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节的阻尼阀装置论文和设计-A·绍尔布赖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阀装置,该阻尼阀装置包括阀壳体,在所述阀壳体中借助于电磁线圈驱动的阀衔铁执行轴向的往复运动并且通过这种往复运动来操纵泵装置,以便将气体夹杂物从阀壳体中排出,其中所述阀壳体具有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的接头在所述阀壳体的利用阻尼介质充满的区域中在轴向上至少靠近用于所述线圈的密封部位地布置,从而使得所述接头在轴向上高于所述泵装置的最深的抽吸部位。

设计方案

1.一种阻尼阀装置(3),其包括阀壳体(5),借助于电磁线圈(73)驱动的阀衔铁(59)在该阀壳体中执行轴向的往复运动并且通过这种往复运动来操纵泵装置(103、105、85、107),以便将气体夹杂物从所述阀壳体(5)中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体(5)具有排出通道(119),所述排出通道的接头(117)在所述阀壳体(5)的利用阻尼介质充满的区域(113)中在轴向上至少靠近用于所述电磁线圈(73)的密封部位(81)地布置,从而使得所述接头(117)竖直地高于所述泵装置(103、105、85、107)的最深的抽吸部位(8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道(119)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所述阻尼阀装置(3)的预开口横截面。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开口横截面(139)由在所述阻尼阀装置(3)内部的、两个朝向彼此的表面(57、137)构成。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开口横截面(139)由至少一个利用至少一个壳体区段(33)夹紧的节流垫圈(141)构成。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17)与由所述阀壳体(5)中的径向的钻孔构成的排出通道(119)相连接。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体(5)具有至少两个轴向的壳体区段(73、33),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区段(33、73)之间的分隔缝(133)构成所述排出通道(119)的一部分。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缝由螺纹部构成。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具有作为所述排出通道(119)的一部分的轴向槽(135)。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壳体区段(33、73)之间存在着通过导引面(123、125)的组合产生的定心孔,其中所述导引面中的一个导引面(125)通过凸肩(129)与同一壳体区段的固定面(127)分隔开,其中所述排出通道(119)构造在所述导引面(125)的外部。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道(119)由成角度的连接通道构成。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角度的连接通道连接到所述阻尼阀装置(3)的连接开口(61)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调节的阻尼阀装置。所述阻尼阀装置包括阀壳体,借助于电磁线圈驱动的阀衔铁在该阀壳体中执行轴向的往复运动并且通过这种往复运动来操纵泵装,以便将气体夹杂物从所述阀壳体中排出。

背景技术

尤其对于在液压的阻尼介质与气态的压力介质之间没有严格的分隔的振动阻尼器来说存在着以下危险,即:压力介质在所述阻尼介质中溶解并且比如在压力或者温度下降时又作为气泡在振动阻尼器的工作腔室中或者在阻尼阀装置的内部以积聚的方式出现。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案可能在于,在阻尼介质与气态的压力介质之间布置分离活塞或者将压力介质封装在比如像由文献 DE 198 35 222 A1所公开的那样的气袋中。这两种技术方案都会引起额外开销或者说额外成本。

由文献DE 10 2014 215 563 A1公开了一种能调节的阻尼阀装置,该阻尼阀装置具有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在所述阻尼阀装置的安装位置中将阀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最高的点、尤其是用于能够轴向地运动的阀衔铁的往复腔室与邻接的工作腔室连接起来。按照图1的示图几乎刚好示出了对于批量生产来说所实现的技术方案。为了保护线圈体以防止阻尼介质挤入,需要设置若干密封件。

文献DE 10 2015 204 030 B3描述了按照文献DE 10 2014 215 563 A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使用一种泵装置,以便能够将气体夹杂物从阀衔铁的往复腔室中排出。在此将所述气体夹杂物输送给阻尼介质流,所述阻尼介质流经过所述阻尼阀装置的主级阀。利用所述阻尼介质流将所述气体夹杂物从所述阻尼阀装置中排出。这种技术方案的优点应该在于,能够省略根据文献DE 10 2014 215 563 A1 所述的通气通道。

但是现在已经证明,在往复腔室中超过特定的气体量时所述泵装置不再可靠地进行输送。由此,气体量保留在往复腔室中并且所述阀衔铁经受不确定的压力,所述不确定的压力导致阻尼力特性的偏差。此外,由于所述往复腔室中的气泡而取消对于所述阀衔铁的往复运动的足够的阻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在所述阻尼阀装置中的气体夹杂物方面消除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问题。

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即:所述阀壳体具有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的接头在所述阀壳体的、利用阻尼介质来充满的区域中在轴向上至少靠近用于所述线圈的密封部位地布置,从而使得所述接头竖直地高于所述泵装置的最深的抽吸部位。

通过泵装置与排出通道的组合,能够比在现有技术中明显更为有利地选择所述排出通道的位置,其中往复腔室中的最高点与所述排出通道相连接。利用阻尼介质来填充所述泵装置就足够了,从而借此能够将气体夹杂物从所述阀壳体中排出。

通常每个阻尼阀装置都拥有预开口横截面,所述预开口横截面对于至少一个流动方向来说在不取决于能运动的阀体的阀位置的情况下持久地打开。所述预开口横截面在流速逐渐变小时、也就是比如在所述振动阻尼器开始往复运动时确定阻尼力特性曲线。现在可能的是,所述排出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所述阻尼阀装置的预开口横截面。由此,比如能够将主级阀构造为无预开口横截面的阻尼阀装置的一部分。

比如存在着以下可行方案,即:所述预开口横截面由所述阻尼阀装置内部的两个朝向彼此的表面构成。比如能够将通常相对精确地制成的极盘与所述阀壳体的区域组合起来,以便提供所述预开口横截面。

特别可变的是,所述预开口横截面由至少一个利用至少一个壳体区段夹紧的节流垫圈构成。在所述壳体区段上不必产生高度精确的、用于所述预开口横截面的表面。所述节流垫圈的容易的更换能够实现使用标准化到细节的阀壳体。

在一种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通道由所述阀壳体中的径向的钻孔构成。这种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所述阀壳体的壁体相对较薄并且因此所述排出通道具有孔板的特性,并且由此在实际上没有温度相关性。

按照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阀壳体具有至少两个轴向的壳体区段,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区段之间的分隔缝构成所述排出通道的一部分。至少再也不必以完全的截面来制造所述排出通道,而是能够动用分隔缝并且由此也能够在没有额外开销的情况下实现折弯的接头形状。

甚至能够规定,所述分隔缝由螺纹部构成并且所述螺纹部构成所述排出通道的一部分。为此,所述螺纹部具有尺寸上的偏差,方式为比如设置比对于标准螺纹部来说普遍的情况变大的螺纹间隙,以便借此将所述接头的截面设计得更大。

作为替代方案或者补充方案,所述螺纹部能够具有作为所述接头的一部分的轴向槽。在替代形式中,此外能够存在标准螺纹部并且因此能够使用标准工具。另一个优点在于,轴向槽通往明显更短的接头。

为了所述阻尼阀装置的在功能上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径向上尽可能完美地相对于彼此定向,在两个壳体区段之间通过导引面的组合而存在定心孔。所述导引面之一通过凸肩与同一个壳体区段的固定面分隔开,其中所述排出通道构造在所述导引面的外部。其优点在于,用于对所述线圈进行密封的密封件不必被压紧到所述排出通道上面,以便到达其最终装配位置。由此在密封件安装时将本质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另一种替代方案能够在于,排出通道横截面由成角度的连接通道构成。成角度的连接通道具有以下优点,即:能够从两侧来制造所述连接通道,而不存在出口部位,所述出口部位的去毛刺的效果差。因此,比如能够将轴向孔与径向孔组合起来,以便将所述排出通道在功能上尽可能有利地定位在所述阀中。

为了将切削加工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能够规定,将所述成角度的连接通道连接到所述阻尼阀装置的连接开口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以下的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解释。

图1示出了阻尼阀装置的纵剖面;

图2和3示出了图1的替代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具有角形通道的阻尼阀装置;

图5-7示出了具有处于两个朝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排出通道的阻尼阀装置;

图8-10示出了图5的替代方案;

图11示出了图3的替代方案;

图12示出了具有作为排出通道的一部分的节流垫圈的阻尼阀装置;

图13示出了图12的替代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任意的结构形式的振动阻尼器1的截取部分。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明显地出现在双管结构形式的振动阻尼器中,但是也可能出现在单管结构形式的振动阻尼器中,因为比如在装配时空气被围在能调节的阻尼阀装置3中。

所述阻尼阀装置3包括阀壳体5,该阀壳体固定在能轴向运动的活塞杆7上。所述阀壳体5包括三个区段。第一区段构成具有活塞环 11的活塞9,所述活塞环11将利用液压的阻尼介质填充的缸13划分为靠近活塞杆的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5、17。所述活塞9拥有常规的用于两个通流方向的阻尼阀。第一阻尼通道组19与钵状的活塞9 的上侧面上的阀盘装备件21构成常规的第一阻尼阀23,并且第二阻尼通道组25与所述活塞9的下侧面上的第二阀盘装备件27构成常规的第二阻尼阀29。这些阻尼阀23、29能够可选地使用,因为本实用新型在不取决于此的情况下发挥功能。如果想要放弃所述阻尼阀23、 29的功能,那就干脆省略所述阀装备件21、27。

钵状的活塞9通过环绕的接片31与阀壳体中间件33相连接。在这种实施例中通过螺纹部35进行连接。当然,也能够使用作为替代方案的实施方式、比如像压槽连接(Versicken)或者焊接。

在钵状的活塞9与阀壳体中间件33之间存在收集腔室37,该收集腔室由主级阀39封闭。在阀座面41上安放有阀盘43,在所述阀盘上又支撑着主级阀体45。所述主级阀体45具有分级的基本形状并且在中间件33的阶梯开口47中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得到导引。关于所述主级阀的细节,请参照文献DE 10 2012 019 321 A1。

所述阀盘43拥有旁流开口49,该旁流开口通到所述主级阀体45 的环形腔室51中。该环形腔室51通过旁流通道53与相对于所述主级阀体45处于背面的控制腔室55相连接。所述控制腔室由中间件33、主级阀体45的背面和阀衔铁59的极盘57所限定。

在中间件33中在靠近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5与主级阀39之间布置有径向的连接开口61。控制开口63在中间件中位于所述连接开口 61的轴向上方,所述控制开口汇入到由所述主级阀体45的凸肩和所述中间件33的凸肩构成的环形腔室65中。在该环形腔室65处连接有在所述主级阀体45中的径向通道67,所述径向通道又转变为通往前级阀71的控制通道67。

中间件33又与阀壳体5的顶端件73相连接,所述活塞杆7也固定在所述顶端件73上。在所述顶端件73中,电磁线圈75布置在线圈支架77上。两个环形密封件79、81将所述电磁线圈75与所述阀壳体5的利用阻尼介质填充的空间分隔开。在所述线圈支架77中装入了接地体83,该接地体确定用于阀衔铁59的往复腔室85。两个相反地起作用的弹簧组件57、89将所述阀衔铁保持在预定的原始位置中。

所述阀衔铁59作用于所述前级阀71,该前级阀具有前级阀体91 和前级阀座面93,所述前级阀座面由所述主级阀体45的背面所构成。在所述阀衔铁59的内部固定有管状的阀座,所述阀座将调节力从阀衔铁59传递到前级阀体91上。通过所述前级阀能够在所述控制腔室 55中调节作用到所述主级阀上的关闭力。

所述阀衔铁与所述往复腔室85构成泵。为此,所述阀衔铁59在其环形的导向体97中拥有至少一个轴向通道99,所述轴向通道将所述往复腔室85在底部101的区域中与上面的排挤腔室103连接起来。所述排挤腔室103又与流出通道105相连接,所述流出通道105由管状的阀座95构成。朝所述流出通道105的方向打开的止回阀107促进泵吸作用。所述轴向通道99装备也能够补充地配备有朝所述往复腔室的方向打开的止回阀。所述往复腔室85通过所述阀座95的导引件109与所述控制腔室55相连接,因而在所述往复腔室85中不会产生负压。图1示出了所述阻尼阀装置处于无电流的状态中的情况。在给所述电磁线圈75通电时,所述导向体97朝极盘57的方向运动,由此扩大了所述排挤腔室103。容积增加通过旁流的、来自所述往复腔室85的阻尼介质得到补偿。在降低通电水平时或者在阻尼介质流向所述前级阀71时,所述导向体97朝所述活塞杆7的方向、也就是朝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对所述排挤腔室103进行压缩并且将阻尼介质和\/或空气通过打开的阀107排挤到所述流出通道105中。关于所述泵的精确的功能,请参照文献DE 10 2011 003 924 B4的公开内容。在所述导引件109中,比如能够加工轴向地延伸的槽,所述轴向地延伸的槽用于往复腔室85与控制腔室55之间的流动连接。在所述导向体97 与所述接地体83之间存在分级的液体密封的导引面。

此外,所述控制腔室55与所述阀壳体5的中间件33中的至少一个轴向槽111相连接。该轴向槽111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在所述极盘57的横截面的外部一直延伸到另一个环形腔室113中,该环形腔室由中间件33的端面115构成。通过该端面115将所述极盘57和所述线圈支架77在所述顶端件73中固定在中间件33上方。该环形腔室113 代表着持久地利用阻尼介质充满的区域或者盆形部。所述盆形部113 在轴向上由得到密封的线圈支架77来限定。几乎在所述线圈支架77 的外部的环形密封件81的下方,所述阀壳体5、在这种情况下即顶端件73拥有环形的接头117,该接头在与所述阀壳体5的壁体中的排出通道119的组合中将所述盆形部113与靠近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5连接起来。所述排出通道119构造为简单的钻孔。盆形部113的可能的液面竖直地高于往复腔室85的底部101。因此,在振动阻尼器中分离的空气在所述阻尼阀装置的内部积聚在所述排挤腔室103中或者在进一步受到污染时积聚在所述环形的接头117中。所述导向体97的朝向往复腔室85的端面可以视为所述泵的最深的抽吸部位。在所述抽吸部位处应该接触阻尼介质液面。

所述排出通道119被设计为精确地设计的预开口横截面,并且由此对所述阻尼阀装置来说绝对不代表着泄漏部位。在所述活塞9的、朝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7的方向的移入运动中,阻尼介质通过所述活塞9中的阀23流到所述收集腔室37中。在不取决于所述电磁线圈的通电的情况下,流动路径通过所述主级阀39的阀盘43延续并且通过所述主级阀体45的环形腔室51到达所述控制腔室55中并且进而通过轴向槽和盆形部113到达所述接头117以及排出通道119。在此将被包围在该区域中的空气排挤到靠近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5中。如果在所述往复腔室85中也存在气体夹杂物,那么在这里所述阻尼介质也升高并且将这种气体夹杂物通过所述阀衔铁中的至少一个轴向通道99朝所述排挤腔室103的方向排挤。根据所述止回阀107的调节情况,将空气从所述排挤腔室103中输出或者对其进行压缩。无论如何,所述往复腔室85利用阻尼介质来填充,因为所述底部101 比所述接头117低并且总是朝最高可能的点的方向装载空气。在首次给所述阀衔铁59通电时,所述阀衔铁执行泵吸运动,由此在轴向上缩小所述排挤腔室103。由此将空气从所述排挤腔室103排挤到所述阀座95的流出通道105中。所述阀座95的内部的流出通道105比如通过前级阀体914中的开口121又与所述盆形部113相连接。此后,空气通过所述控制腔室55和所述盆形部113来输送给所述接头117 并且继续输送给所述排出通道119。

按照图2的阻尼阀装置的原理上的结构与关于图1的描述相符。在所述阀壳体5的两个壳体区段、也就是中间件33与顶端件73之间,通过导引面123、125的组合而存在定心孔,其中所述顶端件73的导引面125通过凸肩129与固定面127、也就是螺纹部分开。所述排出通道119构造在所述导引面125的外部、也就是构造在螺纹槽 (Gewindeauslauf)与所述凸肩129之间的中空凹口131中。因此,环形密封件81在装配时既不必从所述顶端件73的内螺纹上面擦过又不必从所述排出通道119的在径向上内部的开口上面擦过。

在按照图3的、在主要的构造中同样与图1相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通道119由所述两个壳体区段、也就是中间件33与顶端件 73之间的分隔缝133构成,因为将所述螺纹部用作排出通道119。所述螺纹部能够额外地具有轴向槽135,用于扩大能利用的截面并且\/或者用于将所述排出通道保持尽可能短的程度。为了容易地安排加工过程而将所述轴向槽进行加工、比如铣削或者冲制到所述中间件的外螺纹部中。

利用按照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示出,将接头117与靠近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5连接起来的排出通道119也能够构造为所述中间件33中的成角度的连接通道。在此动用用于从靠近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5朝所述前级阀71的方向的旁流的流入开口63。

纵观图5至图7地对所述阻尼阀装置3的一种变型方案进行解释,在这种变型方案中所述预开口横截面不是直接由所述排出通道119来构成,而是由所述阻尼阀装置3的内部的两个朝向彼此的表面构成。在此动用中间件33中的盆形部113的以及极盘的指向控制腔室55的方向的下侧面的底部区域135。在图6中所述中间件33作为剖切的单独部件放大地示出,并且在所述中间件的按照图7的俯视图中作为槽清楚地看出预开口截面139。利用这种结构形式,所述排出通道119 的横截面尺寸不再作为预开口横截面起作用并且因此能够更自由地进行设计。

组图8-10符合如图5-7所示的同一结构原理。区别在于,将用于预开口横截面139的槽加工到所述极盘57的下侧面中,正如图10所示出的那样,图10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所述极盘处于安装位置中的情况。

图11示出了按照图3和组图8-10的变型方案的组合。在所述极盘57中构造了窗口140,所述窗口将所述往复腔室85与所述盆形部 113及所述导引件109的旁路连接起来。由此较大的连接横截面可供使用。所述排出通道119而后具有预开口横截面的径向的尺寸。

在图12中,所述预开口横截面139由至少一个利用壳体区段33、 73来夹紧的节流垫圈141构成,所述节流垫圈比如能够具有星形的轮廓,以便将所述控制腔室55与所述环形腔室113连接起来。具体来讲,所述节流垫圈141布置在所述中间件33与所述极盘57之间。

按照图13的变型方案基于图12。所述预开口横截面又有差别地构造在所述排出通道119中,并且取代所述节流垫圈141而使用具有径向的穿孔145的间隔垫圈143。所述穿孔适用于无节流地将所述控制腔室55连接到所述盆形部113上。在此,由于所述在间隔垫圈的整个径向的宽度范围内延伸的穿孔而不存在径向的回弹部,气体夹杂物可能积聚在所述回弹部上。所述间隔垫圈143比如能够具有C形的造型。

附图标记列表:

1 振动阻尼器

3 阻尼阀装置

5 阀壳体

7 活塞杆

9 活塞

11 活塞环

13 缸

15 靠近活塞杆的工作腔室

17 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

19 第一阻尼通道组

21 阀盘装备件

23 常规的第一阻尼阀

25 第二阻尼通道组

27 第二阀盘装备件

29 常规的第二阻尼阀

31 接片

33 阀壳体中间件

35 螺纹部

37 收集腔室

39 主级阀

41 阀座面

43 阀盘

45 主级阀体

47 阶梯开口

49 旁流开口

51 环形腔室

53 旁流开口

55 控制腔室

57 极盘

59 阀衔铁

61 连接开口

63 控制开口

65 环形腔室

67 径向通道

69 控制通道

71 前级阀

73 顶端件

75 电磁线圈

77 线圈支架

79 环形密封件

81 环形密封件

83 接地体

85 往复腔室

87 弹簧组件

89 弹簧组件

91 前级阀体

93 前级阀座面

95 阀座

97 导向体

98 端面

99 轴向通道

101 底部

103 排挤腔室

105 流出通道

107 止回阀

109 导引件

111 轴向槽

113 环形腔室

115 端面

117 接头

119 排出通道

121 开口

123 导引面

125 导引面

127 固定面

129 凸肩

131 中空凹口

133 分隔缝

135 轴向槽

137 底部区域

139 预开口横截面

141 节流垫圈

143 间隔垫圈

145 穿孔

设计图

能调节的阻尼阀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4086.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DE

国家/省市:DE(联邦德国)

授权编号:CN209892680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F16F9/34

专利分类号:F16F9/34

范畴分类:27C;

申请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第一申请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申请人地址:德国腓特烈斯哈芬

发明人:A·绍尔布赖;A·恩德雷斯;M·居特尔

第一发明人:A·绍尔布赖

当前权利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代理人:苏娟;张晔

代理机构:1125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能调节的阻尼阀装置论文和设计-A·绍尔布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