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性降水论文_曾智琳,谌芸,朱克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流性降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回波,特征,雨滴,城市,辐射计,强度,锋面。

对流性降水论文文献综述

曾智琳,谌芸,朱克云[1](2019)在《2017年6月一次华南沿海强降水的对流性特征及热动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南北部或长江流域有锋面雨带活动时,华南沿海常常会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突发性很强,给预报造成很大的困惑。文章采用多种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15~16日华南北部的锋面雨带及沿海强降雨过程开展分析,对比了二者降水特征与环境条件,重点探讨了该次过程华南沿海强降雨的对流触发与维持,揭示了一种由边界层风切变强迫造成涡度持续发展的动力效应。结果表明:(1)锋面雨带与华南沿海强降雨在降水特征上有显着差异,并各有特点。锋面雨带以大尺度层状云降水和弱对流性降水为主,降水强度东段弱西段强。沿海强降雨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局地性强、落区集中、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夜发性明显。(2)水汽方程诊断发现沿海强降雨在边界层水平水汽平流项、垂直水汽输送项比锋面雨带东段具有更大量级,大气层结反映出更深厚的暖层、湿层与对流不稳定,是二者降水强度及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3)莲花山、峨眉嶂造成气流侧向摩擦与正面阻挡促使漯河河谷内垂直涡度发展,暖湿空气堆积上升并达到自由对流高度,触发了华南沿海最初的降水。夜间建立的西南风急流使边界层垂直风速切变增强,水平涡度倾斜部分转化为垂直涡度发展,与风速水平切变造成的垂直涡度迭加,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的动力机制。海陆边界摩擦差异造成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风切变增强,共同强迫垂直涡度发展是此次强降雨过程对流维持的动力效应。(4)ω方程诊断表明华南沿海强降雨由对流潜热释放造成的垂直上升速度占总垂直上升速度的39%~75%,持续、稳定的对流潜热释放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的热力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国荣,平凡,翟亮[2](2019)在《一种基于数值模式诊断自适应的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局地触发及组织化发展中尺度系统的生消演变是影响对流性降水临近预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结合雷达外推预报、专家系统以及快速循环更新的高分辨数值模式系统,发展和构造了一种适合北京地区的基于数值模式预报诊断自适应的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APEN)。APEN基于降水外推预报结果,采用模糊逻辑算法,利用北京市气象局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RMAPS-IN)提供的对流诊断因子,计算对流系统发展演变(新生、增加和减弱)概率;在此基础上,扰动诊断因子阈值和权重,形成对流发展的集合概率预报;最后综合专家经验,根据对流集合概率,在降水外推预报基础上进行对流性降水调整。应用APEN,针对北京两次强弱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的临近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MAPS-IN多种诊断因子的对流发展集合概率在强弱两种天气背景下,都能较好的反映对流系统在临近时段的发展趋势;基于专家经验模型的叁种对流发展状态(对流新生、增加和减弱)下的降水调整,能合理的表征对流系统发展演变对降水的影响。APEN降水预报和RMAPS-IN的业务预报的对比显示:无论是系统性对流过程还是局地激发对流过程,APEN预报的降水落区和强度都更接近于实况,尤其是考虑对流发展演变影响的降水强度预报明显优于RMAPS-IN,APEN在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的临近预报中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蒋慧敏,刘春云,贾健,赵德龙,冯静洁[3](2019)在《新疆夏季对流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对新疆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成因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对流性降水占总降水的比例在50%上下,在大部分盆地地区,对流性降水占比达70%以上;(2)对流性降水EOF第一模态表现为塔里木盆地西侧山区和伊犁及天山北麓的反相位变化,这种分布在21世纪00年代以前存在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而从1995年开始出现突变。而大范围降水塔里木盆地南侧山区和天山区域是同相位的空间型分布;(3)水汽条件和层结不稳定条件的差异共同作用导致了塔里木盆地西侧和伊犁两个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反相位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2期)

衣娜娜,甄林峰,董祝雷,樊如霞[4](2019)在《初始场和分辨率对WRF模拟对流性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WRF模式分析了2015年7月29日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典型冷涡过程带来的对流性降水,探讨了初始场和网格分辨率对对流性降水模拟结果的影响。初始场和网格分辨率均会影响模式模拟结果,对于对流性短时强降水而言,在相同的初始场条件下,网格分辨率越高,对降水强度和落区的预报越准确,而在相同的高分辨率网格条件下,初始场的精度越高,模拟不同等级降水的TS评分均较高,表明在高分辨率网格和高精度的初始场条件下,模式对不同等级的降水均有较好的模拟。(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9年01期)

杨帆,李青青,闫永刚,董春卿,郝一骄[5](2018)在《2017年6月山西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山西一次冷涡东移影响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蒙古冷涡东移的背景条件下,高空槽的东移与低层暖切的北抬,形成了"上冷下暖"这样有利于强对流发生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和环境背景场,但由于水汽条件的限制,此次强对流天气以局地短时强降水为主。(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3期)

张亦洲,苗世光,戴永久,Robert,Bornstein[6](2018)在《不同热岛强度下北京城市下垫面对夏季对流性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北京地区城市对天气的影响愈来愈显着。城市局地扰动引发的强局地性天气事件,尤其是局地强降水事件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城市天气预报技术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引起的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而对局地对流性降水的预报预警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因此强局地对流性降水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危害相对更为显着。所以,研究并正确理(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城市气象与环境——第七届城市气象论坛》期刊2018-10-24)

张宇[7](2018)在《713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冰雹与对流性强降水中的识别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5-2016年积累的713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据此提出判别对流性强降水和冰雹云的指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7期)

宋薇,邱晓滨,王兆宇,李英华,孟辉[8](2018)在《天津地区一次对流性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雨滴谱仪是天津人影部门近年新引入的探测设备,它对降水过程的即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PM-THIES激光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对天津地区2015年7月19日的对流性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雨滴谱仪和翻斗雨量计所获取的逐时降水其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但雨滴谱仪获得的累积雨量要偏大;降水过程的时空差异性大,不同测站雨强差异明显,4站降水粒子平均直径介于0.40~0.64mm,且2.0mm以下的降水粒子占到了粒子总数的95%以上;降水时段的雨强与雷达反射率的起伏变化十分明显,雨滴数浓度基本上处于103量级;蓟县站3个时次的瞬时谱均呈现单峰型分布,且峰值位于0.5mm附近。(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孙京,蔡然,柴健,徐桂荣,苟阿宁[9](2018)在《基于微波辐射计和闪电观测资料估算对流性降水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闪电定位系统、MP-3000A地基微波辐射计、雷达、地面雨量计和探空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5月14—15日湖北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中降水量、闪电、水汽、液态水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基于闪电和微波辐射计资料联合估算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量。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微波辐射计探测到空中水汽密度和液水含量明显增加,闪电活动峰值提前于降水峰值2 h。水汽密度与云闪数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利用水汽密度和地闪资料估算对流性降水结果与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估测的降水量好于仅用地闪资料的估算,且基于水汽密度、地闪得到的单个闪电表征的降水量为1.94×10~7kg·fl~(-1)。(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8年03期)

李彦霖,张述文,田程,周林帆[10](2018)在《基于雷达回波的贵阳地区对流性降水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理解贵阳地区对流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利用贵州省贵阳站2014—2016年5—8月CINRAD/CD回波资料,首先挑选出符合对流性降水回波特征的551个样本,然后从对流性降水的回波形态、发生频次、位置、日变化、生命史以及大尺度环境场六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流性降水回波形态可分为单体型、线状型和区域型,其中线状型接近50%,是贵阳地区最常见的对流组织形式;与线状型和区域型相比,单体型对流生命史最短且局地性特征明显;超过七成对流性降水发生在西南涡或西南气流存在的天气背景下;对流多发生在贵阳市西南和东南面,而北面最少;对流初始时刻存在午后和午夜两个峰值区。最后,还以叁类对流性降水过程为例,对比分析其生消过程、降水范围和强度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对流性降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局地触发及组织化发展中尺度系统的生消演变是影响对流性降水临近预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结合雷达外推预报、专家系统以及快速循环更新的高分辨数值模式系统,发展和构造了一种适合北京地区的基于数值模式预报诊断自适应的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APEN)。APEN基于降水外推预报结果,采用模糊逻辑算法,利用北京市气象局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RMAPS-IN)提供的对流诊断因子,计算对流系统发展演变(新生、增加和减弱)概率;在此基础上,扰动诊断因子阈值和权重,形成对流发展的集合概率预报;最后综合专家经验,根据对流集合概率,在降水外推预报基础上进行对流性降水调整。应用APEN,针对北京两次强弱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的临近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MAPS-IN多种诊断因子的对流发展集合概率在强弱两种天气背景下,都能较好的反映对流系统在临近时段的发展趋势;基于专家经验模型的叁种对流发展状态(对流新生、增加和减弱)下的降水调整,能合理的表征对流系统发展演变对降水的影响。APEN降水预报和RMAPS-IN的业务预报的对比显示:无论是系统性对流过程还是局地激发对流过程,APEN预报的降水落区和强度都更接近于实况,尤其是考虑对流发展演变影响的降水强度预报明显优于RMAPS-IN,APEN在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的临近预报中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流性降水论文参考文献

[1].曾智琳,谌芸,朱克云.2017年6月一次华南沿海强降水的对流性特征及热动力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19

[2].王国荣,平凡,翟亮.一种基于数值模式诊断自适应的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J].大气科学.2019

[3].蒋慧敏,刘春云,贾健,赵德龙,冯静洁.新疆夏季对流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9

[4].衣娜娜,甄林峰,董祝雷,樊如霞.初始场和分辨率对WRF模拟对流性降水的影响[J].内蒙古气象.2019

[5].杨帆,李青青,闫永刚,董春卿,郝一骄.2017年6月山西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浅析[J].农家参谋.2018

[6].张亦洲,苗世光,戴永久,Robert,Bornstein.不同热岛强度下北京城市下垫面对夏季对流性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城市气象与环境——第七届城市气象论坛.2018

[7].张宇.713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冰雹与对流性强降水中的识别指标[J].科技风.2018

[8].宋薇,邱晓滨,王兆宇,李英华,孟辉.天津地区一次对流性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18

[9].孙京,蔡然,柴健,徐桂荣,苟阿宁.基于微波辐射计和闪电观测资料估算对流性降水方法初探[J].干旱气象.2018

[10].李彦霖,张述文,田程,周林帆.基于雷达回波的贵阳地区对流性降水特征分析[J].气象.2018

论文知识图

月31日地面比湿和风场随时间的演变(...模式区域及地形Fig.7.1Landformandra...降水雨滴谱分布,(a)对流性降水1998^-2007年3A12资料年平均对流性2008年7月18日16—17时对流性降水年中(a)潜在对流日天数和(b)~#...

标签:;  ;  ;  ;  ;  ;  ;  

对流性降水论文_曾智琳,谌芸,朱克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