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性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性,聊斋志异,基督教,马克思,毛姆,高校,结构主义。
人性观论文文献综述
范春霞,王沛[1](2019)在《和谐医患关系应树立正确人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医患关系对于医疗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高效进行的关键。在医疗过程日益标准化、科技设备日益普遍化以及科学护理日益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部分医务工作者不能适应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仅仅将(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12-06)
胡皓月[2](2019)在《浅谈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对人的工作。人性观在所有心理咨询理论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论建构的基础。人性观的不同会影响心理咨询师在助人工作中的态度、技术和反应,从而影响咨询效果。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通常都接受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叁大心理辅导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文章将对高校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人性观进行述评,旨在帮助高校心理咨询师厘清和整合自己的人性观,以更好地服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李可[3](2019)在《回望历史,深思人性——观舞剧《记忆深处》》一文中研究指出舞剧《记忆深处》于2018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唤醒我们记忆深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深刻记忆。这部舞剧不追求"美"的体现而追求"真"的表达,这里的"真"同样具备很强的观赏性,直击人的内心,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引发人们的感想,唤醒我们最普遍的民族情怀,唤起我们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记忆深处》将"思想性"与"观赏性"、音乐与舞蹈语言、"舞"与"剧"的完美融合都进行了完美融合,舞剧对人文的关怀,对中国舞剧具有先进的示范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8期)
秦新春,徐展[4](2019)在《人性观照 情感赋能 技术驱动 矩阵运营——优质融媒体产品生产传播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打造融媒体产品成为当前传统主流媒体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鲜活名片。对融媒体创作而言,变化的是传播形态与叙事方式,不变的是对人性、情感、现实、社会的观照。只有建立起技术与人文的强关联,才能创作出兼具深度,温度与锐度的融媒体产品。(本文来源于《电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单思媛[5](2019)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下的校园霸凌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该社会问题的屡次发生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于人性的研讨过程其实质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认识过程。基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校园霸凌的现状来看,从人性观的角度出发研究此社会痼疾非常有必要,同时对于校园霸凌事件的防控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1期)
何江波[6](2019)在《《聊斋志异》的人性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有着奇幻浪漫、幽冷迷离的故事外壳,包孕的却是现实人生的孤独寂寞与热情执着。《聊斋志异》对人性的观照主要是通过对病态人格的审美观照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雷宇恬[7](2019)在《二元对立下金基德的人性观——《收件人不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导演金基德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导演,他的影片总是聚焦边缘人物,善于表达人在绝境中扭曲的心态,但充斥其中的性与暴力仍让他经常遭受口诛笔伐。金基德作品的镜头语言表达丰富,能够创造出强烈的冲击力。本文试图以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模式为框架,分析金基德电影《收件人不详》中所表达的历史与人性思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7期)
尚碧波[8](2019)在《马克思人性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的教育培养在重视以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给予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充足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要想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能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从现实层面来看,马克思人性观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将就马克思人性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刘臻[9](2019)在《论李清源小说交互视野下的人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清源关于人性形成的交互视野观,使他倾向于将个体精神的复杂与流动性归因于自然天性的隐秘机制和后天社会语境的变迁所激起的个体多重欲望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在李清源的小说中又集中表现为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话语和物化语境所导致的个体失语、失根乃至失重。一方面,这种人性观所内蕴的平视视角有利于作者借助泛化书写对象和对叙事时空的模糊化处理来打破底层文学作家"代言人"意识的窠臼;另一方面,也使作者因对底层生态的无限趋近而丧失了超越现实困境的理论可能。(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刘祥萍[10](2019)在《《面纱》中的圣经原型与基督教人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着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面纱》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堕落与救赎的故事。目前对于该小说的研究数量可观,研究角度也颇为丰富。由于小说中的异国情调及东方背景,大多数学者从形象学、东方主义等角度挖掘该作品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或者研究该作品所反映的作家的中国情结。也有学者聚焦于小说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以此来窥探毛姆的爱情观;或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主人公凯蒂的自我觉醒与精神成长。另外一些学者则以宗教为切入点,认为道家思想与虚无主义是该小说的重要主题,并试图以此映证毛姆对基督教的摒弃与逃离。然而,本文作者在研读中发现,《面纱》这部作品包含了大量圣经原型,并且认为这些原型反映了基督教人性观。因此,本文以圣经为参照,从人物与情节结构等方面发掘出作品中的圣经原型,并通过揭示这些原型的深刻内涵来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基督教人性观。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作家毛姆和《面纱》,概述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二至第四章。本文作者认为,《面纱》这部小说的结构取自于《圣经》,再现了人类从堕落、到受罚、再到救赎的整个过程。本论文的第二至第四章将分别从上述结构原型的叁个阶段来解读该小说,并揭示出其中的深意。论文第二章探讨人类的堕落。该章首先分析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人性中的欲望与弱点,然后剖析他们堕落的原因与过程,从而得出小说中所体现的关于人性弱点与堕落的看法,即人类是有欲望的,而欲望是人性堕落的根源。第叁章主要分析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堕落之后遭受的惩罚与苦难。他们经历了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包括爱情的幻灭和对生活的绝望。随后,他们在绝望之中离开香港前往湄潭府,标志着他们彻底走出伊甸园、失去乐土。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堕落之后所遭受的惩罚与磨难也是基督教人性观的一部分——与圣经所描述的一样,由于人类犯了罪,堕落了,所以他们必须得到惩罚,经受磨难。第四章则是对男女主人公的成长救赎之路和他们重返伊甸园的细节分析。通过对过去种种罪行的自我反省,以及对他人的博爱和奉献,男女主人公以各自的方式都得以重返伊甸园。这样的故事结局体现了毛姆对人性中善良的肯定与赞美,并反映了毛姆认为忏悔与善行可以让人得到救赎的基督教人性观。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语部分。该部分将总结前文的论述,并对该小说所体现的基督教人性观作出结论,即:人性中有欲望和弱点,因此导致了人的堕落,并不得不遭受惩罚和磨难。不过,通过忏悔与奉献,人还是可以获得救赎。这样的人性观与圣经中的故事不谋而合,说明毛姆的人性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毛姆脱离了基督教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人性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咨询是一项对人的工作。人性观在所有心理咨询理论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论建构的基础。人性观的不同会影响心理咨询师在助人工作中的态度、技术和反应,从而影响咨询效果。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通常都接受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叁大心理辅导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文章将对高校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人性观进行述评,旨在帮助高校心理咨询师厘清和整合自己的人性观,以更好地服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性观论文参考文献
[1].范春霞,王沛.和谐医患关系应树立正确人性观[N].中国人口报.2019
[2].胡皓月.浅谈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J].青年与社会.2019
[3].李可.回望历史,深思人性——观舞剧《记忆深处》[J].艺术评鉴.2019
[4].秦新春,徐展.人性观照情感赋能技术驱动矩阵运营——优质融媒体产品生产传播机制研究[J].电视研究.2019
[5].单思媛.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下的校园霸凌探析[J].法制博览.2019
[6].何江波.《聊斋志异》的人性观照[J].青年文学家.2019
[7].雷宇恬.二元对立下金基德的人性观——《收件人不详》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9
[8].尚碧波.马克思人性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9
[9].刘臻.论李清源小说交互视野下的人性观[J].郑州师范教育.2019
[10].刘祥萍.《面纱》中的圣经原型与基督教人性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