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效应论文_黄太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形资产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形资产,效应,绩效,会计准则,联立方程,投资机会,强度。

无形资产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黄太宏[1](2018)在《上市公司知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兼论激励与监督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9—2015年沪深股市信息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知识无形资产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时间效应、激励与监督中介效应。一是当期知识无形资产的积累不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但滞后叁年的知识无形资产长期内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二是激励机制存在影响无形资产和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效应。叁是监督机制存在影响知识无形资产和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雷华[2](2018)在《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新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宏观有效的经济体制,微观富有活力的主体。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微观主体,其创新水平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如何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驱动我国经济保质保量的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核心议题之一。就制度层面而言,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尤其是2006年以来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由于企业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上,因此,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会计政策主要为无形资产会计准则,那么,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是否正确引导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其准则修订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该项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一系列问题尚需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从数据上进行实证检验。就已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研究而言,更多体现在微观企业和中观产业层面,亟需加强从国家层面,特别是会计政策层面探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与效果的研究。首先,本文回顾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因素和政策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叁个方面的研究文献;其次,界定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与企业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并演绎出相应的假设;最后,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2-2015年近14年的大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所引起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变化进行面板分析。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采用泊松回归、负二项回归以及零膨胀回归等方法对修订后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激励效应。(2)进一步分析表明,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修订前,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多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多于国有企业,然而,无形资产准则修订后,该政策激励了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对创新投入的差异并未产生影响。(3)此外,在对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激励效应的持续性检验中发现,2006版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企业创新投入活动的激励效应具有滞后性,但是滞后期仅有1年,该激励效应并无持续性;创新投入活动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但是该影响仅有1-2年的滞后期,该制度并未改变我国专利权以应用型科技研发为主的现状。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积极性和创新产出效率,本文从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企业产权性质和科技研发方向叁个方面就实证回归结果提出:改进无形资产计量方式,尊重企业知识产权;激励企业主体创新积极性,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转变科技研发方向,提高核心专利产出等叁个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03)

罗晓季,彭博[3](2018)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效应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形资产对高校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着,文章从无形资产的财富效应和乘数效应分析了高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引发问题的原因,并从加强机制体制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高校后勤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张浩然[4](2017)在《品牌效应在高校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品牌是高校的无形资产,也是高校形象的代表。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无形资产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高等学校的生源、经费来源、师资水平及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品牌管理作为无形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7期)

李万明,安冉[5](2016)在《国际化扩张战略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投入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国际化扩张、无形资产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机制,并基于2010-2014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检验了国际化扩张与企业绩效的主效应关系和当期无形资产投入条件对此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化扩张程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企业当期无形资产增量会显着削弱国际化扩张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而对国际化扩张与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旨在为我国企业更好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23期)

汪海粟,张楝楝[6](2016)在《中国创业板IPO效应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投入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考察了2009-2015年间中国创业板市场354家公司为样本IPO前后2年以及当年的业绩变化,通过威尔克森符号秩检验的解释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显着的"IPO效应"现象。同时,率先从无形资产的视角阐释了创业板IPO效应的产生机理,并用STATA相关分析方法验证了这一机理。给出建议: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财务核算体系的研究;提升创业板公司无形资产运营能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无形资产分类运营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09期)

李松,肖明[7](2015)在《股权结构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激励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信息技术行业作为样本,通过对股权结构治理机制的分析,论证了股权结构在无形资产价值创造中的激励效应。研究中,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组及应用3SLS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无形资产与公司价值的内生性问题,提高了研究的整体有效性。研究发现,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和其本身结构有关;无形资产与公司价值呈现U型关系;同时,股权结构差异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具有不同激励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5年11期)

曾琼芳,廖义刚,耿传文[8](2014)在《投资机会集、无形资产投资强度与审计治理效应——基于会计盈余质量视角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6年至2012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连续7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审计治理效应的理论基础,提出并验证了叁大假设。研究发现:(1)投资机会集与盈余质量负相关,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会计盈余的质量下降,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会减少对会计盈余的依赖;(2)高无形资产投资强度情况下,由于计量噪音,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会进一步降低会计盈余的质量;验证了无形资产的计量噪音在我国确实存在;(3)再引入高质量审计的情况,即使高无形资产投资强度的公司,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盈余质量显着提高。验证了高质量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耿传文[9](2014)在《投资机会集、无形资产投资强度与审计治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盈余信息是公司分析的基础性工具,它对公司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盈余质量是衡量公司盈余信息可靠性的一个指标。一方面,一个公司股票发行、停牌和退市,其主要标准之一便是会计盈余信息。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方也依靠会计盈余来做出投资决策,从而会对公司股价和资本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盈余信息也是判断公司运营业绩的基本依据,如果公司会计盈余出现不好的变动,将会对评价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和管理层职业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管理层将会采取各种可能措施,来“艺术化”的运用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特别是具有较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自由度的公司,将会更加利用这一机会来操纵会计盈余,从而获取资本市场、管理层薪酬激励、银行信贷以及税务缴纳方面的利益。会计盈余信息对与高投资机会集企业来说更加重要。首先,高投资机会集企业拥有较多的投资机会选择权。这类企业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高,能耗低,效益好,可以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新的生机。其次,这些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在证券市场募集投资所需的资金。同时,高投资机会集企业也往往容易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宠儿。因此,提高高投资机会集企业的会计盈余质量,对于引导资金正确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繁荣整个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对于一般企业,高投资机会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原因一方面是投资机会是一系列可供公司投资的选择权,相对于股东而言,公司的管理层对这些投资机会及其价值的信息通常有着更好的了解,这加剧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导致管理者行为更加难以被观察Smith(1992)。因此客观上为管理层为谋取私利而进行盈余操纵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高投资机会企业,管理者为了保障自身有足够的自由现金流以满足投资需求,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柳畅,2010)。彭韶兵、黄益建、赵根(2008)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机会/成长性越高,会计信息失真程度越大。此外,投资机会集大的企业,也会有更多无形资产研发类的支出机会。而在我国财务会计系统中,与无形资产投资开发相关的支出多数情况下被立即费用化而非资本化,即便某些时候这些支出被资本化,其后续摊销程序还是比较主观武断的。Kumar&Krishnan(2008)以美国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研发类和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的比较主观武断的处理将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应计项目都存在较大计量误差,投资者更加依靠可选的其他信息来评估公司价值,会计盈余的决策相关性将进一步降低。由于高投资机会集企业特别是具有高无形资产投资强度的企业也具有提供失真信息的较大风险,同时这类企业会计盈余信息真实完整对于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构建模型,以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来研究投资机会集、无形资产投资强度和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同时,为寻求解决之道,本文独创性的引入高质量审计这一变量,以期检验秉承独立客观的外部审计能否改善公司盈余质量,使其更加真实的反映经济交易和事项的实质。本文研究发现:第一,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会计盈余的质量会显着的下降,说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高投资机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确不容乐观;第二,在高无形资产投资强度下,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会计盈余的质量进一步降低,这也印证了Kumar&Krishnan(2008)提出的“计量噪音”也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第叁,高质量审计可以显着提升高无形资产投资强度、高投资机会集企业的盈余质量。结论充分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对企业信息的增强效应。本文的结构框架为: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投资机会集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及治理机制的文献、无形资产投资相关的文献和盈余质量相关文献,并且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评述;第叁部分是对投资机会集理论基础、无形资产投资强度的概念和计量噪音假说、审计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等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从盈余质量的视角对投资机会集、无形资产投资强度和高质量审计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假设推导;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变量定义、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结果分析以及敏感性测试;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4-06-01)

李宇哲[10](2014)在《《CAS6-无形资产》准则制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包含1项基本准则以及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一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概念界定、适用范围、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多方面作出了修订,这会给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带来一定影响。会计政策具有经济后果,如果新准则运用得当,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将会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对多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进而提高企业价值。新无形资产准则变动最大的部分是企业内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规定企业的研究阶段支出于发生时需计入当期费用,满足特定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可被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这一调整将改善企业的经营成果,激发其科技创新的动力,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赋予了企业管理层一定的利润调节空间。企业对研究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资本化条件的确认均由会计人员主观判断,那么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行为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有待实证检验。股票价格是企业市场价值的代表,反映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态度。因此考察新准则下的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是否与股价具有价值相关性、是否更准确地反映了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验证新准则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价值相关性角度入手,通过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这些信息在投资者进行企业定价决策中的有用性。本文在对无形资产准则演进过程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研究新准则变动对上市公司行为影响的经济后果。在回顾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八项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动机,将其分为盈余管理因素、自身经营因素、公司治理因素叁类,接着提出假设,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本文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展开讨论,在Ohlson价格模型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分别从无形资产总额、无形资产摊销、研发支出叁个角度检验这些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比较无形资产与有形净资产、摊销与折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计入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期末开发支出余额及资本化、费用化研发支出信息的市场反应,从而评价新准则的制度效应。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上市公司对内部研发活动越来越重视,但是研发强度并不具有竞争力,仅实现了基本生存。企业可能出于扭亏动机、薪酬契约动机、向公众传递研发投资的信号动机而将研发费用资本化,除此之外利润平滑动机、债务契约动机、股权集中度、政治成本及所属行业对资本化比例也存在影响。(2)无形资产投资活动的力度逐年加大,但是在总资产中占比仍不够高,企业的投资意识、准则的确认标准还需加强和完善。无形资产总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新准则颁布后有所提高,其对股价的解释力度也超过了有形净资产。(3)无形资产摊销额的均值逐年上升,可见新准则执行以来企业趋于选择直线法以外的摊销方法,摊销额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也较大。无形资产摊销具有价值相关性,在投资者看来其比类似的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价值抵减的影响更小(4)计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与期末开发支出均具有正向价值相关性,这些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来说具有有用性。但本文也发现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研发支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显着高于资本化研发支出,表明准则对研发费用的披露要求、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合理划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上述结论与分析,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准则制定机构应完善现行准则体系中无形资产确认范围、核算项目、披露要求及研发支出资本化判别标准等内容;资本市场应加强监管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投资者应充分理解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并准确评估企业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无形资产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新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宏观有效的经济体制,微观富有活力的主体。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微观主体,其创新水平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如何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驱动我国经济保质保量的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核心议题之一。就制度层面而言,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尤其是2006年以来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由于企业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上,因此,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会计政策主要为无形资产会计准则,那么,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是否正确引导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其准则修订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该项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一系列问题尚需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从数据上进行实证检验。就已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研究而言,更多体现在微观企业和中观产业层面,亟需加强从国家层面,特别是会计政策层面探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与效果的研究。首先,本文回顾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因素和政策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叁个方面的研究文献;其次,界定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与企业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并演绎出相应的假设;最后,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2-2015年近14年的大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所引起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变化进行面板分析。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采用泊松回归、负二项回归以及零膨胀回归等方法对修订后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激励效应。(2)进一步分析表明,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修订前,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多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多于国有企业,然而,无形资产准则修订后,该政策激励了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对创新投入的差异并未产生影响。(3)此外,在对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激励效应的持续性检验中发现,2006版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企业创新投入活动的激励效应具有滞后性,但是滞后期仅有1年,该激励效应并无持续性;创新投入活动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但是该影响仅有1-2年的滞后期,该制度并未改变我国专利权以应用型科技研发为主的现状。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积极性和创新产出效率,本文从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企业产权性质和科技研发方向叁个方面就实证回归结果提出:改进无形资产计量方式,尊重企业知识产权;激励企业主体创新积极性,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转变科技研发方向,提高核心专利产出等叁个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形资产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黄太宏.上市公司知识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兼论激励与监督的中介效应[J].河南社会科学.2018

[2].雷华.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研究[D].湖北大学.2018

[3].罗晓季,彭博.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效应及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

[4].张浩然.品牌效应在高校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展望[J].文教资料.2017

[5].李万明,安冉.国际化扩张战略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投入的调节效应[J].商业经济研究.2016

[6].汪海粟,张楝楝.中国创业板IPO效应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投入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6

[7].李松,肖明.股权结构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激励效应[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8].曾琼芳,廖义刚,耿传文.投资机会集、无形资产投资强度与审计治理效应——基于会计盈余质量视角的实证检验[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耿传文.投资机会集、无形资产投资强度与审计治理效应[D].江西财经大学.2014

[10].李宇哲.《CAS6-无形资产》准则制度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互联网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图共享模式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

标签:;  ;  ;  ;  ;  ;  ;  

无形资产效应论文_黄太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