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车灯内架论文和设计-刘增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车灯内架,涉及一种灯具,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风车转动架、滑环电机、铜线灯、以及用于控制铜线灯亮灭的电池盒;所述转动架与所述滑环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铜线灯设置在风车转动架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朋友的玩耍,提高了趣味性和装饰效果,且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包括有风车转动架(1)、滑环电机(2)、铜线灯(3)、以及用于控制铜线灯(3)亮灭的电池盒(4);所述转动架与所述滑环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铜线灯(3)设置在风车转动架(1)上。

设计方案

1.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包括有风车转动架(1)、滑环电机(2)、铜线灯(3)、以及用于控制铜线灯(3)亮灭的电池盒(4);所述转动架与所述滑环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铜线灯(3)设置在风车转动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所述铜线灯(3)缠绕在风车转动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所述滑环电机(2)包括有定子(5)和转子(6),所述转子(6)上固定有第一正接线环(7)和第一负接线环(8),所述定子(5)上固定有第二正接线环(9)和第二负接线环(10),所述第一正接线环(7)和所述第二正接线环(9)相对转动且始终接触,所述第一负接线环(8)和所述第二负接线环(10)相对转动且始终接触;所述铜线灯(3)的正向端与第一正接线环(7)连接,所述铜线灯(3)的负向端与第一负接线环(8)连接;所述电池盒(4)的正输出端与第二正接线环(9)连接,所述电池盒(4)的负输出端与第二负接线环(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所述风车转动架(1)包括有中心环(11)、以及固定连接在中心环(11)上的第一杆(12);所述铜线灯(3)的负向端和正向端均从中心环(11)中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所述风车转动架(1)还包括有第二杆(13),所述第二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杆(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杆(1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杆(12)的外端固定,所述第二杆(1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杆(1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车灯内架,其特征是:所述铜线灯(3)依次缠绕在所有的第一杆(12)和第二杆(13)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车灯内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1963320A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旋转风车灯,旋转风车灯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灯罩,所述灯罩顶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以发电的风叶轮,所述风叶轮与灯罩内部的发光灯电连接,并向所述发光灯供电,所述灯罩底部设置有吸盘,具有将风力转化为电能从而照明,节约用电的效果。

但是这种旋转风车灯基本适用电力发电,无法适用于小朋友的玩耍,没有装饰效果且造价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风车灯内架,适用于小朋友的玩耍,提高了趣味性和装饰效果,且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车灯内架,包括有风车转动架、滑环电机、铜线灯、以及用于控制铜线灯亮灭的电池盒;所述转动架与所述滑环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铜线灯设置在风车转动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环电机的输出轴相对与滑环电机的外壳体可以随意转动,而风车转动架与滑环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使得风车转动架可以相对于风车转动架的壳体转动,开启电池盒,电池盒通过滑环电机后给铜线灯供电,使得铜线灯点亮。需要提及的是,后期可以在风车转动架上安装有类似风车扇叶的结构,达到类似风车灯的效果。这种风车灯内架造价成本低,且适用于小朋友们玩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线灯缠绕在风车转动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缠绕的设置最为节约成本,只需要人工将铜线灯绕在风车转动架上即可,加工过程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环电机包括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上固定有第一正接线环和第一负接线环,所述定子上固定有第二正接线环和第二负接线环,所述第一正接线环和所述第二正接线环相对转动且始终接触,所述第一负接线环和所述第二负接线环相对转动且始终接触;所述铜线灯的正向端与第一正接线环连接,所述铜线灯的负向端与第一负接线环连接;所述电池盒的正输出端与第二正接线环连接,所述电池盒的负输出端与第二负接线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线灯的负向端和正向端,以及电池盒的负输出端和正输出端,均与滑环电机的内壁连接固定,具有保护连接结构的作用。同时,风车转动架在转动时候,转子同步转动,转子与定子可以相对转动,由于第一正接线环和第二正接线环始终接触,第一负接线环和第二负接线环始终接触,在保持铜线灯始终通电的情况下,风车转动架的单一方向转动不会导致铜线灯的两端相互打结,便于风车转动架的随意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车转动架包括有中心环、以及固定连接在中心环上的第一杆;所述铜线灯的负向端和正向端均从中心环中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环对铜线端的正向端和负向端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在通过将铜线灯缠绕在风车转动架上以后,再将两端从中心环中穿过,便于整个铜线灯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车转动架还包括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杆对两个相邻的第一杆起到加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杆的外端固定,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杆的中间位置处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和第二杆的配合使得整个风车转动架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风车转动架类似于一个风车骨架的形状,便于后期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线灯依次缠绕在所有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灯点亮的时候,发光点分布在整个风车转动架上,更加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风车灯内架制造成本低下,适用于小朋友们玩耍,提高了趣味性,同时铜线灯缠绕的设置使得风车灯在转动时,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风车转动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风车转动架;2、滑环电机;3、铜线灯;4、电池盒;5、定子;6、转子;7、第一正接线环;8、第一负接线环;9、第二正接线环;10、第二负接线环;11、中心环;12、第一杆;13、第二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车灯内架,如图1所示,包括有风车转动架1、滑环电机2、铜线灯3、以及用于控制铜线灯3亮灭的电池盒4。转动架与滑环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铜线灯3设置在风车转动架1上。通过电池盒4的启闭,实现铜线灯3的亮灭。需要提及的是,后期可以在风车转动架1上安装有类似风车扇叶的结构,达到类似风车灯的效果。

如图1、图2所示,滑环电机2包括有定子5和转子6,转子6上固定有第一正接线环7和第一负接线环8,定子5上固定有第二正接线环9和第二负接线环10,第一正接线环7和第二正接线环9相对转动且始终接触,第一负接线环8和第二负接线环10相对转动且始终接触。风车转动架1包括有中心环11、固定连接在中心环11上的第一杆12、以及第二杆13。铜线灯3的负向端和正向端均从中心环11中穿过,穿过后的铜线灯3的正向端与第一正接线环7连接,铜线灯3的负向端与第一负接线环8连接。电池盒4的正输出端与第二正接线环9连接,电池盒4的负输出端与第二负接线环10连接。风车转动架1在转动时候,转子6同步转动,转子6与定子5可以相对转动,由于第一正接线环7和第二正接线环9始终接触,第一负接线环8和第二负接线环10始终接触,在保持铜线灯3始终通电的情况下,风车转动架1的单一方向转动不会导致铜线灯3的两端相互打结,便于风车转动架1的随意转动。

如图2所示,第一杆12和第二杆13均设置有三个,且每个第二杆13均焊接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第一杆12之间。第二杆13对两个相邻的第一杆12起到加固的作用。第二杆1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杆12的外端固定,第二杆1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杆1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第一杆12和第二杆13的配合使得整个风车转动架1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第二杆13弯曲设置,使得风车转动架1类似于一个风车骨架的形状,便于后期加工。

如图1、图2所示,铜线灯3依次缠绕在所有的第一杆12和第二杆13上。铜线灯3点亮的时候,发光点分布在整个风车转动架1上,更加美观。

具体效果如下:

滑环电机2的输出轴相对与滑环电机2的外壳体可以随意转动,而风车转动架1与滑环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使得风车转动架1可以相对于风车转动架1的壳体转动,开启电池盒4,电池盒4通过滑环电机2后给铜线灯3供电,使得铜线灯3点亮。这种风车灯内架制造成本低下,适用于小朋友们玩耍,提高了趣味性,同时铜线灯3缠绕的设置使得风车灯在转动时,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风车灯内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9221.X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415108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F21L 13/02

专利分类号:F21L13/02;F21V23/0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新明丽灯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明丽灯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南岳杏港路16号

发明人:刘增炜;钟淑川

第一发明人:刘增炜

当前权利人:新明丽灯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风车灯内架论文和设计-刘增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