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

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

一、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廖航[1](2021)在《LF煤层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

王若飞[2](2021)在《永磁式磁化水砂浆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作为基建大国,水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水泥砂浆性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水泥外加剂作为水泥制品性能的主要提升手段之一,仍存在诸多弊端,也与绿色发展的观念相悖。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磁化水对水泥砂浆各项性能的影响,对工程建设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从水分子间氢键和水分子团簇的角度对磁化水的磁化机理进行剖析,之后是用自制的不同间隙的磁化装置对四种水质进行交叉试验,分别对电导率、pH、表面张力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磁化后不同水质的表面张力都有所降低、电导率都上升,离子较少的蒸馏水和纯净水pH值下降,自来水和矿泉水pH值升高;另外还得出磁间隙越小对水的磁化效果越好并且水中离子浓度对水的磁化起到了显着的影响。开展了四种水质磁化后的水泥砂浆拌和试验,并分别对新拌和水泥砂浆的含气量、稠度、分层度、表观密度等参数以及硬化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磁化水对含气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使稠度最大提升了14.8%、分层度最大降低了75.7%、表观密度最大增加了33.9kg/m3。抗压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对自来水而言磁化后抗压强度最大增长可达19.27%,而不同水质中矿泉水磁化后抗压强度增长最高,达到了21.18%。这说明磁化水能改善砂浆的各项性能。把水的试验结果与砂浆抗压强度结果综合分析可得,水磁化后的pH值、电导率、表面张力的改变与砂浆抗压强度的变化都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开展了水泥砂浆的减水泥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可以在减少10%水泥用量的前提下,保证抗压度达到合格标准。最后,用不同水质的磁化水拌和水泥净浆进行了电镜扫描(SEM)进行微观上的分析,结果表明磁化水能使水泥水化更充分,水泥水化产物增多,缝隙减少增加致密性。

赵润南[3](2020)在《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精馏实验与过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发展可再生燃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点话题。生物柴油作为化石燃料的重要替代品,具有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社会效益。但现有的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仍然面临着从原料、制备工艺以及全生命周期绿色度等重大挑战,例如高生产成本、高能耗、废液污染等。本论文的目的是从反应器和生产工艺两个方面寻找一条大幅度降低生物柴油生产能耗和CO2排放并提高过程转化率的途径。本文采用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主原料,利用KC105D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进行了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与甲醇酯化合成生物柴油的连续反应精馏实验,建立了酯化反应精馏过程模拟模型,并通过流程模拟获得了反应精馏过程的设计与操作参数。首先,在间歇反应釜中,以阳离子交换树脂KC105D为催化剂,分别进行了模型化合物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探究了内外扩散、醇酸比、反应温度等对脂肪酸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拟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回归了反应动力学参数,获得了各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其次,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和甲醇为原料,采用渗流型催化精馏塔内件,研究反应精馏塔在不同操作条件(进料摩尔比,回流比和进料位置)下的连续反应精馏实验。探究了各操作条件的影响,其中游离脂肪酸单程转化率可达66.23%。最后,利用Aspen Plus 9.0建立了基于混脂肪酸酯化反应体系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的合成生物柴油反应精馏过程的严格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之间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仿真模型随后用于过程设计和优化,包括灵敏度分析和过程优化等,得到的最优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为:精馏段和提馏段理论板各3块,反应段理论板数为18块;SODD和甲醇流股分别从第21块和第4块板进料;醇酸进料摩尔比为22.08;回流比为0.52。该反应精馏工艺相较于传统工艺,游离脂肪酸转化率提高了57.9%,产品酸值降低了97.8%,CO2排放量降低了80.98%,TAC降低了53.41%。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反应精馏工艺在生物柴油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和降低年总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商业竞争力。

潘道凌[4](2020)在《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废水排放量逐年上升,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污水处理市场需求旺盛,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发展迅速。污水处理行业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高投资低收益,企业经营管理主要集中在内部运营管理上,而运营管理的重心在于运营成本的管控。近年来,由于污水处理企业普遍沿用传统的运营成本控制模式,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行业发展遇到瓶颈。本文以铭禹污水处理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成本控制理论,对该公司运营成本控制的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运营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对该公司的运营成本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公司存在运营成本控制组织架构不合理、运营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运营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运营成本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运营成本控制的优化方案和保障措施,运用目标成本法,通过优化运营成本控制组织架构、完善运营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进行运营成本控制系统的整体优化,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本文结论表明:通过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全面优化运营成本控制系统,有助于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对其他工业污水处理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完善运营成本控制理论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张景辉,罗雷,张惠南,王军,张永琪,苗存龙[5](2020)在《煤层气污水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华北油田煤层气处理中心污水系统因投产年限久、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出现净化后的水质监测不合格、装置运行困难等问题,"煤层气污水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项目旨在解决此类问题,在设备升级改造、配件及用料的选型方面,推荐适合煤层气污水的处理设备,确定合理的维护保养周期,形成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净化水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不出现任何环境污染事件。

王俊琳[6](2015)在《太阳能强化消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绿色广谱的灭菌方法,无二次污染,具备很大的应用空间。但紫外线消毒能耗需求较高,紫外灯管中的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并且更换灯管困难。本文针对以上不足,研究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水消毒,突破了传统方法中能耗需求高这一缺点。该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石英玻璃管的透光性和铝板的反射聚焦方式来强化紫外辐射强度,并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汇聚在石英玻璃管中,从而实现“低能耗”并灭活水中微生物。课题研究:首先本文对新方法中装置需要应用的主要结构进行了设计,以实现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聚焦并增强的目的,并对组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和优化,并基于此装置进行了水力特性理论进行分析,优化了水流流态,使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更为均匀的接受紫外辐射;其次在试验条件下对模拟的未经加氯消毒的实际自来水样进行消毒,本装置可以将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杀灭到未检出水平,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在对模拟的一级B市政污水厂出水的消毒试验中,本装置可以将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杀灭到四个对数级水平,达到了市政污水处理厂水质一级A类排放标准;之后研究了高抗性微生物的代表枯草芽孢杆菌,其中的芽孢具有抗高温和抗氯消毒的特点,而本文将枯草芽孢的紫外杀灭效果与传统氯消毒杀灭效果比较,本装置对其杀灭效果明显,在对枯草芽孢杆菌水样进行的对模拟的未经加氯消毒的实际自来水样进行消毒试验以及模拟的一级B市政污水厂出水的消毒试验中,出水水质均可达到国家级标准;再次对试验得出的大肠杆菌灭活曲线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的大肠杆菌灭活曲线可以很好的符合杀菌动力学模型,并证明了在不用紫外线灯管发射的紫外线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灭菌效果,并且通过增加照射时间可以弥补太阳光中紫外线强度低的特点,紫外线剂量才是灭菌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最后在消毒配水试验中,考察了紫外线强度、循环次数以及浊度对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灭菌性能的影响,通过增加过流次数和增加紫外线剂量均可以降低以上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低能耗、可靠的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可以弥补传统紫外线消毒方法中的不足,并且经过试验验证出水水质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级标准,对本试验所尝试的新方法在给水处理以及污水处理领域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对能耗的低需求在紫外线消毒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韩非[7](2012)在《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去除模拟废水中铯的研究》文中提出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些放射性物质中,铯是半衰期较长的高释热裂变产物,其存在对环境造成长期威胁。本文利用亚铁氰化铜作为吸附剂,采用微滤膜进行固液分离,开发出累积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铯,获得了较高的去污因数和浓缩倍数,为应对核突发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撑。试验制备出分子式为Cu2Fe(CN)6·7H2O的亚铁氰化铜,其对铯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离子交换是主要的作用机理。当溶液的初始铯浓度约为100μg/L,pH值在2.610.9范围内时,铯的分配系数大于2.94×106mL/g。溶液中与铯共存的K+离子和Na+离子的浓度分别低于20mg/L和1000mg/L时,不影响铯的去除。亚铁氰化铜吸附铯以后在水溶液中不解吸。升高溶液温度有利于铯的去除。使用常规吸附-微滤工艺处理含铯废水,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出水铯浓度呈下降的趋势。当亚铁氰化铜的投加量为2080mg/L时,得到的平均去污因数为2871349。由于离子交换作用,出水中铜的浓度有所升高,但是其浓度以及可能被引入的氰化物浓度均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针对亚铁氰化铜吸附水中的铯,开发出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并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出水中的铯浓度,并在烧杯试验以及小试试验中进行了验证。当水中初始铯浓度约为100μg/L,亚铁氰化铜的投加量为40mg/L,稀释因子分别为0.7和0.4时,烧杯试验获得的去污因数分别为615和1123,与模型计算值接近。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小试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出水铯浓度随运行时间的增加基本不变,在稀释因子分别为0.7和0.4时,得到的去污因数分别为593和964。与常规吸附-微滤工艺相比,在相同的吸附剂投加量下去污因数可提高12倍,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实测值接近计算值,膜污染速率小,可获得更大的浓缩倍数。

桂震[8](2012)在《生物活性炭处理X-3B模拟染料废水的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民生产业,同时又是耗水耗能大户,其COD排放量在我国39个行业中位居第二,废水排放量为第三。纺织印染废水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一直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而随着国家对于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新型高效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更是成为关系到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生物活性炭作为一种成熟的微污染水处理工艺,在传统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处理仍不达标的废水深度处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处理模拟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的生物活性炭的初步研究,旨在为生物活性炭工艺更好地运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尤其是其深度处理上奠定基础。首先,通过筛选获得了针对典型染料—活性艳红X-3B的高效降解真菌一株、细菌两株,其中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对染料的降解率达100%,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对染料的降解率均可达100%,色度去除均在90%以上。其次,构建了生物活性炭柱小型装置,将上述的高效降解细菌作为主要微生物挂膜其上。用该装置对活性艳红X-3B及与其结构类似的七种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处理,水力停留时间3小时,对模拟废水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对色度去除率在70%以上,大部分达到90%以上,而对UV254的降低差异较大,跟染料结构有关。此外,对稳定运行的生物活性炭内部微生物进行了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由好氧微生物构成,而添加的高效降解细菌始终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搭载高效降解菌的生物活性炭对模拟染料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刘峰[9](2008)在《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工业的污染危害主要来自原料药生产,其废水成分复杂,污染严重。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工程实践结果,由于制药废水复杂多变的特性,现有的处理工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人们迫切盼望对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以满足制药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本论文在研究探讨国内外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东药集团制药废水,开发了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处理范围广,适宜在高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低温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的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及回用的成套技术。论文在总结技术研究成果和小试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现场中试研究,深入研究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和污染物净化规律,重点研究水解酸化和复合好氧的特性和技术参数。为深入探讨制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微生物特性,本论文采用GC/MS对处理流程各段水样进行有机物分析,并采用Biolog方法分析了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同时为保证工程化研究的顺利进行,本论文从曝气头性能、陶粒滤料筛选、污泥处置及气体净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工程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成果进行了工程化应用研究,建设了处理规模达到3万m3/d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及回用工程。工程实践说明,该工艺启动迅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对国内同行业污水处理厂调研资料的对比分析证明,本研究成果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特点,体现出本论文生物处理技术工艺先进、经济合理的优点。

张学东[10](2008)在《陶瓷膜与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采油废水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聚驱和三元复合驱的技术已经在油田大规模应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工艺采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聚、含油的采油废水。目前经过大庆油田的常规沉降、过滤工艺处理之后的废水,含油、含聚量较高,不能用于配制聚合物或回注。由此,本文提出利用超滤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改善水质,将超滤滤后水进行回注地层或作为聚合物配制用水,实现油田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试验在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进行,试验原水系经过二次沉淀、二次过滤的含聚采油废水。原水质指标为,悬浮物含量:8.217.5mg/L,含油量:2.611.5mg/L,聚合物含量:210390mg/L。试验结果表明,陶瓷膜对含聚采油废水中许多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明显。渗透液中悬浮物含量<1.0 mg·L-1,含油量<1.0 mg·L-1,悬浮物去除率>85%,浊度去除率>92%,悬浮物粒径中值在渗透液中不能检出;对石油类的去除率>90%;聚合物的去除率为80%95%;COD的去除率为80%85%。通过对陶瓷膜表面污染物质成分的分析,采用浓度配比为1.0%LAS和0.5%NaOH等混合药剂对超滤膜进行清洗,可以使膜通量得到较好的恢复。维持料液温度为36℃40℃时,陶瓷膜超滤系统的各项操作参数优化为:操作压力为0.15MPa,膜面流速为4.70m/s,浓缩倍数为3倍。改性PVDF超滤膜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出水水质较好,悬浮物<0.4mg/L,出水浊度均<1NTU,含油量<1.0 mg/L,含聚量<40 mg/L,渗透出水COD值8090 mg/L、去除率在8094%。当废水温度在36℃40℃时,改性PVDF超滤系统最佳工况为跨膜压差为0.10MPa,膜面流速为2.5m/s,浓缩倍数为2倍。最后,通过经济性分析,改性PVDF超滤膜系统的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均低于陶瓷膜系统。综合考虑,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采油废水更经济实用。运用超滤对大庆采油废水进行除污染处理效果理想。该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减轻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降低了自来水的用量,环保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着。

二、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2)永磁式磁化水砂浆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水泥的应用及其发展
        1.1.2 水泥外加剂使用与缺陷
        1.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磁化水技术研究
        1.2.2 国内磁化水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化水的性质与试验分析
    2.1 磁化水机理分析
        2.1.1 单个水分子结构
        2.1.2 水分子团簇结构
        2.1.3 水分子的活化
        2.1.4 磁化机理及磁化水的性质
    2.2 磁化水路的设计与搭建
        2.2.1 磁化装置的分类
        2.2.2 磁化器设计与制作
        2.2.3 磁化水路的搭建
    2.3 磁化水性能测试试验及结果分析
        2.3.1 试验安排
        2.3.2 表面张力试验及结果分析
        2.3.3 电导率试验及结果分析
        2.3.4 p H值试验及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砂浆增强机理及试验方案设计
    3.1 磁化水增强水泥拌合物性能机理
    3.2 砂浆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计划
    3.3 试验准备
        3.3.1 原材料
        3.3.2 试验条件控制
        3.3.3 配合比的设计
        3.3.4 搅拌工艺的设计
        3.3.5 试件养护
    3.4 试验设备及仪器
        3.4.1 砂浆高速搅拌机
        3.4.2 检测项目和仪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砂浆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含气量的测试与分析
        4.1.1 砂浆标号对含气量的影响
        4.1.2 磁处理装置对含气量的影响
        4.1.3 水质对砂浆含气量的影响
    4.2 稠度的测试与分析
        4.2.1 砂浆标号对稠度的影响
        4.2.2 磁处理装置对稠度的影响
        4.2.3 水质对砂浆稠度的影响
    4.3 分层度的测试与分析
        4.3.1 砂浆标号对分层度的影响
        4.3.2 磁处理装置对分层度的影响
        4.3.3 水质对砂浆分层度的影响
    4.4 表观密度的测试与分析
        4.4.1 砂浆标号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4.4.2 磁处理装置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4.4.3 水质对砂浆表观密度的影响
    4.5 抗压强度的测试与分析
        4.5.1 砂浆标号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5.2 磁处理装置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5.3 水质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4.6 减水泥试验结果与分析
    4.7 电镜扫描(SEM)结果与分析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精馏实验与过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生物柴油
        1.2.1 生物柴油的定义与特点
        1.2.2 制备生物柴油原料的选择
        1.2.3 生物柴油制备方法
        1.2.4 现有制备工艺概述
        1.2.5 反应-分离工艺制备生物柴油
    1.3 反应精馏
        1.3.1 反应精馏简介
        1.3.2 反应精馏的应用
        1.3.3 反应精馏流程模拟
    1.4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脂肪酸和甲醇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间歇反应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2.3 分析方法
        2.3.1 脂肪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2.3.2 甲醇和脂肪酸酯的定量分析方法
        2.3.3 水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外扩散的影响
        2.4.2 内扩散的影响
        2.4.3 醇酸摩尔比的影响
        2.4.4 反应温度的影响
        2.4.5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酯化连续反应精馏实验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装置
        3.2.1 催化分离内构件
        3.2.2 连续反应精馏塔
    3.3 分析方法
    3.4 实验方案设计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应精馏制备生物柴油的模拟研究
    4.1 稳态模拟
        4.1.1 体系物性参数
        4.1.2 反应动力学模型
        4.1.3 热力学模型
        4.1.4 反应精馏工艺流程
    4.2 模型可靠性验证
    4.3 反应精馏过程设计与分析
        4.3.1 醇酸进料比的影响
        4.3.2 回流比的影响
        4.3.3 进料位置
        4.3.4 理论塔板数
    4.4 过程优化与流程设计
        4.4.1 RD1 塔设计优化
        4.4.2 T1 进料位置与塔板数
    4.5 与传统生产工艺的对比
        4.5.1 CO_2排放计算方法
        4.5.2 经济分析方法
        4.5.3 与传统工艺对比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运营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2.1 运营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
        2.1.1 成本控制
        2.1.2 运营成本控制
    2.2 运营成本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2.2.1 运营成本控制的内容
        2.2.2 运营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2.2.3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工艺流程介绍
        3.1.3 运营流程介绍
    3.2 公司运营成本控制现状
        3.2.1 运营成本现状
        3.2.2 运营成本控制基本情况
    3.3 公司运营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运营成本控制组织架构不合理
        3.3.2 运营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3.3.3 运营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
        3.3.4 运营成本控制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3.4 公司运营成本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3.4.1 员工责权利不统一
        3.4.2 成本控制主体不完整
        3.4.3 运营成本控制系统不健全
第四章 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方案
    4.1 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4.1.1 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的目标
        4.1.2 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的原则
    4.2 全面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4.2.1 制定目标运营成本
        4.2.2 目标运营成本分解
        4.2.3 目标运营成本控制
        4.2.4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
    4.3 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的内容
        4.3.1 优化运营成本控制组织架构
        4.3.2 完善运营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4.3.3 健全运营成本控制监督考核机制
第五章 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5.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2 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
    5.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调查问卷
附录 B 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致谢
作者简历

(5)煤层气污水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层气污水系统处理流程及工作原理
    1.1 煤层气污水处理系统关键设备及作用
    1.2 污水处理系统工作原理
2 煤层气污水化验结果分析
3 结论
    3.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2 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 实验及数据分析

(6)太阳能强化消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紫外消毒历史与应用概况
        1.2.1 消毒技术概述
        1.2.2 国内外相关消毒标准
        1.2.3 氯消毒
        1.2.4 二氧化氯消毒
        1.2.5 臭氧消毒
        1.2.6 氯胺消毒
        1.2.7 紫外线消毒
        1.2.8 紫外消毒技术与其它消毒技术的比较
    1.3 紫外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
        1.3.1 紫外线消毒研究现状
        1.3.2 紫外线消毒的发展
    1.4 课题来源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设计
        2.1.1 紫外线消毒器的常规形式
        2.1.2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的设计理念
        2.1.3 太阳光聚焦系统
        2.1.4 实验装置流程介绍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水样
        2.2.2 紫外光源
        2.2.3 试验材料
第三章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的水力特性分析
    3.1 水力特性理论分析
        3.1.1 理想紫外线消毒反应装置的水力条件
        3.1.2 水力特性参数
    3.2 水力参数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雷诺数的分析
        3.2.2 水力停留时间的分析
        3.2.3 进出口方向设置对水力特性参数的影响
        3.2.4 雷诺数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强化消毒试验效能研究
    4.1 试验概述
        4.1.1 试验内容和目的
        4.1.2 紫外线剂量及消毒水平的表示方法
    4.2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
        4.2.1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对大肠杆菌的灭活试验
        4.2.2 装置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能
    4.3 三种生物负荷下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的灭活效能
        4.3.1 大肠杆菌在三种生物负荷下的灭活效能
        4.3.2 枯草芽孢杆菌在三种生物负荷下的灭活效能
    4.4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的杀菌动力学研究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用于细菌去除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5.1 太阳能强化消毒装置中紫外线强度对细菌去除的影响
        5.1.1 紫外线强度对细菌去除的影响
        5.1.2 低紫外线强度对细菌去除的影响
    5.2 过流次数对细菌去除效果的影响
    5.3 浊度对细菌去除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去除模拟废水中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放射性废水概述
        1.1.1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分类
        1.1.2 放射性废水的危害
        1.1.3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
        1.1.4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新技术
        1.1.5 小结与展望
    1.2 含铯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1.2.1 化学沉淀法
        1.2.2 离子交换/吸附法
        1.2.3 蒸发法
        1.2.4 萃取法
        1.2.5 膜法
        1.2.6 生物法
        1.2.7 小结与展望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亚铁氰化铜的制备
        2.1.1 材料与设备
        2.1.2 制备方法
    2.2 亚铁氰化铜吸附铯的烧杯试验
        2.2.1 单级吸附试验装置与方法
        2.2.2 二级逆流吸附试验装置与方法
    2.3 亚铁氰化铜吸附铯的小试试验
        2.3.1 试验装置
        2.3.2 试验装置的运行方式
    2.4 主要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
第三章 亚铁氰化铜的表征及其对铯的吸附性能
    3.1 亚铁氰化铜的表征
        3.1.1 分子式的确定
        3.1.2 形貌分析
        3.1.3 颗粒尺寸分布
    3.2 吸附动力学
        3.2.1 试验结果
        3.2.2 吸附动力学模型
        3.2.3 吸附控制过程判断
    3.3 吸附热力学
        3.3.1 吸附等温线
        3.3.2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3.4 影响亚铁氰化铜对铯去除效果的因素
        3.4.1 温度的影响
        3.4.2 pH 值的影响
        3.4.3 竞争离子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规吸附-微滤工艺小试试验
    4.1 小试试验的工艺参数
        4.1.1 工艺的主要运行参数
        4.1.2 吸附剂的投加方式
        4.1.3 吸附时间的确定
        4.1.4 出水的取样方法及相关指标的检测频率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铯的去除效果
        4.2.2 处理水量及浓缩倍数
        4.2.3 浊度的变化
        4.2.4 pH 值的变化
        4.2.5 相关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
        4.2.6 氰化物的浓度
        4.2.7 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
        4.2.8 膜比通量的变化与膜污染
    4.3 小试试验的改进
        4.3.1 亚铁氰化铜投加量为 40 mg/L的小试试验
        4.3.2 亚铁氰化铜投加量为 20 mg/L的小试试验
    4.4 亚铁氰化铜不同投加量下的试验结果对比
    4.5 小试试验与烧杯试验对铯的去除效果比较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级逆流吸附烧杯试验
    5.1 预备试验
        5.1.1 吸附等温线
        5.1.2 解吸附试验
    5.2 理论计算结果与讨论
        5.2.1 二级逆流吸附出水铯浓度的计算方法
        5.2.2 不同初始铯浓度下Freundlich常数的计算方法
        5.2.3 不同稀释因子下出水铯浓度的计算结果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稀释因子分别为 0.7 和 0.4 时的试验结果
        5.3.2 二级逆流吸附与常规单级吸附中铯的去除效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小试试验
    6.1 工艺的主要运行参数
    6.2 F值为 0.7 时的试验结果与讨论
        6.2.1 铯的去除效果
        6.2.2 浊度的变化
        6.2.3 pH 值的变化
        6.2.4 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
        6.2.5 膜比通量的变化
    6.3 F值为 0.4 时的试验结果与讨论
        6.3.1 铯的去除效果
        6.3.2 浊度的变化
        6.3.3 pH 值的变化
        6.3.4 膜分离器内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
        6.3.5 膜比通量的变化
    6.4 两种工艺的小试试验结果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生物活性炭处理X-3B模拟染料废水的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印染废水概述
        1.1.1 印染废水概况
        1.1.2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1.2 生物活性炭技术概述
        1.2.1 生物活性炭原理
        1.2.2 生物活性炭的应用
        1.2.3 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1.3 用于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的 DGGE 技术概述
        1.3.1 DGGE 原理
        1.3.2 DGGE 的应用
        1.3.3 DGGE 的注意事项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2 菌种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器皿
        2.1.3 其他材料
        2.1.4 培养基
        2.1.5 溶液
    2.2 实验方法
        2.2.1 活性艳红 X-3B 降解菌的筛选
        2.2.2 菌种保藏
        2.2.3 真菌的菌种鉴定
        2.2.4 细菌的菌种鉴定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活性艳红 X-3B 降解菌筛菌结果
        2.3.2 真菌菌种鉴定结果
        2.3.3 细菌菌种鉴定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3 高效生物活性炭装置对模拟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CODcr 标准曲线的制作
        3.2.2 生物活性炭装置的构建与试运行
        3.2.3 高效生物活性炭装置的效果检验
    3.3 实验结果
        3.3.1 试运行
        3.3.2 高效生物活性炭装置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
    3.4 小结与讨论
4 生物活性炭内部原核生物分布的 PCR-DGGE 浅析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微生物
        4.1.2 仪器设备
        4.1.3 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DNA 的准备
        4.2.2 PCR
        4.2.3 DGGE 电泳
    4.3 实验结果
        4.3.1 基因条带分析
        4.3.2 PCR 产物分析
        4.3.3 DGGE 条带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本论文主要英文缩写表
    附录二: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1 绪论
    1.1 制药工业废水及其危害
        1.1.1 我国的制药工业废水
        1.1.2 制药废水的组分及性质
        1.1.3 制药废水的危害
    1.2 东北制药集团制药废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2.1 废水的来源
        1.2.2 水质特征
        1.2.3 东药集团综合制药废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1 物化处理技术
        1.3.2 生物处理技术
        1.3.3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东药集团制药生物处理工艺的开发
        1.4.1 复合水解酸化工艺研究
        1.4.2 复合好氧处理工艺选择
        1.4.3 传统UNITANK 工艺及其不足
        1.4.4 复合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提出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5.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2 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2.1 生物处理技术小试试验
        2.1.1 试验废水来源及水质情况
        2.1.2 试验研究及分析化验方法
        2.1.3 各工艺试验装置及试验
        2.1.4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5 小试试验结论
    2.2 生物处理中试试验
        2.2.1 处理规模及试验装置
        2.2.2 试验方法
        2.2.3 反应器的启动
        2.2.4 反应器技术参数试验
        2.2.5 稳定运行试验结果及讨论
    2.3 本章小结
3 综合制药废水处理系统污染物成分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3.1 试验材料及装置
    3.2 试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驯化阶段各指标分析
        3.3.2 稳定运行时处理效果
        3.3.3 降解产物分析
    3.4 各处理构筑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3.4.1 微生物相镜检分析
        3.4.2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3.4.3 各处理构筑物微生物群落代谢强度的变化
        3.4.4 各处理构筑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3.4.5 各处理构筑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PCA)
    3.5 本章小结
4 生物处理工程配套技术试验
    4.1 曝气头性能试验
        4.1.1 试验部分
        4.1.2 结果与讨论
        4.1.3 结论
    4.2 陶粒滤料筛选试验
        4.2.1 试验部分
        4.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3 结论
    4.3 剩余污泥的处理及综合利用试验
        4.3.1 试验方法
        4.3.2 结论与分析
        4.3.3 结论
    4.4 气体净化工艺试验研究
        4.4.1 试验部分
        4.4.2 试验结论与分析
    4.5 再生回用处理试验研究
        4.5.1 试验方法与工艺流程
        4.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化
    5.1 综合制药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
        5.1.1 废水水质及水量
        5.1.2 工程概况
        5.1.3 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5.1.4 工艺流程
        5.1.5 单元工艺参数
    5.2 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运行
        5.2.1 生产调试
        5.2.2 生产运行
    5.3 综合制药污水再生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5.3.1 设计水量与水质
        5.3.2 再生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5.4 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综合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作者简介、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10)陶瓷膜与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采油废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油田采油技术发展的三阶段
        1.1.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现状
        1.1.3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存在的问题
    1.2 聚合物驱采出水回用解决方法
        1.2.1 聚合物驱采出水的性质
        1.2.2 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回注技术现状
        1.2.3 大庆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处理现状
        1.2.4 大庆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存在问题
    1.3 膜分离技术在油田污水中的应用
        1.3.1 膜的概念及分类
        1.3.2 膜组件
        1.3.3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简介
        1.3.4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3.5 膜分离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发展
        1.3.6 大庆油田解决污水配制聚合物的途径及问题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本课题的意义
第2章 陶瓷膜处理采油废水小试
    2.1 陶瓷膜超滤装置设计
        2.1.1 超滤膜基本工作原理
        2.1.2 超滤过程的基本模型
        2.1.3 膜分离技术的选用、超滤膜材料及膜组件
        2.1.4 陶瓷膜超滤装置及实验方法
    2.2 陶瓷膜试验原水水质及检测方法
        2.2.1 试验原水
        2.2.2 试验检测方法
    2.3 陶瓷膜膜通量实验
        2.3.1 清水通量试验
        2.3.2 采油废水试验
    2.4 陶瓷膜对该采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2.4.1 悬浮物和浊度的去除
        2.4.2 石油类和聚合物的去除
        2.4.3 有机物的去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性PVDF膜处理采油废水小试
    3.1 改性PVDF超滤装置设计
        3.1.1 超滤膜基本工作原理和模型
        3.1.2 超滤膜材料及膜组件
        3.1.3 PVDF超滤膜装置
        3.1.4 试验原水
        3.1.5 试验检测方法
    3.2 PVDF超滤膜通量实验
        3.2.1 清水通量试验
        3.2.2 采油废水试验
    3.3 PVDF超滤膜对该采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3.3.1 悬浮物和浊度的去除
        3.3.2 石油类和聚合物的去除
        3.3.3 有机物的去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膜污染与清洗
    4.1 膜污染的机理
    4.2 超滤膜污染分析
        4.2.1 污染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4.2.2 陶瓷膜污染膜物质的成分分析
    4.3 超滤膜污染的清洗和再生
        4.3.1 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4.3.2 陶瓷膜清洗再生试验
        4.3.3 PVDF超滤膜清洗再生试验
    4.4 陶瓷膜水反洗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种膜系统处理采油废水经济评价
    5.1 两种膜系统运行参数对比
    5.2 两种膜系统处理采油废水经济分析
        5.2.1 陶瓷膜处理采油废水经济分析
        5.2.2 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采油废水经济分析
        5.2.3 两种膜系统处理采油废水经济分析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LF煤层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廖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永磁式磁化水砂浆性能试验研究[D]. 王若飞. 长安大学, 2021
  • [3]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精馏实验与过程设计[D]. 赵润南. 天津大学, 2020
  • [4]铭禹污水处理公司运营成本控制优化研究[D]. 潘道凌. 兰州大学, 2020(01)
  • [5]煤层气污水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J]. 张景辉,罗雷,张惠南,王军,张永琪,苗存龙. 中国煤层气, 2020(01)
  • [6]太阳能强化消毒技术研究[D]. 王俊琳.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7)
  • [7]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去除模拟废水中铯的研究[D]. 韩非. 天津大学, 2012(06)
  • [8]生物活性炭处理X-3B模拟染料废水的初步探究[D]. 桂震. 武汉纺织大学, 2012(08)
  • [9]综合制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化技术研究[D]. 刘峰. 吉林大学, 2008(11)
  • [10]陶瓷膜与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采油废水试验研究[D]. 张学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标签:;  ;  ;  ;  

美国正在试验新的采出水处理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