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陈爱萍(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上海200000)
【摘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深层次地合作,建立培养中职生职业能力"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与效益。本文对电气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实践运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所必须注重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3-057-02一、电气专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意义
电气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知识面广、技术更新快的专业。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具备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电气专业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因此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训项目都要具备足够的现代科技含量,时刻把脉日新月异的变化。校企合作正是利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建立以产业对接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与生产岗位脱节问题,避免即使有了中、高级技能证也不能或不敢独立操作的局面。同时解决校内实训设施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问题,避免盲目投入与资金浪费。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具备形式多样、组织管理复杂等特点,能够为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因此强化对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摆脱传统的教学体系,摸索一套有利于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将具重要意义。
1.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市教委牵头组织下,多个开设电气专业的中职校对5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报告中发现传统技术正在逐步被更新和淘汰。如继电器正在被可编程控制器所代替;控制系统由模拟式向数字式过渡;单机控制向网络控制过渡;电气控制装置向系列化、模块化、小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日趋增多,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面更宽泛。企业对电气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是:除掌握新技术(如PLC、计算机、变频器)外,还应强化专业技能和其它综合能力,如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是多数职业学校在现有的专业培养中没有开展或被忽略的。所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有助于学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弥补学生在校内培养过程中的不足
校外实习使学生直接面对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群,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弥补校内培养的不足。校外实习具有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既可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练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帮助老师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企业等工作。起到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作用,有助于长期稳定发展。
3.搭建教师下厂实践平台
国家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目前没有出台专门的、成熟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下厂实习目前是提高职业技能的最好方式,种种原因阻绕了这一工作的开展,企业出于管理因素也不愿接受教师下厂实践,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提高企业对教师下厂实践的接纳度,从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充分认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相互关系,深层次地改革学校教学体制。在全市范围内我校率先实行"学制三年,最后学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在"德育为本会做人,技能为先会做事"的培养理念指导下,一方面投入巨资建设管理一流、设备精良的现代化技能实训中心,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教学的比例。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让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起到真正的杠杆作用。
1.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多种形式并驾齐驱,其中包括校外顶岗实习、企业冠名班,还有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产教结合等。丰富多彩的合作方式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我校挂牌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除了吸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最后学年的顶岗实习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进入单位进行短期的实习培训,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目前,我校与100多家社会知名度高、企业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建立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挂牌的校外实习基地有46家,其中电气专业有18家,占总数的39.1%。
2.以双赢为目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上海市天灵开关厂是我校首个校外实训基地挂牌单位。通过合作,双方共同探索教学模式、共同调整教学计划,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和质量控制,共同选用、编写有特色的教材和实践指导书。注重理论内容少而精,实训操作零距离贴近岗位需求。开设课程除了相关专业知识外,还有企业文化、开关成套设备加工工艺、高、低压开关柜装配与操作、开关柜的一、二次调试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对工作岗位有了真实体会和归属感。而企业对参与培养的学生也有更深的了解,有利于找到适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材,双方默契程度大大提高。据近几年的统计表明,天灵开关厂的实习、就业率平均高达98%。在此基础上,电气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多种形式在各家企业相继建设扎根。如"通用汽车班"、"大众变速班"、"ABB电器班"、"飞利浦照明班"等等。
3.关注政策,紧抓机遇
2006年,市教委和市劳保局在全市职业学校推行"校企合作"项目,参与项目的企业与学生均可享受政府补贴,我校和二十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这个项目,感受在政府重视和推进下,相关制度及政策正逐步完善,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保障。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规定,培训经费可以享受有关税收政策,这一政策对校外实训基地上实习、就业的学生和企业带来福音,企业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岗位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2008年,嘉定区政府牵头区内各职业学校和当地知名企业组建职教集团,在这崭新的平台上充分发挥政策作用,为校企合作的发展带来崭新的契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校企双方未能主动参与
国外校企合作取得很好成效,其运行过程中均有法律、政策、经费的充分保障。德国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国家为其配套、投资,全方位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而我国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职业教育,国家也出台《职业教育法》。但在现行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下,教育部的诸多文件及相关所有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有义务与职业学校合作、企业不受制度约束。校企合作仅仅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无法保障共同参与开发,建设良性长久的合作关系。缺少合作企业的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训平台,无法丰富教师专业实践经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更无法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企业等工作。
2.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和持久
(1)学生管理不到位,校外实训基地变成"散放"基地
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专业管理、服务和指导。目前,学校老师因为体制、人力、精力等因数无法进入企业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训并实时跟踪、指导,综合管理相对薄弱,学生"散放"现象比较严重,既浪费了一年的学习时间,又破坏了学校在企业中的形象,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久。
(2)企业管理不到位,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
企业缺乏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实习管理机制和带教师傅的激励机制,无法兼顾企业生产经营和学校教学之间的关系。据调研所知,即使在正规大型的企业中,由于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带教师傅稍不尽责,实习学生从岗位上流失的可能性就大大上升,校外实训基地就形同虚设,无法正常可持续发展。
3.缺乏正确的评价机制和人生价值观,难保校企双方共同受益
人口红利的享受,使企业在短期内忽略了人材培养的重要性,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紧迫性,更缺乏对技能型人才的评价机制。
受个人认知能力及社会偏见的影响,中职生普遍存在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又盲目追求高收入,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用嘉宝电器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中发现,企业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管理规范,技能型人才紧缺。他们在设备改造过程中,大胆启用中职生,让他们全程参与学习与实践,但是实习结束学生没有与企业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理由是收入太低,工作太辛苦。这样的情况为数不少,企业蒙受很大的损失。以上情况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四、应对策略
1.抓机遇,促发展,校企合作开创新局面
示范校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带来契机。通过进入企业宣传建设内容,展示建设发展目标,让企业了解学校和学生,对学校和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召开企业主管人员年会,倾听呼声,邀请共同参与机制建设。每年春季,邀请企业参与校园招聘会,利用这一平台,企业走进学校,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素质、校园文化。通过招聘面试,学生零距离地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需求、自己综合水平,为职业生涯迈开第一步。2013年共有106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2200个岗位,全年实习岗位与实习生人数之比为6:1。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惊诧不已,没想到社会偏见中的中职生居然成了企业的香饽饽。
人口红利的减弱,必将会使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此,学校统筹安排职前教学和职后培训,首先为毕业学生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开辟通道,其次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平台。据学校培训部统计,近两年为企业培训初级和上岗证总人数为316人,培训费用将近63万。在政策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借鉴各种办学模式,利用企业生产场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统筹规划,明确功能,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对学生强调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指导老师提出明确要求、管理任务,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协议书,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真实的雇主评价制。校外实践环节采用真实的生产管理形式,直接引入和使用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岗位能力项目要素的标准和科学管理机制。
探索教师下厂实践策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学校积极开展动员、领导亲自慰问、建立津贴发放制度,实施考核、监督等一系列措施,规范有序地保证教师职业技能不断提升。
3、建设评价机制,培养正确价值观,学校与企业任重道远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简称"双证融通"),它具有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校企共同考核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邀请企业、行业人员制定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实践能力要求有机结合,以学生的操作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作为评定的依据。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这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
"企业驻校办公机制"把校外的专家、老师傅请进学校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设置,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亮点,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学校与企业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任重而道远的路上共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柏芹.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
[2]霍汉平.等.依靠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J].现代电子技术,2004,(17)
[3]张俊英.学校与企业[a]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37)
[4]李栋学.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职教论坛,2006,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