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室外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环境,互动,建筑,亲子。
室外空间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奚建芳[1](2019)在《福州旧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养老环境现状分析及适老化改造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生活需求与旧住宅区环境现状的冲突越来越大。为改善旧住宅区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福州旧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并结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探索旧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措施,希望为福州旧住宅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王珺[2](2019)在《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能够调节读者心境,使读者放松、愉悦、释放压力,同时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对美的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起到美育和精神疗愈的作用。运用室外环境设计要素,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创造出舒适、雅致且具有文化特色的室外空间环境。(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2期)
杨斌[3](2019)在《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酒店室外环境设计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古典园林设计中,针对空间的处理是非常绝妙的。开敞、封闭空间的灵活运用,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效应。如今,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这种空间处理手法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内容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2期)
倪洁[4](2019)在《地铁口附近建筑室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空间功能的要求越发苛刻,涌现出大量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很多优秀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要点都是以地铁换乘枢纽为基础进行创建的。立体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具有垂直朝上、朝下的辐射特征,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城市潜在空间利用率,在空间建设质量、空间利用率、空间密度等层面增加城市空间容量。增强了空间的凝聚性,推动城市更高效、更具有活力地发展。(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5期)
潘剑彬,田云,陈自杰,丁奇,邹越[5](2018)在《建筑室外绿地负氧离子环境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氧离子是反映城市绿地生态功能进而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的基本参数之一。本项目以地处北京市的某建筑室外绿地为例,采用定点实测及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和探讨典型建筑室外绿地负氧离子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样地的负氧离子环境呈现显着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与植物和水体等景观元素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负氧离子标准值与绿地植物郁闭度及叶面积指数相关性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营建及管理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33期)
王奇,郭瑞丽[6](2018)在《基于地域性文娱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不同地域的文娱建筑的规模以及结构复杂性不断提升,而在文娱建筑项目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室外空间的设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而室外的空间环境设计是室外空间设计最为重要的体现。主要以地域性文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室外空间环境相关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对策,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07期)
杨益晖[7](2018)在《居住区建筑室外空间与风环境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城市在近十几年来飞速发展,但快速的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城市中密不透风,污染物在其中长久滞留,对人的健康以及居住舒适度带来严重影响。除了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外,城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其功能与形态的集聚不可避免的会对城市污染物的扩散,空气质量的改善产生影响。如何对城市形态进行优化设计来改善区域内的微环境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集将从城市中占比最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居住区入手,先对南京市的居住区形态进行梳理,找出其变化的规律,然后在日照规范、消防等规范的限定下,构建适合模拟研究的简化模型,再将居住区形态的变化规律应用其中,在保持周边环境建筑不变的情况下,对中间的研究区域放入不同高度、不同排布的变体。在研究中将使用MATLAB作为提取形态要素的主要平台,FLUENT作为提取风环境评价要素的主要平台,多平台协作提取出相关数据,然后进行不同定量分析的尝试,试图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这项研究对于未来居住区的设计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满足城市规范以及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用设计手法来改善居住区风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6-14)
杜天尧[8](2018)在《城乡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回迁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致使一些城郊农村居民被动地接受“城市化”,举家搬迁到政府集中建设的回迁小区中,快速完成了职业和身份的转变,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其固有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对按照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规划设计的回迁小区居住环境难以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缺乏满意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以城乡文化融合为视角,以回迁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回迁小区居民思想观念、文化心理、行为方式及对城市文化的适应,以及回迁小区居民在适应城市文化过程中对回迁小区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力图构建一个符合回迁小区居民文化心理要求的环境设计改造模式。本文主要从叁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加深了对城市文化、乡村文化、文化融合和回迁小区等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对环境设计相关的文化生态学理论、文化融合理论、空间—行为理论、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等进行概述,以作为指导回迁小区环境设计改造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礼仪、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叙述了城乡居民文化差异表现及对居民居住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居民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回迁小区环境设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后,对长春市回迁小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小区环境设计与小区居民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场所植入、领域限定和形态重塑的回迁小区环境改造设计策略,并以长春“南城家园”小区为例,进行了改造设计实践。通过基于城乡文化融合视阈下回迁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策略与设计实践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回迁小区居民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为其它地区回迁小区环境设计和改造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蕊,王文心[9](2018)在《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亲子互动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今,我国由祖辈家长们照顾孙辈的情况极为普遍。为了祖孙能更好地交流互动,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由于室内空间功能单一,室外的亲子互动空间可相对提供更多空间形式及更多的亲子互动行为方式。文章通过对居住区居民及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现状的调查,研究祖辈与孙辈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对现有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分析,得出亲子空间设计定位,为今后的室外祖孙亲子互动环境空间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8年03期)
张涛,杨俊宴[10](2017)在《基于CFD模拟的城市中心室外风环境特征分析及空间形态耦合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城市空间规模的快速拓展与建设容量的急剧增大,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良好的室外风环境对于城市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室外环境舒适、人的安全与健康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城市室外风环境受制于城市内的建筑空间形态,反过来室外风环境又将强烈作用于城市建筑空间,尤其是在"高密度、高强度、高高度"的城市中心内,对城市通风的影响和存在的风环境问题都更为突出。本文选取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基于CFD的大尺度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技术对新街口中心区行人层室外风环境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探讨空间形态对行人层风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从城乡规划学科角度,通过数据剖析常用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与室外风环境的耦合关系,以期为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城市室外风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从而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户外环境与空间。(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7-11-18)
室外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能够调节读者心境,使读者放松、愉悦、释放压力,同时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对美的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起到美育和精神疗愈的作用。运用室外环境设计要素,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创造出舒适、雅致且具有文化特色的室外空间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外空间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奚建芳.福州旧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养老环境现状分析及适老化改造措施[J].建筑与文化.2019
[2].王珺.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探析[J].科技风.2019
[3].杨斌.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酒店室外环境设计中的体现[J].天工.2019
[4].倪洁.地铁口附近建筑室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5].潘剑彬,田云,陈自杰,丁奇,邹越.建筑室外绿地负氧离子环境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城市建筑.2018
[6].王奇,郭瑞丽.基于地域性文娱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7].杨益晖.居住区建筑室外空间与风环境关联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8
[8].杜天尧.城乡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回迁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9].王蕊,王文心.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
[10].张涛,杨俊宴.基于CFD模拟的城市中心室外风环境特征分析及空间形态耦合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