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当前,贵州面临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大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用好用活用足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显得重要而迫切。
联系史实,陈怀公“朝国人”之举与吉本道雅先生之论完全吻合。由此可见,“陈人”自应包含陈国之卿、大夫,而史料中的逢滑便是陈大夫,如《史记·陈杞世家》“怀公元年” [注]①《史记·陈杞世家》载:“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怀公乃以疾谢吴。”《史记》与《左传》的记载略有出入,但逢滑是陈大夫,应是事实。条可证。因此,春秋卿大夫属于“国人”范畴。此证四。
一、人才资源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人才资源,即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知识技能,能够从事复杂性劳动和创新性活动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具有知识性、创造性、可再生性、增值性和稀缺性等特征。它是以知识为资本,以智力为依托,以创新创造为使命的一种特殊资源;人才资源的消费不是一次性消费,只要其所拥有的知识没有“过时”和“老化”,就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还能不断补充更新;人才资源还具有自我增值的巨大潜力,相对于物质资源利用呈现渐次递减趋势而言,其利用及收益一般呈现依次递增趋势,因而人才资源是任何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都急需的宝贵的稀缺资源。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在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整体发展缓慢,经济规模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小,呈现出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在工业化阶段,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扩大,区域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产业开始形成,科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形成,逐步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随着资源日渐紧缺、环境问题显现、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和集聚效应减弱,科技和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产业逐步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平衡状态。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资源的需求决定了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效益质量越好,对人才资源的依赖度就越高。时至今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构成诸要素中的作用更加巨大,人才资源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人才资源的优劣程度,决定了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物质资源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人才资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动力资源、第一优质资源和第一战略资源。
二、贵州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贵州人才资源开发取得明显成绩,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都得到优化和提升,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人才资源总体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人才资源规模扩大,但质量亟须提高。2012年到2017年六年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从284万人增长到458万人,每万人人才资源总数由818人增长到1281人左右。全省高层次人才由7.77万人增加到17.49万人,博士由2300多人增加到7000余人,高层次人才与人才总量占比由2.7%增长到3.8%。但是,人才质量不如人意,除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紧缺,尤其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家比较匮乏外,人才与行业、产业的衔接性和耦合度也不强,人才资源聚合力、创新力、驱动力、贡献力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照仍存在明显差距。二是人才资源结构得到优化,但分布不合理。人才队伍结构、学历结构、产业结构、企业人才所有制结构、年龄结构等总体上都有明显改善。但是,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状态并没有根本改观。从区域分布来看,人才多集中于贵阳、遵义等经济发展较发达城市,人才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状况成正相关,区域分布不均衡。从行业分布来看,人才主要集中于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地方性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条件较为艰苦的乡镇、农村、边远地区则普遍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当前贵州的发展重点是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加快推动大健康、大旅游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这要求人才总体上均衡分布于各个区域,并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显然目前的分布状态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三是未来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贵州人才资源开发总体走势良好,有计划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已初见成效。通过“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等,引进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连续6年举办“人才博览会”,连续6年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人才专项引聘活动,同时借助“贵阳大数据博览会”、通过人才工作站等渠道,大力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仅极大地壮大了贵州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扩大了贵州招才引智、求贤若渴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经济放缓、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客观上必然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和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按照市场需要科学预测和规划人才需求,积极开发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不断培育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有效引导基层和边远地区急需的实用人才,推动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分布。要重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针对现实中人才流动不畅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通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通道,促进人才在体制内外、不同性质组织之间顺畅流动,鼓励各类人才以交流任职、柔性服务、技术参股、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形式自由流动,通过住房保障、地区补贴、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创业扶持等特殊政策,促进各类人才向急难险重岗位、基层一线、边远地区流动。要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开发、配置及使用等各环节需求,大力发展市场化、社会化人才服务组织,鼓励支持国际国内人才服务机构在贵州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用人单位向市场购买服务,创新人才派遣、人才测评、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薪酬设计、人才选聘、人才资源诊断等服务内容和手段,大力开发人才服务产品,提升区域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要大力发展虚拟人才市场,完善人才流动信息市场功能,依托大数据运用分析,健全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快移动终端招聘平台、社交网络招聘平台、互动电视招聘平台等新渠道新载体的开发和应用。
三、加强贵州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开发质量和水平。
(一)加快人才立法步伐,推动人才资源建设法治化
3)技术因素。主要考虑电能质量和用电量是否能满足ELV的充电需求,设备利用率是否能降低车辆充电时间成本。选取电能质量和用电量A31、充电站设备利用率A32作为技术因素的评价指标。
(二)强化人才资本意识,促进人才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人才资本的重要价值,成为提高人才资本效用的引导者、推动者,为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创造条件。一方面,要加大人才资本投入,包括教育投入、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意识,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多渠道弥补教育投入不足;应逐年提高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例,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位一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开发机制;同时建立人才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以用人单位为主,各级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另一方面,人才资本的开发利用,必须有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战略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开发目标、保障条件及发展趋势,都要有超前规划和统筹安排。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原则,做好中长期人才资源建设战略规划,不断改善人才资源结构分布,不断提高人才资源质量,不断优化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确保人才资本效用的充分发挥。
加强人才立法工作,必须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贵州实际,紧紧围绕重视人才、保障人才、用好用足用活人才三个方面来思考和构建,强化人才立法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人才程序管理,进行人才质量核定,完善人才体制价值评估,推进人才服务市场化,人才资源社会化。其次,要以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贯穿人才开发、管理、评价、流动、激励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法规构架,使人才工作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次,要努力构建系统、配套、规范、完善的人才资源建设法规体系。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抓好急需落实的促进人才资源发挥作用的人才立法工作。当前,应通过充分调研,组织研究并尽快出台《贵州省人才资源开发条例》。
(三)改革人才配置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人才立法滞后。近年来,贵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制度体系。但很多政策制度并没有上升到法规层面,没有形成配套完善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地方性法规体系,目前仅有2013年9月通过的《贵州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人才立法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二是人才资本意识不强。人才作为资本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才在现代生产中已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能够支配和调控其他资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动性资本。早在20世纪末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就指出,当今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才资本创造的。但就贵州的情况来看,高质高效发挥人才资源作用,使各类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位能相应,责权利统一,政府作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第一推动力”也尚需加强。三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市场主体仍不发达,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2017年贵州全省仅有人才资源服务机构355家,而且条块分割,资源分散,服务功能有限,难以完全适应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要求。同时,人才配置的机制不够灵活,受户籍、档案、身份、社会保险等各种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人才既不易流出,也不便吸纳,难以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市场调节、平等竞争、市民待遇”的目标。人才激励机制也需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覆盖面较窄且力度不足,薪酬待遇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贵州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且分散,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偏低。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平台)不多。城市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均存在不足。此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的措施和氛围还有待完善。
(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确保用好用足用活人才
要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积极探索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设立分类分级管理系统,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推行党政管理人才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方法,坚持德才兼备,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人才激励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论文等不良倾向。要引入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依据贵州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建立高层次人才目录。坚持政社分开、管评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人才机制,尽可能由独立的社会机构对各类人才进行专业化评价。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在人才评价中的积极作用。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方式,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薪酬制度。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分红或股权奖励;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对贡献突出的首席专家,可试行年薪制、效益分成。通过系列激励措施,进一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地铁是地下高速通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轨道的平滑判别地铁轨道质量的又一重要依据,平整的轨道对地铁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轨道的无缝焊接技术的技术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操作细节,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标准。
(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快从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制定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特殊人才政策,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人才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舒心安心。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联系专家制度,与各方面人才结对子交朋友,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积极主动为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在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及休假、体检、文娱等方面加快人才“绿色通道”建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误,主动关心和保护创新创业人才,大胆重用干事创业人才。健全人才体检、休假疗养制度,建立重点人才健康服务档案,对高端人才实行特殊的医疗保健政策,为人才创造更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要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加强各级开放平台、各类产业园区、创客空间等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充分用好众筹、众扶、众包、众创等平台,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充分发挥相关优惠政策作用,引导企业加强各类平台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人才基地等平台,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作者朱洪波系贵阳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唐帅、陈仕宽系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副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陈正源
标签:人才论文; 人才资源论文; 贵州论文; 评价论文; 资源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理论与当代》2019年第1期论文; 贵阳中医学院党委论文;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