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皈依论文_李鹏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教皈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宗教,基督徒,穆斯林,尼日利亚,天主教,族群,田野。

宗教皈依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涛[1](2019)在《社会变迁与宗教皈依:以殖民时代尼日利亚的伊杰布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杰布人是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一支,它在殖民时代经历了从族群宗教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世界宗教的皈依过程。宗教皈依与殖民时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密切相关,而与殖民征服之间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伊杰布人的宗教皈依过程并非世界宗教对于传统社会的"征服",而更多是世界宗教的"非洲化"过程,伊杰布社会内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能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吴沙沙[2](2015)在《论詹姆斯的宗教皈依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关切的大事。理性思维促使人类为信仰寻找根据。在基督教背景下,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人与上帝的关系如何”、“人是如何认识上帝的”以及“对上帝信仰的根据何在”。然而,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方法论,似乎使人与上帝分离。在科学进步的冲击下,宗教信仰(比如对上帝的信仰)似乎也面临被科学知识取代的危险。面对宗教信仰的种种困境,威廉·詹姆斯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并对个人宗教经验做出细致分析。他将人与上帝统一起来,试图寻找宗教信仰的根源,为信仰危机提供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为人的信仰寻找理论根源。主客二分方法论侵入到宗教界时,将传统信仰中人与上帝的关系割裂。面对这一困境,詹姆斯通过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指出主客二分方法论的缺陷,并为人与上帝的分离找到“关系论”根据。在宗教皈依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宗教信仰的根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关注詹姆斯的宗教皈依思想,其他学者的相异观点不是本文的考察重点。第一章讨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路径。第二章分析主客二分方法论,以及此方法论运用到宗教界所导致的传统宗教困境。第叁章阐述詹姆斯的宗教观。他认为宗教本质上是个人的而不是制度的。宗教信仰出自于人本能的感情需要,与人的情感相关,与理智无关。因此运用理智找到的信仰对象是无效的。第四章深入探讨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考察人与上帝的关系、两种不同的人格、神秘的宗教经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潜意识是宗教皈依实现的根源。至此,传统宗教的困难得到解决,宗教信仰的根源被找到。(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彭松乔[3](2014)在《宗教皈依:当代族群叙事文化生态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宗教题材族群叙事具有独特的生态审美价值。它不仅客观地展现了自然生态由"祛魅"到"复魅"的艰难,而且多元地呈现了各个族群文化生态的诗意景观;不仅生动地反映了转型中国精神生态流变的真实历程,而且梦幻般地勾画了人生价值的终极期许。宗教题材族群文学所反映的文化生态问题,昭示着我们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时不可忽视的许多重要问题,给我们今天重启改革之路以深刻的启迪。(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朱慧劼[4](2014)在《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背后的社会需求研究——基于罗村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危机干预需求、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需求、养老需求。(本文来源于《安徽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晓闽[5](2014)在《无神论者的“宗教皈依”》一文中研究指出宁肯在中篇小说《塔》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文学人物——谭一爻。他是国内一流的审讯专家、法学教授,司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一生参与审讯过不计其数的神秘案件,当然也包括不少被“双规”后死不开口的高官。对这些人,他都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撬开对方的嘴巴,因而在(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4-06-13)

刘倩竹[6](2014)在《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早期的宗教皈依研究中,学者将宗教皈依定义为“自我的转换”,即通过宗教皈依获得新自我。随着宗教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者不断对宗教皈依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当前研究者对宗教皈依的定义是:朝向更具有宗教性的信念(belief)、行为(behavior)和献身(devotion)的一种转变。宗教皈依者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接受新的宗教文化价值体系,个体的自我和价值体系发生改变。Markus提出自我建构理论,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现已趋向成熟。自我建构是指个体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角度理解自我的认知结构,自我建构理论为自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综上所述,在自我建构理论的视野下,研究宗教皈依对自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建构量表(SCS),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为研究工具,探索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格对自我建构的中介作用,试图建立宗教皈依通过影响人格特质影响自我建构的中介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自我建构类别存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学科类别、年龄)差异。表现为男性倾向于独立型自我建构,女性倾向于依存型自我建构;理科生倾向于独立型自我建构,文科生倾向于依存型自我建构;高龄组倾向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低龄组倾向于依存型自我建构。(2)大学生宗教皈依情况存在性别、户口所在地差异,表现为女性皈依者显着多于男性皈依者;农村户口皈依者显着多于城市户口皈依者。(3)宗教皈依可以影响个体的自我建构。宗教皈依者的自我建构类型多为独立型自我建构,非宗教皈依者的自我建构类型多为依存型自我建构。经历宗教皈依之后,宗教皈依者接受了宗教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使自我建构发生改变,表现为独立型自我建构增强,依存型自我建构降低。(4)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收到人格特质(顺从性)的中介作用。宗教皈依使个体顺从性特质降低,宗教皈依者建立相对独立的自我图示,自我建构中的依存型自我建构降低。本文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宗教皈依者与非宗教皈依者的自我建构和人格特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有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了以人格顺从性特质为中介变量,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影响的中介模型。宗教皈依的研究正处在发展时期,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宗教皈依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宗教皈依影响自我建构和人格特质的心理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马强[7](2013)在《中国的宗教皈依:对穆斯林与基督徒皈依原因的初步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叁地的71位归信者(新穆斯林)的田野访谈,本文就归信者的基本情况和归信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同皈信的基督徒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共同性在于归信同城市有一定的关联。社会交往群体、宗教教义、个人追求等是引发归信的共同原因,在人生遭遇、宣传、婚姻、传播方式和手段等皈依因素方面,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论丛》期刊2013年00期)

刁生虎,王晓萌[8](2013)在《生命困局与宗教皈依——论马致远的生存境遇及其神仙道化剧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元王朝在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以及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与汉族王朝不同的一面,从而造成处于生命困局中的马致远试图从宗教世界中获得精神的解脱。无奈深植于中国封建文人内心深处的儒教情怀和自我实现的强烈冲动使马致远无法从全真教中获得真正的解脱,从而导致其始终在希望与失望、入世与出世、自我实现与自我放逐之间彷徨徘徊而不得安宁。此种矛盾复杂的心态在其神仙道化剧中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投射。(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王康[9](2012)在《论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皈依》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大学校园中已然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宗教徒群体,这是建国以来高等院校中出现的新现象。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内在缺失与宗教的契合两个维度,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宗教皈依发生之根据。(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郭建康[10](2011)在《农村基督徒的宗教皈依历程——以甘肃W镇天主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W镇天主教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对农村基督徒宗教皈依的历程做了简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宗教皈依的社会根源、动机、途径以及皈依效果的强化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1年02期)

宗教皈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关切的大事。理性思维促使人类为信仰寻找根据。在基督教背景下,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人与上帝的关系如何”、“人是如何认识上帝的”以及“对上帝信仰的根据何在”。然而,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方法论,似乎使人与上帝分离。在科学进步的冲击下,宗教信仰(比如对上帝的信仰)似乎也面临被科学知识取代的危险。面对宗教信仰的种种困境,威廉·詹姆斯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并对个人宗教经验做出细致分析。他将人与上帝统一起来,试图寻找宗教信仰的根源,为信仰危机提供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为人的信仰寻找理论根源。主客二分方法论侵入到宗教界时,将传统信仰中人与上帝的关系割裂。面对这一困境,詹姆斯通过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指出主客二分方法论的缺陷,并为人与上帝的分离找到“关系论”根据。在宗教皈依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宗教信仰的根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关注詹姆斯的宗教皈依思想,其他学者的相异观点不是本文的考察重点。第一章讨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路径。第二章分析主客二分方法论,以及此方法论运用到宗教界所导致的传统宗教困境。第叁章阐述詹姆斯的宗教观。他认为宗教本质上是个人的而不是制度的。宗教信仰出自于人本能的感情需要,与人的情感相关,与理智无关。因此运用理智找到的信仰对象是无效的。第四章深入探讨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考察人与上帝的关系、两种不同的人格、神秘的宗教经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潜意识是宗教皈依实现的根源。至此,传统宗教的困难得到解决,宗教信仰的根源被找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教皈依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涛.社会变迁与宗教皈依:以殖民时代尼日利亚的伊杰布人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9

[2].吴沙沙.论詹姆斯的宗教皈依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15

[3].彭松乔.宗教皈依:当代族群叙事文化生态探微[J].鄱阳湖学刊.2014

[4].朱慧劼.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背后的社会需求研究——基于罗村的调查[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

[5].刘晓闽.无神论者的“宗教皈依”[N].文艺报.2014

[6].刘倩竹.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马强.中国的宗教皈依:对穆斯林与基督徒皈依原因的初步比较[J].西北民族论丛.2013

[8].刁生虎,王晓萌.生命困局与宗教皈依——论马致远的生存境遇及其神仙道化剧创作[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9].王康.论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皈依[J].世界宗教研究.2012

[10].郭建康.农村基督徒的宗教皈依历程——以甘肃W镇天主教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

论文知识图

:青年了解宗教知识的主要方式何云波摆摊地上的神鼓摆摊地祭祀阿萨1 被访学生参与宗教活动的目的(四)皈...嫫尼摆摊上的商品

标签:;  ;  ;  ;  ;  ;  ;  

宗教皈依论文_李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