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电冷联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余热回收,热电冷联产,溴化锂机组,闪蒸技术
热电冷联产论文文献综述
张德莉,刘晓辉,高燕飞[1](2019)在《水泥窑筒体余热回收热电冷联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现有的水泥生产线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技术背景出发,介绍了回转窑筒体散热及回收利用情况,同时采用热电冷联产,夏季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冬季产生热水供暖,过渡季采用闪蒸技术提高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从而更加合理的利用回转窑筒体散热。(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崔明浩,强天伟,向俊,任永花[2](2018)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电厂的巨大的节能潜力,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利用电厂余热的原理,对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得出具体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崔明浩,强天伟,向俊,任永花[3](2018)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电厂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阐述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利用电厂余热的原理,对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计算了具体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路明[4](2018)在《玻璃工厂热电冷联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热电冷联产在玻璃工厂推广应用形式。即在原有余热利用系统上,加装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代替现有电制冷形式,用于夏季制冷;加装水源热泵机组,回收余热发电系统凝结热,用于冬季供暖。并用实例做了技术经济比较,指出了热电冷联产在节约能源方面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2018年02期)
温清和[5](2017)在《浅析热电冷联产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热电冷联产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改善了投资环境、用汽单位的企业面貌、以及居民住宅条件,完全符合国家低碳节能减排环保产业政策。本文试从马桥区域热电冷联产的现状出发,探讨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期刊2017年44期)
林欢欢[6](2017)在《医院用户热电冷联产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医院用户热电冷负荷及年热电比特点,设计了4种方案热电冷联产系统,并分别分析了在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面积以及不同运行方式下,所对应的最优设计方案及性能指标。以净现值率为目标函数,对医院在不同地区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为:严寒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好,其净现值率在2.1~3.7范围内变化,其次是夏热冬暖地区,其净现值率在2.1~2.9范围内变化,夏热冬冷和寒冷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差,其净现值率在1.6~2.7范围内变化。(本文来源于《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郭庆[7](2017)在《微型热网与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系统的集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对能源供应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技术逐步得到深入的研究和重点推广,因此,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热电冷联产系统是分布式能源中发展最迅速,最具有安全性和灵活性的系统。由于热电冷联产系统能够有效利用低品位余热,系统的总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它还具有能源供应可靠性高、环境负面影响小以及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因此,对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系统(DES/CCHP)的研究成为我国能源消耗领域的重要课题。以往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系统与微型热网由不同部门分公设计,没有考虑其相关性;传统热电冷分产分供方案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做了相应的创新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DES/CCHP系统和微型热网集成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根据各个时段的热电冷负荷需求、设备技术参数和运行维护费用,以最优化DES/CCHP的年度费用(包含CO_2排放费用)为目标,构建了MILP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求解,确定出用户需安装设备的类型、数量及用户之间供热管道的安装情况。2)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用于求解某北方城市建筑群的DES/CCHP和微型热网的集成优化问题。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建筑面积为5000m~2的办公楼,1750m~2的商场,2000m~2的酒店,1000m~2的活动中心四种建筑。根据不同季节典型提的负荷需求,确定出该建筑群在四季中各个时间段的设备运行策略、电网卖电量以及建筑物之间的热流量。3)算例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MATLAB软件将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拟合,得出同一厂家的发电设备、供热装置及制冷装置的技术参数之间所呈现的线性关系。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出电价、天然气单价、天然气低位发热值、电网传递效率和发电系统的排放因子等参数。4)优化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主要考虑了一次能耗率、一次能源节约率、CO_2排放量和年度总费用等方面。结果显示:DES/CCHP系统的一次能耗率夏季和冬季分别为0.696086和0.803969;一次能源节约率夏季和冬季分别为0.465073和0.502375;年总CO_2排放量为2980.316t;优化方案的年度总费用为237.6388万元。5)优化方案与传统分供方案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CO_2排放量降低了31%,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6%,虽然设备成本提高了11%,但年度总费用降低了8.64%,因此,优化方案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侯君达[8](2016)在《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信息化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技术和管理体系特点,提出了以建设完整、统一、共享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为核心,以热电冷联产系统指标体系、生产运行监控平台、企业管理操作平台和企业管理监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热电冷联产系统信息化整体架构和完整的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方案,实现数字化热电冷联产系统。(本文来源于《分布式能源》期刊2016年02期)
程国珍,李洪强,康书硕,曾蓉,张国强[9](2016)在《一种基于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应用的热电冷联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度利用热电冷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低温烟气余热;并缓解因夏季建筑冷负荷波动所导致的CCHP系统变工况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低温烟气热回收与蓄冷一体化装置与CCHP系统相集成的新型CCHP一体化系统。为了进一步阐释新型CCHP一体化系统性能,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和理论分析,对一案例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集成方式可将系统排烟温降至50.5℃,系统总能利用效率增加8.1%;并实现夏季系统单位时间最大蓄冷量900 k W。根据新型一体化CCHP系统集成特征,对低温烟气热回收与蓄冷一体化装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装置设计长度与管内流动工质(烟气、生活热水、载冷介质)流速的变化对系统热力性能及系统蓄/释冷能力的影响特性。新型一体化CCHP系统的集成方式可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实现新一代的建筑能源供应系统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0期)
陈剑锋[10](2016)在《中电宜州2×400MW级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审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的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2016年1月13日至14日在南宁主持召开了中电宜州2×400 MW级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物价局,广西电网公司,河池市人民政(本文来源于《红水河》期刊2016年01期)
热电冷联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我国电厂的巨大的节能潜力,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利用电厂余热的原理,对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得出具体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电冷联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德莉,刘晓辉,高燕飞.水泥窑筒体余热回收热电冷联产分析[J].建材世界.2019
[2].崔明浩,强天伟,向俊,任永花.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应用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8
[3].崔明浩,强天伟,向俊,任永花.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8
[4].路明.玻璃工厂热电冷联产分析[J].玻璃.2018
[5].温清和.浅析热电冷联产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
[6].林欢欢.医院用户热电冷联产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7
[7].郭庆.微型热网与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系统的集成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
[8].侯君达.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信息化构建[J].分布式能源.2016
[9].程国珍,李洪强,康书硕,曾蓉,张国强.一种基于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应用的热电冷联产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10].陈剑锋.中电宜州2×400MW级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审查[J].红水河.2016