)解聚获得最低残焦得率,数值为16.5%。碱木质素在亚临界乙醇体系解聚过程,碱木质素熔融形成直径1.0-2.0μm的微球分散于乙醇中,结构单体间少量醚键和苯环侧链Cα均裂断裂,形成酚类、酯类、酮类和酸类产物;碱木质素在超临界乙醇体系解聚过程,熔融微球直径明显缩小,解聚时发生大量结构单体间醚键、苯环侧链Cα断裂及酯类产物的二次分解反应,解聚产物中酯类产物含量(11.94%)降低,酚类产物得率(52.14%)提高。(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刘小荷[10](2016)在《水—乙醇体系中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水杨酸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极膜电渗析将双极膜的水解离特性与普通电渗析离子分离特性完美结合,该技术集合了双极膜与普通电渗析两者的优点。在优化传统工业过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解决环境、化工、生物等领域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双极膜作为双极膜电渗析的核心部件,在双极膜电渗析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双极膜的性能直接关系着双极膜电渗析的性能。而双极膜最核心的性能就是其水解离性能,目前关于双极膜的水解离特性的表征主要通过测定I-V曲线,交流阻抗谱等。双极膜电渗析在由水和有机相构成的混合体系中的应用解决了一些传统电渗析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双极膜电渗析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而相关混合体系对双极膜性能的影响却很少研究,因此本文选取Neosepta BP-1,FBM, CJ-BPM叁种商业双极膜作为研究对象,以水-乙醇为研究体系,测定了不同乙醇含量下这叁种商业双极膜的交流阻抗谱,也考察了这叁种商业双极膜的耐溶剂性能,并且根据交流阻抗谱给出的信息,使用简化模型计算出了双极膜在水-乙醇体系下水解离区域的厚度,为双极膜电渗析在水-乙醇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表征和筛选手段。结果显示,阻抗谱显示阻值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该趋势与水体系下的结果相一致,这说明在低的乙醇含量下双极膜的水解离性质并没有改变,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下,仍然可以利用双极膜的水解离性能进行相应的应用;随后,继续增加乙醇含量,阻值增加明显,而且乙醇的增加使得双极膜中间界面区域的水浓度降低,削弱了中间界面层的水解离反应。通过交流阻抗谱图的峰值和简化公式,计算出了BP-1, FBM双极膜在不同乙醇含量的氯化锂水-乙醇混合溶液中的中间界面层厚度,可以更直观的看出乙醇含量对双极膜中间界面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含量逐渐增加时,λ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使得双极膜电阻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间层的电场强度,使得水解离常数降低,水解离速率降低。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双极膜电渗析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下生产水杨酸的尝试。通过对乙醇含量,电流密度,水杨酸钠浓度和膜堆构型等因素的考察,并综合考虑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双极膜电渗析生产水杨酸的最佳条件确定为:电流密度为20 mA cm-2,乙醇含量为40 v/v%,水杨酸钠浓度为0.3 molL-1,BP-C构型。在最佳的参数下,我们又试验了具有4个重复单元的扩大实验。从整体效果来看,扩大化实验验证了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水杨酸的可行性。实验持续了180分钟,电流效率达到88%,能耗为1.78 kw h kg-1。此外在最佳参数下,酸室中不需要支撑电解质,这避免了其他盐离子造成酸污染。总之,本论文的开展为双极膜电渗析在水.乙醇体系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参考,为双极膜电渗析生产其他难溶或不溶十水的有机酸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特别是对于双极膜电渗析在清洁生产水不溶性的芳香酸领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4-28)

乙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木质素高效转化为生物基燃料和化学品替代石化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毛竹为原料,通过改变溶出条件,对得到的EOL的溶出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微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亚/超临界乙醇条件下进行EOL解聚实验,研究不同溶出条件对EOL解聚特性的影响作用,以期为EOL大分子结构解聚制备单酚化工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实验结果显示,溶出温度和酸催化剂对EOL得率和固体残渣得率影响最大,数值分别为39.57%和59.93%;较低的温度不利于EOL的溶出,而过高的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EOL的解聚,最终影响EOL的得率。对于EOL解聚过程,超临界(240℃/7.5 MPa)相比于亚临界(180℃/3.2 MPa)条件下解聚EOL时,液相产物得率较高。酶解时间的延长,超临界条件下解聚率高于亚临界条件下解聚率;延长球磨时间,在超临界条件下解聚,解聚率基本上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改变醇水比,EOL在亚/超临界条件下解聚率最高;改变溶出时间,对于EOL的解聚率影响不大;EOL-19的解聚率影响最低,达43.47%,固相产物-残焦得率最低;EOL-9在超临界条件下的固相产物-残焦得率最低,达17.57%,液相产物得率最高,达72.77%。对于解聚液相产物分析发现,EOL-8在亚/超临界(180/240oC)解聚液相产物最主要成分酚类为70.00%。具体地,在超临界(240oC,7.5 MPa)条件解聚液相产物最主要成分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相对含量16.60%;在亚临界(180oC,3.2 MPa)解聚液相产物最主要成分酚类为61.01%,最主要成分是2,6-二甲氧基苯酚,相对含量15.57%。EOL-2在亚/超临界乙醇环境解聚液相产物主要成分为苯酚和对乙基苯酚等。改变Pd/C催化剂的含量得到的EOL,在超临界乙醇环境解聚液相产物主要成分为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乙烯基愈创木酚等,其中以酚类含量较高;并且叁种EOL解聚产物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EOL-9在超临界乙醇环境解聚液相产物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酯、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酰甲酸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醇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棋茜,蒋文伟,张巧云,罗芩.分壁式萃取精馏分离甲酸乙酯-乙醇体系模拟及优化[J].现代化工.2018

[2].王林芳.亚/超临界乙醇体系木质素的溶出规律及解聚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3].吕琪,熊道陵,张建平,李洋.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萃取茶叶籽浆液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7

[4].梁志花,李其明,李芳,徐国菲,夏鑫.CoB催化剂在硼氢化钠-乙醇体系中制氢的应用[J].应用化工.2017

[5].张小诗,周秋香,刘扬,程乐明.超临界乙醇体系中石墨烯剥离技术的工艺研究[J].现代化工.2017

[6].高宇.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7].张千秋.褐煤在超临界乙醇体系的催化液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8].李怡.乙醇体系磺化碳纳米管催化甘油叁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9].陈梦薇,郭大亮,王林芳,薛国新.碱木质素超/亚临界乙醇体系解聚机理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6

[10].刘小荷.水—乙醇体系中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水杨酸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标签:;  ;  ;  ;  ;  

乙醇体系论文-张棋茜,蒋文伟,张巧云,罗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