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芍陂创建于春秋中期,目前已经历时2600多年,比都江堰和郑国渠还要早3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和防洪效益,是我国陂塘型灌溉工程的典范。唐代以后至今,芍陂又被称为安丰塘。关于芍陂何时被称为安丰塘,又为何被称为安丰塘,至今学界仍无定论。本文尝试从安丰县(郡)行政区划建制沿革和历史社会变迁的角度,梳理分析安丰塘得名的时代和原因,并得出如下结论:安丰县从今河南固始县东南逐渐向今安徽霍邱、寿县方向迁徙,隋代以后,安丰县迁至芍陂西北堤附近,人们取"安丰"吉祥寓意,逐渐开始称芍陂为"安丰塘"。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周波,李云鹏,万金红,邓俊,刘建刚
关键词: 安丰县,安丰塘,芍陂,沿革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地理
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JZ0145B572016)
分类号: K928.6;TV21
DOI: 10.13244/j.cnki.jiwhr.2019.05.007
页码: 360-364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896K
下载量: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