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武县亭口镇路家中心幼儿园713600
摘要: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的日益增加,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乐说的环境和语言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游戏中发展语言,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教会幼儿学习运用礼貌语言,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幼儿心理研究成果和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掌握语言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环境,激励幼儿不断处于一个最佳的语言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言产生一个乐学、善学、会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地改革课堂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一、创设是以儿童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要进行语言表达就必须有语言发展的动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置激发幼儿表达需求的环境和学习环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关注点、和兴趣点也不相同。小班幼儿对自己熟悉的图片特别感兴趣,比如,水果、蔬菜、小动物、自己喜欢的动画卡片等,然而,一旦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就会表现出兴趣转移。而中班、大班的幼儿不再注意哪些简单的图片,他们的兴趣已经转移到了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看图说话或者连环画册上去了。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幼儿游戏、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小班中,要尽可能展示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图片和他们喜欢的玩具,并利用幼儿最喜欢的事物作为突破口,引导幼儿开口说话的兴趣。在中班,教师要随着幼儿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增加表达的内容。
二、精选丰富的说话内容
幼儿的语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要有新的词汇、句子来补充和完善,语言能力才能有较大的提高,而教给他们词汇、句子就要依赖一定的语言内容。具体的途径就是老师精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丰富儿童言语表达的模仿范例。儿童文学里幼儿可以学到较日常生活更为丰富、更为规范的语言。
三、鼓励幼儿平等进行对话,激发语言表达的能动性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应该创设平等对话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动性,挖掘幼儿潜力,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礼貌的交流能力。所以,应该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实施平等对话,促进生生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交际氛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中,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引导幼儿表达与交流。如集体角色扮演活动。中班幼儿选取《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展开角色扮演,与教师、同伴一起展开对话交流,发挥自己的潜力,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与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娃娃家活动中,小班幼儿分别担任医生、妈妈、超市店员等,结合幼儿认知水平和日常观察所得,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展开对话交流。大班区教活动中阅读区个别活动,幼儿们2个3个一起共同阅读,阅读完成后相互交流、探讨其中的故事,并讲述给其他小伙伴听。通过不同组织形式的平等对话,幼儿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对幼儿的自身特点有了一个充分熟悉以及良好的家校语言环境之后,必须要在幼儿语言的教育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的能力。
引导幼儿动手实践锻炼语言的能力。由于幼儿普遍爱玩好动的心理性格特征,同时其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事情幼儿更愿意动手,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幼儿的语言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征,让每一个幼儿亲自动手做手工或者绘画,然后,再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完成的作品。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各样的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相比课堂学习更愿意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和获取知识,爱玩好动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所以,在幼儿语言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沟通和探讨,为学生提供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和幼儿保持着高频率的互动,可以适当地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让幼儿来回答,使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了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要从思想上重视,做到持之以恒。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把握幼儿组织语言的规律,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诱导和训练,给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空间。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就会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丽贤浅议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2年,第15期。
[2]刘言林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
[3]姜有玲浅析如何有效组织幼儿语言教育教学[J].《考试周刊》,2018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