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性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活基本处于缺失状态,这不利于农村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师资薄弱是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上缺乏和性健康教育素养偏低两大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教师自身传统性教育观的影响,也有教师教育培养的问题,和相关部门的激励、督促机制的缺乏。因此,解决农村小学性健康师资问题就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转变传统性教育观,二是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三是建立相关的激励、促进机制。

关键词:农村小学;性健康;师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4-0055-03

性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7年,国家发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进行性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我国儿童性健康教育还处于倡导时期,发展缓慢,尤其是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不利于农村儿童心身的健全发展。制约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资因素是关键。因此,本文试探讨农村性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性健康教育师资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表现

师资薄弱是我国儿童性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这种情况在在农村小学校尤其为甚,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性健康教育师资缺乏

笔者就四川绵阳、成都、南充、乐山、广安等地区的农村小学随机抽取了近300名教师,以开放问答和闭卷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发现性健康教育师资非常缺乏,所有教师都表示自己学校没有专职性健康教师,仅有19%的学校有相关的性健康教育,一般由校医、心理健康课、生命生活与安全课、品德课、科学课或班主任教师兼任。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部分学校甚至从未开展过性健康教育。笔者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还发现,有些教师有意无意地会在适当的机会进行相关的性健康教育。但这些教师基本上不是专门的教育学或心理学或医学专业出身,而是来自其他学科领域,自己都不明白该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师资的性健康教育素养偏低

性健康教育素养就是教师从事性健康教育活动应该具有的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教师应具有的相关性健康知识、性健康教育理念和性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笔者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师资性健康素养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性健康教育理念落后

在笔者的调查中,对于“您是否同意我国的性教育已经很落后?”有88%的教师选择同意;对于“你是否支持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有96%的教师选择支持。这表明,许多教师已意识到现在的性健康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应重视学校性健康教育活动。对“如果您支持,请问您主张从几年级开始?”的回答,有65%选择高年级(5-6年级),有33%选择中年级(3-4年级),仅有14%选择低年级(1-2年级)。这表明许多教师已认识到现在高级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忽视中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教育,则显示出对性健康教育认识的不足。有研究表明,现在的学生已经较早地碰到了性的内容,对影视、书刊等媒介所提供的这方面信息并不陌生[1]。对于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有31%左右的教师表示“主要是性生理方面的内容”,没有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通过笔者的访谈,发现对于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教师对性健康教育的回避程度明显高于年青教师。

2.教师缺乏相关性健康知识

一般认为,性健康教育具体包括性生理卫生、性心理教育、性伦理道德教育、人际交流技能、性自我防卫能力培养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等[2]。在笔者的调查中,教师对于问题“您了解小学生在性生理上的变化吗?”的回答,有72%“了解”;对“您了解小学生在性心理上的变化吗?”的回答,有51%“了解”;对“您了解小学生应发展哪些性道德吗?”的回答,45%选择“了解”;对“您能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的教育吗?”有28%的明确表示能,但有72%的表示不能。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反映出教师在性健康知识方面普遍存在不够或缺乏现象,更多地是把性健康教育当作性生理教育,把“青春期性知识、身体结构与功能、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农村小学教师普遍赞同的性健康教育内容”。[3]

3.性健康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儿童期是性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方法很重要。但是现有农村小学校性健康教育方法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教育方法以填鸭式的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对问题“您所在学校的性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的?”的回答,有60%选择“教师讲,学生听”,22%选择“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参与”,有17%选择“其他”。这表明农村教师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中片面地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空洞地说教,讲抽象的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为知识的“容器”,忽视了作为该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性,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第二,用惩罚的方法。这体现在一些教师看到学生在看相关性健康书刊或问一些性健康问题时,就利用自己教师的身份进行恐吓、压制惩罚等方法阻碍学生的求知欲。这些教师认为性知识是肮脏、龌龊的,不能让孩子知道,认为青少年儿童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第三,自学法。教师用自学法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而是对于性健康教育存在回避心理,认为难以启齿,因此遇到相关内容,就故意跳过去,叫学生课后自己阅读。相比之下,国外的性健康教育方法则灵活多样,重视双向沟通,充分尊重儿童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在教育手段上因材施教,运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载体,传播性教育信息,配以卡通宣传画、印刷品等媒介,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达较抽象的道理,以增强性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影响农村小学性健康师资状况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村小学性健康师资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外部因素而言既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本文中,笔者仅从教育内部因素分析,即受传统因素影响的性教育观、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中的激励、促进机制。

(一)传统性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性教育观念对当今的性健康教育影响相当大,谈“性”色变。这在农村学校体现更明显。在广大的农村,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再加上环境相对封闭,许多人头脑中还存有错误的性教育观念。许多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都错误地认为,性知识是无师自通的,没有必要进行教育;或是认为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可能会误导儿童,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麻烦,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一直忽视性健康教育。

(二)教师教育中性健康教育缺失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和和职后培训。不管是职前还是职后,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都缺乏相关性健康教育内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近几年虽然各师范院校进行了改革,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性,但性健康教育这一块几乎是空白。现有一些高校开设了性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但也局限于以大学生为对象(并非专门针对师范生,是针对所有的大学生开设的校选课)。大部分本科师范院校更没有将性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开设,专门培训性健康师资。而在国外,为了使性教育更规范化,更显科学性,非常重视对儿童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4]

职后培训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但在培训性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却明显不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教师不仅培训机会少,而且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化,基本上是听讲座、讨论等简单形式,很少考虑“农村”特色,特别是农村“村小”的特殊性。第二,培训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合理性,如有些培训仅限于“生殖健康”,有些培训仅限于性心理。第三,就已有的性健康教育培训来看,基本没有考虑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或需求,明显缺乏具有“农村”、“农村教育”、“乡村文化”、“农村生活”特色的性健康教育知识,都是按城市的教师需要进行的课程设计。

(三)缺乏相关激励、督促机制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工资待遇也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较薄弱,不少人把教师职业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改革与创新意识,缺乏一种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对于激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相关性健康教育方面又几乎没有什么措施,也缺乏相关督促和保障机制来促进教师科学进行性健康教育,基本上靠教师自发进行,所以更加影响农村性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提升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水平的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社会地位较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性健康教育师资水平需要各方的努力。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努力,要更新性健康教育观念,但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就需要进行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相关改革;性健康教育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相关的激励、促进机制。

(一)树立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观

首先应认识到性是一门科学,包括性的发生发展、生殖保健卫生、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性活动、性角色等的领域。这门科学有较强的综合性,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此,应以适合农村儿童发展需要的角度整合相关性健康知识。从国外关于性健康教育的经验来看,世界各地的教育者普遍认为,应当把性道德、价值观放在性教育的核心位置,认为仅仅传授性知识是不够的,性道德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归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是认知基础,性的社会科学知识是选择行为的依据。性伦理道德的培养和建立是教育的归宿。[5]

其次,树立起性教育应贯穿于人生全程的观念。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尤其要意识到性健康教育并不是到了青春期才需要,性的发展贯穿于人的终身。当今世界,教育对象低龄化已成为性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外性健康教育专家认为,性健康教育应从儿童抓起,不能等到孩子上中学后再进行性健康教育。因为孩子在10岁前,他们对性知识有渴望,且通过媒体已了解了部分性知识,而这些偷学过来的性知识往往是消极的,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6]因此,农村小学中低年级的性健康教育不应回避,应从小抓起,并且让孩子们从小就把性知识作为一门与其他文化课一样的知识来学习,使孩子们能和老师、朋友、家长自然而然地谈性[7]。

(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应增加性健康教育内容

性健康教育师资素养不足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失相应内容板块,这应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方面抓。

1.职前教育

目前教师职前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职前教育应重视培养合格的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其主要职责应是为性健康教育提供具备先进的性健康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的师资队伍。面对社会变革中儿童性健康教育严重缺乏的局面,首都师范大学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性健康教育专业之先河,于1996年起开设性健康教育辅修专业;2010年,成都大学开设四川省内首个性教育辅修专业。这些辅修专业的开设为我国中小学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合格性健康教育师资,但对农村教育而言,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体系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离农”式地培养,不能很好满足广大农村儿童性健康教育需要。因此,以服务农村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地方师范院校,应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师职前教师课程体系改革中设置囊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内容的性健康教育课程板块,供师范生选择学习,才有利于提升性健康教育师资质量。

2.职后培训

近几年,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后,我国非常重视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但对于性健康教育则显得较薄弱。在笔者的调查中,对于问题“如果学校请您承担性健康教育的教学,您是否愿意?”的回答,65%的教师表示“经过培训很愿意”,26%的教师表示“实在没法,我也同意”,仅有9%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太难为情了。”这表明,多达三分之二的教师有这方面继续教育的愿望,但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因此,职后培训中应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职后培训中应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培训内容在应体现乡土性。不同地区的农村都有自己特有的“农村文化”,在经济水平发展差异较大的农村小学、在不同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性健康培训应有差异,应围绕不同民族青少年的种种特殊需求,结合各民族文化特征进行相关的性教育。因此,在进行性健康培训时应考虑农村社区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第二,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讲实效,突出质量,可采取校本培训与校外机构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如,可通过各级性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师范院校的集中培训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培训等方式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第三,培训对象既应面向全体又要有针对性。性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少部分专职教师的责任,而应是全体教师之责;由于农村所处环境相对城市来说较封闭,性健康意识更落后,农村孩子传统的性健康意识更需要改变,这就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合力参与,才能促进农村孩子的性健康,所以在培训时就应注意对培训对象的面要广,同时又要对部分专门教师进行重点培训,突出专业性。

(三)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来源可多元化

由于在短时期内我国承担教师教育的机构难以培养足够数量和质量水平的性健康教育师资,因此,在义务教育还没有实现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必然面临极其短缺。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广开渠道,充分利用社区的有效资源,整合力量,形成以学校专门教师为主体,吸引社区卫生医院的卫生医师、妇产科医生、律师和校外的性学专家参与的多元化的师资构成格局。各个领域专家的加盟,才能促进本校教师性健康素养的提高,从而使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

(四)建立性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激励机制

性健康教育不是哪一个教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它应渗透于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而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改革与研究意识较弱,主动性不够强,因此就需迫切建立性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激励机制以推动教师全员参与。

1.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农村小学经费不足,师资数量不足,质量水平整体落后,教师待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性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阻碍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在制定政策时就应从这些困难入手,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一是政府教育部门制定人力、财力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村学校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如在教师编制上,鼓励农村学校引进性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并拔专项经费用于性健康教育开展。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校实施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对主动参与性健康教育的教师在评优、职务和职称的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建立性健康教育教研机制

性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性健康教育教研机制,包括成立性健康教研组,健全听评课制度和性健康教师的考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促使教师之间展开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从而保证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促进农村儿童心身的健康发展。

*本文系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XXYJB0903),该项目由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资助。

作者简介:余桥(1973—),男,四川遂宁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课程论和教师教育(四川绵阳,621000)。

参考文献:

[1]苏军.小学低年级性健康教育不应回避[N].文汇报.2000-12-28(011).

[2]季成叶.学校性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J].中国学校卫生,2005(7):614-615.

[3][彭明芳.关于农村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1):35]

[4][6]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2(7):51.

[5]闵乐夫,王大凯.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1(11):57.

标签:;  ;  ;  

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