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震断层论文_吴梦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发震断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层,有限元,汶川,斜坡,摩擦,场地,效应。

非发震断层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遥[1](2012)在《汶川地震对周围非发震断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中发震断层两侧岩体相对滑动有时会引起非发震断层的位错现象。汶川地震震后科考资料显示这次地震中也可能发生了这一现象:除了在本次地震中活动的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和前山断裂带安县—灌县断裂外,在前山断裂带江油—广元断裂和后山断裂带汶川—茂县断裂沿线分布有多个地表破裂点。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岩体—非发震断层系统在发震断层两侧岩体相对滑动的扰动下产生了相应的动力响应,如果这种响应过大,非发震断层两侧岩体就会沿断层面产生错动,在地面上表现为地表破裂。非发震断层的错动对场地震害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至于是否也会对场地地震动产生影响则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岩石块体沿发震断层面的粘滑过程体现了地震发生机制。基于唯象学的速率与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RSF本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发震断层面上的粘滑现象。对建立在RSF摩擦本构关系上的岩体—断层系统的摩擦滑动特性的研究为非发震断层对震害及地震动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思路。为了分析汶川地震对附近非发震断层的影响,本文展开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速率与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的两种形式—滑动本构关系和慢度本构关系;利用慢度本构关系分析了微小扰动下岩体—断层系统稳定性并给出了微小扰动下岩体—断层系统摩擦滑动的稳定性条件;通过一个算例分析不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利用鲜水河断裂两侧五个台站的汶川地震主震加速度记录、场地条件科考中的大康镇建筑物震害数据和地震应急科考中湔底地表破裂数据,初步分析了汶川地震对江油—广元断裂和对湔底山前断裂的影响。3.建立了大康区域和湔底区域岩体—断层二维模型,采用静力方法,考察了发震断层两侧岩体相对运动对包括江油—广元断裂和对湔底山前断裂在内的非发震断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2-05-01)

马潇,王运生,罗永红[2](2012)在《非发震断层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斜坡破坏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人们认为这是斜坡地震动放大的结果。为了揭示这种放大规律,震后在青川县东山—狮子梁布置了一条完整的地震监测剖面,采用国家地震局工力所地质仪器监测,已捕捉到数十组地震动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斜坡地震动响应受局部地形、介质特性、断层及地震波的传播方向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非发震断层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任春,罗奇峰[3](2005)在《断层破碎带对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动接触单元对断层场地中的非发震断层的实际运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并结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断层场地中非发震断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通过计算和比较无摩擦力、有摩擦力和无断层叁种工况,探讨了动接触单元模拟非发震断层的合理性。计算中还考虑了断层破碎带及断层破碎带土的一些性质,结果表明考虑断层破碎带的存在对于地震动是有影响的。同时还指出,在研究实际非发震断层对场地地震动影响时,应具体考虑场地诸因素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刘向峰,王来贵[4](2005)在《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 12 个理想化断层场地模型,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及相应的波动输入方法,用二维动力有限元分析了非发震断层场地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断层对场地的地震动有明显的影响,距断层越近的场地震动的放大系数越大。对于垂直断层,场地的振幅放大效应对称分布,而倾斜断层对其上盘地震动的影响要大于下盘场地地震动的影响。断层破碎带厚度变化对场地的地震动影响不大,而断层的深度变化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作用明显。断层破碎带边界处发生了强烈的波型转换,而中间位置波型转换较小。(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石玉成,陈丙午[5](1994)在《非发震断层的地震效应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排除了影响宏观震害的其它因素,建立非发震断层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计算中较全面地考虑了断层破碎带的尺度及带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断面产状、断层错距、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输入波动力特性等一系列因素对地面峰值加速度及相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并结合有关宏观震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非发震断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地震效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其随机程度受控于断层自身要素的组合型式及各种外部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非发震断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汶川地震斜坡破坏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人们认为这是斜坡地震动放大的结果。为了揭示这种放大规律,震后在青川县东山—狮子梁布置了一条完整的地震监测剖面,采用国家地震局工力所地质仪器监测,已捕捉到数十组地震动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斜坡地震动响应受局部地形、介质特性、断层及地震波的传播方向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非发震断层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发震断层论文参考文献

[1].吴梦遥.汶川地震对周围非发震断层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

[2].马潇,王运生,罗永红.非发震断层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

[3].任春,罗奇峰.断层破碎带对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的影响[J].地震研究.2005

[4].刘向峰,王来贵.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

[5].石玉成,陈丙午.非发震断层的地震效应问题[J].西北地震学报.1994

论文知识图

湔底区域模型内断层位错(a)断层F(b)断...汶川地震主震微观震中与观测台站方位...1975年海城地震非发震断层上村...沿断层横截面分布的5个场点的谱比对于...研究区的相对位置(右上为大康镇研究区...湔底研究区断层分布

标签:;  ;  ;  ;  ;  ;  ;  

非发震断层论文_吴梦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