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分辨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辨率,模型,建模,气溶胶,极值,位置,理论。
多分辨率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钊[1](2019)在《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际铁路列控系统是一个集成了计算机、无线通信、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复杂系统,相较于既有列控系统,其在系统结构、设备功能、运行方式上具有新的特点,令目前铁路现场已有的培训手段难以直接运用于该系统的生产运营中,对系统的运用普及造成了一定阻碍。故研究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相关培训平台,在系统推广、职工技能提高、铁路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现有培训方式的不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采用多分辨率建模方法研究了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仿真培训平台,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研究系统的运行原理、故障情况及其解决措施,满足铁路不同岗位职工的培训需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从结构、功能、场景叁个方面分析了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层次性,明确了系统的层次结构特点;提出了仿真系统的培训功能需求,确定了其目标功能类别;设计了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从调度、单车、设备叁个层次完成后续的研究工作。(2)对应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分别建立了路网级—列车群区间追踪模型、单车级—单车自动运行模型与设备级—设备交互与功能实现模型等叁个多分辨率等级模型,研究了系统的层次信息与运行过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保证了模型的正确性。(3)采用MRMS形式化方法研究了多分辨率模型间的联系,用数学语言研究了列车在自动运行与聚合聚解过程中的系统结构变化与模型联系;提出了适用于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特点的一致性维护方法,设计了一致性维护流程,解决了非并发情况下模型间的不一致问题。(4)采用高层体系结构框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现,完成了仿真联邦定义、成员划分以及FOM设计等内容;设计了仿真管理子系统用以完成联邦的运行控制、分辨率切换控制、仿真结果分析等工作;编制了 10条仿真培训序列,并依据序列内容展示了仿真系统的培训效果,验证系统所达到的培训目标。本文所建立的仿真培训平台已投入莞惠线电务段生产现场试用,通过分析现场回馈的数据,培训平台在职工技能培养、系统认知、生产技能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7-24)
陈云善,吴佳彬,王景源,张楠[2](2019)在《改进的激光光斑位置分辨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四象限探测器(QD)激光光斑位置检测性能,建立了新的高斯光斑位置分辨率数学模型。分析了高斯光斑模型下QD位置检测原理和近似数学模型,根据误差函数可导性,结合误差理论推导出位置分辨率与总信噪比、光斑中心位置和光斑半径关系的数学模型,数值仿真和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光斑半径为0.74 mm,总信噪比为66.96 dB时,在光斑中心偏移±0.45 mm范围内,所提模型的估算误差约为36%,与原近似模型相比,精度提高了约1倍,可以对激光光斑位置检测系统的位置分辨率进行有效估算。(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9期)
陈玉龙[3](2018)在《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支持下的BIM-GIS集成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BIM与GIS的集成,实现了二者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开拓了不同领域数据多维应用的新途径,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典型BIM数据(RVT)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层次模型的BIM-GIS数据集成可视化的方法,在完整继承BIM几何、外观、语义信息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方法,实现了BIM-GIS轻量化,增强了大尺度BIM-GIS场景实时绘制能力,提高了模型显示效率,并以建筑、HAVC、管道RVT模型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高峰,吉玉洁[4](2018)在《多分辨率模型的协同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分辨率模型协同仿真是满足作战仿真中"广域对抗,局部高仿"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构建了通用化多分辨率模型协同仿真支撑平台,提出了以镜像实体和控制权动态迁移为核心技术的协同仿真机制,可有效解决多分辨率模型间的互联互通和同态映射问题,以及协同运行一致性问题。基于该方法实现了某战法推演仿真系统中不同分辨率模型稳定、高效、一致地联合运行,使得对复杂作战过程的模拟更完善、更精确,满足了指挥员多层次作战分析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华巍[5](2018)在《多分辨率彩色叁维模型融合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古遗址叁维数字化保护中,往往会使用旋翼无人机建立高分辨率的遗址探方模型;使用固定翼无人机建立其周边1平方公里的低分辨率地形模型。高分辨率叁维模型分辨率高、纹理细腻,可以满足用户对叁维模型尺寸量测、体积计算、高清展示的需求;低分辨率模型制作成本低,覆盖面广,可以经济高效的生产较大面积的叁维模型。为了满足用户在同一个叁维模型中,既可以对遗址探方模型进行高精度尺寸量测,又可以了解到其周边地形地貌信息的要求,并兼顾到模型制作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分辨率彩色叁维模型的融合方法。主要思路是:首先对待融合的叁维模型进行预处理,从低分辨率地形模型中挖去含有遗址探方模型的部分,然后嵌入旋翼无人机建立的高分辨率的遗址探方模型;接着在两个模型之间的间隙中建立融合缓冲区并插值顶点,最后在融合缓冲区内构建带有约束边界的Delaunay叁角网作为“桥梁”,连接两个叁维模型,并对重构的叁角网部分重新映射纹理,来实现两个叁维模型间的互相融合。本文方法有效解决了人工简单融合叁维模型费时费力,导致模型空间位置混乱、纹理过渡生硬等问题,提高了多分辨率彩色叁维模型融合的效率,确保了融合后叁维模型的质量。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过程如下:1.使用不同种类的无人机建立了不同分辨率的叁维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迭加裁剪,建立了模型融合缓冲区,在融合缓冲区内通过划分规则格网的方式插值了顶点。2.在叁维模型融合缓冲区内构建带有约束边界的Delaunay叁角网。以缓冲区的内外边界作为约束条件,采取基于改进凸闭包收缩法的“双螺旋”Delaunay叁角网生长法,约束了重构网格的方向,保证了新构建的Delaunay叁角网只在缓冲区内部生成,不会改变缓冲区边界外的叁维模型网格结构。3.采取基于调和映射法的纹理映射方法,完成了叁维模型顶点到二维纹理像素点的坐标转化,为无纹理的网格模型重新映射纹理。4.以北京延庆区某遗址群为例,利用本文算法进行了多分辨率彩色叁维模型数据融合实验。并和使用现有商业软件手工融合叁维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多分辨率彩色叁维模型的融合,且融合达到边界平滑且纹理拼接自然的效果,并保留了原始模型的大部分纹理和网格数据,体现了对原始模型的最小干预,大大提高了模型融合效率。(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孙琳,龚光红[6](2018)在《大场景多分辨率地形模型建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维地形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发展为研究背景,对大场景多分辨率地形模型建模技术开展了研究。针对地形模型数据管理问题,结合数据库对模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针对大地形增量建模问题,提出了增量建模的实现方案,通过确定相关地形区域、数据预处理、数据采样及建模、纹理融合格式转换等步骤,完成增量建模过程。针对纹理融合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判断纹理相似度的方法并基于判断结果构造纹理融合矩阵。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库管理及增量建模技术可以大大地缩短建模的时间开销,验证了增量建模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8年01期)
张永山[7](2017)在《基于小波多分辨率GARCH模型的汇率去噪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低频振荡以及效应抵消的汇率去噪问题,文章利用状态转换GARCH模型进行了基于小波多分辨率的汇率去噪信号振荡修正以及信号指数化修正,并结合状态转换GARCH的小波多分辨率,进行相应的分解与拟合,结果证实:汇率的信号模拟存在高频振荡和低频振荡区间的迭合,也即是基础变量信号在一阶、二阶参变过程中的效应抵消。(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7年12期)
胡帅,高太长,李浩,杨波,陈鸣[8](2017)在《基于时域多分辨率的非球形气溶胶散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串行时域多分辨率(MRTD)散射模型运行时间长和内存消耗大的问题,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技术设计了一种非球形气溶胶散射并行计算模型。介绍了MRTD散射模型的基本框架和2种并行数据通信方案,并基于MPI重复非阻塞通信技术实现了MRTD散射模型的并行化设计;搭建了网络并行计算平台,实现了模型的并行化计算。将MRTD散射模型与Mie散射模型、T矩阵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并行MRTD散射模型的计算准确性。结果表明,MRTD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非球形粒子散射特性,并行计算技术可显着提高计算效率;电磁场分量同时交换的并行设计方案的计算效率略高于仅交换磁场分量的方案;通过增加中央处理器核数,程序的并行加速比随之增大,但单核运行效率却略有降低。随着粒子尺度参数的增大,单核计算效率随之增加,复折射率的改变并不会显着影响并行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春晓[9](2017)在《基于K&C模型和多分辨率理论的混凝土压缩和弯曲行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材料所表现出的宏观力学性质是人们选择材料时最为关心的因素,但实际上许多广泛使用的材料如合金和复合材料都具有明显的非均质特征。对于非均质材料来说,其宏观力学性质是由该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特性和不同尺度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如何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描述这些特性及相互作用的影响是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混凝土这种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是典型的非均质材料,但是传统的研究都忽略这种非均质特性,将其简化为均质材料来进行研究,并且忽略了成型过程中初始缺陷等的影响,这造成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质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充分性。如果采用试验方法来研究则代价太高,其他理论模型如细观力学模型的效果也相对有限,所以寻找一种更高效、更高精度的多尺度研究方法研究混凝土的真实力学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将为混凝土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多的有力依据。本文首先基于通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LS-DYNA建立了混凝土在单轴受压和受弯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了这两种模型的基本尺寸、荷载条件和边界条件等参数。接着,利用基于损伤理论的宏观K&C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分别模拟了混凝土的受压、受弯行为,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K&C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混凝土的压弯力学行为,说明从混凝土宏观损伤角度出发来模拟混凝土的真实力学行为是可行的。其次,针对混凝土的非均质多尺度特征,本文初次尝试利用多分辨率理论来模拟混凝土的受压力学行为。多分辨率理论是一种研究分层材料多尺度特性的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材料的整体变形分解到不同的尺度上,将这些不同尺度的变形进行迭加,就是材料宏观上实际表现出的总变形。它将非均质材料分成宏观尺度和任意多个微观尺度,宏观尺度每个点有叁个自由度,对于微观尺度,将微观尺度的微观物理量和各种运动学变量联系起来,以附加自由度的形式附加在宏观尺度的叁个自由度上。然后,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本工具,以虚功率原理建立基本控制方程,再加上材料的本构关系,就形成了多分辨率理论的基本体系,并发求解问题。本文通过FORTRAN编程,对LS-DYNA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此理论的混凝土受压模型,从而实现对该模型的有限元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特性的多分辨率理论在模拟混凝土受压行为时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传好,方兆本,韩宇[10](2016)在《基于多分辨率分析和极值理论的集合VaR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捕捉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多尺度时变特征,利用多分辨率分析(multi-resolution analysis,MRA)将收益率序列分解成不同时域上的正交分量,并对各分量序列分别建立适当的ARMA-GARCH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EVT)对收益率的厚尾性进行建模,构建了一种MRA-EVT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沪深300指数的VaR预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ARMA-GARCH模型、无条件EVT模型和MRA模型相比,该MRA-EVT模型显着提高了VaR的预测绩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多分辨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四象限探测器(QD)激光光斑位置检测性能,建立了新的高斯光斑位置分辨率数学模型。分析了高斯光斑模型下QD位置检测原理和近似数学模型,根据误差函数可导性,结合误差理论推导出位置分辨率与总信噪比、光斑中心位置和光斑半径关系的数学模型,数值仿真和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光斑半径为0.74 mm,总信噪比为66.96 dB时,在光斑中心偏移±0.45 mm范围内,所提模型的估算误差约为36%,与原近似模型相比,精度提高了约1倍,可以对激光光斑位置检测系统的位置分辨率进行有效估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分辨率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钊.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陈云善,吴佳彬,王景源,张楠.改进的激光光斑位置分辨率模型[J].中国激光.2019
[3].陈玉龙.多分辨率层次模型支持下的BIM-GIS集成可视化[J].测绘通报.2018
[4].张高峰,吉玉洁.多分辨率模型的协同仿真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8
[5].华巍.多分辨率彩色叁维模型融合的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6].孙琳,龚光红.大场景多分辨率地形模型建模技术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8
[7].张永山.基于小波多分辨率GARCH模型的汇率去噪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7
[8].胡帅,高太长,李浩,杨波,陈鸣.基于时域多分辨率的非球形气溶胶散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及验证[J].光学学报.2017
[9].李春晓.基于K&C模型和多分辨率理论的混凝土压缩和弯曲行为模拟[D].重庆大学.2017
[10].王传好,方兆本,韩宇.基于多分辨率分析和极值理论的集合VaR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