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包括排气管本体,所述排气管本体的端部焊接有分化板,所述分化板的内部开设有分化腔,所述分化腔与排气管本体连通,所述分化板远离排气管本体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化管,多个分化管均贯穿分化腔的侧壁与分化腔内部连通,每个所述分化管的外壁均设有用于降低排气温度的冷却装置。本装置中,通过设计驱动轴,由废气对驱动转板的冲击,使得驱动转板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驱动轴将内冷管中的水流泵送至外交换管中,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效果,保证废气排出后处于一个非高温状态,进而对废气排出位置的秧苗进行保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包括排气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端部焊接有分化板(2),所述分化板(2)的内部开设有分化腔(3),所述分化腔(3)与排气管本体(1)连通,所述分化板(2)远离排气管本体(1)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化管(4),多个分化管(4)均贯穿分化腔(3)的侧壁与分化腔(3)内部连通,每个所述分化管(4)的外壁均设有用于降低排气温度的冷却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包括排气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本体(1)的端部焊接有分化板(2),所述分化板(2)的内部开设有分化腔(3),所述分化腔(3)与排气管本体(1)连通,所述分化板(2)远离排气管本体(1)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化管(4),多个分化管(4)均贯穿分化腔(3)的侧壁与分化腔(3)内部连通,每个所述分化管(4)的外壁均设有用于降低排气温度的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隔板(8),多个所述隔板(8)等间距焊接在分化板(2)远离排气管本体(1)的一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板(8)均与一个分化管(4)的两端相焊接,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板(8)均共同焊接有一个外交换管(9)和一个内冷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交换管(9)均与靠近的内冷管(10)共同焊接有连通管(11),每个所述外交换管(9)均与靠近的内冷管(10)共同连接有用于水流循环的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13),所述外交换管(9)和内冷管(10)共同焊接有驱动管(12),所述驱动管(12)连通外交换管(9)和内冷管(10),所述外交换管(9)的上端内壁通过轴承与驱动轴(1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13)远离外交换管(9)的一端贯穿内冷管(10)及对应分化管(4)的侧壁并向分化管(4)内部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化管(4)远离分化板(2)的一端外壁共同螺纹连接有外罩板(5),所述外罩板(5)的侧壁开设有与多个分化管(4)均连通的出气槽(6),所述出气槽(6)贯穿外罩板(5)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气槽(6)的内壁胶合有过滤网(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3)位于对应分化管(4)内部一段的轴向侧壁焊接有多个驱动转板(14),所述驱动轴(13)与内冷管(10)及分化管(4)均为密封转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气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能够极大的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使得秧苗的种植效率大幅提高,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扶插秧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不断的工作,其发动机排气管将连续不断的排出高温废气,这些废气直接排向秧田,甚至直接喷向周围的秧苗,使得刚种植的秧苗受到极大损伤,降低种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排气温度过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包括排气管本体,所述排气管本体的端部焊接有分化板,所述分化板的内部开设有分化腔,所述分化腔与排气管本体连通,所述分化板远离排气管本体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化管,多个分化管均贯穿分化腔的侧壁与分化腔内部连通,每个所述分化管的外壁均设有用于降低排气温度的冷却装置。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等间距焊接在分化板远离排气管本体的一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板均与一个分化管的两端相焊接,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板均共同焊接有一个外交换管和一个内冷管。
优选地,每个所述外交换管均与靠近的内冷管共同焊接有连通管,每个所述外交换管均与靠近的内冷管共同连接有用于水流循环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外交换管和内冷管共同焊接有驱动管,所述驱动管连通外交换管和内冷管,所述外交换管的上端内壁通过轴承与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远离外交换管的一端贯穿内冷管及对应分化管的侧壁并向分化管内部延伸。
优选地,多个所述分化管远离分化板的一端外壁共同螺纹连接有外罩板,所述外罩板的侧壁开设有与多个分化管均连通的出气槽,所述出气槽贯穿外罩板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气槽的内壁胶合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位于对应分化管内部一段的轴向侧壁焊接有多个驱动转板,所述驱动轴与内冷管及分化管均为密封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装置中,通过设计驱动轴,由废气对驱动转板的冲击,使得驱动转板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驱动轴将内冷管中的水流泵送至外交换管中,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效果,保证废气排出后处于一个非高温状态,进而对废气排出位置的秧苗进行保护。
2、本装置中,通过设计分化腔,使得集中排出的废气被分化处理,实现少量多批次的冷却处理,提高了冷却效果,通过过滤网的设计,使得废气中的大颗粒废弃物不会进入到秧田中,保护秧田的种植质量,提高种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排气管本体、2分化板、3分化腔、4分化管、5外罩板、6出气槽、7过滤网、8隔板、9外交换管、10内冷管、11连通管、12驱动管、13驱动轴、14驱动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手扶插秧机的发动机排气管端部结构,包括排气管本体1,排气管本体1的端部焊接有分化板2,分化板2的内部开设有分化腔3,分化腔3与排气管本体1连通,分化板2远离排气管本体1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化管4,多个分化管4均贯穿分化腔3的侧壁与分化腔3内部连通,每个分化管4的外壁均设有用于降低排气温度的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包括多个隔板8,多个隔板8等间距焊接在分化板2远离排气管本体1的一端,每两个相邻的隔板8均与一个分化管4的两端相焊接,每两个相邻的隔板8均共同焊接有一个外交换管9和一个内冷管10;每个外交换管9均与靠近的内冷管10共同焊接有连通管11,每个外交换管9均与靠近的内冷管10共同连接有用于水流循环的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13,外交换管9和内冷管10共同焊接有驱动管12,驱动管12连通外交换管9和内冷管10,外交换管9的上端内壁通过轴承与驱动轴13转动连接,驱动轴13远离外交换管9的一端贯穿内冷管10及对应分化管4的侧壁并向分化管4内部延伸,驱动轴13为螺杆,通过转动可实现泵水的作用,实现水流的输送目的,驱动轴13贯穿驱动管12;多个分化管4远离分化板2的一端外壁共同螺纹连接有外罩板5,所述外罩板5的侧壁开设有与多个分化管4均连通的出气槽6,所述出气槽6贯穿外罩板5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集中排出处理后的废气,方便处理,出气槽6的内壁胶合有过滤网7,可实现对大颗粒废气物的隔离,避免其污染农田。
驱动轴13位于对应分化管4内部一段的轴向侧壁焊接有多个驱动转板14,废气的流通将带动驱动转板14转动,进而使得驱动转板14带动驱动轴13转动,进一步的使得驱动轴13将内冷管10中的水流泵送至外交换管9中,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效果,驱动轴13与内冷管10及分化管4均为密封转动连接,保证冷却液与废气的不外泄。
在插秧机进行插秧工作的过程中,发动机不断的工作进而不断的由排气管本体1向外排出废气,排出的废气进入到分化腔3内,在重新分配至各个分化管4中,使得高温废气不集中出来,而是少量的多批次处理,提高降温处理效果。
进入到分化管4中的废气将因后续废气的不断排出,并受到输送空间的限制,使得废气流通速度得到提升,使得废气以一定的力量冲击驱动转板14,进而带动驱动转板14转动,并且在废弃流动的过程中,将被与分化管4外壁贴合的内冷管10中的冷水吸收掉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进而使得废气的排出温度降低,不会危害废气排出位置周围的秧苗,实现对秧苗的保护作用。
在驱动转板14受力转动的过程中,其将带动驱动轴13转动,使得驱动轴13通过转动将内冷管10中已经吸收过热量的水流泵送至外交换管9中,进而推动外交换管9中的冷水经连通管11补充到内冷管10中,保证内冷管10中水流的冷却程度,实现有效的吸热作用,保证废气排出后处于一个相对冷却的状态,不会危害周围秧苗;经冷却后的废气将经出气槽6排出,并在出气槽6中过滤网7的过滤作用下使得废气中残留的固体废渣被清理,避免废渣对农田的损害,保护农田的种植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46768.1
申请日:2019-08-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354230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F01N 13/08
专利分类号:F01N13/08;F01N3/04;F01N3/022;F01N13/18
范畴分类:28A;
申请人:山东福尔沃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福尔沃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北海南路2065号
发明人:栾科之;周晓东;冯彦杰;戴维莹;梁磊;刘海生
第一发明人:栾科之
当前权利人:山东福尔沃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插秧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