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上的方向整理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后方的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末端的自动分道机构,所述自动分道机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侧安装板、连杆、下导向杆、导向气缸和分道推杆,分道推杆固定在导向气缸的伸缩轴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设置方向整理机构,可以将方向不同的把手调整为统一的方向,通过设置自动分道机构,使得将原本同一直线输送的把手实现一分多道供应,从而可以实现把手的自动整理排列以及多工位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上的方向整理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后方的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末端的自动分道机构,所述自动分道机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侧安装板、连杆、下导向杆、导向气缸和分道推杆,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前后并排固定在机架上,侧安装板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侧端上,下导向杆通过连杆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下方,多个导向气缸并排间隔固定在侧安装板上且倾斜相对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分道推杆固定在导向气缸的伸缩轴上。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
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上的方向整理机构;
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后方的第二输送机构;
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末端的自动分道机构,所述自动分道机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侧安装板、连杆、下导向杆、导向气缸和分道推杆,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前后并排固定在机架上,侧安装板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侧端上,下导向杆通过连杆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下方,多个导向气缸并排间隔固定在侧安装板上且倾斜相对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分道推杆固定在导向气缸的伸缩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侧边挡板、第一主动辊、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从动辊和第一输送带,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前后并排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之间,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主动辊的一侧且与第一主动辊连接,侧边挡板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整理机构包括安装底板、通道外框架、龙门支架、气缸和内框门,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方,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对称安装在安装底板上,所述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前后均设置有把手进出的缺口,龙门支架固定在安装底板上,气缸竖直向下固定在龙门支架上,内框门固定在气缸的伸缩轴上且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的中心,所述内框门上设置有与弧形通道外框架前后设置的把手进出缺口相对应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输送带、第二驱动电机和支撑板,所述第二主动辊与第二从动辊前后并排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主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主动辊的一侧且与第二主动辊连接,支撑板安装在第二输送带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沿输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位于方向整理机构前方的安装架上竖直向下安装有正对第一输送带设置的工业相机。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排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
背景技术
PET塑料把手瓶广泛应用于灌装各类调味料,如油瓶,酱油瓶。饮品,如矿泉水、可乐、果汁饮料等行业。在当前塑料把手瓶制造领域,首先需要把杂乱的把手排列成一个又规律的直线,而后由自动扣把盘实现自动扣把,然而市场上把手上的排列大部分是用人手完成,耗费大量的人力,生产效率低,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可以实现把手的自动整理排列以及多工位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上的方向整理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后方的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末端的自动分道机构,所述自动分道机构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侧安装板、连杆、下导向杆、导向气缸和分道推杆,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前后并排固定在机架上,侧安装板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侧端上,下导向杆通过连杆固定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下方,多个导向气缸并排间隔固定在侧安装板上且倾斜相对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分道推杆固定在导向气缸的伸缩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工作时,把手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的前端,通过第一输送机构带动把手向后移动,当把手通过方向整理机构时,通过方向整理机构将方向不同的把手调整为统一的方向,然后输送至第二输送机构,当整理好方向后的把手通过第二输送机构输送至自动分道机构时,通过控制不同的导向气缸依次推动分道推杆实现分道供应,使得将原本同一直线输送的把手实现一分多道供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侧边挡板、第一主动辊、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从动辊和第一输送带,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前后并排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之间,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主动辊的一侧且与第一主动辊连接,侧边挡板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辊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输送带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的把手移动。
优选的,所述方向整理机构包括安装底板、通道外框架、龙门支架、气缸和内框门,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方,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对称安装在安装底板上,所述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前后均设置有把手进出的缺口,龙门支架固定在安装底板上,气缸竖直向下固定在龙门支架上,内框门固定在气缸的伸缩轴上且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的中心,所述内框门上设置有与弧形通道外框架前后设置的把手进出缺口相对应的缺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第一输送带的带动下,把手沿第一输送带运动方向持续移动,当把手通过弧形通道外框架前后设置的把手进出缺口以及内框门上设置的缺口时,实现方向的自动整理。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输送带、第二驱动电机和支撑板,所述第二主动辊与第二从动辊前后并排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主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主动辊的一侧且与第二主动辊连接,支撑板安装在第二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主动辊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输送带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放置在第二输送带上的把手移动。将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独立设置,可以通过对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输送速度的单独控制,可以更好的适应把手分道的速度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沿输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位于方向整理机构前方的安装架上竖直向下安装有正对第一输送带设置的工业相机,通过工业相机可以检测把手进入方向整理机构前的把手方向,以便更好的监控把手输送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设置方向整理机构,可以将方向不同的把手调整为统一的方向,通过设置自动分道机构,可以控制不同的导向气缸依次推动分道推杆实现分道供应,使得将原本同一直线输送的把手实现一分多道供应,从而可以实现把手的自动整理排列以及多工位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机构和方向整理机构的结构放大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输送机构和自动分道机构的结构放大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分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第一输送机构;21、侧边挡板;22、第一主动辊;23、第一驱动电机;24、第一从动辊;25、第一输送带;26、安装架;3、方向整理机构;31、安装底板;32、通道外框架;33、龙门支架;34、气缸;35、内框门;4、第二输送机构;41、第二主动辊;42、第二从动辊;43、第二输送带;44、第二驱动电机;45、支撑板;5、自动分道机构;51、前支架;52、后支架;53、侧安装板;54、连杆;55、下导向杆;56、导向气缸;57、分道推杆;6、工业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包括:
机架1,所述机架1采用全不锈钢结构,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高低的支脚。
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输送机构2,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侧边挡板21、第一主动辊22、第一驱动电机23、第一从动辊24和第一输送带25,第一主动辊22与第一从动辊24前后并排间隔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输送带25安装在第一主动辊22与第一从动辊24之间,第一驱动电机23安装在第一主动辊22的一侧且与第一主动辊22连接,侧边挡板21安装在第一输送带25的左右两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3驱动第一主动辊2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输送带25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放置在第一输送带25上的把手移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上沿输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架26,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上位于方向整理机构3前方的安装架26上竖直向下安装有正对第一输送带25设置的工业相机6,通过工业相机6可以检测把手进入方向整理机构前的把手方向,以便更好的监控把手输送的要求。
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2上的方向整理机构3,所述方向整理机构3包括安装底板31、通道外框架32、龙门支架33、气缸34和内框门35,所述安装底板31固定在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输送带25的下方,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32对称安装在安装底板31上,所述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32前后均设置有把手进出的缺口,龙门支架33固定在安装底板31上,气缸34竖直向下固定在龙门支架33上,内框门35固定在气缸34的伸缩轴上且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弧形通道外框架32的中心,所述内框门35上设置有与弧形通道外框架32前后设置的把手进出缺口相对应的缺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第一输送带25的带动下,把手沿第一输送带25运动方向持续移动,当把手通过弧形通道外框架32前后设置的把手进出缺口以及内框门35上设置的缺口时,实现方向的自动整理。
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2后方的第二输送机构4,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包括第二主动辊41、第二从动辊42、第二输送带43、第二驱动电机44和支撑板45,所述第二主动辊41与第二从动辊42前后并排间隔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主动辊41与第二从动辊42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43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4安装在第二主动辊41的一侧且与第二主动辊41连接,支撑板45安装在第二输送带43的左右两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二驱动电机44驱动第二主动辊4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输送带43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放置在第二输送带43上的把手移动。将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4独立设置,可以通过对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4输送速度的单独控制,可以更好的适应把手分道的速度要求。
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4末端的自动分道机构5,所述自动分道机构5包括前支架51、后支架52、侧安装板53、连杆54、下导向杆55、导向气缸56和分道推杆57,所述前支架51和后支架52前后并排固定在机架1上,侧安装板53固定在前支架51和后支架52的侧端上,下导向杆55通过连杆54固定在前支架51和后支架52下方,下导向杆55用于把手的输送导向,三个导向气缸56并排间隔固定在侧安装板53上且倾斜相对第二输送带43设置,分道推杆57固定在导向气缸56的伸缩轴上。具体工作时,把手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2的前端,通过第一输送机构2带动把手向后移动,当把手通过方向整理机构3时,通过方向整理机构3将方向不同的把手调整为统一的方向,然后输送至第二输送机构4,当整理好方向后的把手通过第二输送机构4输送至自动分道机构5时,通过控制不同的导向气缸56依次推动分道推杆57实现分道供应,使得将原本同一直线输送的把手实现一分多道供应。
本自动控制一变多工位把手排列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设置方向整理机构3,可以将方向不同的把手调整为统一的方向,通过设置自动分道机构5时,通过控制不同的导向气缸56依次推动分道推杆57实现分道供应,使得将原本同一直线输送的把手实现一分多道供应,从而可以实现把手的自动整理排列以及多工位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647054.1
申请日:2019-09-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4773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5G23/04
专利分类号:B65G23/04;B65G47/244;B65G37/00;B65G43/08;B65G47/74;B65G47/26
范畴分类:申请人:佛冈给力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冈给力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1675 广东省清远市汤塘镇黄花湖工业区(佛冈精诚塑机有限公司内)
发明人:刘志奇
第一发明人:刘志奇
当前权利人:佛冈给力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吕诗
代理机构:44537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汇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