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陈根定

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陈根定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

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陈根定[1](2019)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为9例年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同胞HLA结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并发症情况,移植后观察近期情况,采用40d、180d以及360d短片段重复序列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所有患者需接受供者外围MNC细胞数以及CD34~+细胞,ANC平均增加到0.5×10~9/L用时为14.5d,PLT平均增加到20×10~9/L用时为23.5d。所有患者中有2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MV血症出现5例,更昔洛韦治疗出现效果,1例曲霉菌性肺炎和2例念珠菌肠炎,抗真菌治疗后治愈,2例出血性膀胱炎,2例口腔溃疡。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造血功能恢复快,移植效率高,并发症少,为了在其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刘雄雄,刘铁强,郭梅,孙琪云,乔建辉[2](2017)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 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 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刘雄雄[3](2017)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AL复发与移植前后免疫残留水平的关系,确定用来预测NST后AL复发的免疫残留最佳界值,评价依据免疫残留输注原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DSI)和减停免疫抑制剂的早期干预措施预防白血病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移植前35天内有免疫残留结果,移植后定期监测免疫残留。应用ROC曲线分析NST前与NST后免疫残留预测AL复发的价值和并确定最佳界值。低水平免疫残留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免疫残留均<0.2%),高水平免疫残留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免疫残留,至少一次≥0.2%),比较两组的复发率。探索可能影响AL复发的相关因素。将免疫残留大于或等于界值的病例分为DSI同时减停免疫抑制剂组及未给予DSI而有减停免疫抑制剂两组,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NST后AL2年累积复发率(CIR)为21.56%,复发组及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是81.8%和45%(P=0.036)。NST前免疫残留与疾病复发的ROC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为0.53(P=0.783),NST后免疫残留与疾病复发的ROC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为0.864(P<0.001),NST后免疫残留预测复发的最佳界值为0.2%。低水平免疫残留与高水平免疫残留组2年CIR分别是6.1%和50%(P=0.001)。NST后免疫残留以0.2%为界值,预测AL复发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7.5%。多因素分析表明:NST后高水平免疫残留是AL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免疫残留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免疫残留组的5.84倍(P=0.036)。高水平免疫残留组中,DSI同时减停免疫抑制剂者1/4复发,未给予DSI而有减停免疫抑制剂5/9复发(P=0.559)。结论1.NST后免疫残留与AL复发率明显相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是预测NST后AL早期复发的重要手段。2.NST后AL复发患者,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3.本研究结果提示NST后免疫残留≥0.2%预测AL复发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判断白血病移植后早期复发、并指导临床尽快采取干预措施的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汪少飞,黄雅静,余长林,孙琪云,乔建辉[4](2015)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S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方法:14例有血缘相关HLA全相合的SAA患者接受NST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SAA-Ⅰ型,6例为SAA-Ⅱ型。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FIUD)+环磷酰胺(CTX)+抗人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Cs A)或他克莫司(FK506)联合霉酚酸酯(MMF)。结果:14例患者移植过程顺利,14例患者造血均获得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中位恢复时间为移植后9 d,血小板数≥20×109/L中位恢复时间为移植后13 d;在移植后14 d均获得完全植入,且多次复查骨髓均为完全供者型;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在移植后70 d发生急性皮肤GVHD(Ⅰ度),1例患者于移植后1年发生慢性肝脏GVHD(Ⅰ度),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无1例患者发生Ⅱ度以上GVHD;9例患者出现细菌和真菌混合性感染和(或)病毒感染,中位感染时间为移植后54 d,经过对症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得到有效控制。中位随访54.5个月(5-144个月),12例患者现在无病存活,2例患者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SAA安全可行,但要加强对感染的监测和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李亚军,易平勇,孙中义,欧阳周,刘晰宇[5](2014)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初步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NST治疗T细胞淋巴瘤3例,均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的同胞供给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马利兰+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环孢素联合短疗程甲氨喋呤。结果 3例患者造血均获快速重建,无急性GVHD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慢性GVHD,经泼尼松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移植后随访时间分别为:22个月、16个月、11个月。1例患者于移植后12个月复发,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再次完全缓解,其余2例患者仍无病生存。结论 NST治疗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可为治愈T细胞淋巴瘤提供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张永平,胡凯勋,孙琪云,乔建辉,郭梅[6](2014)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NST后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抢先治疗提供参考。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80例在本院血液科行NST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NST后62/80例发生CMV感染(77.5%),首次检出CMV-DNA阳性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5 d(17-133),经抢先治疗后,移植后100 d内CMV病累积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预处理方案中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合并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及移植前有真菌感染病史均为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CMV血症及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是CMV病的危险因素。合并Ⅱ-Ⅳ度aGVHD 23例患者CMV感染率为91.3%(21/23),但与0-I度aGVHD组的CMV感染率71.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MV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有可能增加NST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容易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伴发。移植后亦应当重视对其它疱疹病毒及真菌的监测及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谭雅,徐双年,李茜,陈洁平[7](2014)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已完成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对已完成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5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收集NST方案与非NST方案治疗已完成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效果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6月13日。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包括1961例患者,其中NST组626例,非NST组13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NST方案相比,NST方案在完全缓解率[RR=1.29,95%CI(1.13,1.48),P=0.0002]和治疗相关死亡率[RR=3.40,95%CI(2.27,5.07),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生存率[HR=1.06,95%CI(0.78,1.44),P=0.69]和无进展生存率[HR=0.92,95%CI(0.76,1.11),P=0.39]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T方案较非NST方案对已完成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未见显着提高。因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推荐NST作为已完成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张永平[8](2014)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CMV感染、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评价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NST后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指导抢先治疗的临床作用及特点,分析影响抢先治疗成功率的因素及抢先治疗结果对CMV病发生率、NST后总生存率的影响,为NST后CMV感染及CMV病的诊断、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80例N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白细胞CMV-DNA检测数据,分析患者临床体征、RT-PCR检测结果、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CMV感染抢先治疗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CMV感染的转归对CMV病发生率和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 NST后62/80例发生CMV感染(77.5%),首次检出CMV-DNA阳性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5d(17~133),经抢先治疗后,移植后100天内CMV病累积发生率为11.3%;2.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预处理方案中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 Genzyme公司生产)、合并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及移植前有真菌感染病史均为CMV感染的危险因素;3.单因素分析提示CMV血症及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是CMV病的危险因素。合并Ⅱ~Ⅳ度aGVHD23例患者CMV感染率91.3%(21/23),但与0~I度aGVHD组的CMV感染率71.9%(41/57)无统计学差异(P=0.06);4.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MV病相关的危险因素;5.62例CMV感染患者共检测出291例次外周血白细胞CMV-DNA阳性;其中1次感染者51例,2次感染者10例,3次感染者1例;6.移植后白细胞植活时间与首次发生CMV感染的时间不存在相关性(r=0.005,P=0.597)。7.62例首次CMV感染患者,59例给予抢先治疗,其中44例达CR(完全缓解),总有效率74.6%,3例未治疗患者有1例自然转阴;8.抢先治疗有效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两种情况,有12例CMV-DNA快速转阴(两周内),转阴中值9d(7-14),32例对治疗反应较慢,CMV-DNA转阴中值为22d(15-115);9.抢先治疗有效患者,CMV-DNA阳性持续时间与CMV-DNA最大载量有关(r=0.286,P<0.05),而与CMV-DNA初始载量无关(r=0.035,P=0.222);10.无CMV病组与CMV病组的CMV-DNA初始拷贝数及CMV-DNA最高拷贝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II~IV度aGVHD、初始更昔洛韦治疗无效或因严重药物毒性调整为膦甲酸钠后对抢先治疗的疗效产生不利影响。单因素分析还发现CMV-DNA载量影响抢先治疗疗效,而在多因素分析中未获得相同结论;12.抢先治疗后CMV-DNA转阴组CMV病发生率明显比治疗未转阴组低(4.5%vs46.7%,P<0.05);13.治疗或未治疗后CMV-DNA未转阴的患者,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比CMV-DNA转阴的患者低(0%VS66.7%,P<0.001)。【结论】NST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有可能增加NST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容易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伴发。移植后亦应当重视对其它疱疹病毒及真菌的监测及预防。NST患者的CMV感染发生率仍然很高,RT-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MV-DNA对监测NST后CMV感染情况及指导抢先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抢先治疗成功与否影响NST预后。(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12)

董征,乔建辉,余长林,孙琪云,胡锴勋[9](2014)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 14例有血缘相关HLA相合的MDS患者接受NS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Flud)+环磷酰胺(CTX)+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骨髓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为:在MDS-RA患者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基础上加用马利兰(Bu)。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CSA)联合霉酚酸酯(MMF)。结果 13例患者造血均获得快速重建,1例造血未恢复。中性粒细胞在术后第9~12天恢复到0.5×109/L以上,12例患者血小板在术后第11~21天恢复到30×109/L以上。14例中12例完全植入,2例混合嵌合植入,其中1例经过二次移植后达到完全植入,另1例在移植后2个月发生移植排斥,移植后70d因脑出血死亡。1例发生急性Ⅱ度肠道GVHD,经静脉给予他克莫司(FK506)和甲泼尼龙治疗后病情控制,但患者在后期应用FK506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持续发作,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14例中未见慢性GVHD和间质性肺炎发生。随访36~133个月,11例患者现无病存活,其中10例存活60个月以上,3例死亡。结论 NST治疗MDS安全可行,可为治愈MDS提供新手段。(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孙静,张慧娟,朱红文[10](2013)在《淋巴瘤清髓与非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巴瘤清髓与非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淋巴瘤清髓与非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淋巴瘤清髓与非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2年无病生存期(PFS)患者数量、达到2年总生存期(OS)患者数量的差异。结果:符合纳入达到2年PFS总样本量标准的共4篇文献,576例;其中非清髓组275例,其中达到2年PFS患者125例;清髓组301例,其中达到2年PFS患者146例;合并RR=0.99,95%可信区间(0.84-1.17)。符合纳入达到2年OS总样本量标准的共5篇文献,664例;其中非清髓组315例,其中达到2年OS患者162例;清髓组349例,其中达到2年OS患者161例;合并RR=1.25,95%可信区间(0.89-1.76)。结论:淋巴瘤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淋巴瘤非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2年PFS、OS两组患者人数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3年03期)

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 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 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根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刘雄雄,刘铁强,郭梅,孙琪云,乔建辉.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

[3].刘雄雄.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7

[4].汪少飞,黄雅静,余长林,孙琪云,乔建辉.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

[5].李亚军,易平勇,孙中义,欧阳周,刘晰宇.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初步临床观察[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6].张永平,胡凯勋,孙琪云,乔建辉,郭梅.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

[7].谭雅,徐双年,李茜,陈洁平.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已完成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

[8].张永平.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9].董征,乔建辉,余长林,孙琪云,胡锴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

[10].孙静,张慧娟,朱红文.淋巴瘤清髓与非清髓性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eta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

标签:;  ;  ;  

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论文-陈根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