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蛋白论文-卢肖蒙,齐策,郑洁,孙进

葵花籽蛋白论文-卢肖蒙,齐策,郑洁,孙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葵花籽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葵花籽,抑郁症,慢性抑郁动物模型,行为学

葵花籽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卢肖蒙,齐策,郑洁,孙进[1](2019)在《葵花籽蛋白抗抑郁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葵花籽蛋白富含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愉悦神经递质前体,可能发挥类似于乳清蛋白抗抑郁作用,本研究利用慢性抑郁动物模型考查以葵花蛋白为主要蛋白源的饮食对小鼠抑郁发生的影响,以期为预防抑郁发生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5个品种葵花籽的蛋白含量和氨基酸构成,选取神经递质前体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品种进行动物实验。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6周龄)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ON,普通饲料)、模型组(MOD,普通饲料)、葵花籽组(SFS,以葵花籽为蛋白的饲料)、葵花籽脱绿原酸组(RSFS,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为蛋白)、乳清蛋白组(WP,乳清蛋白)、鱼胶原蛋白组(FCP,鱼胶原蛋白组),喂养4周后,除CON组外,其余小鼠进行单笼饲养,CUMS造模4周,而后进行糖水偏好指数、系列行为学实验,并测定肝脏、皮层氧化应激指标。结果在所分析5种葵花籽中,有一种的蛋白含量达到23.88%,其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Tyr+Phe)为8.86g/100g蛋白),而色氨酸含量高达1.47 g/100g蛋白。动物实验显示,与MOD组相比,SFS组和RSFS组小鼠具有显着提高的糖水偏好指数(p<0.05);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过程中小鼠的静止时间显着缩短(p<0.05);旷场实验显示SFS组和RSFS组小鼠进入中央区域次数、时间、路程与MOD和FCP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显示SFS和RSFS组小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更多(p<0.05)、停留时间较长(p<0.05)、进入时间百分比OT%较高(p<0.05)。SFS和RSFS组小鼠肝脏和皮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着提高,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着降低(p<0.05);SFS和RSFS组小鼠肝脏和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提高,比正常组含量稍低。结论特定品种的葵花籽蛋白能够缓解慢性应激模型小鼠抑郁症状,提高GPX、CAT和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具有改善抑郁行为的活性,可缓解抑郁症。(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王鹤霖,刘文静,张雪,李鋆一[2](2018)在《葵花籽蛋白及乳粉蛋白复配制备凝固型酸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葵花籽蛋白为原料,通过试验确定葵花籽蛋白在酸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酸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葵花籽蛋白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替代部分乳蛋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凝固型酸奶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8年01期)

钱月[3](2016)在《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葵花籽绿原酸及葵花籽蛋白乳饮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日葵在国内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向日葵的果实即葵花籽,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绿原酸,葵花籽相对于其他绿原酸的来源如金银花、杜仲等价格低廉,目前我国对葵花籽绿原酸的研究相对较少。绿原酸本身被誉为“植物黄金”,不仅有抗氧化、抗肿瘤的功能,还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生理特性。葵花籽中的绿原酸容易氧化成其他物质,对后续蛋白的提取、色泽和营养价值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从葵花籽中提取绿原酸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提取绿原酸以后的葵花籽粕通常作为饲料,浪费了蛋白资源,以提取完绿原酸的副产物为原料,制备蛋白乳饮料,提高了对葵花籽附加值的综合利用。本试验以葵花籽为原料,首先研究传统乙醇法提取葵花籽绿原酸,之后研究超声波微波辅助法提取葵花籽绿原酸,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然后选用大孔树脂纯化绿原酸,并研究绿原酸的功能特性,最后以提取完绿原酸的副产物为原料,制备蛋白乳饮料。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及微波辐射时间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然后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选取对得率影响大的叁个因素分别是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和微波功率进行优化,经过修正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液料比为25:1(mL/g)、超声波功率为300W、微波功率为540W。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验证试验,得到绿原酸的得率为3.27%。(2)选取NKA-2树脂对绿原酸粗提取液进行纯化,最后确定上样浓度为6mg/mL,上样流速为2mL/min,洗脱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是90%,在此条件下纯化后的绿原酸的纯度为61.92%。(3)研究了绿原酸提取物的功能特性,分别为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与Vc的清除作用相比较,当样液浓度为60μ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6.53%,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0.17%,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达到65.04%,结果表明,绿原酸可以很好地替代Vc。(4)研究了以提取完绿原酸的副产物为原料,制备葵花籽植物蛋白乳饮料的工艺,确定了制备葵花籽植物蛋白乳饮料的最佳配比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9%,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2%,乳粉的添加量为3.5%,复合添加剂的加入量为0.2%。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测得的感官评分是92分。(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Karangwa,Eric[4](2015)在《基于葵花籽蛋白水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的风味增强剂及其感官特性和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种植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油籽作物之一,相对于油脂产量居全国第四位。脱脂粉是榨油后的主要副产品。这种脱脂粉,约含40-45%的蛋白质,可能是人类获取蛋白质最佳来源。向日葵蛋白质的技术-功能特性可与大豆和其他豆类蛋白相媲美。尽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赖氨酸缺乏是一个主要缺点,但由于它低抗营养化合物和不含有毒物质,葵花籽粕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食品成分替代物。向日葵蛋白水解物能依次用内切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外切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获得,他们能以很高的营养价值被使用于食品行业。另一方面,美拉德反应技术最近已用于进一步改善蛋白质水解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感官特性。这一研究过程中酶法水解和美拉德反应技术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葵花蛋白的附加值及其在食品行业的利用率。这项研究的第一阶段是酶法制备葵花蛋白水解物的工艺优化。分析表明,葵花籽粕的蛋白质含量为43.66%。在酶解之前,蛋白质含量是通过制备向日葵蛋白分离物提升。向日葵蛋白分离物中的蛋白含量从43.66%上升到72.50%。使用碱性蛋白酶(内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分步酶解生产向日葵蛋白质水解产物的最佳条件是,2小时碱性蛋白酶和2小时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足以产生无苦味葵花蛋白水解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水解葵花籽粕蛋白质最佳的加工条件如下:碱性蛋白酶[E/S]0.6%(w/w)在58℃,p H值8,2小时和风味蛋白酶[E/S]0.4%(w/w)在50℃下,2小时p H为6.5。在最佳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92.32%。在研究的下一阶段,对不同类型的糖对向日葵蛋白质水解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感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乳糖,麦芽糖)。结果表明,MRPs的褐变强度,颜色形成和游离及总氨基酸受糖类型和糖类反应活性范围的影响极大。为戊糖>己糖>双糖。PXC棕色更暗,相比于其他MRPs,FAA和TAA含量更低。然而,肽-木糖-半胱氨酸(PXC)MRPs表现出了极大醇厚味和连续性和更强的肉香味及鲜味,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糖制成的MRPs。除PGa C外的己糖制得的MRPs,表现出接受性强的醇厚味和连续性,而PLC和PMC和PGa C表现出较高的焦糖味和苦味。据观察,在所有的MRPs中,半胱氨酸的加入加速了高分子量(HMW)的肽降解,同时抑制了低分子量(LMW)肽的交联和颜色的形成。此外,戊糖(木糖)是含硫化合物的前体,所有的单糖相比于双糖是含氮化合物的良好来源。此外,二糖有助于呋喃和含氧化合物的形成。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向日葵肽,木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是香味增强剂的一个良好的前体,具有更强的“醇厚味”的效果。本文以向日葵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肽为基料,比较研究了这两种物质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感官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AXC具有较浓郁的肉香味和鲜味,而PXC则具有突出的醇厚味和持续感,同时AX和PX表现出了较强的焦糖味和苦味。研究发现,添加半胱氨酸可以促进大分子的肽类降解,同时抑制小分子在PXC和AXC中的交联和颜色的形成。此外,还发现MRPs的感官属性与肽类的大小无显着相关性。结果还表明,焦糖味和苦味与呋喃类和大部分含氮化合物呈显着正相关,而这些化合物与醇厚味、持续感和肉香味则呈现显着负相关。此外,含硫化合物与肉香味呈显着正相关,而PXC和PX较AXC和AX具有更高抗氧化能力。因此,向日葵多肽的MRPs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具抗氧化活性的增味剂前体,而向日葵游离氨基酸的MRPs可用于生产肉香味的增味剂。在研究的下一阶段,温度和半胱氨酸的添加对向日葵蛋白质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感官特性的影响显示,在120℃下,半胱氨酸添加量(PXC-120)制得的MRPs具有更大的肉香味,醇厚味和连续性相比其他的MRPs。分子量分布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半胱氨酸的存在抑制了低分子量(LMW)的肽交联,但加速了高分子量(HMW)的肽降解。此外,结果显示,分子大于5 k Da的肽对PXCs的感官属性显着负相关,而分子量1至5 k Da的肽对PX感官属性呈正相关但不显着。含硫化合物对PXCs的感官属性呈显着正相关性,而含氮化合物和呋喃是对PXCs的感官属性显着负相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比较评价了向日葵的蛋白水解物-木糖-L-半胱氨酸模式体系(PXC)的美拉德产物(MRPs),与大豆美拉德产物(MSP)的感官属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PXC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p<0.001),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高于MSP(分别为在3mg/m L时,0.689比0.667,和在1mg/m L时,95.06%比90.73%)。此外,感官属性表明,与MSP相比,PXC具有较强的醇厚味和持续感,这是由于MSP中1-5k Da分子量的美拉德肽的含量更高(18.05%比16.01%),同时也具有硫取代呋喃产生的肉香味以及较好的整体可接受性。因此,向日葵的MRPs可以作为大豆的MRPs替代物,用于生产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增味剂。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考察了交联产物在增味剂加工过程中的贡献。向日葵肽、玉米肽和大豆肽(SFP、CP、SP)被用于制备美拉德体系,分别名为PXC、MCP和MSP。研究显示,所有的感官属性都具有显着性差异,醇厚味和持续感得分最高的都在美拉德肽含量(1-5k Da)最低的MCP体系中。这个结果表明,与其它MRPs相比,美拉德肽含量最低的MCP体系,具有最强的“厚味效应”,这证明了MRPs的“厚味效应”不仅限与由分子量大小(1-5k Da)定义的“美拉德肽”的相关。对酶解后的PXC分馏物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在PXC、P-PXC和它们的水解产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因此这项观察结果证实了以上成分对“厚味”效应的贡献,推测不水解的交联产物可能有助于MRPs产生“厚味”效应。提出了四种可能的交联化合物的结构,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木糖、半胱氨酸和向日葵肽MRPs感官特性的新见解。本研究的最后一部分,是研究关于向日葵作为天然的抗油氧化剂,在鱼油和橄榄油纳米乳中的应用,研究的条件为将O/W型的纳米乳液储存与于40°C的加速条件下4周。结果表明,在经过美拉德反应后,向日葵蛋白水解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都得到了提升。纳米乳的表征结果表明,在40°C的条件下储存28天,橄榄油的O/W型纳米乳比于鱼油的O/W型纳米乳更稳定。将向日葵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O/W型纳米乳,结果显示在储存28天后,与BHT相比,450 mg/100m L浓度的PXC足以抑制对鱼油和橄榄油的初级和次级氧化。由此得出结论,向日葵蛋白水解产物的MRPs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用于抑制油脂氧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建平,任健,宋春丽,王殿友,张宏瑞[5](2013)在《反胶束法萃取葵花籽蛋白的结构及营养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胶束法萃取葵花籽蛋白,利用拉曼光谱、氨基酸分析及热分析技术测定其结构与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其氨基酸组成与FAO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比赖氨酸含量较低,而其它氨基酸含量较丰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萃取所得葵花籽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明萃取所得葵花籽蛋白稀溶液变性温度为93.26℃;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萃取所得葵花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构象。(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罗鹏,王越,李雅婷,何东平[6](2013)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协同对葵花籽蛋白水解度和苦味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冷榨葵花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协同对葵花籽蛋白进行水解,以蛋白质的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葵花籽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酶底比(E∶S)3.6%、pH值8.0、酶解温度52℃,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为2∶1和酶解时间130min,水解度可达34.55%;并通过苦味感官试验发现双酶协同作用下酶解液的苦味值为2,苦味不太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3年26期)

冷玉娴[7](2007)在《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和葵花籽蛋白的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葵花籽含油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5~90%),其中亚油酸含量占不饱和脂肪酸的60%以上,因此葵花籽油被誉为“高级营养油”,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的油料种籽水酶法提油工艺不同,本论文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路线,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破乳方法、水解液中的蛋白回收与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适合于葵花籽的水酶法提油的工艺路线,即采用干法粉碎脱壳葵花籽后,按5:1(w/w)的水/籽比加入pH 4.8的0.05 mol/L柠檬酸缓冲液,搅匀成浆料后加入2.5%的复合纤维素酶,酶解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250 r/min,酶解温度50℃,酶解7 h。离心后将得到的乳状液层进行二次离心,离心力为8000 g,游离油得率接近90%。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提油率,探讨了乳状液的破乳方法。通过比较微波、加热、冷冻解冻、静置和超声波等多种破乳方法,发现加热方法破乳效果最好。加热破乳最适宜条件是将乳状液在100℃下加热15 min,8000 r/min离心20 min,此时破乳率达到63.16%。接着,检测了提取所得的葵花籽油的质量。游离油和破乳油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国际标准指标,油脂澄清透明,具有葵花籽油固有气味和滋味,除酸值外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四级成品葵花籽油标准。然后从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后分离得到的水解液中,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葵花籽蛋白。水解液经抽滤,真空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3%,用75%的低温乙醇沉淀,最终得到的葵花籽蛋白粉色泽乳白,蛋白回收率与绿原酸除去率均达80%以上。最后对提取得到的葵花籽蛋白的功能性质和组成、结构进行了测定。葵花籽蛋白变性温度在94℃左右,等电点约为pH=4.5,其吸油能力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吸水能力则低于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葵花籽蛋白在较低的温度就具有较高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葵花籽蛋白的起泡能力初始较高,但泡沫稳定性较差。葵花籽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尤其是谷氨酸含量丰富。葵花籽蛋白结构稳定,包含四种不同组分,其中清蛋白为主要组分,占80%以上,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少。葵花籽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1600、43000、37700、32500、21200和13800;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7700、34300、20000、15700和14400;谷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400。(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7-06-01)

刘宜鹤[8](1991)在《原料质量对提取食用葵花籽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葵花籽粕是提取食用葵花籽蛋白的主要原料,研究和确定葵花籽粕的质量,是提取食用葵花籽蛋白产品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葵花籽的质量、粕中含壳率、含油率和加工方式对提取食用葵花籽蛋白的影响,归纳出用葵花耔以及由它所制得的粕作食用植物蛋白原料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1991年01期)

白常乐,陈志[9](1988)在《生长在酵母酪蛋白培基、赫金格尔消化液酵母培基和葵花籽蛋白酵母培基上的鼠疫菌培养物中Fl和VW抗原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F1和 VW 抗原是鼠疫菌毒力的主要决定因子之一,在鼠疫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具有很强的侵袭力。因此对其进行实验研究是必要的。文献资料证明,F1和 VW抗原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菌的培养条件,在37℃培养时两者的产量明显增加,但发现在37℃培养时鼠疫菌对营养的需(本文来源于《地方病译丛》期刊1988年04期)

葵花籽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葵花籽蛋白为原料,通过试验确定葵花籽蛋白在酸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酸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葵花籽蛋白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替代部分乳蛋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凝固型酸奶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葵花籽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卢肖蒙,齐策,郑洁,孙进.葵花籽蛋白抗抑郁活性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王鹤霖,刘文静,张雪,李鋆一.葵花籽蛋白及乳粉蛋白复配制备凝固型酸奶[J].粮食与油脂.2018

[3].钱月.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葵花籽绿原酸及葵花籽蛋白乳饮料的制备[D].吉林农业大学.2016

[4].Karangwa,Eric.基于葵花籽蛋白水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的风味增强剂及其感官特性和抗氧化活性[D].江南大学.2015

[5].王建平,任健,宋春丽,王殿友,张宏瑞.反胶束法萃取葵花籽蛋白的结构及营养特性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13

[6].罗鹏,王越,李雅婷,何东平.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协同对葵花籽蛋白水解度和苦味值的影响[J].农业机械.2013

[7].冷玉娴.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和葵花籽蛋白的回收[D].江南大学.2007

[8].刘宜鹤.原料质量对提取食用葵花籽蛋白的影响[J].粮食与油脂.1991

[9].白常乐,陈志.生长在酵母酪蛋白培基、赫金格尔消化液酵母培基和葵花籽蛋白酵母培基上的鼠疫菌培养物中Fl和VW抗原含量[J].地方病译丛.1988

标签:;  ;  ;  ;  

葵花籽蛋白论文-卢肖蒙,齐策,郑洁,孙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