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论文-李煜,谭果,史晔,李欣,刘国辉

非制冷论文-李煜,谭果,史晔,李欣,刘国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制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氧化钒,全画幅

非制冷论文文献综述

李煜,谭果,史晔,李欣,刘国辉[1](2019)在《一种300万像素全画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出一种全画幅QXGA(Quad Extend Graphic Array)非制冷氧化钒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探测器阵列规模达到2048×1536,像元尺寸为17?m×17?m,有效光敏面积约为35 mm×26 mm。读出电路面积达到41.34 mm×39.37 mm,采用8英寸0.18?m 1P6M一版多曝的缝合拼接曝光工艺设计及加工,电路奇偶行同时积分、读出,有效提高像元积分时间。探测像元采用成熟的17?m氧化钒微桥结构,超大面积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结构采用"多版一曝"、"一版多曝"的组合拼接曝光设计及加工技术。探测器采用高可靠性的标准金属真空封装。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噪声等效温差(NETD)小于45 m K,热响应时间小于7 ms,响应率非均匀性小于8%,器件帧频大于60 Hz。(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卢伟,董金良,张平,沈昱,严伟[2](2019)在《基于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军用车辆驾驶员环境感知能力,特别是在夜晚或烟、雾、雨、雪等不同天候条件下提供更有效的观察手段,增加远距离目标识别能力,提高驾驶安全性,作战部队对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提出了高效、灵活、精确的新要求。基于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作为一类能够有效支持部队全天时、全天候作战的装备,既增强了车辆夜间隐蔽通行能力,又有效保障了机械化部队的全天候机动能力。通过研究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成像原理,设计出一款模块化、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陆军装备需求。其功能模块包括:红外探测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电子稳像模块、行人识别模块、录像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6期)

何泽威[3](2019)在《非制冷长波红外图像条状噪声消除及超分辨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非接触式的采集测量物体的温度信息,并有效应用于高端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然而,红外图像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噪声并且分辨率较低,低质量的红外图像已经成为制约红外技术应用的瓶颈。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红外热成像信号特征提取和降噪理论及其方法”(5157548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复合材料结构件缺陷的红外成像检测机理研究”(51605428),针对非制冷长波红外热成像图像中普遍存在的条状噪声和低分辨率两种缺陷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探讨了条状噪声和低分辨率的产生机理。通过黑体标定实验,准确分离条状噪声和真实红外输出信号,建立条状噪声非线性模型。(2)研究了基于传统滤波的条状噪声消除方法。为了更加彻底的去除条状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多尺度一维引导滤波方法:在不同的小波分解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滤波窗口进行多尺度去噪。为了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准确保留垂直方向边缘,提出了一种空间自适应滤波方法:设计了一个一维水平梯度统计指标用于区分条状噪声和垂直方向边缘,根据该指标调整滤波窗口,自适应地滤除条状噪声。(3)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条状噪声消除方法。根据非线性模型模拟生成了大量的训练数据,构建了包含各类(不同种类、不同强度)条状噪声特性的训练库。通过在包含各种条状噪声特性的训练集上训练,建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含噪图像至无噪图像的重建关系,获得条状噪声的消除模型,然后将真实红外图像在该模型上运行,实现条状噪声的去除。(4)针对大尺度(X8倍)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问题,通过研究红外图像在下采样过程中结构边缘和微小细节损失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分而治之”的思路,在×2倍下采样处设置了一个中间点,将下采样过程中的损失信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损失的微小细节组成,第二部分主要由损失的边缘结构组成。针对第一部分,采用了感受野相对较小的网络用于恢复小尺度的微小细节;针对第二部分,采用了感受野相对较大的网络用于恢复大尺度的结构边缘。提出的基于多感受野级联网络的红外图像超分辨率算法,提升了大尺度(×8倍)下红外图像超分辨率的效果。(5)考虑到不同频谱的相机成本相差较大,为了降低红外图像应用的门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谱融合的红外图像超分辨率方法。探讨了利用低成本图像中的信息(即可见光信息)来提升高成本图像(即红外图像)超分辨率质量的可行性。训练需要大量配准的红外-可见光图像对,通过相机采集并手动精配准建立了一个多频谱配准数据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9-26)

谢江荣,李冰,卫红[4](2019)在《车载异构非制冷红外成像行人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红外夜间行人检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传统系统往往结构复杂、行人检测算法实时性难以保证。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FPGA+DaVinci处理器构架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行人检测系统,充分利用红外焦平面的成像特点,获取经预处理后的图像画质清晰;在检测行人区域过程中,提出结合局部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的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强背景的干扰;另外,利用Haar-like特征事先训练AdaBoost分类器,进行ROI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核心异构的系统,具备结构紧凑、数据通信难度小、算法移植性强等优势;FPGA对算法加速效果约为38%,实时检测帧频达到了25 f/s。(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8期)

姜平,王恩德,金磊,齐凯,易春林[5](2019)在《基于多尺度分析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非制冷红外条纹噪声校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红外成像质量的同时更大程度地保持纹理信息,提出一种多尺度分析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条纹噪声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算法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图像进行平滑,应用小波变换提取平滑图像的垂直分量,并将其垂直分量替换为原始图像的垂直分量,利用小波重构输出校正后的图像.算法能够精准地去除红外噪声,而不会带来更加麻烦的"鬼影"问题.用该算法对多组不同红外图像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其他先进的红外条纹非均匀校正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校正结果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图像质量评估参数.(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涛,曹峰,杨粤涛,钟海林,孙冲[6](2019)在《一种基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温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制冷型探测器需要工作在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中,本文采用TEC作为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制冷方案,通过FPGA合理设置探测器初始焦平面温度,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和腔体温度并实时调整焦平面温度等多种手段,使TEC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使探测器工作在最佳的温度环境中,提高热像仪成像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吴越,朱之贞,方勇华,张蕾蕾,杨文康[7](2019)在《非制冷型长波红外光谱仪的辐射定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根据环境温度变化量补偿红外光谱仪系统输出灰度值的辐射定标方法。首先分析了在辐射定标和测量过程中红外光谱仪系统输出灰度值漂移的原因,推导出漂移变化量和环境温度辐射度变化量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自主研发的非制冷型长波红外光栅光谱仪进行辐射定标实验,确定了实验室辐射定标方程和环境温度改变后通过补偿得到的辐射定标方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利用补偿后的辐射定标方程进行辐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通过漂移补偿可使光谱仪系统输出灰度值误差明显减小,其误差不超过2.4%,显着提高了非制冷型长波红外光谱仪对红外辐射的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小力,黄潇[8](2019)在《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稳定性验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制冷红外热像仪随着环境温度、电源波动以及吸收红外辐射的增加,将会产生严重的温度漂移现象,这将影响到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特性,从而导致输出信号受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应用在测温检测方面的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红外热像仪稳定性验证试验方法,并通过此方法对国内外多款非制冷红外热像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绘制其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稳定性情况确定针对热像仪温度漂移的温度补偿算法,提升应用产品的测温精度。(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5期)

王学敏,牟新刚,王伟,黄德湖[9](2019)在《基于ZYNQ的非制冷红外热像仪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常用的红外热像仪信号处理方案主要有3种,分立的ARM或DSP+FPGA方案、TI达芬奇处理器方案和FPGA方案。以上3种方案分别存在芯片间带宽不足、不能支持焦平面探测器、串行处理不易实现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ilinx ZYNQ处理器的红外热像仪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案选择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作为敏感元件。系统工作时,探测器产生的信号首先经过信号处理和模数转换操作,然后输入到ZYNQ中,在ZYNQ内部完成非均均匀性校正、温度测定和图像增强等处理,最后通过千兆以太网或者HDMI接口输出。试验表明该方案数据带宽充足,能适配各种焦平面探测器或者红外机芯,串行处理易于实现。使用该方案设计的系统成像效果良好,测温精度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陈定辉[10](2019)在《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片级封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片级封装(Wafer-Level packag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在传统封装基础上将封装尺寸缩小到芯片尺寸,且以晶圆片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降低封装成本,实现了小型化封装。本文针对2048×1536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片级封装的设计,开展了其片级封装总体方案设计、封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及关键工艺验证。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完成了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片级封装总体方案设计,包括组件结构方案设计和封装工艺方案设计。组件结构设计方面,分别完成了两层晶圆片结构和叁层晶圆片结构器件片级封装设计;在片级封装工艺上完成了CTW(Chip to wafer)和WTW(Wafer to wafer)封装方案设计,并进一步完成了两个方案的工艺流程设计。(2)对片级封装力学、光学做了仿真设计,并绘制了器件两层及叁层晶圆片级封装工程图。通过力学和光学可靠性仿真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基板厚度和键合环宽度;同时对器件片级封装真空寿命做了分析计算。根据芯片结构及可靠性仿真设计结果,确定封装键合环宽度为1.5mm,上基板的厚度为0.85mm,上基板的平面封装尺寸为44.860mm×41.730mm,下基板的平面封装尺寸为46.260mm×43.130mm,并依此绘制了器件两层及叁层晶圆片级封装工程图。(3)完成了两层晶圆CTW、WTW片级封装工艺流程和叁层晶圆WTW片级封装工艺流程设计。并对关键工艺开展了工艺验证,完成了晶圆键合环金属化工艺、晶圆键合工艺等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非制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升军用车辆驾驶员环境感知能力,特别是在夜晚或烟、雾、雨、雪等不同天候条件下提供更有效的观察手段,增加远距离目标识别能力,提高驾驶安全性,作战部队对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提出了高效、灵活、精确的新要求。基于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作为一类能够有效支持部队全天时、全天候作战的装备,既增强了车辆夜间隐蔽通行能力,又有效保障了机械化部队的全天候机动能力。通过研究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成像原理,设计出一款模块化、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陆军装备需求。其功能模块包括:红外探测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电子稳像模块、行人识别模块、录像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制冷论文参考文献

[1].李煜,谭果,史晔,李欣,刘国辉.一种300万像素全画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J].红外技术.2019

[2].卢伟,董金良,张平,沈昱,严伟.基于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研究[J].应用光学.2019

[3].何泽威.非制冷长波红外图像条状噪声消除及超分辨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谢江荣,李冰,卫红.车载异构非制冷红外成像行人检测系统[J].激光与红外.2019

[5].姜平,王恩德,金磊,齐凯,易春林.基于多尺度分析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非制冷红外条纹噪声校正算法[J].光子学报.2019

[6].王涛,曹峰,杨粤涛,钟海林,孙冲.一种基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温控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7].吴越,朱之贞,方勇华,张蕾蕾,杨文康.非制冷型长波红外光谱仪的辐射定标方法[J].光学学报.2019

[8].王小力,黄潇.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稳定性验证方法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9].王学敏,牟新刚,王伟,黄德湖.基于ZYNQ的非制冷红外热像仪设计与实现[J].红外技术.2019

[10].陈定辉.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片级封装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  

非制冷论文-李煜,谭果,史晔,李欣,刘国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