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挥发分煤论文-庞振洲,张清福,林伟康,杨太勇,赵砣

低挥发分煤论文-庞振洲,张清福,林伟康,杨太勇,赵砣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挥发分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灰低挥发分煤,NOx,空气分级,数值模拟

低挥发分煤论文文献综述

庞振洲,张清福,林伟康,杨太勇,赵砣[1](2019)在《高灰低挥发分煤空气分级燃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高灰低挥发分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在研究化学渗透脱挥发分热解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气相燃烧的简化机理对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煤粉燃烧过程进行改进,并进行空气分级燃烧工况的数值模拟,着重分析高灰低挥发分煤空气分级燃烧的控制机制。通过与未分级燃烧进行比较,发现高灰低挥发分煤采用空气分级燃烧,可以形成还原性气氛来抑制NOx生成,但存在煤粉着火滞后和NOx排放量较高等问题。(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杰义,刘兴,李兵,刘英进,墨庆锋[2](2018)在《低挥发分煤四角切圆锅炉低氮改造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低挥发分煤着火较难、NO_x排放较高,以及传统低氮燃烧器技术在降氮的同时会进一步恶化煤粉气流着火条件的难题,耦合低氮燃烧技术与强化着火设计,对某330 MW燃用低挥发分煤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结果表明:SCR反应器入口NO_x质量浓度由550~600 mg/Nm~3(6%O_2)降至350~400 mg/Nm~3,反应器液氨耗量由150~200 kg/h降至100~150 kg/h,排烟塔NO_x排放质量浓度由70 mg/Nm~3降低至35 mg/Nm~3。(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庞振洲,李广伟,谢志文,杨太勇,郑敏聪[3](2018)在《运用CPD模型研究高灰低挥发分煤的热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热解模型对高灰低挥发分煤的热解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与热解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了热解模型的可行性,利用热解模型进一步研究了热解温度和煤粉粒径对氮释放特性及释放速率的影响,发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炭氮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HCN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焦油氮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煤粉粒径不断增加,焦炭氮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而焦油氮和HCN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朱兴营,陈峰,周法,王庆[4](2016)在《低挥发分煤种大功率等离子点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得到了2种低挥发份煤种等离子点火时的喷枪功率、煤粉浓度和一次风速等运行参数。航天大功率可调节等离子点火试验台以66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单只燃烧器为原型,按照1∶1比例搭建。试验结果表明,为实现成功点火,对于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份含量)为22.14%的贫瘦煤,等离子点火喷枪输出功率不低于386 k W,点火煤粉浓度不低于0.24 kg/kg,点火初期一次风速控制在18.2~19.2 m/s为宜;对于Vdaf为16.4%的贫煤,等离子喷枪输出功率不低于435 k W,点火煤粉浓度不低于0.27 kg/kg,一次风速应控制在18.2~19.2 m/s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2016年05期)

吴庆龙,张兴豪,周虹光,陈煜,房凡[5](2016)在《富氧条件下低挥发分煤微油点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燃煤锅炉点火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尤其是对于难燃的低挥发分煤种。为了在锅炉点火过程中节约燃油,本文对低挥发分煤种在富氧微油点火燃烧器中点火及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应用于某300 MW机组锅炉的富氧微油点火工程。结果表明,富氧条件下微油点火燃烧器能够点燃低挥发分煤种,燃烧器中加入适量的纯氧能够促进煤粉的燃尽,减少点火过程中的黑烟并节约燃油。(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6年09期)

王通,于强,王凤君,崔成云,吴家杰[6](2016)在《哈锅低挥发分煤旋流燃烧器在660MW超超临界锅炉机组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哈锅新型烟煤旋流燃烧器已经成功应用于新建和改造的超临界锅炉机组,性能考核结果显示其低氮等性能优良。针对高灰分、着火稳燃较难的低挥发分煤,哈锅提出,在设计大中心回流区卷吸高温烟气的同时,强化回流区域内的湍流强度,优化回流区域内的煤粉着火稳燃条件的设计理念,并通过数值模拟、冷热态试验等方法,研发低挥发煤旋流燃烧器。本文介绍了该燃烧器的研发过程和其在某660 MW超超临界锅炉机组的应用,性能考核试验说明,该燃烧器低氮高效等综合性能优秀。(本文来源于《锅炉制造》期刊2016年04期)

李松[7](2016)在《燃用低挥发分煤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大气污染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采用旋流燃烧器的锅炉在燃用低挥发分煤时,NOx排放较高。采用燃尽风技术降低NOx排放来满足环保要求时,难以形成中心回流区,使低挥发分煤的着火和稳燃变差,并导致水冷壁结渣及高温腐蚀、锅炉效率下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IFA-300二维恒温式热线(热膜)风速仪和温度示踪装置进行了冷态单相模化试验,利用Fluent软件对炉内燃烧和NOx生成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发出了深度分级条件下适用于燃用低挥发分煤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及参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5台燃用低挥发分煤的300MW锅炉,通过工业冷态空气动力场和工业热态试验,研究了燃烧器出口中心回流区及射流边界、炉内的燃烧和NOx生成特性。通过冷态单相模化试验,针对燃用低挥发分煤中心给粉燃烧器,对内二次风扩口长度和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进行优化,得出了能形成中心回流区的燃烧器运行及结构参数,紧靠其出口区域均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沿燃烧器轴线基本对称的“心”型回流区,起始点均与外二次风出口存在一定距离。在不同燃尽风量、内外二次风率比及内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下,回流区的最大长度介于燃烧器模型外二次风扩口直径的1.7~2.1倍之间,最大直径介于外二次风扩口直径的0.8~1.0倍之间,射流扩展角介于64°~93°之间。在300MW锅炉上冷态动力场工业试验表明:在不同燃尽风量及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下,回流区的最大长度介于外二次风扩口直径的1.4~1.9倍之间,最大直径介于外二次风扩口直径的0.8~1.4倍之间,射流扩展角介于67°~96°之间,可保证低挥发分煤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通过实验室单相模化试验可知:随燃尽风量、内外二次风率比和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增大,或内二次风叶片角度减小,均使得相应的旋流数降低,回流区尺寸减小,轴向、径向及切向速度峰值和相对回流率均呈减小趋势,最大相对回流率介于1.3~3.6之间。一、二次风气流的混合程度减弱,一次风浓度呈增加趋势,而最大混合速度呈减小的趋势,在沿射流方向的测量截面上,轴向最大混合速度介于0.7~1.4之间。通过对某燃用无烟煤和贫煤混煤的300MW锅炉进行热态模拟,给出了锅炉负荷、燃尽风率及炉膛出口氧量对炉内燃烧和NOx生成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工业试验结果吻合情况较好。采用深度分级条件下适用于燃用低挥发分煤的中心给粉燃烧器后,在合理的燃尽风量和炉膛出口氧量下,炉内燃烧稳定,NOx排放下降。300MW时当燃尽风率为17.74%和27.50%,燃烧器喷口区域温度场均较为对称,而当燃尽风率为0、7.74%和37.74%,温度场出现略微的偏斜,此时二次风率偏离了燃烧器正常运行范围。随燃尽风率减小或炉膛出口氧量增大,在燃烧后期主燃区氧气供应更为充足,浓度下降变慢,氧气浓度明显升高,一氧化碳浓度降低,NOx浓度升高;主燃区上部和燃尽区下部温度均升高。在300MW负荷下,随燃尽风率从0增大至27.50%,飞灰可燃物含量从3.87%升高至4.57%,增幅仅为0.7%,而NOx排放量从1008.8mg/m3(O2=6.0%)降低至845.1mg/m3(O2=6.0%),降幅达19.4%。采用美国巴威公司旋流燃烧技术的300MW锅炉,燃用无烟煤和贫煤混煤时NOx排放量高达1250mg/m3(O2=6.0%)以上,燃用贫煤和烟煤混煤时NOx排放量高达950mg/m3(O2=6.0%)以上,并且存在结渣。将适用于燃用低挥发分煤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应用于4台燃用无烟煤和贫煤混煤的300MW锅炉和1台燃用贫煤和烟煤混煤的300MW锅炉,主蒸汽压力、温度均达到设计值,NOx大幅下降、飞灰可燃物含量基本不变、结渣得到缓解。进行了工业热态试验,给出了燃尽风量、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及锅炉负荷对炉内燃烧和NOx生成特性的影响。当燃用无烟煤和贫煤为7:3混煤时,(1)300MW负荷下随燃尽风量增大或当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在25°~40°的范围内随角度减小,烟气升温速率均高达1650°C/m以上,着火点位置介于0.2≤X≤0.4m之间(X为距一次风出口截面沿燃烧器轴向方向的长度),氧气消耗速率均加快,一氧化碳浓度升高,X≥0.8m区域NOx浓度降低并趋于平缓。随燃尽风量增大,主燃区温度降低,而燃尽区温度升高;飞灰可燃物含量从5.18%升高至6.84%,NOx排放量从833.4mg/m3(O2=6.0%)降低至769.9mg/m3(O2=6.0%),锅炉效率从91.53%略微降低至90.99%;(2)150MW负荷时,烟气升温速率高达1004°C/m,着火点位置在X=0.532m附近;飞灰可燃物含量为3.91%,NOx排放量为743.7mg/m3(O2=6.0%),锅炉效率为91.29%;可不投油稳定运行。当燃用贫煤和烟煤为1:1混煤时,300MW负荷时烟气升温速率高达1511°C/m,着火点位置在X=0.331m附近;飞灰可燃物含量为4.78%,NOx排放量为593.4mg/m3(O2=6.0%),锅炉效率为91.81%;可在150MW负荷下不投油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颜淑娟,段清兵,何国锋,王国房,张胜局[8](2013)在《低挥发分煤制备气化水煤浆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了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分级研磨高浓度制浆工艺"的提浓效果及其对气化水煤浆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选取了一种无烟煤进行成浆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制浆工艺下,该煤样的制浆浓度即可达到62%,若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可使制浆浓度提高至65%,可作为气化水煤浆的制浆用煤。进行了不同粒度条件和加入催化剂情况下煤浆的热天平试验,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样品的失重与失重速率数据。试验证明了该煤样的气化反应活性可通过一定手段提高,结合工业实践,分析了低挥发分煤制备气化水煤浆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陈夏超[9](2013)在《燃用低挥发分煤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解决我国由于煤质差、煤种多样、锅炉燃烧负荷不稳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污染更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对采用多次分级中心给粉燃烧技术燃用低挥发分煤的锅炉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冷态模化试验台上,分别对不同结构燃烧器出口冷态空气动力场进行了研究,并在邢台国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1锅炉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对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飘带示踪法对中心给粉燃烧器出口气流的流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内二次风叶片角度以及不同内二次风扩口长度对燃烧器出口气流的流场特性分布的影响。通过冷态模化试验可知,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为25°,内二次风叶片角度为64°,内二次风扩口长度为88.2mm时,回流区最大直径最大大,最适合煤粉的燃烧。对一台叁层24只采用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燃用低挥发分煤的1025t/h锅炉上进行了热态工业试验。具体研究了不同负荷、不同二次风及燃尽风挡板开度下,燃烧器出口区域的烟气温度、烟气成分及空气预热器出口NO_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300MW负荷下,二次风挡板以及燃尽风挡板全开时,空气预热器出口的平均NO_x排放量为877mg/m3(实测值折算到O_2=6%),且锅炉热效率为89.21%,锅炉的综合指标较好。而在230MW负荷且上中层二次风箱挡板开度为60%、下层二次风箱挡板和燃尽风挡板开度为100%时,锅炉的总体性能更优,其中空气预热器出口的平均NO_x排放量为750mg/m3(实测值折算到O_2=6%),锅炉热效率为88.87%。上述研究表明,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对降低NO_x排放量有明显效果,且对锅炉效率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7-01)

黄镇宇,陈乐,孙振龙,杨雪峰,周俊虎[10](2012)在《低挥发分煤低氮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热电厂30 MW锅炉燃用低挥发分贫煤NOx排放高现象,采用低氮燃烧器改造及全炉膛SOFA空气垂直深度分级技术来降低NOx的排放。通过分析燃尽风量、炉膛氧量、给粉方式和磨煤机投运情况对NOx排放的影响,增加燃尽风量和降低炉膛氧量能降低NOx的排放,NOx排放浓度降低幅度达到53.9%,但过大的燃尽风量和过低的炉膛氧量会使锅炉运行效率降低,不利于运行。(本文来源于《电站系统工程》期刊2012年06期)

低挥发分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低挥发分煤着火较难、NO_x排放较高,以及传统低氮燃烧器技术在降氮的同时会进一步恶化煤粉气流着火条件的难题,耦合低氮燃烧技术与强化着火设计,对某330 MW燃用低挥发分煤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结果表明:SCR反应器入口NO_x质量浓度由550~600 mg/Nm~3(6%O_2)降至350~400 mg/Nm~3,反应器液氨耗量由150~200 kg/h降至100~150 kg/h,排烟塔NO_x排放质量浓度由70 mg/Nm~3降低至35 mg/Nm~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挥发分煤论文参考文献

[1].庞振洲,张清福,林伟康,杨太勇,赵砣.高灰低挥发分煤空气分级燃烧特性研究[J].锅炉技术.2019

[2].李杰义,刘兴,李兵,刘英进,墨庆锋.低挥发分煤四角切圆锅炉低氮改造试验[J].洁净煤技术.2018

[3].庞振洲,李广伟,谢志文,杨太勇,郑敏聪.运用CPD模型研究高灰低挥发分煤的热解特性[J].煤炭技术.2018

[4].朱兴营,陈峰,周法,王庆.低挥发分煤种大功率等离子点火试验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6

[5].吴庆龙,张兴豪,周虹光,陈煜,房凡.富氧条件下低挥发分煤微油点火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2016

[6].王通,于强,王凤君,崔成云,吴家杰.哈锅低挥发分煤旋流燃烧器在660MW超超临界锅炉机组上的应用[J].锅炉制造.2016

[7].李松.燃用低挥发分煤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8].颜淑娟,段清兵,何国锋,王国房,张胜局.低挥发分煤制备气化水煤浆的可行性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3

[9].陈夏超.燃用低挥发分煤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黄镇宇,陈乐,孙振龙,杨雪峰,周俊虎.低挥发分煤低氮燃烧技术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2

标签:;  ;  ;  ;  

低挥发分煤论文-庞振洲,张清福,林伟康,杨太勇,赵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