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表达系统论文-温机智,魏玲,王贞,贾双双,付涌水

体外表达系统论文-温机智,魏玲,王贞,贾双双,付涌水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表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HD等位基因,有核红细胞,慢病毒感染,体外表达

体外表达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温机智,魏玲,王贞,贾双双,付涌水[1](2018)在《用于研究RHD等位基因的有核红细胞体外表达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用于研究RHD等位基因的有核红细胞体外表达系统。方法从Rh阴性献血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从中进一步分离、培养有核红细胞,同时使用含有野生型RHD等位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慢病毒,收获包装病毒颗粒后感染体外培养的Rh D阴性有核红细胞,诱导有核红细胞分化,最后使用针对9种不同D抗原表位的15种单克隆抗体对红细胞Rh D抗原表位进行流式分析。结果用携带野生型RHD基因的慢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Rh D阴性有核红细胞,成功表达了抗原表位完整的D抗原,Rh D阴性有核红细胞的感染效率为51. 7%。结论成功建立了用于研究RHD等位基因的有核红细胞体外表达系统,可进一步应用于弱D、部分D和D放散型相关的RHD突变型等位基因的体外表达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盛佳璐,宗乾坤,喻飞,王浩,吕利群[2](2018)在《利用原核及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外突VP56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是当前引起我国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毒株,VP56是其外层衣壳上的唯一突起蛋白并有可能在病毒入侵阶段发挥核心作用,但该蛋白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探讨VP56的生物学功能,分别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研究了VP56的体外表达特性。首先从GCRVJX02W株的细胞感染混合物中抽提总RNA,并通过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VP56,分别克隆至pGEX-4T-3及pFastBacHTA载体上,将质粒pGEX-4T-3-VP56转化至BL21(DE3),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融合蛋白GST-VP56,大小为83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经纯化后免疫老鼠,制备了VP56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和rVP56产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将pFastBacHTA-VP56转化至DH10Bac,成功转座后,提取重组杆粒DNA并鉴定且测序正确后转染SF9昆虫细胞。结果表明,自转染96h起,转染杆粒的细胞生长停滞,不断裂解。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表达重组蛋白His-VP56,大小约为62ku,为可溶蛋白。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了VP56蛋白,制备了抗VP56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VP56蛋白在病毒入侵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鹭,千文,杨长青[3](2016)在《重组人代谢酶酵母表达系统在新药体外代谢研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人代谢酶酵母表达系统是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的药物Ⅰ相代谢酶和Ⅱ相代谢酶基因转染至酵母细胞从而高效地获得单一的重组人代谢酶酵母。本文通过查询国内外文献总结了重组人代谢酶酵母表达系统在新药体外代谢研究中的作用。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利用重组人代谢酶酵母系统,确定候选药物(或新药)的代谢途径及代谢酶亚型;评估候选药物(或新药)对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研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筛选和制备候选药物(或新药)的新代谢物。重组人代谢酶酵母表达系统不仅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高通量新药筛选平台,也为候选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宋振辉,卿家超,买买提·艾孜子,齐晓娟,叶翠芳[4](2014)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样颗粒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体外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方法扩增TGEV M、sM和N结构蛋白基因,分别将M、sM和N基因克隆入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TMDual,获得转移质粒pFastBacTM Dual-M、pFastBacTM Dual-sM和pFastBacTM Dual-N,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M、Bacmid-sM和Bacmid-N,在Cellfection作用下,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M、rBac-sM和rBac-N。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将重组杆状病毒按照以下感染组合进行TGEV VLPs组装的研究:rBac-M、rBac-sM、rBac-N单独感染sf9细胞,rBac-M+rBac-N、rBac-M+rBac-sM联合感染sf9细胞。结果表明,rBac-M、rBac-M+rBac-sM、rBac-M+rBac-N感染的昆虫细胞可见类病毒样粒子,rBac-sM、rBac-N单独感染sf9细胞未见形成明显的病毒样颗粒。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GEV结构蛋白在病毒装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吴晓昀,郭奕斌,艾阳,蒋玮莹,黄永兰[5](2014)在《粘多糖贮积症Ⅱ型IDS基因新突变体外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疑似MPSII型家系行IDS基因突变分析,以阐明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对所发现的新突变,通过建立体外真核表达系统,以探讨其转录和表达的情况,从而在功能学方面对其致病性进行深入鉴定。方法首先采用尿GAGs定性检测对先证者进行快速初诊,然后依次对其IDS基因突变热区和其他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在发现新突变后,RT-PCR扩增正常野生型及患者突变型IDS基因cDNA全长序列,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分别构建IDS-pcDNA3.1,IDS-p.L381P-pcDNA3.1重组质粒。以IDS-pcDNA3.1为正常对照,空质粒pcDNA3.1为基础对照,IDS-p.L381P-pc DNA3.1为实验组,分别用脂质体2000瞬时转染293T细胞,建立体外真核表达系统。转染后3天收取细胞胞体,胞体用超声破碎并用BCA蛋白定量。然后用荧光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结果1、先证者尿检呈阳性(+)。2、在其IDS基因编码区内检出c.1142 T>C错义突变,其母为该位点的杂合突变。3、检索HGMD数据库和NCBI dbSNP数据库均未发现该变异位点,说明是一新突变并且不是SNP位点。4、IDS基因cDNA全长野生型及突变型序列克隆至载体,经测序验证无误。5、胞体IDS酶活性(取3次重复实验平均值,单位:nmol/4h/m1):IDS-pcDNA3.1转染表达为315.26,pcDNA3.1空质粒为18.1,IDS-p.L381P-pcDNA3.1为15.91。提示该突变造成转染细胞IDS酶活性显着降低,其值甚至低于基础对照。结论IDS基因c.1142T>C错义突变为一新的病理性突变。此突变是该MPSII型患儿发病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4-18)

刘瑛,许先国,陶苏丹,陈舒,洪小珍[6](2013)在《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新突变点体外表达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ITGA2B(2722 C>T)、ITGB3(1476 G>A)和GP1BA(523-525 delAAC)新突变点的真核细胞体外表达体系,并进行鉴定。方法 1)利用RT-PCR法分别获取野生型ITGA2B、ITGB3和GP1BA基因的cDNA,通过TA克隆分别将目的基因连接到pcDNA-3.1/V5-His载体内,获得野生型表达载体并提取质粒;2)设计含突变位点的PCR扩增引物,采用Pfu(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刘晋佳,王彦美,孙荣荣,赵泽华,王文魁[7](2012)在《鸡MIF蛋白结构分析及其体外表达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动物界相当保守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机能,参与物质代谢调节等功能。这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与实验动物(鼠类),关于家禽家畜MIF的研究刚刚起步,本课题即是针对鸡MIF的基础研究。目的:目前尚未商品化鸡MIF,为更好地研究MIF的功能,我们利用体外表达系统制备(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2年S1期)

刘晋佳,王彦美,孙荣荣,赵泽华,王文魁[8](2012)在《鸡MIF蛋白结构分析及其体外表达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动物界相当保守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机能,参与物质代谢调节等功能。这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与实验动物(鼠类),关于家禽家畜MIF的研究刚刚起步,本课题即是针对鸡MIF的基(本文来源于《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8-01)

王青元,周颖,凌斌[9](2011)在《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杆菌是人体中重要的益生菌,被公认为食品级的微生物,在疾病预防、治疗、抗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乳酸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治疗、功能蛋白表达及作为新型疫苗载体等方面。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疫苗主要有避孕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工程化改造的乳酸杆菌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1年17期)

朱雅清[10](2010)在《人CYP3A4两个新非同义突变酵母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其多态性在体外代谢和药物筛选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细胞色素P450 (CYP)超家族是一类混合功能单加氧酶,主要存在于肝微粒体中,参与内源性化合物(如胆汁酸、甾体类激素、脂肪酸、前列腺素等)和外源性化合物(药物、致癌物、毒物前致突变物)的生物转化。按照CYP一级结构同源性的差异,CYPs可分成多个家族。其中CYP3A家族约占CYPs总量的30%,与其他家族相比,CYP3A酶蛋白的含量在肝微粒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且存在多种形式(例如:CYP3A4, CPY3A7, CYP3A43等)。已知CYP3A4占肝脏及肠道中CYPs总含量的50%以上,负责代谢约50%的常用临床药物,因此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研究发现,CYP3A4个体之间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很多因素造成了CYP3A4差异化的表现,包括性别、药物、内源性物质、环境化学物质等。个体间在肝脏酶表达量的差异约有40倍,在药物代谢能力方面相差也达到10倍左右。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造成CYP3A4个体间差异达30-85%的主要遗传因素。目前,已公布的CYP3A4 SNPs多达几十种,与野生型酶活相比,这些SNPs造成了酶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或降低。http://www.cypalleles.ki.se上公布了CYP3A4两种新非同义突变(F176V、I223R),但是这两种突变是否影响CYP3A4酶活性至今未见报道。为了研究F176V和I223R突变是否对CYP3A4酶活性造成影响,在实验室已有CYP3A4野生型cDNA模板的基础上,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分别引入两个等位基因的突变位点,然后在内切酶Kpn I和Xho I的作用下产生带有粘性末端的插入片段,此片段与同样经过Kpn I和Xho I作用而带有粘性末端的pYES2/CT载体连接,构成的重组质粒热激转化导入大肠杆菌中。由于重组质粒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因此在LB-Amp平板可筛选出重组子。Kpn I和Xho I双酶切重组质粒进行初步鉴定正确后,再经测序确认。突变引入成功的质粒,经过电转将质粒导入带有CPR (CYP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酵母菌株中。经过Western-blotting鉴定的重组子以半乳糖大量诱导,将收获的菌体用差速离心法制备酵母微粒体,用于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的研究。实验选择的特异荧光底物DBF (Dibenzyl fluorescein)在CYP3A4的作用下去甲基化产生荧光产物。酶动力学实验中所得数据经过产物标准曲线换算,应用软件GraphPad Prismd得到动力学参数Km、Vmax和内在清除率CLint(CLint= Vmax/Km),CLint是比较突变重组酶与野生型重组酶代谢差异的标准。此外,我们选取了8大类八种药物对CYP3A4野生型和两个突变型进行了药物抑制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两种CYP3A4的突变重组酶均代谢DBF生成相应产物。但是其Km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增大,Vmax与野生型相比有所下降。F176V、I223R的CLint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为野生型的27%和22%。药物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一种药物对不同重组酶的抑制程度不一,但是差异并不显着;不同药物对同种重组酶的抑制亦有不同。本研究对F176V、I223R进行了酶学及药物抑制作用初步分析,为今后的实验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0-06-01)

体外表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是当前引起我国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毒株,VP56是其外层衣壳上的唯一突起蛋白并有可能在病毒入侵阶段发挥核心作用,但该蛋白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探讨VP56的生物学功能,分别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研究了VP56的体外表达特性。首先从GCRVJX02W株的细胞感染混合物中抽提总RNA,并通过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VP56,分别克隆至pGEX-4T-3及pFastBacHTA载体上,将质粒pGEX-4T-3-VP56转化至BL21(DE3),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融合蛋白GST-VP56,大小为83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经纯化后免疫老鼠,制备了VP56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和rVP56产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将pFastBacHTA-VP56转化至DH10Bac,成功转座后,提取重组杆粒DNA并鉴定且测序正确后转染SF9昆虫细胞。结果表明,自转染96h起,转染杆粒的细胞生长停滞,不断裂解。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表达重组蛋白His-VP56,大小约为62ku,为可溶蛋白。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了VP56蛋白,制备了抗VP56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VP56蛋白在病毒入侵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表达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温机智,魏玲,王贞,贾双双,付涌水.用于研究RHD等位基因的有核红细胞体外表达系统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8

[2].盛佳璐,宗乾坤,喻飞,王浩,吕利群.利用原核及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外突VP56蛋白的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

[3].陈鹭,千文,杨长青.重组人代谢酶酵母表达系统在新药体外代谢研究中的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6

[4].宋振辉,卿家超,买买提·艾孜子,齐晓娟,叶翠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样颗粒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体外组装[J].中国兽医学报.2014

[5].吴晓昀,郭奕斌,艾阳,蒋玮莹,黄永兰.粘多糖贮积症Ⅱ型IDS基因新突变体外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C].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6].刘瑛,许先国,陶苏丹,陈舒,洪小珍.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新突变点体外表达系统[J].中国输血杂志.2013

[7].刘晋佳,王彦美,孙荣荣,赵泽华,王文魁.鸡MIF蛋白结构分析及其体外表达系统的构建[J].畜牧与兽医.2012

[8].刘晋佳,王彦美,孙荣荣,赵泽华,王文魁.鸡MIF蛋白结构分析及其体外表达系统的构建[C].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2012

[9].王青元,周颖,凌斌.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J].医学综述.2011

[10].朱雅清.人CYP3A4两个新非同义突变酵母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其多态性在体外代谢和药物筛选中研究[D].西北大学.2010

标签:;  ;  ;  ;  

体外表达系统论文-温机智,魏玲,王贞,贾双双,付涌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